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 即“水肿”。水气是从病理而言,水肿是从症状而言。体内水份的运行,主要依靠肺气的通调肃降,肾气的开阖调节,脾气的运化转输,其中一脏的功能失常,都能导致水不化气,水分停留而发生水肿。《金匮要略》分 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类型,又按五脏证候分“五水”。 但临床上一般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参见有关各条。 水胀 语出《灵枢.五癃津液别篇》。?水肿的别称。以水溢于肌肤而肿胀,故名。多因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认为水胀有别于水肿。汪必昌《 医阶辨证》:「水肿之状,或先足跗肿而上,或先眼窠肿而下,或面目足附一时并肿,渐至于胸腹,甚者外肿而内胀。」「水胀之状,先腹内胀,而后外亦大,渐至四肢亦肿」。 虚肿 指水肿的虚证,多属于阴水,有由于脾阳虚的,有由于肾阳虚的,主要表现为肿势缓慢,气弱声低,面色暗淡,倦怠泄泻、畏寒肢冷、脉沉细无力等。 胕肿 “胕”一说与“肤“字通。全身肌肤浮肿叫“胕肿”。参见“阴水”、“阳水”条。 跗肿 跗,部足背,跗肿乃指足背浮肿。 五水 语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水肿病因五脏受水气的影响,出现 不同的证候,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其主要症状为,“心水”,身重而少气,烦躁不得卧,下阴肿;“肝水”,胁下腹部胀满而痛 ,不能转侧,尿量时多时少;“脾水”,腹大而小便难,少气,四肢困重;“肺水”,呼吸不利,身肿而小便难,大便鸭溏;“肾水”,腰痛,排 尿困难,腹大而脐肿,下阴常有水湿渗出,足冷,面形消瘦。 阴水 水肿病两大类型之一。凡因脾肾虚弱,不能化水制水而成的水肿,称为“阴水”。临床表现多见下肢先肿,皮色淡白或晦暗,口淡,便溏,脉沉迟 。一般多属慢性、虚证。 阳水 水肿病两大类型之一。凡因肺失宣降,水不下行而引起的呈热象的水肿,称为“阳水”。临床表现多见上部先肿,皮色黄赤,便秘口渴,脉沉数。一般多属急性、实证。 正水 水肿证候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全身浮肿,腹满而喘,脉象沉迟。多由于脾肾阳虚,水气不能输化,潴留胸腹,迫及肺脏所致。其标在肺,其本仍在于脾肾。 皮水 水肿证候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发病缓慢,全身性浮肿,肢体疼痛沉重,无汗,皮肤冷,四肢凹陷性水肿较重,脉浮。多由于脾虚湿盛、水溢皮肤 所致。 风水 水肿症候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脉浮、骨节疼痛,发热恶风,浮肿以头面较甚,多由于风邪侵袭,脾肾气虚,肺气失于肃降,通调水道 的功能障碍,水气不行所致。 石水 水肿证候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腹满而不喘,或引胁下胀痛,水肿偏于腹部,脉沉。多由于肾阳虚弱不能化水所致,但与肺脾也有一定关系。 蓄水症 指太阳膀胱腑之症。主要症状有小便不利、小腹满、睡眠不安,心烦,喝水仍觉口渴,微有恶热,头痛,脉浮。中医认为是由于发汗后表邪未 净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职,水停下焦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