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内涵发展的现状与应对策略教学教研????蔡甸区第五高级中学校

 昵称5474629 2012-09-24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内涵发展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刘新亮
 
    深入落实新课程改革,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我们不仅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丰富内涵特别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实践要求,还要不断深入落实新课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学校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各项措施中去。
    一、调研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
    我区经济和社会快速、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区教育局努力拓展有活力的基础教育发展思路,积极实施课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区教育步入了稳定快速发展的轨道,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区教育正在进一步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注重内涵发展,凸显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全区高中教育的共识。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益提高为核心,以精细管理为措施,以办学特色、实现品牌为学校教育内涵发展,从而提升我区教育品质。
    (二)、发展思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编制有些吃紧,但学校克服种种困难,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工作抓手,明确奋斗目标,在发展计划的统领下,本着“务实、求真、开拓、进取”的态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从教学环节做起,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全体教师励精图治,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较好的局面,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学校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坚持法治与德治,依法自主管理,探索能反映学校文化特质的管理方法,形成校本管理机制。加强民主治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使民主精神与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建立各项民主治校的制度,使师生能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
    2、学校教师教风明显好转。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一支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学校尤其注重人文关爱。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在相互合作中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丰富知识,增长经验,实现自身价值的超越。目前,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发展上有后劲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为实现学校新一轮发展提供了保障。
    3、质量监控机制初步建立。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过程又是实现学生目标的核心途径。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狠抓教学过程的监督。学校本着关注课前备课、聚焦课堂、研究教法的指导思想,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落实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考核、及时反馈、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注重教学质量的单元过程性诊断评价工作,落实整改措施,以优化的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当前困难
    1、学校干部、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理念及教学技能离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偏窄,学科专业能力欠缺,理念及行为滞后的现象仍较为明显,奉献和协作精神有待进一步发扬。
    2、学校教学骨干力量薄弱,缺少群体优势,教育科研处于低位浅层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学术交流深度研究不够,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活动和制度作保障。
    3、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不够稳定,年级、班级、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如何做到稳中有升,优质均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学校后期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4、部分领导和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淡薄,重教轻研,导致教学和科研不能平衡发展和有效地结合。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区城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教育的大好形势日新月异、精彩纷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学校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客观矛盾
    1、办学规模与狭小场地
    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主管部门站得高看得远,眼光始终具有前瞻性,要有明确的学校发展定位。要有勇气和自信,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负责,要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增添后劲。在逐步改造美化校园格局,装修教室、办公室,绿化校园,更新现代化教学设备之后,我校便开始考虑学校的发展问题,为了解决好我校 “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学校发展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不少“两难”的问题,比如生源规模不断扩大与校园建设滞后的矛盾,以及课程改革与生源质量的矛盾等等。
    (1)校园建设滞后。虽然教学楼能够满足教学使用,但是存在许多弊端:楼层高、无厕所,教师办公室与教室距离远,教室内除黑板、桌凳外,无任何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无法在教室进行,跟不上新课改发展的需要。教学区和生活区混在一起,很不规范。全校没有单独的足球场地,体育场与教学楼没有分开,学生体育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同时,体育活动也极大地影响着文化课教学。
    (2)课改举步维艰。中心城区课程改革已开展多年(在理念上早已先行一步):“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我校,课改理念虽被多数教师所认同,但是由于教学设施落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综合素质差,因此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达不到理想目标。
    2、单设高中与资金劣势
    我校刚实行单设高中的转化,上级主管部门也是出于无奈。在经过了近9年教育历程之后,终于有些勉为其难,资金缺位制约高中高位走强。学校规模偏大,不堪资金拖累。和区内其它高中相比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确实存在差距,校际间的不平衡自然会影响到我校的和谐发展。特别是资金缺位制约高中在硬件设施、教师教研、教师待遇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而高中在社会影响方面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应获得特殊“待遇”,这与全区同类高中相比显得相形见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对“三类高中”的考核评价标准产生了偏差,学校在升学率、毕业考试合格率等考核上易造成混乱社会评价。
    3、生源质量与社会期待
    自区二中升格为市示范高中以后,我校实际上已成为三流学校,而区一中近几年招生规模相对前几年有所扩大,我校几乎可定位为“普高校园职高学生”,虽然近来我校一直把自己等同于曾经的二类学校,学生基础却相差远矣。三流学校缺乏竞争力!
    再从社会分析,家长们热切期待,而我校生源实际,在使它自己背负沉重的同时,似乎也让我校领导教师多了沉重。这份沉重,既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背后的无奈,也来自我校为延续高升学率传统、保住“美名”的无奈。
    在社会的高期待下,我校教师谁也不愿丢掉“高升学率”这个光荣传统。浮躁的社会需求,迫使学校不得不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用以保住社会期待的高升学率,保住曾经的“美名”。是满足于社会的眼前期待,还是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显然,我校教育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而这种尴尬处境不仅牺牲了师生正常的休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本身的规律。
    当然,导致这种尴尬的原因,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认识上的偏差外,更重要的,恐怕还与社会以升学率高低衡量学校好坏的评价标准密不可分,社会人对我们的高期盼,我们只能保持沉默。
    优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其终极目标是如何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事实上,与应试教育相比,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样可以保持比较高的升学率,同样也能满足社会的高期待。关键是学校如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准确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上下功夫。
    (二)、主观因素
    通过调研发现,我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1、人事管理改革滞后
    我区教师人事管理机制滞后,教师职称终身制仍然没有被打破。造成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上课出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涨了工资,就不太认真上课;有的当班主任只为“享受待遇”等等。而学校领导对此也只能是听之任之,或者说在大政策背景下管理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2、课改理念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
    3、“有效教学”意识不强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精度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教研活动浮于表面
    我校对校本教研正在逐步重视,但部分学科组部分老师还认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校本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部分教师对教研热情不够,教研气氛不浓,甚至少数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甚微。
    5、常规管理落实不够
    学校在教学常规精细化方面不够,特别是管理力度还有欠缺。在管理中,有时重视应急检查,放松了后续跟踪;有时重视量化统计,放松了质效评价;有时重视制度制定,忽略了制度落实;有时重视考核结果,放松了过程管理等等。一些教学工作细节管理有漏洞,如备课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评课辅导检查等。
    6、部分学科教师缺编
    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特别是部分学科教师数量不足、配套不齐。如英、地、生等学科教师普遍缺编,学校不得不增加教师工作量,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7、现代教学设备缺乏
    一年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偏少。目前,学校计算机教室仅1个,新课改综合实践活动课多个班级很难同步。另外,全校35个教学班只有2个多媒体教室,不能同时满足3个以上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三、针对性分析
    一是教育理念偏差。如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问题的决策缺乏科学性,是社会部分人对于教育形势、学校发展了解不够全面深刻所造成。当然,也有价值取向方面的因素。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有些教师对育人观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偏差,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升学率是硬道理”,把学校发展简单化为升多少学、招多少生来决定一切,这些都与不正确的育人观有关。
    二是客观条件限制。如校园场地、硬件建设、电脑配置等等,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
    三是经验积累不足。我校的建设和发展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如学校整体管理、包括师生工作学习制度与行为评价等等,都有待于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
    四是制度机制欠缺。科学发展具体到学校工作的诸多方面,同时,学校许多工作很难量化,在主观上也很难达成一致。从学校角度出发,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目前,评价学校各功能处室、各环节及推进新课改的成效机制还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解决的办法
    1、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建议教育局人事部门出台符合学校实际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的管理格局。尽早落实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一是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和任职目标,营造合理的竞争氛围。二是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以年为单位实行动态聘任制。三是提高教师待遇,鼓励教师安心教育教学工作。四是“学带”“优青”评选业务化。这类与教师业务密切联系的评选活动如果附加了“政治因素”、人情关系等,就会极大伤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带来不好的导向作用。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制定导师制度,开展“青蓝工程”
    组织部分教师师徒结对。为使师徒结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求师徒双方都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备课等,及时纠偏,及时提醒,以期改进提高。经过一年的师徒指导,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2)举办教学比赛,提高执教能力
    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是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执教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3)搭建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积极抓好“继续教育”等教师培训活动。认真组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支持教师继续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组织全校性听评课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才。
    (4)编撰《教研撷萃》,加强教研交流
    组织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将教学实践形成理论。
    (5)举办沙龙活动,拓宽研究渠道
    组织非毕业年级优秀备课组,优秀教研组承担“沙龙”和“专题”活动,拓宽教研活动渠道,提升研究能力。
    (6)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持续提升
    一是充实已经立项开题的课题组成员,让骨干担纲主研,动员更多的相关学科教师参与课题科研的实验试点工作和成果推广运用。二是以学科教研组和课题研究组相结合的方式,把课题研究同学科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课题研究真正成为骨干学科建设的助推力,真正成为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内涵发展的催化剂。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建议教育局加大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力度,给予高考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物质奖励(作为专项资金)和精神奖励,并要求各高中学校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指导
    区教研室作为我区教学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学校、教师,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指导。区教研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实在在具有引领作用;要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了解教师需求,提高指导针对性;要结合学科实际,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要注意收集和传达教改信息,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确保教师理念与时俱进。
    5、加大投入增加教学设备
    建议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加强学校校舍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就我校目前来看,应该增大先进教学设备投入,增加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间数,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我们将努力适应新课改教学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传统思维定势,认真分析与新课改相抵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联系实际,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以此来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和办学档次,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国家级二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