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水

 湛璿 2016-02-26
  http://我现在写进来,就是为了让大家理解,风水、皮水属于阳水的范畴,但是,风水为表中之表,皮水为表中之里,首先说,风水的病因病机,顾名思义,风挟水,所以,是内有水气,外感风邪,风邪阻滞肺卫,肺失http://宣降而病水。主要脉证,我把第1条和第3条,给大家综合在一起,“脉浮”或“寸口脉沉滑”,这是一个迅即、发病急骤,但旋即蔓延周身,所以,脉从表证,马上变成水证,沉主有水者,“脉沉”,现在,脉沉滑,当然是水气偏盛,“恶风,骨节疼痛”,特别是水病的特点,应该是有痠重感,有热,伴随汗出,以浮肿为主症,“面目肿大,目窠上微拥,如新卧起状”,也就是提示了它的临床特点,肿起于头面,目窠先肿,波及全身,肿起来的时候,“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其劲脉动,时时咳”,我特别提到了,近代医学里面,为什么非常注意结合颈动脉的波动,诊断有意义,特别是用咳症来代表,水要影响到肺气的宣降,是要咳的。所以,脏腑辨证为肺,病性,表中之表,也可以说阳中之阳。
  皮水,病因病机是内有水气,溢于皮中,外感湿邪,和风邪没关系,是外感湿邪,加内有水气,原文里说“里水”,是皮里之水,内有水气,所以,脾失健运,肺失通调,水气潴留于皮中。主要脉证,把第1条和第5条综合起来,脉亦浮或沉,不恶风,不汗出,那么,和风邪无关,外证胕肿,原文是月肉旁的“胕”,和我们现在写的三点水的浮肿,意思一样,现在,我为了和风水的特点作一对比,给大家写的是提足旁的“跗”,这也是有根据的,我们[校勘]也提示了,“按之没指”,来提示足踝先肿或肿甚,下肢肿甚,“一身面目洪肿”,请大家注意不是“黄肿”,原文写的“黄肿”,一定要给它改成什么呢?也是形容肿势迅速蔓延,“洪肿”,“其腹如故”,而不是象鼓那样,这毕竟是阳水,是属于在表的阳证、实证,没有达到腹水那样严重程度,所以,如故,没有变化,“不渴”,里无郁热,“小便不利”。脏腑辨证为脾和肺,病性,表中之里,病势,起病相对缓慢。
  正水和石水,我昨天讲了,有关正水的命名,是因为它责之于肾主水,所以,它是因肾阳衰弱,水气停蓄所致。主要脉证喘,脉沉迟,我们对上、下条文,进行“互文见义”的话,它腹满也应该具备,另外,“浮肿、肿甚”补进来,这是第1条里面,有关正水的内容,它脏腑辨证是肾,所以,是里中之表。
  而石水,为什么是这样的命名呢?就象我解释它的病因病机所说,阴寒凝聚于下焦,结于少腹,这种肿满,已经非常硬满如石板一样,名为“石水”,所以,主要脉证是腹满不喘,这个腹满的程度非常严重,所以,相对来说喘得轻了,因为它都已经结于下焦了,“脉自沉”,病情更为深重,因此,脏腑辨证为肝和肾。病性上,里中之里,也可以说阴中之阴。
  在脉证和预后上,我们给大家补进来,是在第10条上,说的是“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所以,沉脉是水病的主脉,痰饮病的主脉是什么呀?
  “偏弦”,特别“偏”字有含义的,现在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在这么多的脉证里面,沉脉和身体肿重,是水病的特有标志,然后说“水病脉出者死”。什么叫“脉出”,我在讲脉学时说了,这是《金匮要略》特有的,按之几乎就是摸不出来,上有而下无叫“脉出”,实际也是虚大无根的脉。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正是水气病从命名,到治则范围内的。
  我们来归纳总结一下,包括治则,病因,与风、水、湿、热邪有关,这是我们自己总结的,结合昨天讲的第9条和19条,实际上,他又是用脉象,来推论水液代谢,因肺、脾、肾、三焦、膀胱,气化失调,导致津液运行不利,水气停蓄,泛溢人体各部。这个条文里面,特别应该强调的是,“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因为他讲的是水液代谢环流失职,造成的水肿病,因此,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脾胃虚弱,脾胃气衰,若从文理上来看,它俩是一个对照,互文就是在说脾胃,因为痰饮的病机要点,也是水液代谢失常
  皮水表实无汗证,用甘草麻黄汤,以麻黄的发汗力,加上甘草的调和,宣肺利水,和中补脾。皮水阳郁证,请大家注意,这是在表的阳气,被皮里之水壅遏,阳气被郁,所以,用防己茯苓汤,利小便法,通阳化气,表里分消。皮水手足逆冷证,用蒲灰散,请大家注意,在《消渴病》篇里面,治小便不利,三张方,第一,就是蒲灰散,蒲灰,我特别讲了,他(仲景)是用的生蒲黄,蒲灰散治疗的小便不利,是湿热型的,而且,可以用于热淋,现在说,手足逆冷症怎么来的,这里还是得通过,清湿热,利小便,去除病因,就是我们说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个方,你要说,这蒲灰散是清湿热,利小便,怎么能治手足逆冷症呢?仍然是阳气被郁的原因,要解决阳气被郁,要通阳、利小便解决,关键我认为,还是从病因疗法上解决。最后,就是正水表有水气证的,麻黄附子汤,因为杏子汤是有方名没有药,我最后给大家,介绍了一个任老的经验点滴,讲了一个同样是水气病,因为给的驱邪路不对,结果肿胀不消,一个痰饮病,也是,那个病例,实际上介绍他用麻黄附子汤,获效的原因。
  血分和水分的概念,和月经相关的一类水肿病,“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为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相对而言,作为调经的话,特别是闭经,怎么也得看三个月经周期,临床是这样的。
  气分病,病因病机是“阳气衰微,大气不转”,就是“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这个概念,为什么没有写,因为到现在为止,没有单独为气分病写个概念的,我怎么理解的呢?因为这个病,它也是出现了水饮所作,比方说,阳虚阴凝的话,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请大家注意,不用芍药的原因,是因为它影响饮邪的化除,那么,加麻辛附子汤,全是辛温、辛热、助阳作用的药,所以,它温阳散寒,通利气机,关键的目的,是要达到“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所以,气分病,一定是“阴阳相失”了,阴阳两者之间不相协调了,水液代谢的环流,不能够正常发挥它的功能,他把“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治则,用这个方子来体现的,就这样治疗,因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证,你看它的病位,是在“心下坚”,病位在心下胃,助阳温经这些药的作用,就是要振奋胸中之宗气,要使“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因此,强调的温阳作用,是为了散去寒湿,因为是水饮所作,是寒湿之邪,那么,通利气机,目的是为了“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水才能够通利,水饮所作的另一个方证,就是脾弱气滞的枳术汤证,我特别给大家讲了,枳实是一个破气行滞的药物,近代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药理研究证明了,它的破气作用,恰恰能够选择性的,对于胃的平滑肌,子宫的平滑肌(收缩力增强),包括中气下陷引起的胃下垂,子宫脱垂、横结肠的下垂,在补中益气丸(汤)的基础上,你加枳实、枳壳,就有很好的升提作用,因此,枳术汤,现在可以当作一个药对,放在调理胃肠功能的方里面,起什么作用呢?行气散结,健脾利水,临床研究上,枳术汤治疗胃下垂的研究,报道非常多,而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对于心衰等症,把气分心下痞坚、坚满,水饮所作,包括腹水,按照阳虚阴凝的病机,来认识。
  黄汗,今天刚刚讲过,包括1、2、4条,还有28和29条,辨证施治里面,卫郁营热,表虚湿遏,用芪芍桂酒汤,特别是苦酒的应用,共奏调和营卫,祛散水湿。气虚湿盛阳郁,则用桂枝加黄芪汤,通阳益气,化湿解肌。前方是黄芪为主药,第二个方,是以桂枝汤为主药,加上黄芪,还是取其益气固表的作用。五脏水,我给大家作了一下联系,为什么呢?这也是张仲景时代,他所看到的水肿病在临床表现上,有的按五脏的病位,给它进行脉证分析,和我们所讲的四水,两者之间内在联系不是很清的,但是,作为现在临床研究有意义,特别是脏腑和经络辨证相结合,我特别说了肾水肿的那一部分,完全都是按照肾经所循行的部位,出现的水肿病变,所以,这部分放在这,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整个十四篇的内容,看看是不是体现了,我开始给大家介绍的那几个特色,内容既有内涵又有外延,但是,最终我们应该对本科生要求的,是概念、分类强调在四水上,四水当中,以风水、皮水的脉证、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以及主要的辨证施治方药,放在风水、皮水为重点,然后,就是何为血分,水分。血分,水分,它为什么有难治,为什么有易治,从病因病机掌握。水证的特点,第10条“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这是预后。关于19条的病因病机,应结合起来理解,治疗原则,18条、11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