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格

 淄水渔夫 2012-09-24

关格是指由于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浊邪内蕴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的晚期。

 本病的发生,多由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反复发作,或迁延日久,导致脾肾阴阳衰惫,气虚不化,而致湿浊毒邪内蕴。

    本病的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

    本虚:脾肾阴阳衰惫。

肾阳亏损,肾关因阳微而不能开——尿少或小便不通。

    标实:浊邪内聚成毒。

湿浊上泛——呕吐。

湿浊内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腹泻或便秘。

湿浊毒邪外溢肌肤——皮肤瘙痒,或有霜样析出。

湿浊毒邪上熏——口中秽臭,或有尿味,舌苔厚腻。

湿浊上蒙清窍——昏睡或神识不清。

    肾病还可累及它脏。

 肾病及肝,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手足搐搦,甚则抽搐。

 肾病及心,邪陷心包——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甚则神志昏迷。

  关格的病机往往表现为寒热错杂,脾、肾、心、肝同病,由于标实与本虚之间可以互相影响,使病情不断恶化,因而最终正不胜邪,发生内闭外脱、阴竭阳亡的变化。

 本病的治疗,当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治本应长期调理,缓缓补之;治标要尽快除去。现分述如下表:

    脾肾亏虚,湿热内蕴

 症状:小便短少黄赤,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不思饮食,晨起恶心,偶有呕吐,头痛,夜寐不安。

    舌脉:苔薄黄而干燥,脉细数或濡数。

    治法:健脾益肾,清热化湿。

    主方: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

 

 

  【方名】无比山药丸

  【处方】山茱萸(15g)、泽泻(20g)、熟地(20g)、茯苓(15g)、巴戟天(10g)、牛膝(15g)、赤石脂(10g)、山药(25g)、杜仲(15g)、菟丝子(20g)、肉苁蓉(15g)。

  【用法】上药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50毫升或和蜜为丸,重9g,含生药6g,一次1丸,一日3次

  【适用病症】用于健脾补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状为头晕乏力、心悸气促、耳鸣眼花、尿色呈酱油色或葡萄酒色、皮肤苍白、皮肤、巩膜黄染。.

  【按】脾肾双亏,气血不足,寒湿内蕴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故头晕乏力,心悸气促,眼花,皮肤苍白。肾虚失于固封则尿色呈酱油或葡萄酒色,肾虚耳窍失养则耳鸣。脾肾阳虚,寒湿内蕴,逼迫胆汁外溢则皮肤、巩膜黄染。治疗当以培补脾肾为主,方中菟丝子、肉苁蓉、杜仲、巴戟天补肾助阳以固精;熟地、山茱萸滋阴补肾;茯苓、山药补脾胃,益肺肾;泽泻、牛膝渗湿利尿通淋;赤石脂止血。全方共奏补脾固肾止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巴戟天有雄激素样作用;山茱萸含山茱萸甙、番木鳖甙等,对因放疗、化疗而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改善作用。本方药有一定的促进造血和止血之作用。出现其他病症者应随症加减,运用相关药物及方剂。

  【功效】 健脾补肾。

  【主治】 脾肾两虚,食少肌瘦,腰膝酸软,目眩耳鸣。

    加减:尿少或小便不通,可合滋肾通关丸。

通关丸
【异名】滋肾丸(《兰室秘藏》卷下)、知母黄柏滋肾丸、大补滋肾丸(《医林绳墨大全》卷六)。

【组成】黄柏(去皮,锉,酒洗,焙) 知母(锉,酒洗。焙干)各30克 肉桂1.5克

【用法】研为细末,热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功用】滋肾通关。

【主治】热在下焦血分,小便不通,口不渴,

    

 

    脾肾阳虚 寒湿内蕴

  症状:小便不通,短少,色清,面色晦暗,畏寒怕冷,下肢欠温,腹泻或大便稀溏,呕吐清水。

    舌脉:苔白滑,脉沉细或濡细。

    治法:温补脾胃,化湿降浊。

    主方: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温脾汤

  【方名】 温脾汤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分类】 泻下剂-温下

  【组成】 大黄(15克) 当归(9克) 干姜(9克) 附子(6克) 人参(6克) 芒硝(6克) 甘草(6克)

  【方论】方中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相配,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

  【功用】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主治】 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临熟下大黄(现代用法:大黄后下,水煎服)。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肠梗阻、幽门梗塞、慢性痢疾等属于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者。

  【禁忌】 斟酌。

  【方解】 脾阳不足,寒从中生,喜食生冷,致冷积内停,阻于肠间,故见大便秘结;若寒湿久留,冷积不化,又可导致脾气虚弱,而见下利赤白不止;不通则痛,腹痛而手足不温,脉沉弦,皆为中气虚寒,冷积内停之象。此时单纯温补脾阳,虽可祛里寒而积滞难去,单纯予以攻下,则更伤中阳,寒积也未必得去,故方中用附子与干姜温阳祛寒;人参合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从本方组成来看,实即大黄附子汤去细辛,加干姜、人参、甘草而成,亦即四逆汤加人参、大黄,皆以大剂温热药为主,故同属温下之剂。但本方兼能益气,宜于久利气虚之证,大黄附子汤宜于气不虚而冷积较甚之证。

  方义2:本方证因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所致。寒实冷积阻于肠间,腑气不通,故便秘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四末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脉沉弦而迟,是阴盛里实之征。本方证虽属寒积便秘,但脾阳不足是为致病之本,若纯用攻下,必更伤中阳;单用温补,则寒积难去,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之策。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已成之冷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为佐。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综观本方,由温补脾阳药配伍寒下攻积药组成,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本方与大黄附子汤同属温下剂,都能主治寒积便秘。本方是由脾阳不足,中气虚寒,而致冷积内停,证属虚中夹实,故方中配以干姜、人参、甘草以顾护中阳;大黄附子汤为寒积里实证,证实无虚,故配细辛辛温宣通,助附子散寒止痛。

  【化裁】 若腹中胀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止痛;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以增强温中祛寒之力。

  【附方】 无。

  【附注】 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寒积中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考温脾汤另有三方,药味稍有出入,但立法、主治略同。一方见《千金方》十五卷“冷痢门”,比本方多桂心而无甘草,虽主治略同,但宜于寒证较重而兼见冲逆的证候;一方见《千金方》十三卷“心腹痛门”,即本方加当归、芒硝,泻积之力较强,主治寒积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者;此外,《本事方》亦有温脾汤,方用附子 干姜 桂心 甘草 厚朴(各二两)大黄四钱,亦即本方去参加桂心、厚朴。主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此方与《千金方》温脾汤虽同属温下剂,但《千金方》所治之下痢赤白,积滞较甚,故重用大黄以攻下积滞,“心腹痛门”方更有芒硝为助。同时又因痢久脾胃虚寒,阳气衰微,故用参、草、姜、附以温补脾阳。《本事方》所治为冷积泄泻,寒重积轻,故重用温中,虽用大黄攻下,只占总量二十六分之一。同一大黄,因配伍与药量都不同,作用也就各有侧重,可见遣药组方中选择配伍、酌定用量,皆须与证法切合,才能不犯实实虚虚之诫。

  【文献】 方论选录 朱良春,等《汤头歌诀详解》:“温脾汤是四逆汤(姜、附、草)加人参、当归、大黄、芒硝四药所组成。四逆汤功能温脾祛寒,加大黄、芒硝,是取其泻下除积,加人参、当归,是取其益气养血。由于四逆性属温热,可以改变硝、黄苦寒之性,所以本方功专驱逐寒积,属于温下的范畴。假使热实里结,津伤便秘,当用寒下剂,而决非此方所宜。”

  【研究】 通过临床观察,温脾汤有改善肾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用温脾汤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证属脾肾虚衰、湿浊内生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这方面作用不明显。说明温脾汤有改善CRF高粘血症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整整体状态、改善肾功能、改善体内“粘、聚、集、凝”状态,达到改善CRF患者高粘血症的作用。由于全血粘度增高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甚至诱发高血压脑病,所以对CRF患者能在肾功能改善的同时,降低全血粘度,这对治疗CRF很有意义。「徐书立.温脾汤对慢性肾衰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医研究1999;12(6):22]

  【运用】 薛氏用本方为主治疗9例小儿麻痹性肠梗阻,患儿年龄3-16个月,平均9.8个月。病因中毒性消化不良4例,重症肺炎、霉菌性肠炎并II度营养不良各2例,急性菌痢并急性肠炎1例,其中病危5例。用药l-3剂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腹胀基本消失者7例,无效2例。[薛昌森.温脾汤为主治疗小儿麻痹性肠梗阻9例。

  温脾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九。

  【组成】淮山药(炒)5.4克 白茯苓3.6克 白术(制)3克 薏苡仁(炒,研)6克 芡实(炒,研)6克 白扁豆(炒,研)6克 桔梗2.4克 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 甘草(炙)2.4克 神曲(炒)1.2克 白莲肉(炒,研)6克 秫米(炒,研)3克 红枣(去核)2枚

  【用法】水煎,中午时加白糖,开水调服。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滋阴汤早、晚服,此方中午时服。

  【主治】脾虚失血。

  【加减】若气满者,加陈皮(去白)3克,或再加真苏子(炒,研)1.5克,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加干姜(炒黄)0.9~1.5克,即加肉桂亦妙。

  温脾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组成】草果6克 桂枝9克 生姜15克 茯苓15克 蜀漆9克(炒) 厚朴9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功用】温脾截疟。

  【主治】太阴三疟,腹胀不渴,呕水者。

  温脾汤

  【药物组成】厚朴(去粗皮,姜制)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半两,桂心(去皮,不见火)半两,附子(生,去皮脐)半两,大黄4钱(生,碎切,汤1盏渍半日,搦去滓,煎汤时和滓下)。

  【处方来源】《本事》卷四。

  【方剂主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愈,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制备方法】上细锉。

  【用法用量】水2升半,煎8合后,下大黄汁,再煎6合,去滓,澄去脚。不要晚食,分3服温服,自夜至晓令尽。不快,食前更以干姜丸佐之。

    加减:若嗜睡,神识昏昧,可加菖蒲,远志,郁金,甚则用苏合香丸。

    

 

     肝肾阴虚 肝风内动

 症状:小便短少,呕恶频作,面部烘热,齿衄鼻衄,头晕头痛,目眩,手足搐搦。

    舌脉:舌暗红,有裂纹,苔黄腻或焦黑而干,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熄风。

    主方:六味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

    加减:若大便秘结,可加生大黄。

    肾病及心 邪陷心包

 症状:小便短少,甚则无尿,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神识昏蒙,循衣摸床,或神昏谵语,恶心呕吐,面白唇暗,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舌脉: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豁痰降浊,辛温开窍。

    主方: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加减:若狂躁痉厥,改紫雪丹;汗多,面色苍白,手足逆冷,舌质淡,脉细数,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若汗多,面色潮红,口干,舌红,脉细数,重用生脉散或用生脉注射液静滴。

 虽然可分四个证型。但这四个证型中,脾肾气(阳)虚渐至脾肾衰败为中心环节,脾肾虚衰之中又以调理脾为关键,而不在补肾。标实者浊毒中阻,根据体质差异浊毒有寒化和热化的不同。本虚与标实只是因CRF程度不一而轻重不一样。因此,健脾补肾、降逆化浊解毒为治疗CRF的主要治法,在此治法的指导下,我们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陈皮 12g 、法夏 12g 、茯苓 15g 、砂仁 10g 后下、白豆蔻 12g 、丹参 30g 、大黄 12g 、苏叶 12g 、北芪 30g 、党参 15g 、干姜 12g 、川黄连 12g 、枸杞子 12g 。方中陈皮、法夏、苏叶降逆;以砂仁、白豆蔻化浊,大黄通腑泻浊,川黄连解毒;CRF脾阳虚衰用干姜温中补虚并佐以大黄、黄连之苦寒;用北芪、党参、茯苓健脾补气;枸杞子补肾之虚损以治本。若阳虚重者加制附子温补肾阳,大便溏泻每天超过4次者加白术健脾,经济条件好者加冬虫夏草。   

1.   ①大黄,生牡蛎、附子、蒲公英各30g; ②大黄,生牡蛎、六月雪各30g; ?? 浓煎150ml,1/晚,高位保留灌肠。 2. 大黄30g、桂枝30g、煎熬成200ml,保留灌肠。 ?? 麻黄、桂枝、苏叶、浮萍、羌活、独活、防风、川芎、当归、红花、益母草、杜仲各30g,制川乌20g,细辛10 g。 ?? 中药浓煎倒入薰蒸机中,温度调至50-70℃,药液在竹板下,病人仰卧在竹板上薰蒸30分钟。没有薰蒸机者,中药浓煎加适量水至半浴缸,水量以平躺时盖于身体为宜,每次浸泡 15~30分钟,达到出汗为目的,以薰蒸或洗浴后不感疲劳为度。每天1次,2周为1疗程,休息5天。一般2~3个疗程。 ?? 出汗,促进血中的毒素从汗排泄,可降低血中肌酐和尿素氮,改善肾功能。是中医的“开鬼门”的方法。是一种皮肤透析的方法。 ?? ?? 脾肾虚衰和浊毒的症状不重,积极恰当的治疗可延缓关格的进程或逆转病情; ??

 2. :肾脾衰惫,浊毒较盛,若治疗恰当,可望延缓进程,但比早期延缓时间要短些; ?? :出现肝风内动,邪陷心包,病势险恶,生命垂危,应急救治疗,除用中药外,应采取血透、腹透,可转危为安,有条件还可肾移植。 ??

     1 积极治疗水肿、癃闭、淋证等证,预防进入关格; ??

     2.对卧床休息; ??

     3 预防和积极治疗感染:避风寒,防止外邪侵袭,反复易感冒者用玉屏风散,有上感者使病情加重,故分清寒热虚实,积极治疗; ??

     4. 选择低蛋白、低磷、高钙、高热量饮食。增加鱼类摄入,在烹调时使用植物油,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高钾时忌食橘子、香蕉、香菇、木耳、榨菜等。蛋黄、肉松和动物内脏、脑类、骨髓等含磷较多,不宜多食。可多食含高钙低磷食物如田螺、芝麻、藕粉、白菜、芹菜、卷心菜、西红柿、瓜类、甘蔗、苹果等。中药冬虫夏草、黄芪、山药、黄精、山萸肉、茯苓、丹参、田七等可与食物做成炖品、羹剂等食用。CRF病人禁食洋桃,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切忌暴饮暴食。尿少时限制水钠的摄入。 ??

     5 西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多粘霉素、丁安卡那等;中药禁用木通、防己等。 ?? 计24小时出入量、测血压,大便干结者灌肠,痰多者吸痰,长期卧床要常翻身,防褥疮,神志不清者,可鼻饲给药,有出血、昏迷、抽搐、喘促,息微等危急情况应安排特护。

1. :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脾伤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的晚期。

2.汉·张仲景《伤寒论》正式将关格作为 ;

3. 开通疏利,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

4.水肿,淋证,癃闭等病证,反复发作,或迁延日久,肾气衰惫,气化无能,肾关不开,,致湿浊毒邪内蕴,损脾伤胃,中州运化失司,升降失常。 

5. ①临床以小便不通,并见呕吐为主症;②具有水肿、淋证、癃闭等肾系疾病的慢性病史;③辅助检查。   

6. 走哺是以呕吐伴有大小便不通为主症(肠梗阻)。往往先有大便不通,而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可以是胃内的饮食痰涎,也可带有胆汁和粪便,常伴有腹痛,最后出现小便不通。 

7. 辨证要点:1.辨标本缓急;2.辩病性;3.辩病位;治疗原则:治主当缓,治客当急。 

8. 肾脾亏虚,湿热内蕴—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肾脾阳虚,寒湿内蕴—温脾汤合吴茱萸汤;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六味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肾病及心,邪陷心包—涤痰汤合苏合丸。

病例分析 29 1997 9 13 3 3 5/HP 875umol/L 31mmol/L 14mmol/L 70g/L 2.13 1012/L B 7.8 4.3 4.1 8.1 4.7 4.5 2 3 2 190/110mmHg 835umol/L 33mmol/L 68g/L 2.07 1012/L ?? 治拟健脾降逆化浊活血。药用陈皮10法夏12茯苓15苏叶12砂仁后下10蔻仁后下12丹参30大黄10干姜12党参 15白术10黄芪30厚朴10每日1付水煎服。心痛定20mg 口服3/日。此方服用1个月后,血压130/85mmHg、血肌酐701umol/L、尿素氮28mmol/L、血红蛋白78g/L、红细胞2.4×1012/L。用上方加减服用3个月后,血肌酐 545umol/L、尿素氮23mmol/L、血红蛋白81g/L、红细胞2.5×1012/L。服用上方加减6个月后,血肌酐 307umol/L、尿素氮19mmol/L、血红蛋白85g/L、红细胞2.7×1012/L。用上方加减治疗1年后,血肌酐 194umol/L、尿素氮8.7mmol/L、血红蛋白103g/L、红细胞3.01×1012/L,尿蛋白±。随访3年,肾功能基本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