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娘酒酿酒过程的研究报告

 果子松 2012-09-24
客家娘酒酿酒过程的研究报告
作者:曾海燕等    文章来源:《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论文选编(二)》    点击数: 5148    更新时间:2007-3-26

  下面是王智的记录与感想:

  我的工作是负责酿酒。酿酒的过程是:首先我把糯米泡了一个昼夜,而后将糯米用一个竹制的笼子盛着放进炒菜的锅里蒸熟。用大火约蒸了半个小时后,拿出来,用铲子把它弄松软。之后又将已经研碎的酒饼用冷开水和了,均匀地倒在糯米上。然后搅拌至均匀分布为止。

  我把弄好了的糯米倒入一个大的盆子里,盆子是用瓷制的。糯米倒入后我就用铲子把它压实,最后在糯米的中间开一个洞直至盆底。接着就是要密封盆子了。我在盆口包了一层帆布,然后加了一个盖子,盖子是用不锈钢制的。最后将红色的棉被包住了盆子。

  当时的天气很冷,但是室温大约有20摄氏度。我把盆放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天气有少许潮湿。这些也许会影响实验结果。

  第一天盆子里溢出一点微微的酒香,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就逐渐浓厚了。我是在第五天打开的,结果发现里面全是干的,没有酒。糯米上还有星星焦黄色,表面上是好像发了霉一样呈白色。实验失败了……

  我们都很失望,我们在想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猜想:①温度的问题,②潮湿的影响,③糯米蒸得不够熟,④酒饼的问题。

  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总结了许多和增加了不少的知识。我觉得许多东西都不可以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去研究它的所以然来。这是我们学生必须必备的品质。学习并不是因为应付考试,而是要我们更好地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后来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们的酿酒实验终于成功了。我们发现,在调酒曲时不能放太少的水,因为如果太少水了就不利于糯米的发酵,但也不能太多,要适量;在将要发酵的糯米中掏一个小洞是不够的,必须要把糯米沿着酿酒缸的内侧铺开,在中间要留下较大的洞,这样才利于发酵。

  下面是记录:

  1.酿酒的流程(根据已有的加工设计的)

    1)取糯米2斤,用自来水浸泡1天。

    2)把水滤去,把浸泡后的糯米倒入蒸笼里,并用盖子盖严实。

    3)把蒸笼盖好,放到铁锅里,并在锅底少量水。

    4)在锅底生火2~3个小时,直至米变成软熟的饭粒。

    5)把蒸好的饭粒扒松,将待用的酒饼研成粉状,用1斤糯米;5g酒饼的比例混合,将配制好的糯米饭倒入砂锅里。

    6)砂锅内加入少量的干净水。

    7)定时打开盖子并将缸内壁的水珠拭去,再盖实。

    8)等3~4天后,香醇的黄色米酒就出来了。

    从理论上说,酿酒涉及到化学、微生物、食品、营养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2.上网查找的有关资料:关于酿酒的几个为什么

    1)为什么用糯米酿酒?

  糯米是客家酿酒的主要原料。糯米所含的淀粉中95%以上为支链淀粉,容易蒸煮糊化,黏性大,糖化发酵效果好,酒液清,残糟少;发酵后,在酒中残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使酒质醇厚甘润。古人经实践知道糯米做酒质量极好:史载大诗人陶渊明任江西彭泽县令时,为了酿好酒,将县里3/4的公田种糯米,成为我国酒史上有名的故事;《汉书 ·平当传》中记载:“糯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樽,稷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中樽,黍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下樽。”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根据酿酒原料不同给酒分类,原料越好,酒越好,这与现代酿酒对原料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

  酿酒者要求糯米是当年产的精白度高,黏性大,颗粒饱满,含杂质、杂米、碎米少,气味良好的上等优质糯米。因为当年产的优质糯米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低,淀粉含量相对提高,这样可以达到产酒多、香气足、杂味少,在贮藏过程中不易变质等目的。用优质糯米酿出的酒之所以杂味少,是由于在浸渍工序中繁殖大量乳酸菌产生微酸性环境,在发酵中,可抑制产酸菌的繁殖而防止酸败,俗称“以酸制酸”,而陈糯米因经长期贮存,内部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往往引起脂肪变性,米味变苦,会产生油脂味而影响酒质。

  2)为什么要把糯米蒸熟?而不在生时直接加入酒饼?蒸熟后糯米会糊化,容易发酵。

  3)什么是酒饼?酒饼有什么用?

  酒饼,又称小曲、白药、酒药,是我国独特的酿酒用糖化发酵剂,也是我国优异的酿酒菌种保藏制剂。东晋嵇含是浙江上虞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讲到“小曲(药曲)”的人,他的被誉为古代植物学大全的《南方草木状》中记述制曲原料中加入植物药料,为我国酿酒时用酒药之始。他这样论述“小曲“:“草曲,南海多矣。酒不用曲蘖,但杵米粉,杂以众草药,治葛汁,滌溲之,大如卵,置蒿蓬中荫蔽之,经月而成,用此合糯为酒。”他的意思是说,用草药做的酒,南方很多,做酒不用传统的曲蘖,只要把米舂成粉,添加各种草叶,准备葛草的汁(辣蓼草之类的植物),一起混合搓成鸡蛋大小,用蓬蒿盖好(保温,让微生物繁育),隔一个月就成熟了,用它和糯米混合做成酒。这段记载,说明了中国制曲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进。酒药一般在农历七月生产,其原料为新早籼米粉和辣蓼草。酒药中的糖化(根霉、毛霉菌为主)和发酵(酵母菌为主)的各种菌类是复杂而繁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