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一盏黄酒

 中医李超 2020-02-08

       年轻时喝白酒都是硬着头皮往下灌,从未体会过他人所谓的绵和醇厚,今年春节与叔父们喝过几次白酒后竟有些怀念酒曲的香味、酒液的柔和。跟爱人回娘家时,有幸品尝到潍坊昌乐农家自酿秫米酒,味道醇和甘冽,回味无穷。白酒多饮终是无益,黄酒便成了最佳选择。查阅后才知,原来黄酒的世界如此精彩。


原料及工艺

       黄酒主要原料可以分为四类:米、水、酒曲、酒药。

       米:南方黄酒多以糯米、大米为黄酒的主要原料,而北方则以秫米为主主要原料。绍兴黄酒的糯米,人们归纳为精、新、糯、纯四个字,其含糖量更高,用来酿酒更加甘甜。 秫米则具有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安神功效,青岛即墨、潍坊昌乐等地农户多于冬至开始酿造秫米酒。

       水:水质对黄酒的风味影响非常大,品质最佳的黄酒,通常都依赖产地附近的优质天然水源。现在知名的古越龙山、塔牌、会嵇山等皆用鉴湖水,而客家酒则以高山泉水酿酒最佳。

       酒曲:酒曲又有麦曲、米曲之分,采用纯天然发酵,在特定的条件下培养的酒曲富含水解淀粉的微生物,能让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糖份,为发酵做准备。通常这要用红皮硬质小麦制作。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说明了酒药和麦曲在酿酒中的重要作用。

       酒药:酒药一般在农历七月生产,其原料为新早籼米粉和辣蓼草,酒药中的糖化(根霉、毛霉菌为主)和发酵(酵母菌为主)的各种菌类是复杂而繁多的,绍兴酒以极少量的酒药通过淋饭法在酿酒初期进行扩大培养,使霉菌、酵母逐步增殖,达到淀粉原料充分糖化的目的,同时还起到驯养酵母菌的作用。酒药还有白药、黑药二种,白药作用较猛烈,适宜于严寒的季节使用药;黑药则是在早籼米粉和辣蓼草中加入陈皮、花椒、甘草、苍术等中药末制成,作用较缓和,适宜在和暖的气温下使用。因淋饭酒酿季在冬天,用的都是白药,黑药已基本绝迹。

       而今的黄酒酿造以工业生产为主,而黄酒的真正兴起则需要传统酿酒工艺的回归。清代的《调鼎集》中“酒谱”一章记载了40余项专题,涉及到酿酒的方方面面,传统的黄酒酿造一般会经历“浸米、蒸饭、晾饭、落缸发酵、开耙、坛发酵、煎酒和封坛这8个步骤。

       真正的黄酒对时间要求严格,冬至第一天才开始酿造。夏日酿造则易酸腐,明代《养余月令》“凡黄酒白酒,少入烧酒,则经宿不酸”可以算是对此的改良,但终究不若冬至酿造为妙。寒冷虽放慢了发酵过程,却更能保证黄酒品质,既能减少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酸涩,又更显风味醇厚。

黄酒的分类

       黄酒种类很多,口味上南北差异颇大,按酿酒工艺则大致分元红、加饭、善酿、香雪四类,对应着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这四种常用分类。每一个独特名称背后皆是各自的独特风味。

元红

       干型,酒精度少,含糖量最低。

       元红就是最基本的黄酒,一般标注为干型黄酒,甜度最低,颜色淡黄透亮,但口感则相对淡薄,一般作为基酒,市面上不多见

加饭

       半干型,含糖量中等。

       加饭酒是当前市场最常见的一类,在酿造之初要先做成元红,再额外加料二次发酵,所以称为“加饭酒”。第二次加进的料,因发酵不完全,所以含糖量更高。加饭酒颜色橙黄(褐黄)透亮,口感更绵柔,酒体更醇厚,酒精度也更高。黄酒与大闸蟹同食是绝配,黄酒能以温补(蟹)寒,更能去腥增味,而黄酒中含有的大量氨基酸和酯香、醇香类等物质,配合蟹肉,都能突出其鲜美。 

      大家常听的“女儿红”、“状元红”,则属于加饭酒中的上品。

善酿

       半甜型,含糖量相对较高。

       善酿发酵时不再加水,而以元红酒代替。这能在获得成酒时,剩下更多残糖。因为用酿好的酒再来酿酒,所以称之为“善酿”。善酿酒颜色橙黄(褐红)透亮,醇香浓郁,鲜甜醇和,酒体协调。搭配荤素都行,尤其是鸡鸭类白肉。

       我们常听到的“太雕”只是商品名称,通常以加饭和善酿勾兑而成。

香雪

       甜型,酒精度高,含糖量最高。

       善酿是在酿造过程中用元红酒替代部分水,而香雪则是用糟烧也就是白酒替代部分的水,所以这两种酒酒精度都不低,都普遍大于16%,关键是因为添加了酒,所以在酿造过程中酒精抑制了酵母的部分功能,糯米中的糖分没有彻底转化为酒精,所以酿造出来的酒含糖量很高,善酿一般会有40度的糖分,标注为半甜型黄酒,香雪则甜度更高,一般会有100度,叫做甜型黄酒,非常甜,而且因为酒中糖分含量高,酒会有种浓厚粘稠的感觉,颜色会比较深。


绍兴黄酒

       北方的秫米黄酒,南方的糯米黄酒,湖北等地的大米黄酒,客家的红曲黄酒都有各自的风土特色,皆是历史悠久的佳作。而其中佼佼者,则属绍兴黄酒了,如《随园食单》介绍:“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故绍兴酒,不过五年者不可饮,参水者亦不能过五年。余党称绍兴为名士,烧酒为光棍。”

 

客家娘酒

       娘酒的历史悠久,伴随客家人迁徙流入梅州地区,也称为客家黄酒、老酒、糯米酒、甜酒等,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之一,《幼学琼林》中记载:“其味香芬甜美,色泽温赤,饮之通天地之灵气,活经络之神脉,尤适健身养颜之益也”。娘酒作为客家人“坐月子”必不可少的滋补食材,在梅州大部份家庭都会酿制。

       娘酒采用糯米和天然山泉水为主要原料,通过蒸煮、发酵、炙酒等工艺酿制而成,其味芬香甜美,酒精度较低,口感清醇,富含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14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火炙堪称客家娘酒酿制过程中最精彩的部分,将米酒从酒糟中过滤出来,装进小瓮,加入红曲,用草皮封好,埋入燃有暗火的火堆中炙烤几个时辰,清冽的黄酒便有了焦香的味道,酒质更加醇厚,而又易于保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