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丨立足“焦点解决”:让你成为更受欢迎的班主任(董兰芳)

 为太阳而生 2017-03-15

时常听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真难管,现在的家长好难缠,班主任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操碎了心,但却收效甚微。如何让班主任在时间、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顺利开展班级各项工作,取得更为有效的管理效果?“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为我们的班级管理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后现代建构主义咨询流派中的一种,是一种正向目标解决导向的治疗模式。从它的三个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就可以看出,这一咨询模式强调的是焦点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过分地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能在短期内收到预期效果。具体来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更注重来访者现在的问题解决,并且相信来访者本身具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和优势,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引导来访者探索或发现自己身上的正向力量,促使来访者自己建构“未来”的目标,促进问题的解决。


这是一种通过“积极建筑的方式”通向解决之路的全新助人模式,其内在核心精神有:事出并非定有因;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来访者是自身问题的专家;从正向的意义出发;小改变带动大改变;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决问题,等等。这些理念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视角。

正向目标设定
——化抱怨为动力

在学校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过程中,辅导老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与引导来访者澄清咨询目标。这种目标是明确具体且可观察、是合理且可达到的,同时也是正向积极的。辅导老师把会谈焦点直接指向“来访者希望事件如何发生变化,使变化发生需要哪些条件,来访者需要做些什么以保持变化”等问题。这种“可以做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替代“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的咨询技巧,让来访者不再纠缠问题的原因,而直接指向目标,寻找解决之道。这样做能避免当事人只是一味地停留在抱怨自己的处境和困难的层面,而是比较明确地去澄清自己的期待,并开始为解决问题做淮备。

案例anli

我班学生小杰的父亲一脸沮丧地来到我办公室,一进门就喋喋不休,毫不掩饰他的不满。


杰父:“昨晚儿子回家,我就跟他唠叨了几句,他就不耐烦了,昨晚就没回家睡了。老师,这孩子没救了,你一定要替我好好管管他。真是让人伤透心了,我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儿子来?”


我(站起来给这位焦急的父亲倒了一杯水 ):“我很理解您此时的心情,看起来您真的很难过,也很生气。”(此处运用“共情”技术)


杰父:“对呀,太不懂事了,哪有这样跟父母说话的?!”


我:“所以,您希望和孩子之间可以有怎样的谈话?”(此处运用“目标架构”技术)


杰父:“我当然希望我们不要像现在这样一说话就吵起来。其实这么大了,完全可以像朋友一样交谈啊……”


我:“过去有没有什么时候, 您觉得孩子是比较愿意听您讲,愿意跟您沟通的?”

……

启示

这是一则因沟通出现问题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普通案例。刚开始家长一味抱怨,但随着“您希望和孩子之间可以有怎样的谈话”这一目标架构的出现,家长的抱怨就此停止,而由抱怨转换为期待。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似乎有这样的思维定势:好像任何问题都必须追问为什么,或者知道了为什么就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你为什么又打架了”“这次考试为什么退步了”“为什么要迟到”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有时“为什么”相当复杂,有时甚至没有明确的“为什么”,而一味地寻求原因相当耗费时间,也可能使学生感到无助和伤感。事出并非定有因,有时候我们花很多时间和经历去查找原因,意义并不大。

寻找例外事件
——相信学生自己是问题解决的专家

寻找“例外”是焦点解决心理咨询法中最具特色的咨询技术之一。这一理论认为“任何问题都有例外”,这里的“例外”是指“问题不发生的时候”,或者“问题的发生不是特别严重”的时候。咨询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寻找这种例外,甚至创造这种例外,积极正向地引导来访者去回忆这种例外是如何发生的。找到了这种例外,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以前碰到相类似的困难,你是如何处理的?”“有没有哪一次成功的经验可以解决你现在的问题?”“你想你需要做些什么,可以使你能再次成功地做到过去能做到的事?”寻找例外事件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专家。

案例anli

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我发现班上的李某理科特别优秀,文科尤其是英语却很糟糕。一般老师都会这么问:“你到底怎么回事?理科这么好,英语就学不来吗?是太懒了吧?”或者一次次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学习英语有多么重要。学生或许会低头不吭声,或许会找一些理由,然后老师的批评会更加严厉,学生就更加反感。


而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法,过程却可以是下面这样的。


老师:“看到你的英语成绩这样,老师很着急。我相信你也想把英语学好,是吧?”

学生:“是的,我也想学好,但一直就这样差,我就是学不好。”

老师:“你说的‘一直’是指从小学开始就这样吗?”

学生:“是的,一直就不好。”

老师:“仔细想想,刚开始学时也跟其他同学差距这大吗?”(此处寻找例外事件)

学生:“那倒没有。”

老师:“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学生开始回忆,述说。

老师:“那时候你记英语单词这么快!真是好样的!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继续进行例外提问)


学生叙述,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所有能找到的英语学得好的原因。


老师:“嗯,那时的学习方法真好,你觉得自己现在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提高你的英语成绩?具体说说怎样能够做到呢?”(此处运用“具体化”技术)


学生开始讲述。

老师:“老师期待你的进步。”

启示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说教占了一大部分,结果是老师家长喋喋不休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问题关键是我们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潜能,没有激发学生内在的改变动机。班主任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替学生解决所有问题。在教育管理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自身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价值,相信学生可以借助原有的成功经验与资源改变自己,耐心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将学生看成是问题解决的专家。这种尊重和信任不仅能改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奇迹式询问
——让学生预见未来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重点在于来访者想要什么不一样的生活,而不在于探究问题的成因。奇迹式询问是指依照来访者的参照架构,想象“问题解决了,或者困扰来访者的问题不存在时”的美好景象,以此引导来访者主动探寻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其主要问询方式有奇迹式询问、水晶球问句、拟人化问句和结局式问句。比如“我有一个奇特的问题想问你,让我们假设,你睡着的时候奇迹发生了,这个奇迹就是,困扰你的问题突然解决了,那么,当你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有什么会不一样?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奇迹发生了?”“如果在你面前有一个水晶球,可以看到未来,想象一下,当你的问题解决了,你会看到你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案例anli

小美是我班刚转来的一名女生,敏感多疑,消极自卑。她会无缘无故地对某些地方感到害怕,比如课堂上、寝室里。在班级里,她跟同学交往很少,跟同寝室的同学也很少交流,她总感觉自己与别的同学合不来,认为班上同学有意跟她作对,所以总是独来独往。我决定找她好好聊聊。跟她的谈话中,我运用了奇迹式询问的技巧。


我:“我知道,其实你也很想摆脱这种困境。我们来想像一下,这里有一个水晶球,可以看到你的未来。假如你看到突然有一天,你和周围同学的关系都变得很友好,很密切了,你猜那时的你可能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小美:“我很难想象,似乎不可能。”


我:“没关系,我们试试看,发挥你的想象力,好吗?来,我们闭上眼,深呼吸,放松,我相信,你可以的,我们一起发挥你的想象力。”

小美按照我说的做,过了几十秒后开始叙说:“……我看到自己跟萱(睡在她上铺的同学)在操场上打排球,我们玩得很开心……同桌的笔掉地上了,我帮她捡起来,她很感激我……”


老师:“太棒了!上述所描述的迹象,过去是否有发生过?”

……

在我的引导下,小美开始发挥想象,她告诉我她所期望的同学关系是大家相互帮助,可以相互嬉闹玩耍,非常团结等等。心中有了美好的期望和图景,问题就好解决了。

启示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才是真正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用一切积极的方法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奇迹式询问有助于学生对所期望的问题解决方案产生清晰、具体、可操作性的描述(即对所期望的解决方案的清楚呈现或建构)。在此过程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过去。这样一方面暗示了学生能找到自己问题的解决之道,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振奋性引导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只要表达的是对来访者的支持就都算振奋性引导。咨询师在来访者旁边为他喝彩、加油、支持和肯定,尤其是当来访者找到例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这一点格外重要。振奋性引导有助于营造正向、积极、乐观、期待改变的氛围。经常使用的语言有“你真棒!”“好棒!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很有创意,想出这么个好方法。”等等。

案例anli

小文是个桀骜不驯的男生,他思路敏捷,知识面广,但不知为什么,一到社会课就睡觉。社会课老师找他谈过多次,效果不佳。我知道,什么“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之类的道理老师一定讲了不少,即使不讲,这点道理初二的孩子也一定知晓。怎么办?先进课堂了解了解吧。

第二天社会课,我悄悄坐到了教室后面。不出所料,小文没有睡觉。第三天、第四天也没有睡觉。


我找他到办公室,故作惊喜:“小文,这几节社会课,你不但没有睡觉,而且看起来很认真,你是怎么做到的?”(振奋性引导)


小文挠了挠头,有点儿不好意思:“您坐在后面,我不敢不听课不记笔记,其实认真听老师讲、认真记笔记就不会睡了。”


我继续追问:“听起来,社会课睡觉好像不是你不能控制的,而是你没有认真听、认真记笔记,是吗?


小文支支吾吾:“我想……可能,应该是这样的。”


我:“太棒了!这么说,你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了?”(振奋性引导)


小文:“如果上课认真记笔记,应该不会睡着了!”


我:“太好了,期待你更优秀!”

……

启示

对于学生取得的小进步,问题学生身上发生的小改变,班主任都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感受到自我价值、自我成就,让他们看到希望,以此激发其进步的内在潜力。每个学生的内心都充满着被赞美、被发现和被肯定的渴望,如果班主任能够传递给学生一种“你值得信任”的感觉,学生就能逐渐发现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从而激发更大的改变动力。


班主任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学生,要处理的大部分都是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困扰等方面的问题,其性质多属于适应性问题,因此发展性的、正向鼓励性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模式比较适合他们。同时,这种咨询模式对班主任而言,比较简便和容易掌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借鉴和吸收它的理论精髓,转换我们的工作视角,就能形成我们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栏目: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董兰芳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安文初级中学3223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