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T的临床应用27

 钟家台 2012-09-22

CT的临床应用27

  CT—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仪,是电脑与X光扫描综合技术的产物,集中了当代一系列不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它能把人体一层一层地用彩色图像显现出来,检查出体内任何部位的微小病变。

  CT的研制始于本世纪60年代。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首先提出现实可行的图像重建的数学方法,并用于X线投影数据模型。以后又提出多种方法,不久便实现了临床应用。1967年,英国的工程师亨斯菲尔德开始了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1969年,他制作了一架简单装置,用加强的X线为放射源,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取得惊人的成功,得到了脑内断层分布图像。后来,他又致力于将测量扩展到全身。19719月,他与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在伦敦外一所医院安装了第一个原型设备,开始了头部临床试验研究。104日检查了第一个病人。患者在完全清醒状态,朝天仰卧,X射线管在患者上方,绕检查部位旋转,在患者下方装置一计数器也同时旋转。

  由于人体器官、组织对射线吸收程度不同,病理组织和正常组织对X射线吸收程度也不同。这些差别反映在计数器上,经电子计算机处理,便构成了身体部位的横断图像呈现在荧光屏上,试验结果在19724月召开的英国放射学家研究年会上首次发表,宣告了CT的诞生。

  197311月在北美放射学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设备,震动了医学界,被称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为此,亨斯菲尔德和科马克共获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6年以来,CT在临床广泛应用,此类设备发展极快,日趋完善,而且种类增多,它们结构不同,特点各异,在临床应用中互相补充。于80年代初,CT发展到第五代,世界各地装有2000多台。扫描时间由几十分钟缩短到几秒钟,从早期的头颅扫描发展到全身扫描,极有利于疑难病症的诊断。CT不仅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应用到放射治疗射野和剂量的设计,心脏动态扫描,精密活体标本取样,癌变组织鉴别等方面。CTX线透视、超声、同位素等影像显示方法相结合,建立起影像诊断学。现在,CT扫描是现代医学三大显像技术(同位素、CT、超声波)之一,成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