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洪与南海太守鲍靓

 昵称503199 2012-09-25

葛洪与南海太守鲍靓

(2012-08-23 20:40:51)
标签:

杂谈

葛洪与南海太守鲍靓
  (摘自《健康时报》彭汉光文)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卒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363)。葛洪称得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外丹学派和道教神学的奠基人,对于古代医药学和化学也有卓越的贡献。因此,无论在中国道教史、哲学史还是自然科学史上,葛洪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二十岁的葛洪参加了镇压张昌、石冰起义军的战争,因功被授伏波将军,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故友嵇含被任命为广州刺史,荐葛洪为参军,但因嵇含没到任就被仇人暗杀,葛洪只得作客他乡,苦闷中的葛洪开始撰写《抱朴子》一书。这时他认识了南海太守鲍靓,靓字太玄,东海(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人,学兼内外,明天文、河图、洛书,也精仙术,他们成就相同,喜好一致,很快成了好朋友,葛洪拜鲍靓为师,靓对洪亦倍加赏识,遂将女儿鲍潜光(即鲍姑)嫁与为妻。而立之年的葛洪在这种氛围里入世之心逐渐灰冷,而潜心修道,服食养性的决心越来越坚定了。之后葛洪又屡次出仕:建兴三年(公元31 5年),被荐名琅讶王丞相府;建武元年(公元3 7年),被辟为椽,并于此年完成《抱朴子》全书;太兴元年(公元3 8年),晋元帝赐爵关中侯;咸和初(约公元32 6年),补州主簿,后转司徒椽;咸和三年(公元328年),任咨议参军,等等。但是,每次出仕之后,又在动荡的朝政中归隐。最后,他隐居在广州罗浮山中,潜心炼丹。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葛洪写信给广州刺史邓岳,说:“当远行寻师,克期便发。"邓岳得信后去辞别,还未赶到,葛洪已坐亡,尸体颜色如生,终年八十一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