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咨询及咨询案例答疑讲稿

 熊谷幽兰 2012-09-26

咨询及咨询案例答疑讲稿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丁敬文

 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今年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我们的学员提出了很多关于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今天呢就大家提出的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交流并解答,希望对广大学员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帮助,当然,不当之处也敬请学员们批评指正。

根据自己几年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以及有关理论知识,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及常见学生心理障碍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和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考试焦虑、情绪不稳定、性格叛逆、学习困惑、人际交往障碍、爱撒谎爱出风头等问题,并引用许多具有借鉴性的实例来进行今天的讲座,力求生动有趣。今天的讲座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什么是心理咨询,二是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三是人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类型。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不是说教,二是倾听、理解与尊重。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法国有一个喜剧片情节是这样的:男精神分析医生度假去了,女主角,记得是一个女小偷潜入他的家中,被患者当成接替治疗的心理医生,女主角本来不想承认,然而在求治心切的患者主动塞钱给她之后改变了主意。她良心未泯,因为怕加重病情而不敢给患者意见,只是不停“嗯嗯啊啊”地表示肯定,让患者自己说话,自我分析,居然让不少患者痊愈,声名远播,让男医生回来大吃一惊。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个结果并非不可思议,首先患者求治心非常坚定,有这样决心的人,只要治疗师不出现什么错误,无论如何他都会改变自己。而女主角不给任何意见,完全积极肯定患者的自我表达,无形中契合了人本主义的来访者中心疗法,这个疗法要求治疗师对病人不作评价,只是鼓励病人不受压抑地自由表达,以去掉所有被压抑的情结,恢复健全真实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咨询师没有起到作用,实际上咨询师创造了一种安全、信赖、接纳、不受压抑的氛围,也就是建立起一种真诚和谐的咨访关系,注意这个关系仍然是咨访关系,是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的,因此来访者才会主动自我分析,自己解决掉自己的问题。

这就是心理咨询中倾听的艺术,倾听的力量。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是这样:在面对犯了错的孩子的教育往往是一坐下来,就把我们的想法强加于他,迫不及待的告诉他“你应该这样做”,更有马上严厉的批评轰炸“你怎么可以违反班级班规呢”,“怎么可以无视纪律呢”。这让学生难以接受,所以咨询的正确做法是:要多听学生说话,不要直接告诉他“对”与“错”,要通过我们的诱导来让他自己悟出来“对”与“错”,不要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怎样做”,而是要通过启发让自己选择“我要这样做”,做到共情、理解与尊重。

(2)心理咨询不是解决来访者的具体问题,而是分析、引导者。

陈同学苦恼的来到心理门诊,在班上暗恋一同学,开始能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但现在随着时间的变化,他突然提出想要跟自己喜欢的人公开关系,而又怕在遭到对方的拒绝,还怕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等,就问老师,您说我究竟要不要说出来?

这个案例中,症状是:如果说出来,怕遭到拒绝影响学习,不说自己难受,又不甘心,来访的目标是:希望咨询师帮来访者做了选择。这个选择在任何时候都是要自己去做的,如果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做了选择,不论是哪一种,来访者都会提出反对的意见,这也是来访者来访的原因,所以咨询师的任务不是帮助来访者做出选择,而是帮助来访者分析他在这两种状态下各有什么样的情绪情感反应,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区分清楚这些细微的情况之后,理解了自己的情绪之后就会明白自己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了。

专家观点:心理医生是无法回答你“该不该说出来”、“该不该谈恋爱”。心理医生的作用是帮助你更加认识你自己,梳理你的思维、引导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心理医生只是陪伴者。而不是决定者。很多咨询者总期望依靠心理医生帮他们下一个判断或者结论,但这是心理医生不能代替的,因为自己的人生还必须自己把握。助人自助,是咨询师的原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一个饥饿的人,暂时的或与给他些现成的食物,但从长远看还是教他些实用的谋生的技能更好。

(3)心理咨询不是灵丹妙药,更不能一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个过程,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心理咨询师往往要通过一定的沟通、交流才能辨别是什么方面的问题,有的人本来问题就不大,只是自己“当局者迷”,思路没有理清,心理咨询师稍一指点,甚至一句话,他可能就恍然大悟。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一个人的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是长期积累的。因此千万不可认为心理咨询是灵丹妙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

(4)心理咨询不是聊天,而是一种专业的治疗。

其实心理咨询和聊天是有明确的界分的,聊天是没有任何要求的谈话,而心理咨询则是咨询师和患者一起讨论治疗计划,具有明确目标的谈话,由于目标是治疗来访的心理问题,因此这一谈话过程并不是双方无拘无束的谈天说地,咨询师将会触及并深入分析来访者的各种情绪感觉,以及它们的前因和后果。
    心理咨询谈话的意义在于帮助来访者的自我探索,增进他们对自己情绪、信念和行为的了解,增进对自己言行动机和后果的领悟。理想的效果是:每经历一次心理谈话,来访者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就更加深一层。心理咨询师固然也会做一些实际的生活指导,但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唤醒来访者潜在的内在力量,督促他们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成功的心理咨询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来访者具体的困扰,更在于使来访者获得心灵上的成长,让他自己获取解决类似困扰的能力。
我不否认,一次严肃深入的谈话也能获得类似的领悟效果,然而聊天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联络交谊,沟通生活信息,并不是解决人的精神痛苦。因而,生活中大部分的聊天是没有要求,也没有压力的。在聊天过程中对话的双方会避免让对方难堪的话题,也不会深入对方心灵深处的重要回忆甚至是阴影中,更不会针对一个人的人格弱点做切实、具体的解剖。这是心理医生专业能力的一面。咨询的专业身份也是区别于朋友身份的,是朋友所不能代替的。讲一个故事:一个催眠师给自己的朋友催眠,几次催眠都很成功但下的指令却完全改变不了他的行为,催眠师很奇怪,便把整个催眠过程录像给自己的导师查看,导师仔细看了每一个细节,手法没有任何错误,对方也的确被催眠了,那为什么醒来后没有效果呢?想到两人的朋友关系,导师心中一动便问弟子:你收费了没有?弟子说无,导师便恍然曰:你不收费,他潜意识便觉得这件事的价值不高,也便不期待会起到任何效果。这种不期待影响到意识,就是催眠时下的指令不起效果。
    我说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专业信任是心理咨询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它本身就能起到治疗效果。
 

(5)心理咨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接纳、分析与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是“可以做”还是“不可以做”的问题,而心理咨询是建立在对求助者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帮助求助者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潜能,达到“认识自己、成为自己”的目的。心理咨询遵循自愿、保密原则,坚持价值中立立场,重在聆听、疏导、帮助来访者认清事实、澄清价值体系中的矛盾,让他自己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

那到底什么是 心理咨询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在科学领域中,给某类事物下定义,按规则,应当是用最概括的语言说出该事物的本质。因此,给心理咨询下定义,也只有一句话:“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s) 是心理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如果更完整一点,心理咨询的概念为:“心理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

通过刚才第一部分“什么是心理咨询”的讲解,大家对咨询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咨询运用方面的问题。

案例一:真实的谎言

八年级的一名学生,因在校违纪,班主任与该生家长进行电话联系,但发现电话号码是空号,后得知该生故意报错;又问他父母在家没有,该生说没有,但后来得知他父亲在家;总之,接而连三地将班主任骗了几次(当然,也有学生在家骗父母的现象),请问,对于这类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地教育?

在这个案例中,小杨几乎撒谎成性,不用的大脑思索,谎话就从嘴里出来,他不仅说谎骗家长,也骗老师和同学们。长此以往,不仅让他逐渐失去个人威信,破坏个人形象,成为不受欢迎、不受尊重的人还会影响学习、影响人际交往,对未来成长造成极大危害。

为什么小杨会撒谎呢?通过谈话知道这主要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小扬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这给他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虽然小扬被判给了父亲,但由于父亲太忙,很少管他,只把他丢给年迈的奶奶照顾。而奶奶一则精力不足,二则对孙子溺爱有加,造成了教育上的严重缺失。

因此从那时起,小扬就养成了撒谎的毛病。当时撒谎的内容主要是为放学后晚归寻找借口,为挥霍后要钱寻找理由。

由于奶奶心疼孙子,往往听信他的解释,满足他的要求。即便事情偶有败露,小扬也会像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前曹操见许攸一般,采取挤牙膏战术。由于每每得逞,他便习惯了撒谎,后来便发展到了撒谎成性的地步。

对于小扬的撒谎,客观地说,原来的某些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比如,当发现小扬撒谎时,老师只是简单地向家长反映,并没有进行深入了解,有时甚至是粗暴地呵斥,这样便让小扬产生了更严重的叛逆心理。

事实上,像小扬这样撒谎的学生在日益增多,不但有差生,还包括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学生加入撒谎的行列呢?

让我们先来听听学生的声音吧。

一位经常撒谎,屡遭家长和老师批评的学生在向心理医生咨询时说:“我也知道撒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有时犯了错误,或考试考砸了,撒谎虽然蒙混过关了,但为了使谎言不被揭穿,不得不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而如果不用谎言来掩盖,一旦被家长或老师发现了,不是责备,就是教训,他们根本不问我们是如何犯了错误,成绩是如何下降的。两相比较,我们只得心存侥幸,选择撒谎。”

而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12岁的女生代表全班同学向在座的家长们发出倡议:“任何情况下,不许打孩子;遇到事情,给孩子三分钟解释权;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把以前的老账全翻出来……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来。”

平心而论,学生的要求并不过分,但是,所有做家长和老师的,能满足学生这些合理的要求吗?

这就是学生要撒谎的原因——“趋利”、“避害”这二者之一,或二者兼有的心理。也就是说,撒谎行为是一种对“利”的抉择,是人性心理的正常表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说假话做假事,用虚假的语言来掩盖事实真相,是为了避免老师和家长们的责备和谩骂。

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又是表扬又是奖励,而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多数不管原因,不是责备,就是惩罚,甚至体罚。

 

总之,学生撒谎,老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将责任全部归结到他们身上,而是要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那么老师对此应该如何处理呢?总结起来就是“四忌”、“四要”。

(1)忌粗暴,要耐心诱导。

不要粗暴地对待撒谎的学生,不要动不动就叫家长或者是在其他学生面前让他们作检查。这样做会产生两种不良影响:第一,加重师生对立情绪;第二,促使学生产生一种不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产生报复行为。

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耐心诱导。对待学生工作要耐心,尤其是小学生。老师在和学生谈话时,可以先给他们一些提示或是一个自我反悔的机会。

 (2)忌摆架子,要巧留面子。

当学生撒谎时,老师不可摆着架子,板着面孔,在众多学生面前大做文章,对撒谎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因为这样做的危害极大,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大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师生间的关系。

正确的方法是要给学生留些面子。对于一些小的撒谎行为,比如,学生说忘记了做作业或是做值日,老师不要过多地给予批评,可以相信他确实忘记了,让他及时补上作业或值日就可以了,但要说好下不为例。

这样做既给了他面子(相信他忘了),又以实际行动告诉了他,忘记任何事情都是不应该的,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必要时还得补上来。

(3)忌盲目,要会冷处理。

对待经常撒谎的学生,特别是在还没有找到能充分证实学生说谎的证据时,作为老师,千万不要凭老经验武断地下结论,而要学会冷处理。这样做有利于弄清事件的真相,也有助于避免处理过程的盲目性和处理结果的武断性。

这时,老师可以进行一些了解工作,可以走访家长,也可以询问一些学生,等自己对学生的撒谎事件有了正确的判断后,再做结论和处理。

 (4)忌应付,要经常监督。

虽然每个人都不愿意生活在被监督的环境下,但对于某些学生还是要经常监督的,不能等事情发生了再去处理,等过后又放任不管。

比如,有的学生屡次向家长、老师撒谎,在处理这样的学生时,除了要综合运用上面的几种方法外,还要对他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老师、同学们、家长们可对他联合监督,大家共同担负起帮助他改正错误的责任。在这种多方监督的环境下,他想说谎也是没有机会的。

总之,老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说谎问题,当学生牙巳了错时,老师不应该予以训斥、处罚的态度,而是要多给予谅解和信任,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说,有时候宽容比处罚更有万量。

案例二:可怕的梦魇

小雅,女,19岁。高中补习生,数学基础较差,补习后进步不大。家境较好,家人很关心她,经常到学校看望她,给她带一大堆补品,叮嘱她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为家族争光。这给她造成很大压力,思想包袱大,上课易开小差,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担心“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又想到比其他同村同学多读了一年,如考不上大学,不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且丢尽了家族的脸。于是,为了考上大学,给家族争光,她整天都在考虑着该怎样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除了加班加点拼命学习外,下了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灯熄了,她还要躲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后来,睡眠渐渐不足,头昏沉沉的,书看不下去,又舍不得休息,认为休息会耽误了时间而比别人考得差。特别是考试时,“怕比其他人考得差”的念头总在头脑里不断闪现。因为考前的紧张感加剧,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并且逐渐下降,这令她更加焦虑。高考临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害怕失败的阴影总困扰着她。小雅偶尔也会给自己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可是一上课,精力总集中不了,脑子里总想:“要是再次考不上怎么办?”越想越紧张,于是经常敲自己的头,掐自己的手。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好好地读书,但难以做到。在苦恼不堪的情形下,她找到了老师,诉说了一切。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考试来临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晕场”为典型表现。小雅属于前一类型,由于对高考缺乏足够的信心而产生严重的焦虑心理,经常处于高焦虑状态,害怕考不好,上不了大学,辜负长辈的期望,无法“光宗耀祖”,于是强迫自己一定要学好,要考出好成绩,结果影响了学习效果,使担心和忧虑加重,造成恶性循环。

经过分析:

  (1)采用认知疗法,引导小雅正确认识客观条件。虽然她是补习生,数学基础较差,但“经验就是财富”,“勤能补拙”,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吃一堑长一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作为高四生,压力当然比应届生大,但要懂得变压力为动力,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把家人的期望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多在数学上下苦功,尽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能学多少是多少,不过早去考虑高考的结果。这样,心态正常了,思想包袱变轻了,就能轻装上阵,从容应付考试。

  (2)鼓励她努力克服性格上的弱点。指出她智力并不比别人差,性格虽有弱点,但也有如勤思索、能为家人着想、善自省等优点,鼓励她面对现实,走出高考落榜的阴影,根据目前的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前进。

  (3)采取学校家庭配合法,让小雅的家人改变做法。既然小雅已认识到考大学的重要性并认真地拼命地学习,她的家人就不必动不动叮嘱她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为家族争光,而是应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让小雅紧绷的大脑适当地放松。例如,少在她面前提有关高考的事,带她去散散步,让她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做短途旅行等。同时,让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多关心她、照顾她,让同学们多帮助她,让她体会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安心学习。

那么从古至今,考试时国家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方法。古有科举考试,按成绩等级分为状元、榜眼、探花等等,现在仍然有不同的专科选拔考试,如国际公务员考试、软件工程师的考试等等。可见考试从古至今未曾间断,而由此引发的压力也从未消减,心理应对不好的考生们,一个不慎就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那么,如何治疗考试焦虑症呢?方法很多,具体如何治疗考试焦虑症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有效地方法:

  方法1.认知调控。

  首先,坚决杜绝用“完了”、“我糟糕透了”等这种消极的语言暗示自己;其次,消除大脑中的错误信息,不要被一两次考试失败和一两科考试失误所吓倒,不要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不行,而丧失信心;再次,适当减轻周围环境的压力,针对种种担忧,自己和自己辩论,用这种理性情绪疗法,纠正认知上的偏差。

  方法2.行为矫正。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放松训练,一种是系统脱敏训练。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原理,即人在放松状态下的情绪,与焦虑是相互抵抗的,比如放松状态出现了,必然会抑制焦虑和紧张状态的出现。

  方法3.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呼吸法、暗示法、表象法和音乐法等,使人体的肌肉一步步放松,使大脑逐渐入静,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大脑对全身控制支配能力的训练方法。放松训练的原理,即肌肉和大脑之间是双向传导的,大脑可以支配肌肉放松,而肌肉的放松,又可以反馈给大脑。

  以上主要介绍了三种如何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想必您对如何治疗考试焦虑症这个问题已经充分理解了。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很多,其他的解决方法还包括有食疗、中医治疗、药物治疗等等。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这种典型的心理疾病还是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最有效。

案例三:坚强的叛逆

古时候,黄河两岸洪水泛滥,君主派鲧治水,他围追堵截,筋疲力尽,收效甚微,几年后,他的儿子禹接替了治水工作,他采用了引流入海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
      由此想到,对于青春期学生的教育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逆反、不满、早恋、自暴自弃、甚至有破坏倾向,面对种种叛逆行为,传统教育中,“棒下出孝子”,靠老师或家长的权威,一味地压制、惩处,只能引起对立,甚至推向相反的方向,这就成了失败的教育。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何变压制为疏导,研究他们的心理,合理疏通,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将叛逆的暗涌引向真善美的广阔大海。
      分析一下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学生步入初中,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逐步成熟,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他们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又充满羞涩和不安,陷入青春期迷茫困惑。同时生理的发育必然会引起心理的变化,他们不再是对世事懵然无知的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他们反叛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在种种尝试中获得一种肯定:我独立了。如果用小时候命令式、干涉式的语言,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这就是叛逆心理产生的内因。
    叛逆心理形成的外在因素有三方面:首先是家庭教育,家庭的溺爱,让孩子变得自私,受不得半点委屈,有的父母一方面宠溺孩子,另一方面又因学习等问题粗暴打骂,与孩子交流少,沟通方式也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抵触。第二个因素,来自社会上不良环境和不良文化的诱惑,许多不规范的影片、书籍、网络、电视内容中,充满了叛逆、暴力、另类,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最后,应试教育中的问题也影响学生,,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整天处在分数的压力下,自然想找一种发泄的方式。因此,对青春期学生的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合力。
 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通,我把握“五宜五忌”原则:
 (1)宜平等忌偏私
    教师对学生往往不是缺少爱,但却不能把爱洒向每一名学生,特别是有叛逆倾向的孩子,老师的教育比较粗暴。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老师的待人不平等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失去对老师的尊重。我们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朋友式地和他们交流,班级管理是否民主。
    一次,我在做王子同学的思想工作,王子同学经多次教育效果不佳,我随口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对老师有什么意见?”,王子说:“老师您偏心”,原来症结在这里。我笑着问:“那你说说老师怎么偏心了。”王子说:“您偏向女同学,您和她们说话的口气都不一样,有时,她们也犯错误了,您轻描淡写,不严厉。”确实,我班女同学比较懂事,偶尔犯了错误,指出后很快能改,我常常顾忌到她们的脸皮薄。我说:“其实,老师偏心你,你看,老师在你身上花的时间最多,从不放弃你,如果你犯了错误像她们一样,很快能改,老师也能轻描淡写,好吗?”后来王子果然进步很大。
(2)宜私下忌公开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过强,尤其是女生,独生子女,特好面子,老师课堂上的批评往往让她们失控,而在办公室的教育往往易于接受,因此,我尽量在课堂上多说现象,不点名批评,否则,既耽误授课进度,又易于引发冲突。
    英语课上,陈虹顶撞年轻的英语老师,闹得很僵,英语老师生气极了,“你不学就出去”,陈虹也理直气壮大声喊“我交钱上学,凭啥出去”,陈虹是一个倔强的女孩,学习成绩一般,但她热心,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同学们静静地看着陈虹和老师你一言我一语。校长也被惊动了,陈虹还是说啥也不道歉。后来,我把陈虹带进办公室,仔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其实,她早就知道自己错了,她说“我也没想把事情闹大,可是老师当着那么多同学面说我,我接受不了,大不了我不上学了”。是啊,我们的老师往往觉得学生让他失去威信,丢面子,可是,我们也要给他们台阶下。我又说“一个人做错了事,就要勇于承担,你觉得你应该怎么做呢?”课后,陈虹向英语老师诚恳道了歉。
(3)宜鼓励忌指责
    一般来说,学生中的积极因素总是占主导地位的,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单纯的,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往往总是喜欢表扬的,而批评不大容易正确对待,批评方式过于激烈,还会引起他们对立情绪,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疏导中,我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表扬他们的点滴优点和进步,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上一位叫陈晨的同学,由于上学期迷上了上网导致迟到、缺课、与老师闹矛盾,成绩一直下滑,期中考试成绩在后几名,我于是找他了解情况,发现他物理很突出,以点带面,既提问,又表扬,肯定他身上不少优点,只要发展下去,定能有大的突破,经过几次谈话,该生自觉写好保证书交给我,至今该生从不迟到、上课认真,并主动承担后门的安全与管理,成为了一名进步很大的积极分子。
 (4)宜真诚忌应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才能接受并改正。依据心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遵循“真诚”的信条。因此,班主任要用真诚换得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自觉迷途知返。
    我班的庄严同学,爱打架,不学习。经常和家长老师对着干,于是,我决定用真诚来接近他、感化他。我有意识地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问寒问暖。一次,他精神不振地伏在桌上,我走过去询问,得知他肚子疼得厉害,刚好校医不在,我倒了杯热水给他喝,并提出送他去医院,他摇头拒绝了,但我能读到他眼睛里流露出的感激之情。终于,我的真诚感动了他,他变得喜欢与老师接近了,言语、行为变得规范了。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教育他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中学生,委任他做地理科代表,他欣然应允。从此,一个崭新的他展现在了同学和老师面前。
(5)宜耐心忌急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叛逆心理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叛逆心理的疏通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还小,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他们帮助,而且要给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叛逆的面纱下,其实是一颗柔嫩的心灵。

案例四:糟糕的关系

问题:学生不理老师和家长怎么办?

案例:有几个学生经常上课迟到,早退,违纪,不管什么老师,甚至家长教育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莫不做声,不理不睬,事后照旧。请问:对于这种学生,如何进行教育?

问题:怎样教育当着老师一面,背着老师一面的学生?

案例:从教十多年了,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在老师面前是一个很听话的乖孩子,可一背着老师,他就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小霸王了。每次想去做工作,可一站到我面前,他们似乎什么道理都懂了,让你无从下手,可一转背又是老样子。有时真拿他们头痛。

问题:碰到阳奉阴违的学生怎么办?

案例:有的学生犯错后老师找他交流意见时改错的态度表现的非常坚定,诚恳,但一出办公室门就又是老样子,对于这样的学生有什么好的办法?

看到上面的这些案例,让我想起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琴诗》:若言琴上有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学过程同样如此,它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失败的教师首先不是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而是由于不善于和学生作良好的沟通。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呢?笔者摸索出一条最直接可行的方法,就是和学生聊天。
    聊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开启了学生的心门。一次课间的一个偶然机会,我与学生开了个玩笑,有几个同学就说:"老师,您笑起来更好看,我们喜欢您的笑脸。您为什么平时总那么严肃,我们都不敢跟您说话。"学生的话使我震惊了,也许之前我在学生心中就是一副"道貌岸然的马列主义"形象。从那儿以后,我总是提醒自己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我也总是找尽可能多的机会与学生聊天,把他们看成朋友。从中我听到了许多我不曾知道的他们的事情,对他们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是聊天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他们愿意与我说心理话,愿意向我吐露自己的心声,发表对一些事情的见解。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也感受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多样性,标新立异的独特性,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我在课堂上所体验不到的。但它却激活了我的课堂教学,以前课堂上我板着面孔提问,学生爱理不理的,经常造成冷场,现在他们课堂表现上表现得争先恐后,意犹未尽,积极性空前高涨。
    聊天——我获得了学生的信任。经常与学生聊天,学生就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有什么难事,学生就会想到找我来帮忙。一天中午我值班,刚走到教室门口,一个女同学就把我挡住了,她眼圈红红的,塞给我一个信封,转身走了。我把信装在口袋里,等安顿好午睡后,我在办公室里打开信封,原来这个平时爱说爱笑的小女孩对班上的一个男孩产生了好感,她说,老师我是不是很无耻,上课老走神,我该怎么办?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我看了信后很激动,为学生对我的信任与肯定。那天我和她象朋友一样推心置腹谈了很多,之后又谈了好几回。我自认为打开了她的心结,因为她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开朗。
还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把自己的烦恼说给我听,有时他们需要我来帮助解决,有时他们只需要我做个倾听者,我们象朋友,坦诚相待。

那么怎样与学生聊天才最有成效呢?

首先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不要板着脸孔,要放下教师架子,表现得和蔼可亲,时不时地来点幽默,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才能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通过感情、精神、语言感染学生。
    其次,谈话内容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比如男同学喜欢球赛,那就说NBA;喜欢谈论国家大事,那就说说台湾问题,说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话题;女同学喜欢小动物,那就说说小猫、小狗;他们都喜欢大腕歌星,那就和他们聊音乐。总之,找他们喜欢的话题,否则就会造成尴尬的冷场。
    再次,学会心理换位。教师面对学生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要用自己的心去靠近去触摸学生的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世界。比如,一个学生对你说:"这段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我觉得学习要跟不上了……"如果你一味地对他讲:"千万不要灰心,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客套话,学生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如果我们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你的心情不好,并担心因此会影响到学习,是这样吗?"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交谈,并进一步分析原因了。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只有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最后,与学生聊天要坦诚相待。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教育学生不是演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学生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的沟通。如,上级领导来听你的课,你要求学生表现好一些。一个学生对你说:"你是不是也很紧张。"如果你很真诚地袒露自己:"是的,我有些紧张,希望你们能表现好一些,帮帮这个忙。"一句简单的话语,真情的流露,使学生感到老师把他们当作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间无话不说。由此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有利于老师找出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教学工作是学生和教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创设教学中的宽松环境,张扬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其潜力提供了可能性。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已使我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