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心脏病 胸痹

 大同cgjyyr 2012-09-23

中医治疗心脏病 胸痹

       二     胸痹
  西医所属范围(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等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状者,也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定义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一、病因
1,寒邪内侵
2.饮食失调
3.情志失调
4.劳倦内伤
5.年迈体虚
 
转归、预后
    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
轻者—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上乘→阻滞气机→胸中气塞、短气
重者—痰瘀交阻,壅塞胸中→气机痹阻→不得卧,胸痛彻背
    发病缓急——有缓作与急发之分
缓作—渐进加重,日积月累,始则偶感心胸不舒,继而心痛时作,发作日频,
      甚则痛引心胸、后背
急作—素无不适之感,或许久不发,因感寒、劳倦、情志所伤而卒发
        预后
治疗及时得当——可获较长时间的缓解;反复发作—病情较为顽固
失治或失于调理——病情进一步发展—真心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诊断依据
    1.主症:檀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引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即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2.兼症: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3.年龄:多见于中年以上发病。
    4.诱因:劳累过度、抑郁恼怒、饮酒饱食、感受寒冷等。
 
病证鉴别
    1.悬饮
相同点——二者均有胸痛
胸痹——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 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
悬饮——胸胁胀痛,持续不解
    2.胃脘痛
近似点——心在胃上,胃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
          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易于混淆。
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短暂,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
胃脘痛——与饮食有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
          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3.真心痛
    真心痛为胸痹的进一步;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证治分类
1.心血瘀阻证
症状——心胸疼痛,如刺如绞 痛有定处,入夜为甚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 暴怒或劳累后加重 胸闷 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
 2.气滞心胸证
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作痛无定处 遇情志不遂时诱发或加剧 脘胀嗳气,时欲太息,或得嗳气、矢气则舒 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痰浊闭阻证
症状——胸闷重而心痛微 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 遇阴雨天诱发或加重 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

4.寒凝心脉证
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  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 心悸,胸闷气短,手足不温,冷汗出,面色苍白 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5.气阴两虚证

症状——心胸隐痛,时作时止 心悸气短,动则益身甚 伴倦怠乏力,声低气微,面色光白 易于汗出 易于汗出 6.心肾阴虚证
症状——心痛憋闷时作 虚烦不眠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口干便秘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7.心肾阳虚证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 动则更甚 自汗 面色光白 ,神倦怯寒,四肢欠温 四肢肿胀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而迟
 
 附   真心痛
     概念
    真心通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与年老体衰、阳气不足、七情内伤、气滞血瘀、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痰浊化生、寒邪侵袭、血脉凝滞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通常是多种证型夹杂,单一证型不多见,所以,以上内容仅作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