分享

如何处理你的“压力山大”

 青争LI 2012-09-21

压力,我们大多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它像一个负能量遏制着我们的呼吸,高悬在我们头顶,重重地,摆脱不了。渐渐地,我们呼吸急促,我们喘气连连,我们开始瞪大了眼睛四处寻求帮助,寻求一种博大精通的办法得以让身心全然解脱。但却始终找不到情绪的出路。它开始滋长、膨胀,它越发肆无忌惮......

或许,它不仅仅只是个体生命承载的机体符号表征的各种不适信号?或许,它并不仅仅只是搪塞与回避就能戛然而止?又或许,它并不仅仅只是拍拍巴掌瞬时就能解决的?
一、对抗“压力山大”,中国传统思想有大智慧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向我们传达了很多富有智慧的减压方法。压力,并不是外在的表征和现象,其源于内心的噪音,止于内心的宁静。要获得内心的和谐与舒畅看看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何精髓之处?

儒家思想——现代个体承受之压真的如“山”大?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人文理性的开始,其仁义礼智信昭示了积极有为的担当意识和超越生死的洒脱态度。在面对压力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上,我们在儒家思想里能够看到智慧的火花。他们认为,人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遇到压力时应刚强不阿,“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同时,告诫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遇事需有长远的考虑和计划,如没有必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和不顺。“中庸精神”是儒家的重要主张,也同样提示我们处理问题时要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一个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除了关注个体志向和情怀以外,儒家还倡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责任感,“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佛学文化——放下后“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风”

现代人的很多身心疾病多半源于精神压力和心理原因,佛家强调养生先养性、调身先调心。心即是一切法的根源,包含一切喜怒哀乐,只有“放舍诸缘休息万念”,才能做到身心平和、健康。我们应保持善念之心,放下贪念、欲望和执着,寻求静心安宁的方式。心无挂碍地用心做正事,保持宽容忍让。要拥有真智慧大智慧,遇到困难时保持平常心,万事皆随缘。佛教的“超脱”之心为众生带来了身心的安养,宇宙至高的境界就像一片无止境的喜乐与宁静之洋,是一种最精细微妙的力量,也是爱、和平、纯洁和喜悦的呈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道家思想——俗世凡尘与超脱,回归本真便是好

道家的哲学思想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事尊重自然,存在即合理,自然对大家是公平的,认为不公平是自己的偏激情绪导致。人无论贫富贵贱,都会有自己的苦恼和压力所在,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中,被情绪所左右。道家的人格思想,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指引人要建立宽容的心态,量力而行。同时,其心理暗示方法引导人思考事物的积极面,不要总是悲观消极。道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少私寡欲”、“返朴归真”。应用到心理减压的治疗上同样适用。暂时地“逃避”可以将精神压力搁置,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化解压力。

二、提升心理复原力,教你三招压力管理技太

情绪导向的压力管理技术——人人都能管理好情绪,人人都能从容面对压力。

人是能够自控的。我们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认清自己负面情绪的来源,并给予情绪适当表现或发泄的机会。日常,我们要多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获得充足的睡眠,广泛参与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表达性艺术;同时,可以进行减压放松训练,如隔膜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想象放松、音乐放松与冥想等。从而,与自己身体内部进行深度地沟通。

认知导向的压力管理技术——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视角不同,认知不同。我们都知道相同的事物、前因,会因为不同的认知(心态)决定不同的行为后果。只是我们一直不知道怎么改变这种负面的认知。首先,我们要坦诚地面对它,并接受它对我们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转换认知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在转换的过程中,注意去关注事物另一面的美好,学会积极地思考,利用自我暗示等技巧帮助自己平稳地度过压力和情绪纷扰的难关。

行动导向的压力管理技术——我们的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

当身体或者心理出现某些压力不适信号时,我们就需要减压了。压力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对原因进行分析,以结果为导向,设置改进目标,做好行动计划。这样,良好的时间和效果管理,对压力来源进行根本处理是一种积极的减压技法。另外,需要时我们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