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同志的撒娇

 相约归渡头 2012-09-25

老同志的撒娇

  三国时东吴孙权治下,有一个托孤大臣叫张昭。所谓托孤,即孙策临死前,特意招张昭来,把十几岁的孙权托付给他让他好好辅佐,可见这人对孙家来说有多么重要。
  由于有这样一层关系,孙权和张昭的关系可谓情同父子,张昭也的确一直拿孙权当儿子疼,两人的忘年关系一直不错。
  后来曹操出兵攻打东吴,孙权政权就是战是和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张昭在这次辩论中持鉴定的主和观点,认为应向曹操称臣以换取和平。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东吴与蜀国联军战胜,奠定了孙权的称帝基础。此事件之后,张昭在国内的地位就大幅下滑,数次在殿上被孙权当众羞辱,这种境遇令老同志伤透了心。
  有一次,在曹魏北边的独立势力辽东郡郡长公孙渊遣使节来东吴,送礼称臣,希望能和东吴联合抗曹。孙权很高兴,立即接受并也返派时节。张昭在殿上表示反对,认为公孙渊不可信,孙权坚持己意,两人在殿上争执起来。孙权大怒,说:“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我尊敬你已到极限,而你数次当众顶撞我,你可别逼我做绝的。”张昭伤心得涕泗横流:“我知道我说的你不爱听,但当初太后仙逝的时候,把我唤到塌前,嘱咐我辅佐陛下,言犹在耳……”
  张昭这次伤透心了,回家就称病不再上朝。孙权听说后恨他桀骜不驯,命人用泥土把张昭家的大门塞住——你说你出不来?好,那你就别出来。
  孙权低估了老同志这次的痛心,也低估了老同志的脾气。张昭看到门被封,愤然采取了对抗措施,他在里面也加上了一道土墙,表示誓死不出门。
  对抗一下子持续了半年多,这期间,到了冬天,派去辽东的时节传来消息,使节被扣留,两家联合也成了泡影,令孙权大怒若狂。事实终于证明了张昭的判断。
  孙权这时又想起了张昭的好,派人去安慰张昭,委婉地向他道歉,但张昭始终冥顽不化。有一次孙权出宫,路过张昭家门,站在门外喊张昭的名字,让他出来,张昭在里面回话,说“我要病死了,别理我!”气得孙权放火烧张家大门,想把他烧出来。这老同志真是拧,眼看着火势渐大,就是不出来。孙权也怕出事,赶紧让人把火扑灭,又在外面等了很久,仍没把张昭等出来。
  再怎样也不能不给皇帝面子,老同志可以撒娇,儿孙们不敢。张昭的儿子们吓坏了,软硬兼施把张昭扶了出来见孙权,孙权将他扶上车子带回宫殿,私下向他再次道歉,老同志这才满意,终于同意继续出席朝会。
  张昭一直到80多岁才去世,他死后,孙权素服吊唁,为其定谥号为“文侯”。
  老同志可以撒娇,一般人可别照着学。人家那是地位和年龄决定的特权,二者缺一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