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源里仙境寻

 红瓦屋图书馆 2012-09-24
桃花源里仙境寻
  • 2012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隐逸,指隐居不仕、遁匿山林,是中国文人远离世俗的诗意栖居方式。
  东晋著名文人也是著名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曾用生花妙笔描摹了一处隐居胜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出尘脱俗的桃源胜境,令人心驰神往,也自然成为后世画家倾心描绘的题材。
  “明四家”之一的仇英,就是其中之一。他精心绘制的《桃源仙境图》,用工致的画笔和精妙的构图,再现了人们理想中的桃源胜境。
  让我们随着画面,自下而上,神游于仇英意象中的桃源。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澄静的山谷,一座古朴的木板桥,横于深深的沟壑上。板桥下,潺潺的流水声依稀可闻,桥上,正有童子捧瓯而过,桥头的坡地上茂树杂生,青草如茵。不远处的另一位童子,捧着食盒,恭立一侧,在他的前面,是白衣飘飘的三位仙居高人。看他们,一人抚琴吟哦,该是《高山流水》的曲调吧?直让另外两位仙人听得如痴如醉。一泓小溪,从幽幽的山洞里流出,淙淙的水声,和着洞口白衣仙人的琴声,在四周潆绕。看看仙人雅集的四周,山石矗立,古松虬曲,青藤盘绕,山桃夭夭,一处超尘出世的仙境,跃然纸上。
  往上看,洞顶水雾迷蒙,一条小路在山崖和松林间时隐时现,通往古树掩映的远处,那里有高高的楼阁和精巧的凉亭,在古松掩映中如同天上蜃景。更远处,嵯峨的峰峦,在云海中起伏,幽深高淼,引人无限遐想。
  这是一幅重彩青绿山水,构图上采用近、中、远三层景物分布,清旷开阔,呼应有致。山峰画法以石青为主,石绿辅之,设色浓丽明雅,皴染严谨细密。特别是山间厚云排叠,造成了云气迷蒙的幽远空间,展现出远离世俗、虚幻缥缈的人间仙境。
  仇英,字实父,从小受家庭影响,以漆工为生,20岁前后开始作画,很快成为影响广远的画家,许多达官贵人和富豪商贾也慕名而来,自此,仇英每日交往应酬于文人墨客间,使他的画中植入了文人气息。这幅《桃源仙境图》作为仇英的代表作品,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严谨工细,显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
  在“明四家”中,相比于文人出身的沈周、文徵明和唐寅,仇英的漆工出身,使他独具脱胎于民间画家的个性风格,既有文人画的笔墨情趣与审美精神,又有民间的质朴与浑厚基因。而贫苦的出身,也让仇英倍加珍惜挥毫泼墨的艺术人生,他夜以继日地绘画,以完成客人定件的画作,而且,他从不应付,每一幅都苦心精绘。不料,长期的过度劳累,使他盛年凋落,55岁时就溘然长逝。
  看来,一个人该做什么、一生中能做多少,还真不是“人定胜天”的。如果仇英能够沉潜下来,深入地补习一下文化的功课,同时,适当远离卖画应酬的辛苦,或许,他就不会在艺术的盛年过早地离去,他笔精墨妙的传世作品一定会有更深厚的境界。
  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仇英,用他工致精巧的画笔为我们幻现了梦中的桃源。虽无法身临其境,也可以心驰神往,感受古代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