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节 《内经》对水气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风声之家 2023-01-13 发布于江苏

第二节 《内经》对水气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水肿是常见的病候,《内经》论述水肿病的内容颇多,对其病机和治疗亦颇有精辟论述,其中不少对后世临床有重要的启发和运用价值。

一、《内经》对水病的命名

关于水肿病,《内经》主要称之为"水"("床"),亦称为"水胀",偶有称为"水肿"或"肿"者。

(一)水

“水”指水液潴留于体内而为病,系从病机角度对水肿病的直接命名。如《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在一些篇章中则称为“痂”,系“水”之古体字。如《灵枢·四时气》的“泳尽乃止”。

(二)水胀

水肿病由于水液潴留,出现肌肤胀起的病状或自觉胀满不适的病候,故称“水胀”。如《灵枢·五癃津液别》的“(水液)不行则为水胀”,而《灵枢》尚有以“水胀”名篇而讨论水(水胀)、肤胀、臌胀等病者。

按  胀乃是形体出现胀起的病征,或者患者自觉胸腹、肢体有胀满感觉的一类病证,水肿只是因水液积留而引起形身胀起者,气、血积留同样能够引起脏腑形身胀起或有胀满感,故《灵枢·胀论》所言的“胀”乃指正气(卫气)由于邪气(寒气)遏阻,积留于体内而胀满的一类病症,故有五脏六腑胀、脉胀之分,但属于气胀而非水胀,《灵枢·水胀》所言的肤胀亦属气胀,臌胀则属气血积留而致的胀,虽然肤胀和臌胀分别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言的黏液性水肿和肝性腹水,但与水胀的病机和病候尚有不同。

(三)肿、水肿

由于水病亦有肌肤肿起的病候,故《灵枢·经脉》有“大腹水肿”之说,《生气通天论》亦谓“因于气,为肿”之说。但在《内经》中,“肿”主要指局部皮肉肿起的外科痈疡等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热胜则肿”、《生气通天论》的“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脉要精微论》的“诸痈肿筋挛骨痛”等均是。

可见《内经》中,水(水胀)与“胀”、“肿”虽有联系,但指三种不同病证,故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称为“水气病”而不称水肿病,“水肿”是后世才常用的病名。《内经》中亦有“水气”之称,如《素问·脉解》"(阳明)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素问·气厥论》"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素问·逆调论》"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等,但所言“水气”均指病因而不作为证候名称,与《金匮要略》不同。二、《内经》论水病的病机和病候

(一)水病病机

《内经》认为水(水肿)是由于脏腑气机失调,水液不能正常气化、输布、排泄,积留于体内而致:

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肘肿。肘肿者,聚水而生病也。(《素问·水热穴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

上述经文指出肺脾肾功能失常,脾不运化水湿,肺失通调宣降,肾失气化开阖,是水液不能正常输布排泄,潴留泛溢成病的关键。《内经》这些理论成为后世认识水气病病机的纲领,《医门法律·水肿门》对此做了相当深刻的阐释:“使足太阴脾足以转输水精于上,手太阴肺足以通调水道于下,海不扬波矣。唯脾肺二脏之气,结而不行,后乃胃中之水日蓄,浸灌表里,无所不到也。是则脾肺之权,可不伸耶?然其权尤重于肾,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而为肿。《经》又以肾本肺标,相输俱受为言,然则水病以脾肺肾为三纲矣。”《景岳全书·卷二十二肿胀》亦谓:“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翘,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人于脾而肌肉浮肿,传人于肺则气息喘急,虽分而言之而三脏各有所主,然合而言之则总由阴胜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内经》曰: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而《素问吴注》在《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则更简洁、扼要地概括为:“上焦不治,水溢高原;中焦不治,水停中院;下焦不治,水蓄膀胱。”所言三焦固然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但若分为上、中、下焦,则上焦概括心肺而言,而在水液代谢中尤指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中焦则概括脾胃,尤其是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下焦则概括肾与膀胱,而肾气的开阖更是膀胱气化排泄的主宰。故从五脏角度来说,亦是对肺脾肾三脏在水肿病机中的关键作用的强调。可见后世治疗水肿病的解表宣肺行水、实脾制水、温肾化气行水三大法,正是基于对《内经》所阐发的水肿病机的深刻认识。

(二)水病病候

关于水肿病的病候,《内经》有相当详细的描写: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灵枢·水胀》)

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素问·评热病论》)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新卧蚕(才)起之状,曰水。(《素问·平人气象论》)

所言水病病候,包括初起以至极期的各种症状。初起病候强调“目窠上微肿”、肿“先见于目下"、"如新卧蚕起之状",说明眼睑微肿,如初睡醒样,是水肿病早期全身尚未肿胀时比较明显的体征,对该病早期诊断甚具意义。其中“蚕”是“才”的同音通假字,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篇中改为“视人之目裹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夫水患者,目下有卧蚕”,虽然误解经义,但亦是对水病患者初起病候颇为形象的摹况。“颈脉动喘疾咳”的“喘”,亦是“揣”的通假字,形容颈脉搏动明显,强于常人。盖因水液潴留,“水溢高原”,心肺气机受遏,故咳嗽而颈脉搏动强烈。至于腹肿大如裹水,则水势己甚矣。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9.9.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9.10.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9.11.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9.12.

内经临床发挥 (痿证的病因病机)10.1.

内经临床发挥 (痿证的病因病机)10.2.

内经临床发挥 (痿证的病因病机)10.3.

内经临床发挥 (疟病的病因病机)11.1.

内经临床发挥 (疟病的病因病机)11.3.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1.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2.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