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集萃【16】

 建华1968 2012-09-26
 
 
 
 
 
 

下盘细密秘诀
 
百法之妙,总可外此以访之,所谓避实击虚也。至于下盘之法,非经口授,难以通晓;未能尽悉其异,且不加辨晰,更多差谬。其法须要见境生情,而囤囷曲折,不可不细讲究。凡我后辈传授之法,潜心习练,苟能应心得手,无不倒人。其所取胜于人,全在此处也。但行道之时,不可传人,非端人血亲,亦不可谈及。如张先生之名徒,不能悉数,而能晓此法者,亦不过程子景陶、胡子我弘、张子仲略,数人而已。可不藏之,以为防身之秘要哉!
  双管秘法第一:将左脚偷在他人左脚外边,或离三五寸,然后右脚缩为一球,只须要悬空离地,臀与大腿膝尖,从人腿边软处,并膝腕边,尽力一齐压下,则人之左脚自然离地,而我之右脚,已射过他人右脚外边矣。此双管之妙诀也。
  又附张先生原歌诀 双管之法果希奇,须记脚尖是线羁。其力要从软处得,将人双腿一缚之。
  双管图式(我之臀尖、腿膝尖,熟缩一球,从敌人腿边抵进而带压下,将人两膝缚作一堆)
  此法须要记清,一片总是手随身,身随臀,臀随大腿,大腿随膝尖,膝尖随脚,一片而抵入,不可视此图是几希。
  中管秘法第二:走中盘,必将左脚,偷在他人右脚里边,或离三五寸,然后将右脚缩起,先以脚尖射入,须是一齐插进,而臀亦紧贴身为满盘。此中管之妙,不可不知也。
  又附原歌诀:中管之法果奇焉,膝尖好似箭离弦。其力须知一片入,将人掀跌自天然。
  我之膝尖、臀尖、腿,从此缝中射入。
  又此法须要记清,膝尖射进,臀腿紧贴方称老到。
  外管秘法第三:走外盘必将左脚跌一步,离彼脚或四五寸然后将右脚缩起,鉏下腿心、腿腕、臀、与大腿,亦须一片用力。又有以臀,从人腰下软处坐进,亦甚猛狠。
  又附歌诀:外盘管脚实难当,猛虎倚山势更强。身臀一片须颠进,将人掀跌独擅长。
  抢满则为外盘双管,此盘必要抢满为主。不然,或有破处,一抢满,则千斤重体,似蝶飞矣。以我之臀、大腿,从人腿腕坐下去。
  此法就是用颠步,全要臀边看力。又名反煞盘,最为雄猛,亦名回回步。
  边盘秘法第四:走边盘,必将左腿偷在他人左脚外边,或离三五寸,后将右脚缩起钻入,必射过腿心腿腕,方为满盘。
  又附歌诀:边盘偷巧任施为,妙法须知软处投。也宜脚去过尺五,方为老到有算头。
  脚法之妙,虽亦多端,横直撇膝,总要视穴道而入,自然百法百中。今特择其尤要者,精切详言之,初学熟此,则临敌自然变化无穷矣!宝之记之。

 


 
 
 
 
 
 
 
 
吉林常氏透骨铁掌硬气功以及强劲爆炸拳之握拳功决

常氏铁掌透骨功常氏铁掌透骨功一部功 自常慎君老师推出、长白山常氏武学以来,以其简单易学、功效宏大、永不退功的特点,备受全国各地武友的喜爱。为了让更多的武友受益,经常慎军老师同意,本人将陆续推出一些简单易学的**供大家参考学习!

**动作:1、双脚自然站立,双手分开于身体两侧20公分左右,指尖斜度45角,五指并拢指尖用力上挑(手腕不可跟着挑动、保持角度),用毅力坚持5分钟左右手臂外侧就会有发热发烫感,从下向上走动如能走到肘弯处即可练下式。

2、接上式,五指向内用力握抓(手里如有握球感,用力将手中的球抓破),同样5分钟左右热流就会由小臂内侧向上走动,走到肘弯时开始练下式。

3、以上动作都达标后即可练本式,其它姿势不变,不同之处是以上两式是练小臂内外侧的,本式是练上下骨棱的。练时需要五指撑开,大指与小指尽量用力张开、中指用力向下,(既伸筋拔骨),手腕成桥形(既拱形)时间也是5分钟,经过15分钟的练习,到时候你就会发现手掌特别有力,整个手臂都是发烫的,这时你就会体验出古谱里的“骨如煎汤”原来就这么简单!

小试牛刀:练完以上动作后就可以,随便在自己身上或手臂打上一掌(打时用上第3式的动作即可)这时你就会发现,穿透力特强、直透骨髓,被打部位当时火辣辣的疼痛。

这只是最基本的最初级的练习方法,我将陆续推出此套**的中高级练法!

常氏铁掌透劲功之二部功自常氏铁掌一部功推出以来,不少武友亲身体验了它的功效,纷纷来电要求继续推出下部练法,为了让更多的武友感受到常氏功夫速成不是神话,本人继续推出铁掌的第二部练法! 此三式主要是铁掌训练中的内练与外练法,主要是增强手掌的功力与硬度的、使掌臂合一、强筋壮骨、坚实肌肉、掌部骨骼密度增厚,使掌部肌肉弹性增大、威力不断增长、修习此掌、可疏通手三阳手三阴经络,内修外练、灵活速度发力、协调统一。一、内劲修炼:双手合十在胸前,以心窝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双手旋转时手形不变,意在丹田、呼吸自然、坐站皆可。以每分钟2圈为宜,转圆时双手用暗劲转动、先左后右、向左转动时右手用暗劲推左掌根,左手同时要有与右手相顶之劲,相左下方转动时、右掌根用暗劲推左掌根,左掌根同样有相抗之劲,边抗边转到右,向右转动时、左手掌根用暗劲推右手掌、右手用劲相抗、边抗边转到上,还原为一圈,次数不限、右式相同,向左转几圈相右必须转几圈。适应后次数可再增加,次数和暗劲如果能长期练习,手臂的劲力大的惊人。 二、外练法(1):平躺在硬板床上或地面上,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双手上抬离床20公分左右,然后顺速下落快接触床板时用上一部功的第三式,由轻到重、随着功力的增加手臂不断抬高下落,能抬直后即可练下式。 三、外练法(2):身体站起背部靠墙、双脚离墙壁20公分左右,手臂上抬然后顺速向身后的墙壁拍去,(快接触墙壁时同样用上一部功的第三式)手臂一定要摔出,由轻到重、次数不限,要点:向下摔手时肩一定要下沉。以上两式主要是练手掌的硬度和鞭劲的! 功力测试:练习本功3天左右即可找一同伴试验一下,我敢保证只要你是按我说的练习的,在各个训练中达标后,用本功随便击打对方任何一个部位,对方既感劲透骨髓,被击处疼痛难忍,决不会让你再击打第二次!!!





常氏强劲爆炸拳之握拳功决

武学功夫是先辈们的心血结晶、总结下来的经验、是符合自然、顺应生理的实践之学,不是死力蛮练的,要用心去体悟。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在心、功在身,练拳是练身、练心、练用、触类旁通、入行要合道、道合自然,长白山常氏武学秘武传承此功并非社会流行**,技赠有缘。

握拳功分三部一部为握拳功决,二部为阴阳握拳功,三部为周身整体握拳功,笔者在这里介绍下一部握拳功决的训练方法。拳的握法和**、功理、历来很少有人详细的讲过,武友和爱好者更少有人知道正确的握拳功,其实握拳的功夫非常重要、试问一下一个连正确握拳功都不会的武者还谈什么练武授武呢?

拳分阴阳讲明暗、明拳劲单一、暗拳劲多变为技击伤人之法。

握拳功动作姿势:握法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伸直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二、三节指骨向内弯曲,最后弯曲拇指、用大拇指第一、二节指骨,用劲压在食中指第二节指骨上,卷紧握固、一齐着力。老谱上讲贯四德聚五行之理,四指卷握为贯四德、大拇指压扣与四指一齐着力、力劲不散、分之不开、为聚五行法、随阴阳劲变化而用之。

详细说明具体练法:(1)武友在掌握握拳基本姿势后、在此姿势基础,用手指及掌的骨头用劲握拳,正所谓老谱所讲用骨不用肉,用骨头抓劲而不是用肉抓握,保持骨力坚持五分钟即可。

(2):上面要领达标后方可进行此式,(1)的要领不变,五指紧扣无缝隙手指内扣过掌心,拇指劲压食中第二节指骨上,中指顶中劳宫穴、气血可通达、内力可贯穿,非体会不能言。小指上提、内力可到手。武友可逐个验证、体验、保持要领劲5分钟既为达标。

常氏强劲爆炸拳之握拳功决(续)

3):在(1)(2)达标后方可进行,握拳并非拼命的紧握、拳的紧并非是僵硬的紧,是骨紧肉涨伸筋(如武友不明白不好感受、可用意念掘实心弹力球、用骨手劲握球却涨的手肉涨),做对了拳背会涨起变圆、变胖。体会里紧外涨之劲,保持5分钟既为达标。

(4);在(1)(2)(3)达标后可进行保持以上要领拳背与小臂向内略斜成175度角,手背与腕略凸、腕略向内卷劲同时中指根节拳棱,要有前顶之劲也就是中指根节拳锋要有领劲,这样小臂与拳背腕部外侧会有拉伸感,此时拳沉、臂实。拳与小臂会同步涨圆变粗壮,并且富有弹性。当日修习即可找武友验证,小臂部抗拳击、鹰爪功之人抓捏、与人磕臂会弹开对方手臂,此部也同上一样5分钟达标。

(5)在1——4达标后可双拳同时做吸气时心注左拳、呼气时心注右拳。以上握拳功要领保持30分钟为达标。

功效:拳沉、臂重、拳劲通透、劲力十足,握力手力大增,经常练握拳功可治头晕。

说明:拳乃(权)实力也,拳中之理千变万化,正确掌握、握拳功内力自出、气力自足、劲出自然、气劲敛神入骨髓,神聚拳气自鼓铸、气劲相合,气劲不合难为拳、习拳要开窍、拳中生拳,功要真正练到身体里面去,功夫要练扎实、这样功夫上身就不容易退。

以上是握拳功诀,是基础握拳功诀上劲法。

阴阳握拳功诀:一阴一阳谓之拳、平衡为纲、呼吸为法,去掉紧张与僵化,握拳功中找呼吸松紧、转换在其中。

周身整体握拳功诀;周身握拳、周身无处不拳、一握拳浑身皆握,握要握到根、要用精、气、神结合筋、骨、肉。精神扩大拳劲自增,筋骨肉的劲不到之处,用神补、意补、眼看、心想意入。高明的拳都是以道为归的道理是练虚合道,正所谓拳本无形亦无相。

注意:握拳小指先握、张开时大指先张。小指先握、握先天元气、固本培元,张开拳时大指先张、为拔气功夫,握拳大拇指压食中指压一压、捏一捏是调气握拳意注十宣穴可治晕。

握拳功诀击打测试:拳的击打威力与正确的方法是分不开的,保持握拳功的要领,先用自身验证、先不用握拳功诀击打自身小臂或手掌,后再用正确的握拳功诀击打,验证击打的不同。

以右手为例击打左手小臂或手掌、击打时心意注无名指根节、中指根节拳锋领劲用中指拳锋棱外击打,而不是整个拳面,腕部与拳略倾斜175度角便于中指根节拳锋突出,用此握拳功诀击中后会透骨的疼痛。远比打的头破血流还难受,多验证几次等到自己痛到骨髓后,再找武友验证,用此握拳功诀击中后没有人想让你再 次测试第二下。

掌握此握拳功诀,就会有可怕的透骨穿透劲。以上验证方法当日练习、当天即可验证透骨的痛,正所谓筋缩骨棱生、练筋生劲、练骨透骨也!

握拳功诀也是长白山常氏武学腕部焊接劲的外焊接功(焊接劲分内焊接与外焊接),腕部焊接是在掌握握拳功诀后自身先逐渐加力验证,自己左手先搬折右手腕部、前后、上下、左右均可搬折,右手不可硬抗或与左手较劲、只管保持握拳功要领即可,搬折不动、不变形,自身最大的力搬折不动时可找武友验证,也是逐渐加力到最大力仍然搬不动我时,可让武友双手用力搬折、我方伸直手臂拳背朝上意注小臂即可,既使武友双手尽全力搬折,我方的腕部仍然纹丝不动

 
 
 
 

常氏火龙金劈掌
自长白山常氏武学推出以来,以其简单易学、功效宏大、永不退功等特点,备受众多武友之青睐,为了让更多的武友受益,本人现推出长白山常氏火龙金劈掌中的一些简单易学之法,谨供武友参考学习。

长白山常氏火龙金劈掌功理:在体属肺,在器为铁,五行属金。以性情而言,健阳之性,其性勇猛,其物炎烈,有火龙之威,掌势变化如风火,运金之阳气,壮我柔弱躯。

常氏火龙金劈掌一部功法共包括六部分。

 一、双脚自然站立,双臂自然下垂,而后双手分开离身体两侧20厘米左右,以借助身体发力。五指并拢,指尖用力上挑斜45度角(手腕不可跟着挑动,保持角度),坚持5分钟左右,手臂外侧就会有发热发烫感,从下向上走动至腋窝处。刚开始,热感若能至肘弯处即可练下式。

 二、接上式,五指的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向内用力扣抓(手中若有握球感,则意念用力将手中的“球”抓破),呈虎抓状。同理,5分钟左右热流就会由小臂内侧向上走动。待走到肘弯时,开始练下式。

 三、以上动作都达标后,即可练第三式。其它姿势不变,不同之处是,以上两式是练小臂内外侧的,本式是练上下骨棱(小臂左右两侧)的。练时,须五指撑开,大指与小指尽量用力张开,中指用力向下(伸筋拔骨),手腕略呈拱形(小臂与手背呈175度角),时间也是5分钟。经过15分钟的练习,到时候你就会发现,手掌特别有力,整只手臂发烫。这时,你就会体验出古谱里“骨肉如煎汤”之理。
小试牛刀:以上动作都达标后,即可随便在自己身上或手臂上打一掌(打时用第三式的动作即可),这时你就会发现,穿透力特强,直透骨髓,被打部位火辣疼痛。

第二部分; 铁掌训练中的内练与外练法,主要是增强手掌的功力与硬度,使掌臂合一,强筋壮骨,坚实肌肉,掌部骨骼密度增加,使掌部肌肉弹性增大,威力不断增长。修习此掌,可疏通手三阳三阴之经络,内修外练,使速度与发力协调统一。
一、内劲修炼; 双手合十于胸前,以心窝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双手旋转时手形不变,意在丹田,呼吸自然,坐站皆可,以每分钟两圈为宜。转圆时,双手用暗劲转动,先左后右。向左转动时,右手用暗劲推左掌根,左手同时要有与右手相顶之力;向左下方转动时,右掌根用暗劲推左掌根,左掌根同样有相抗之力,边抗边转至右;向右转动时,左手掌根用暗劲推右手掌,右手用劲相抗,边抗边转至上,还原为一圈,次数不限。右式相同,向左转几圈亦须向右转几圈。适应后,次数可再增加。次数与暗劲若能长期练习,手臂的劲力则大得惊人。

二、外练法;
1、躺式练掌:此式主要增强胸肋传递劲。自然平躺于硬板床上或地面上,两腿伸直,两脚分开,间距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双手伸直,直臂上举至离床20厘米左右,然后顺速下落,手掌由轻到重拍击床或地面。随着功力的增加与手臂的不断抬高下落,待能抬直后,即可转练下式。
2、站立式:此式主练腿腰劲传于手掌。身体站直,背部靠墙,双脚跟离墙壁20厘米左右,双手直臂上举以腰腿劲传于手掌拍击墙壁,由轻到重,次数不限。向下摔手时,肩一定要下沉。以上两式主要是练手掌的硬度及鞭劲。
3、坐式练掌:此式主练背肩劲传递至手掌。端坐于四方石上,或桌边、炕沿边、床边均可,双手自然垂于腿两侧,两肩下沉,力贯双手,以掌带肩用力拍击臀下所坐之物。如此循环,注意要用沉肩劲。 功力测试:习练三天左右,各个训练均达标后,即可找一位同伴进行实验,用本功随便击打对方任何一个部位,对方即感劲透骨髓,被击处疼痛难忍,绝不会让你再击打第二次。 以上功法均抽取主功法中最简单的一部分,习练后定会受益匪浅。

 

 
长白山常氏透骨掌
  长白山常氏透骨掌内练内力、内气,属高级内功。可开通劲力,内气通道,提高劲力,内气传递速度,做到手随心动,可使习者短期达到心手如一至高境界。外炼可提高手掌生理强度及手掌各部皮肤厚度、硬度、耐性、敏感度。
  长白山常氏透骨掌近似常氏火龙金劈掌。功理与火龙金劈掌相同:在体属肺,在器为铁,五行属金,以性情而言,健阳之性,其性最勇猛,其物炎烈,有火龙之威,掌势变化如风火,运金之阳气,壮我柔弱躯。在
功法处略有不同。
  常氏透骨掌一部功功法动作共包括九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
  1、双脚自然站立,双臂自然下垂,而后双手分开离身体两侧20公分左右,以免借助身体发力。五指并拢,指尖用力上挑斜45度角,(手腕不可跟着挑动、保持角度),用毅力坚持5分钟左右,手臂外侧就会有发热发烫感,从下向上走动至腋窝处,刚开始如能走到肘弯处即可练下式。
  2、接上式,五指的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向内用力扣抓(手里如有握球感,用力将手中的球抓破),成虎抓状。同样5分钟左右热流就会由小臂内侧向上走动,走到肘弯时开始练下式。
  3、以上动作都达标后即可练第三式,其它姿势不变,不同之处是以上两式是练小臂内外侧的,本式是练上下骨棱(小臂左右两侧)的。练时需要五指撑开,大指与小指尽量用力张开、中指用力向下,(既伸筋拔骨),手腕成微拱形(既小臂与手背成175度)时间也是5分钟。经过15分钟的练习,到时候你就会发现手掌特别有力,整个手臂都是发烫的,这时你就会体验出古谱里的"骨肉如煎汤"原来就这么简单。
  小试牛刀:练完以上动作后,就可以随便在自己身上或手臂打上一掌(打时用上第3式的动作即可)这时你就会发现,穿透力特强、直透骨髓,被打部位当时火辣辣的疼痛。
  长白山常氏透骨掌二部功功法动作共包括九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共包括三式:
  主要是铁掌训练中的内练与外练法,主要是增强手掌的功力与硬度的,使掌臂合一、强筋壮骨、坚实肌肉、掌部骨骼密度增厚,使掌部肌肉弹性增大,威力不断增长,修习此掌可疏通手三阳、三阴经络,内修外练、灵活速度发力、协调统一。
  
  一、内劲修炼:双手合十在胸前,以心窝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双手旋转时手形不变,意在丹田、呼吸自然、坐站皆可。以每分钟2圈为宜,转圆时双手用暗劲转动、先左后右,向左转动时右手用暗劲推左掌根,左手同时要有与右手相顶之劲,向左下方转动时、右掌根用暗劲推左掌根,左掌根同样有相抗之劲,边抗边转到右,向右转动时、左手掌根用暗劲推右手掌、右手用劲相抗、边抗边转到上,还原为一圈,次数不限,右式相同,向左转几圈向右必须转几圈。适应后次数可再增加,次数和暗劲如果能长期练习,手臂的劲力大的惊人。
  
  二、外练法
  (1)躺式练掌:此式主增胸肋传递劲,自然平躺在硬板床上或地面上,两腿伸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双手伸直,直臂举起,上抬离床20公分左右,然后顺速下落手掌拍床或地面,由轻到重,随着功力的增加手臂不断抬高下落,能抬直后即可练下式。
  (2)站立式:此式主练腿腰劲传于手掌,身体站起背部靠墙,双脚离墙壁20公分左右,举手伸直臂用腰腿劲传于手掌拍于墙壁,由轻到重、次数不限,要点:向下摔手时肩一定要下沉。以上两式主要是练手掌的硬度和鞭劲的。
  (3)坐式练掌:此式主练背肩劲传递,手掌坐于四方石(或桌边、炕沿边、床边)均可双手自然垂于腿两边,两肩下沉力劲贯于手后扬起用掌带肩劲拍击臀部下硬物,如此循环,注意要用沉肩劲。
  功力测试:练习本功3天左右即可找一同伴试验一下,用本功随便击打对方任何一个部位,对方既感劲透骨髓,被击处疼痛难忍。
  以上功法均抽取主功法中最简单的一部分,习练后也会受益匪浅。
 
常氏铁掌透骨功一部功

自常慎君老师推出、长白山常氏武学以来,以其简单易学、功效宏大、永不退功的特点,备受全国各地武友的喜爱。为了让更多的武友受益,经常慎军老师同意,本人将陆续推出一些简单易学的功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功法动作:

1、双脚自然站立,双手分开于身体两侧20公分左右,指尖斜度45角,五指并拢指尖用力上挑(手腕不可跟着挑动、保持角度),用毅力坚持5分钟左右手臂外侧就会有发热发烫感,从下向上走动如能走到肘弯处即可练下式。

2、接上式,五指向内用力握抓(手里如有握球感,用力将手中的球抓破),同样5分钟左右热流就会由小臂内侧向上走动,走到肘弯时开始练下式。

3、以上动作都达标后即可练本式,其它姿势不变,不同之处是以上两式是练小臂内外侧的,本式是练上下骨棱的。练时需要五指撑开,大指与小指尽量用力张开、中指用力向下,(既伸筋拔骨),手腕成桥形(既拱形)时间也是5分钟,经过15分钟的练习,到时候你就会发现手掌特别有力,整个手臂都是发烫的,这时你就会体验出古谱里的“骨如煎汤”原来就这么简单

小试牛刀:练完以上动作后就可以,随便在自己身上或手臂打上一掌(打时用上第3式的动作即可)这时你就会发现,穿透力特强、直透骨髓,被打部位当时火辣辣的疼痛。

 
 
常氏铁掌透劲功之二部功 
常氏铁掌透劲功之二部功 自常氏铁掌一部功推出以来,不少武友亲身体验了它的功效,纷纷来电要求继续推出下部练法,为了让更多的武友感受到常氏功夫速成不是神话,本人继续推出铁掌的第二部练法! 此三式主要是铁掌训练中的内练与外练法,主要是增强手掌的功力与硬度的、使掌臂合一、强筋壮骨、坚实肌肉、掌部骨骼密度增厚,使掌部肌肉弹性增大、威力不断增长、修习此掌、可疏通手三阳手三阴经络,内修外练、灵活速度发力、协调统一。 一、内劲修炼:双手合十在胸前,以心窝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双手旋转时手形不变,意在丹田、呼吸自然、坐站皆可。以每分钟2圈为宜,转圆时双手用暗劲转动、先左后右、向左转动时右手用暗劲推左掌根,左手同时要有与右手相顶之劲,相左下方转动时、右掌根用暗劲推左掌根,左掌根同样有相抗之劲,边抗边转到右,向右转动时、左手掌根用暗劲推右手掌、右手用劲相抗、边抗边转到上,还原为一圈,次数不限、右式相同,向左转几圈相右必须转几圈。适应后次数可再增加,次数和暗劲如果能长期练习,手臂的劲力大的惊人。 二、外练法(1):平躺在硬板床上或地面上,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双手上抬离床20公分左右,然后顺速下落快接触床板时用上一部功的第三式,由轻到重、随着功力的增加手臂不断抬高下落,能抬直后即可练下式。 三、外练法(2):身体站起背部靠墙、双脚离墙壁20公分左右,手臂上抬然后顺速向身后的墙壁拍去,(快接触墙壁时同样用上一部功的第三式)手臂一定要摔出,由轻到重、次数不限,要点:向下摔手时肩一定要下沉。以上两式主要是练手掌的硬度和鞭劲的! 功力测试:练习本功3天左右即可找一同伴试验一下,我敢保证只要你是按我说的练习的,在各个训练中达标后,用本功随便击打对方任何一个部位,对方既感劲透骨髓,被击处疼痛难忍,决不会让你再击打第二次!!!

 

 
 
 
 
 
 
如何修炼骨响齐鸣功夫
弟子问:师傅论拳时,常常述说“形体功夫”要达到“柔若无骨”,而有时又说“柔弱无骨”。此两者有何分别?“柔弱无骨”和“骨响齐鸣”是什么关系?应如何修炼?
  师答:形体功夫“柔若无骨”是为了自身更好地适应拳术技法攻防变化的需要,众前贤根据实践经验和拳术理论的探讨,提出的对“形体功夫”的具体意境的描写。“柔若无骨”即是根据老子《道德经》中“骨若筋柔而握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的法则而来。是拳门对“形体”的练习和运用规范出的具体要求。而“柔若无骨”是习拳初期对“柔弱无骨”的描述性用语。待内功修炼出的内劲,外功修炼的形体,内外合一,确实达到运用攻防招法内变无滞碍的“柔若无骨”的描述意境时,便可以称之为“柔弱无骨”之境界。
  可知“柔弱无骨”是自身形体功夫境界的写照。关键是“弱”,此项“弱”不是无能为力的“弱”,而是“蕴含着强大无比之势”的存在,而此“弱势”的存在方式体现在外形的柔上,只有做到“柔”,才能保证外形“弱势”的正确。故“柔弱”是不能分开的。拳法中形体要达到“无骨的柔弱”程度,才能是“蕴蓄、发放”自身内劲最大拳势威力的方式。这就是“将有形之骨架的强硬练到似无骨架之柔弱”的运动变化方式,才是真正的传统拳术中的形体功夫。才能做到自身拳架之拳势的“柔行气,刚落点”的打化合一的攻防统一、同一而用的意境。即以柔用刚、化打合一之境界。
  因为,拳术中外练的“筋骨皮”中的“筋、皮”都有可塑性,这是筋、皮的本性决定的。只有“骨”虽然以固体形式存在,而两骨节之间的骨段的形态是不能改变的。自身整体的骨架全靠各骨关节的灵活运动,才能保证我们生活、工作、劳动的需要。但是一般范围内的骨关节的运转是不能完全适用于拳术较技攻防之用的,满足不了攻防变化的运用需要。
  故前贤提出“肌肤、骨节开张”,充分松活、运转各个骨关节的方法,使之达到自身各个骨关节在生理允许的最大范围内,按照一定方法修炼,使各骨关节随“意”圆转自如,再作多关节有序而合章法的“圆转屈伸,曲直相互变化”运动,可使自身拳招的攻防变化达到“柔弱无骨,顺随为法”的意境。方可使自身最充分的做到“柔行气,形体柔弱无骨引化自如的境界;刚落点,接骨斗榫,形如钢铸,内劲发之,'无坚不摧’之势能”。即可做到形体“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功夫艺境。这才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劲势”,形体的攻防能力。这才是拳术攻防的“练习和运用”的正确方法。由此论述可知“柔弱无骨”是自身物质力量最机动灵活的准备和积蓄方法。是较技攻防“物质基础”的功夫内容。当有“上层建筑”方面,即自己的“精神主观能动性”的建立和运用水平的内容,即“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之心理,这里就不论述了。由此可知,“柔弱无骨”的功夫不单是“形体”的单纯运动修炼的结果,而是“形、意、气、劲”各种功夫意境共同参与修炼而成。尤其是内劲的直接参与,体现了内劲、形体相互共同完成的外形之基础功夫,而内劲在一定程度上起主导作用,因而内劲至健,运行在骨节间隙中,故知“柔弱无骨”的形体功夫好,是内劲功夫精纯的表象之一。由此推出:修炼内劲功夫又是“柔弱无骨”功夫的基础。“形、劲”相互为用,方有“以柔用刚”之真功夫。
  “柔弱无骨”和“骨响齐鸣”两种功夫是什么样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两者皆为功夫艺境。然形体的“柔弱无骨”的功夫艺境可以没有“骨响齐鸣”的艺境。“骨响齐鸣”的功夫艺境成熟便蕴含着“柔弱无骨”的功夫艺境。因为两种功夫皆根据“离火之清灵;坎水之松沉;巽风之虚其形质,以气势为用”而修炼。但是“骨响齐鸣”又多修持了“震雷之雷鸣”功夫而成。详细内容请观看“易经/八卦篇”。这两种功夫开始修炼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最终练法小有区别而已。但是运用于攻防中“骨响齐鸣”功夫更好。
  下面将具体操练“柔弱无骨”和“骨响齐鸣”的方法分条别目的阐述清楚。以备学拳者自用、自悟。修炼“柔弱无骨”和“骨响齐鸣”的基本要领:心清、气静、形虚,气运,顺随为法,即顺随自身各个关节的生理生化技能运作、循序渐进是法则,日复一日,持之以恒是功夫。最终达到“柔弱无骨”、“骨响齐鸣”、周身一家,浑身无处不通灵的意境。重要的是“内劲”功夫的修炼为基础、为指导。这里只以形体练法来述说,内劲功夫意境在其中了。拳谚云:“意气君来骨肉臣”便是法则。习拳者同时亦要充分结合本门派、本拳种独特的修炼方法而练,见效会更快,效果会更好。
  《苌氏武技书》中云:“太凡初学入手时,两肩务要松活”。是诸门前贤皆都提出的同一观点。那肩活是第一法:肩,含有“肩”、“肩胛”两个部位,皆要“松活圆转自如”是功夫。而功夫好者“肩”松下如挂在身上一般。
  “活肩法”:一些拳种有“以肩为轴的直臂转肩轴”的方法,前挥臂;后挥臂;前后同时挥臂法。属于纯形体练法,效果不错。
  摇肩转动肩胛骨活肩法:无极站式,双肩自然下垂,左肩膀上提后摇转,再向下前转出,复立提向后摇转,三次;右肩如是向后要转三次。再左右肩先后连续画8字,向后摇三次,为一周期。初练时动作生疏,运转方法正确,熟练后,大约一个月左右,必需增加摇转次数,每次修炼达到500次周期以上才见质量效果。此时“胯再肩膀下落是必需上提”,此乃上下相随功夫基础。以后再一次演示下例诸法:呆架展手摇肩法;怀中抱月摇肩法;怀抱太极摇肩法;鹤翔飞天摇肩法;螃蟹横行摇肩法、鸭子浮水摇肩法、大鹏展翅摇肩法。皆从不同的方位、角度练习肩部的功法,各法皆具妙用。如以“行功法”修炼,可有全身步法的基础功夫。歌诀:左肩高提右肩垂,右肩高耸左肩低。前冲后撞尖跟力,挟山超海名更奇。
  拳法中“肩”为一身之前锋,具有八面肩头之作用,以成拳法“八面之威风,肩负一身之重任”,故摇肩法不可忽视之。
  活肘法:内划圈挥手转肘法;外划圈挥手转肘法。方法简单,是用手法的根基。
  活腕法:内转圈活腕法;外转圈活腕法;抖手活腕法。使用手腕轻轻划圆的功法。手乃围护自身之门,应刚柔相济,上下前后左右相顾,以熟为要,故手法有“腕活指利”之说法。然而需要与身法、步法配合运用才是真功夫。
  “肩肘腕”三节同练法:单推手法(术名阴阳八卦连环手)有:自己练法;二人同练法,乃常见的三节同练法;提手拧裹外翻背锤击法;回手拧裹内翻下按掌法;单、双臂顺逆缠绕法。肩肘腕三节实乃“臂”也,臂乃一身之门户,手为“天门”;肘为“人门”;肩为“地门”。拳法中“三门宜固,束抱为固,狭义是固,固则顾矣”。能“顾”则对手不可入也。使对手进入门内,必落空处,击之必犯,乃得“打法”之妙矣!门户宜闭固是一法也,门户开亦是一法也,引进落空者是。开门有法,是功夫。开不得法,开则身法易涣散。对手易乘之可揭可挑,而我自身难保矣!臂为门户不可不精研之,“肩肘腕”三节同练诸法,乃修拳法中“门户开关”之大法矣!不可轻之。
  滚头活颈法:一般都是前低头,后仰头,左视,右视。再将头置于肩上,左右前后滚动圆转,每个方向转动八圈,换方向转八圈。颈椎松静,头却滚动自如,初练要慢,滚动均匀是功夫。头者身之魁,颈为头目之枢,上下相顺顾,呼吸相通,以灵活为主。顾左顾右,头正,项竖,或随身以相转,或领身以相转,学者亦当领会也。用法详见《易经/三才篇》
  松动脊椎法和圆转摇动脊椎法;松动胸骨法;开锁骨法,属于内功法习练范畴,方法在《论站桩》一文中,可结合运用。
  松腰:摇转上身活腰法,松胯活胯松腰法,俗称“刷腰”,每个方向各八圈。
  活胯:开胯法,左腿站立,右腿向前提膝,右向外摆,周而复始八次,换右腿站立,左腿提膝外摆,如前。两腿交替运作,初期站立不稳,可手扶它物,熟之可独立活胯运转。此法开胯最好,可以与童子功的“外摆莲腿”媲美,是运用腿法的基本功夫。站立转胯法:平转左、右外圈转法;水平运8字转法。立转法:两胯尖平行立转车轮法;左右两胯交叉前后立转8字法。
  腰乃身之枢轴,故要灵活圆熟,方有虚实之变化。直鞭坚固则发招脆爆,劲势沉长,力从腰出,气从腰运,腰之上下相通为用是正法也;胯、臀:骨为胯、筋为臀,诸前贤有以胯说臀者;有以臀含胯说者。我乃胯臀合一而论,乃从简之说,而以胯言。胯者,下身所重者在“臀”,故有“溜臀、泛臀、敛臀、裹臀、翻臀(前上翻之名)”,后翻名曰:“掀”,此两者不可混用,“掀臀”之法,乃少林拳法之“雷天鼓”等,各种方法之别。故胯与肩应该相合,“百法收来无空间”就是言说“胯与肩相合,左摆右转肩胯同动,陡然相冲而带压下,故一身筋节俱紧贴对手身上”,又名曰“一片”。此可以佐证“功夫在身上”的说法之正确。此乃上乘意境。
  活膝法:金鸡独立式,内、外摆腿转圈活膝法,外转八圈,内转八圈,即换腿;柔转膝法:即以膝盖画圈左、右旋转,有单膝、双膝之分,有跪式柔转和水平柔转之分,皆以正、反各八圈为准而变换之数。
  膝乃下盘之门户,宜平分内外而有扣意,不可敞开,即不可外开,若开则足尖亦开。下盘必不密矣!后腿取跪势略带压下,仅身坐至将与前膝平即住,置身在两腿中间,皆不可过,过则“弓把软”,即膝软则腿力不坚。此法虽不必拘,旨在不失而能随之变用即为真。。
  活踝骨法:金鸡独立提膝转脚法,以脚尖外转八圈,内转八圈,即换腿;柔踝骨法:有虚实步拧转实腿踝骨法;摇山晃海旋转踝骨法;脚尖点地屈腿摇踝法。
  胯膝踝三节同练法:平开步法,疾步法,即熊步法,丁步等站式,以劲道下成8字法两腿顺逆虚实拧裹转换,转身法或不转身法皆可,只腰以下运动,上身安静虚灵随动便是,意在肩胯应合,旨在腰活中求虚实变化的正确。
  足系一身之根,根不稳,则百体虽强,皆为虚器,妙在足趾钉下,足根坚固,劲意在踝,则足无虚前虚后不平之病,是名为“敷”,这样则“退步轻灵,踹步迅捷,探步灵活,转步圆如”,其余百般步法,俱遵成式运用。此乃拳法中“步如猫行,如履薄冰”的步法之功夫,意成至此,根既坚固,周身可一气贯穿俱活,随其所用之无不可颠人矣!然关足之搀力,腿亦有功焉,腿宜悬而缩,以活而硬,要循腰藏阴而带曲尺样,此乃下盘之紧密者也。由此可知“膝胯踝”三节同练乃下盘之紧密的腿法功夫,有时步法、踢法,拦拌等功夫的基础。故应熟习而精之,便可获得全身整体功夫之大用。
  手掌指的松活法:虚空正反拧转阀门法,立拧法,俯拧法,仰拧法。意念贯注各个手指的关节按顺序松活,直至指尖,循环往复,宜轻灵松活,处处到位是功夫;波浪勾伸“掌、指”法。动作虽小,作用极大,是其特点。
  脚掌指的松活法,基本与手指法一致。但是脚掌指活动范围小,故而微妙,应该细心体会。
  左、右肩的8字正反摇转法;左肩,左胯的上下8字摇转法;右肩,右胯8字摇转法;左肩、右胯和右肩、左胯的交叉8字摇转法,皆以正反两方向为准儿习之。以上各种方法,初练时皆为“形体”修炼,有“内劲”时,即应结合“内劲”顺逆运行修炼,效果极佳,仍为修炼。
  全身一气贯穿有两种基本线路的方法,而存在三种形式。“左手足,右手足”的上下一气贯穿法。“右手对左足,左手对右足”的交叉上下一气贯穿法,是两种基本方法。最终达到左右手足随意横向、竖向一气贯穿法,即第三种形式。虽然是三种形式,其中含的方法很多,不再阐释。
  全身修炼开始时,不用攻防招式,只是按法而修,熟练后,随意而动则抻筋拨骨,上下九节,节节贯穿,身法拧裹钻翻螺旋,内劲、形体时时处处“时空统一”。内变自身无牵拉、阻滞,外变体内虚空应之,便是柔弱无骨功夫成矣!此时如以“太极边球法”修炼,效果更好。再以此“柔弱无骨”的艺境,演示各种攻防招法,便能通明招法攻防的运用为何了。“顺随而用、以柔用刚”才是拳法用招的真谛。继之便可逐步修炼形体“蛇动、蚕动、蠕动、蛹动”等不同层次的“柔弱无骨”的功夫艺境。
  “骨响齐鸣”功夫就是这样修炼出来的,体现出“局部单练和整体综合修炼的统一性”。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是成功的法宝,才是成功的保证。
  功夫照法而修炼,处处用心而不急求,只求练法正确,流畅,功夫自然就上身。拳术攻防招发的运用,都是一种内外有章法的自由运用活动;拳术修炼和运用存在有法度而无定式的道理。针对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和运用的特点,习拳者要将拳练活,就是说“法死人活”。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领会、体会拳法练习和运用的“神韵、意境、气度、劲势形态、中和。只有这样“层层明道理,步步见功夫”,才能有自己“功夫”的不断提高,升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柔若无骨和骨响齐鸣的功夫如是修炼。即拳术攻防之道中的一切技术、技巧、功夫的内容,皆如是法修炼,即“得法,按法”而修。拳谚云:“得师一法重千金”就是对“正确修炼方法”的肯定。“法从师处得,功在自身修。”诚不误也。
  如果单从演习拳术套路,或单从习练单招攻防而求出柔弱无骨或者骨响齐鸣的功夫,效果较慢,时间漫长,得不偿失。故由此专项的系列练法求之,见效最快,效果最好。并同时可兼习其它练拳方法,如:打套路,拆手,站桩,操手等。可获得综合提高的全面效果,这是经过几代人精心研习而获得的经验。
  上述的系列操练方法是“家父”亲自传授给我的练习拳术攻防之道的具体方法,而使我得到骨响齐鸣的功夫,才有变化时“柔弱无骨”的艺境之运用。而我又传给“弟子”们,他们亦先后由此法获得“骨响齐鸣”的功夫,有“柔弱无骨”之用招。故可以说“此系列方法”是修炼拳术攻防之道比较正确的方法之一。
  如习练此系列方法,再配合“打展手”的方法,乃为比较全面的练拳术攻防的方法了。柔化刚发即在此中。今应弟子之问,而全面细致的论述,是为习拳者开一方便之门。
  应该知道:各部位骨关节的构造不同,各部位骨关节的具体功能也有区别,故修炼拳术攻防之道圆转运动,松活各关节的具体方法也不相同。但这不尽相同的方法确能使各关节的圆转运动达到浑身攻防用招“柔弱无骨”的艺境确是一致的,有利于“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的实施,乃是真实的、一致的功夫。因为拳法乃俱天然之妙,非人力所能为,然需人合理按法而修之,乃定而不可移的。
 
 

雨景动画素材 - 芳芷香惠 - 芳芷香蕙欢迎你

写给祖国十亿武盲的话

 

没有文化很可怕,因为那叫文盲。但我觉得,有一种人叫武盲!言谈之间也让人恐惧。言不在多,我列举一些事例自己对号入座,拿出勇气好好反省!
  
一、武侠迷信:
  武侠小说的本质就是小说,内容也是完全从作者的脑袋里无中生有地虚构的,跟哈里.波特、指环王没多大区别。可是有时候,谎话重复一千遍会让人产生幻觉。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渐渐相信:或许遥远的古代,真有超人一样的大侠存在过,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些神奇的武术已经失传了。而根本不会去想,实际上是由于武侠小说影响太深,自己被这些小说洗脑了!
  
二、少林迷信:
  这部分人由前一种人衍生而成,症状相对较轻,尚属有药可医。除了小说,罪魁多半来自一部电影,或者是现在活跃于国内外的少林武僧团。信徒们认为:这些喉顶尖枪、掌拍铁石是那么的不可思议,而且又是自己亲眼所见,故而对少林神功顶礼膜拜,深信不疑。
  不过很遗憾,告诉人们事实总是那么残酷,所谓的少林神功只是表演形式的一种,和魔术 马戏团的节目有相似之处,说白了,神奇的不是少林武术,而是那些刀枪棍棒,根本就是用于表演的道具。
  客观的说,其中的某些节目,表演者倒也不是只在道具上做手脚,本身也还有两下子。比如手刀断砖,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苦练,不断硬化手臂的骨骼,提高臂部肌肉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反复练习这一个动作,让自己在做挥臂手刀时,肌群之间的协调性达到完美。看到这里,相信有些朋友已经明白了,这类表演者 也只有做这一个动作时,有惊人的破坏力。但是狂热的信徒总是善于意淫的,他们会说 仅凭这一招就够了,随便什么格斗比赛,少林高手这一招下去,对手拳来拳断,脚来脚断。他们还说,真正的少林高手都是淡泊名利,不屑去参加什么格斗比赛。
  说这些话的朋友,请观察仔细一点,这些表演者不管劈什么,砖头石头铁条也好,柴火也罢,他们总会需要一个准备时间。长短从1秒到1分钟不等,这个准备时间对他们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他们无法通过意识刺激臂部以及身体各部分肌肉的神经,而使这一击的力量最大化。如果没有这个准备时间会怎么样呢? 这些表演者的破坏力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普通职业拳手的水平。这点儿单一可笑的实力的“高手” 还需要预备时间的话,在一个只凭条件反射出拳的职业拳手的面前,跟一个沙袋没有任何区别,是无法在拳台上争胜负的。顺便说一句,即使让少林高手们充分准备,他们的破坏力虽然惊人,但是,其他人同样可以做到,破坏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却没练过什么少林神功。归根结底,神奇的不是少林武术,而是通过不断的艰苦训练,而让旁观的人感觉很神奇。
  另外,少林寺原本也有武僧,很多人看到电影里庙堂里的深脚印,以为又是另一种神奇,只不过这种神奇跟成语中“铁杵磨成针”是一个道理!那个磨成针的老太婆也不见得就是武林高手,只是天长日久的积累而成。而且从格斗的角度讲,少林拳法不过是中国古拳法的一个派别,讲究的是套路好看,使得练习者身手敏捷,强身健体。古代武僧们还有另一个局限,就是他们的练武基本上是属于“闭门造车” ,从上一代身口相传,佛门中又有戒斗戒意气等等等的清规戒律,缺乏了交流和竞争,不难想象这样的武术只能是不断的退化变质。
  
三、偶像迷信:
  说起武术偶像,自然绕不过李小龙,信徒们的身份又比少林信徒们高了一级。相当一部分是各个流派的武术爱好者,言必称空手救人、打跑七八个匪徒救人于危难、挑战泰拳王两三招将其踢倒、一脚把抱着脚靶的陪练踢飞几十米等等等的光辉事迹。信徒们据此推导出结论:李小龙天下无敌 中国功夫天下无敌。
  诋毁他人偶像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在下无意诋毁,只是愿意和理智的人心平气和的探讨一下,且不说这些事例的真假,即使是真的,又怎能得出这样荒谬的结论?!
  先说空手救人,一个职业格斗者,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的特长是打斗,与普通的社会人比较,本身素质的超常是全方位的。包括:力量、速度、敏捷、耐力、柔韧、抗击打、攻防技巧、格斗意识等等等。单看一方面还感觉不到差距有多大,综合起来那绝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比较。
  形象点的比喻,相对对格斗略知皮毛的街头混混,职业格斗者好比一个大人,混混们只不过是个儿童。谁不相信,如果你身边有职业或者专业的格斗类的人是朋友,可以去问问他们,象这样拳重八、九十公斤,动作迟缓,擦破点皮肉也会疼得掉泪的人对他们会有多大威胁?   回过头来,李小龙作为一个优秀的格斗者,不用去怀疑他也有这个实力做到这一点,但是 并不稀奇。
  击败泰拳王的事例如果是真的,还有点说服力,但是熟悉泰拳的人都知道,泰拳属于站立式格斗,风格强悍,抗击打能力在各个流派中首屈一指。一场比赛倒个五六次依然可以起身再战,反观李小龙的截拳道,以直线进攻为主,主要进攻手段是侧踹和前手刺拳,速度快的同时 也牺牲了进攻的破坏力,难以使对方失去战斗力。我完全相信在对手不了解的遭遇战中,一开始会占据上风,接下来如果继续打可就难说了,这也是为什么李小龙见好就收,而泰国拳手不服气的根本原因。而且,进一万步也就是赢了个泰拳冠军,这种冠军每年都会有七、八个,偏偏信徒们要一厢情愿的认为,李小龙赢的那一个肯定是世界第一。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的代表,赢了他不但李小龙变成世界第一,中国功夫也就是世界第一,这种逻辑也太过牵强!
  至于一脚把拿手靶的人踢飞几十米,纯属以讹传讹的无稽之谈,信徒们完全无视身在地球这个客观条件,置地球重力于不顾。毫无疑问,人类只有在月球上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不过这不是李小龙的错,是信徒们的盲目崇拜在作怪,狂热的信徒们需要通过神话一个人物,衍生到自己身上,借此增强自身的优越感。真实情况可能是:李小龙侧踹的力量的确超乎常人,从他身体条件来观察,他不但训练异常勤奋,为了最求更强,他甚至很可能服用了某些类固醇之类的药物,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他会心力衰竭而英年早逝(仅仅是个人的猜测,顺带一说,不足为信)。练习中一脚踹向陪练者,此人经不住强力的冲击,踉踉跄跄后退然后一屁股坐倒,中间移动经过的距离自然不短,经过无数人的演绎,终于成就了传奇。
  还有,如果持靶者是个熟识的人,就更值得怀疑。这在今天司空见惯,在武校、武馆中师傅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教学的时候通常叫一个徒弟中最强的出来,当众说:徒弟随便打过来。徒弟当然明白该怎么做,于是众望所归的被师傅一招制服了。李小龙是我敬重的前辈,我当然不相信他会这么做,但作为推测,可疑的地方就要客观的,不避嫌疑的列举。所谓瑕不掩瑜,真正尊重李小龙的人,更尊重真实!
  同样,我们都热爱祖国,我也从心底里希望国家强大,国人傲然自信!但我们更应该热爱真实,绝不应该只因为祖国强大才热爱它,非要自称天下第一才会有自信!相信我们自己,今天的国家不是最强,国民素质也不是最高,但我们总会变得更强!
  
“健康的人格存在于健康的体格之中”
  谨以此文献给武术爱好者 就算只有一个人读后能有所裨益!

来源:天涯论坛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

 

  前部易筋经十二式,虽注重气力相随,但以力为主,刚多柔少,即以力行气之法。练习成功之后,虽可气力相随,但欲其遍及全身,而无所阻,尚难如愿以偿。欲达到此种境界,必须续练此后部,但不能人手即练后部,因此部功夫,完全注重运行气力于肌内,以充实全身筋肉,而不在增加实力。所以实力不足之人,即算强练,其效也甚微。先练前部再练后部,于纯柔之中求运行之道,易于人手,且收效神速。

 

 第一式 盘膝而坐,右脚加于左大腿上,左脚从右腿外扳起,以左脚背加于右大腿上,两足心皆向上,此为双盘坐法。

初时不易做到,可散盘。坐时身宜正直,不能有所依傍。两手紧握成拳,四指屈于内,大拇指护其外。两拳放于膝上,不可稍微用力。双目微闭,闭口,舌抵上腭。冥心屏息,全身放松。惟将精气神三者,用意想之法注于丹田,凝思存神,日久自见功效(图1)。 

 要点:此式在未行功前,心中杂念一时不易消灭,故先用此法,然后行功,自无妨碍。
  

第二式 行第一式约一炊时,再行第二式。盘坐如前,两足不放开,身体不动,惟两手握拳之指徐徐放开舒直。然后两臂缓缓从两旁举起,掌心向上,举至与肩平,屈臂内引,由头上抄至身后,同时翻腕使掌心向前,大拇指在下,至玉枕穴后时,两手渐渐接合,十指交叉抱头,两手掌根按于耳门穴之上。抱时不宜用有形之力,头略后仰,胸稍前突。惟在两手动作之际,全身各部不可稍有震动,意守丹田;抱头后,略停顿,即提气上升,意想一口气由丹田而起,经过脐轮,上达心包,而过喉结,直至顶门。停留片刻,再使其由顶门向后转下,经玉枕穴由颈椎而下,过尾闾抄至海底,再转上而回丹田。初行时,不过是意想,气力必不遵此途径而运行自在。惟练习日久,自有成效。行功时,须一切纯任自然,不可稍有勉强,亦不可贪功(图2)。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图文) - 天行健 - .

 
  要点:此式乃使气力转运循环之法。顶门百会为首部要区,而脐下丹田为内腑宝库,故气升贮于百会,气降归于丹田,一升一降,即周天循环之道,一起一伏,为阴阳造化之机。乃先天之静穆,而至后天之生机。练时,循环三度而停止。乃将双手放开,握拳收至两膝上,回复原状。
  

第三式 行第二式毕,将圈盘之腿徐徐放开,略休息,使腿部筋骨得以舒展,气血不至壅阻。但休息时,心神犹须宁静,切不可起丝毫杂念。一炊时后,再将两足徐徐前伸,至腿部平直为度。两腿紧并,足心向前,足尖向上。再将上身徐徐下俯,两手从两旁抄向前方。抄至足部时,交叉十指,收住两足。两足用力前挺,两手向后拉引,方为得力,腰背两部因此紧张。成此姿势后,将贮留在丹田之气运于肩腰脐部。初时仅是意想,日久功深,气力可随之俱到。行一炊时,然后徐徐放开,回复原状(图3)。
  要点:此式乃充实软裆各部之法,其主要之处在乎腰闾。因此部在人身各部之中为最软弱,气力最不易贯注,故行时必须俯身至极度,始能使腰部筋肉紧张,气力较易达到。勤加练习,自有妙用。惟身体起落时,务当徐缓,切不可左右摆动,以乱其神、散其气,是为最要。
  

第四式 行第三式毕,略休息,续行第四式。先将两脚徐徐双盘起,上身切忌前后左右摇动。坐定后,宁神一志,注气于丹田,排除杂念。稍休息,两手徐徐翻腕,掌心向外。两臂从左右两侧缓缓上举,至顶门上相合,交叉十指,再向前翻腕,使掌心向上,两掌用力上托。托时运气使丹田向上提起,气转至两臂,达于指掌。也用以意役神、以神役气之法,并无有形动作,惟意念专注。行此式亦以一炊时为度,然后徐徐松手,两臂仍从两旁落下,运气下降,回复原状(图4)。
  要点:此式乃行气于臂指之法,比前三式难。因臂部肌肉坚实,气不易行。如欲练至意到气到、气到力随之境,非短时间可能。所以须盘坐而行,固实其下盘。手于顶门,可使全身上提正直得势,气易上达,不至中途多有阻碍。两手动作之时,务须徐缓而固其神气,不可粗率。
  

第五式 行第四式毕,将所盘两足徐徐放开,向前伸直。两足相并,足心向前,足尖向上,与第三式起手相同,略休息,即行第五式。两手由两侧下面徐徐移向后面,两手背贴紧于尾闾两旁,不可松浮。两肩用力向前逼击、向上耸,务必使肩背筋肉紧张异常,然后用意想之法,运气使肩背充实。初时行之不易,久后自然纯熟。行此式以一炊时为度。然后徐徐收回双手,回复原状(图5)。
  要点:肩背等部,骨多筋杂,皮肉极薄而坚实异常,故气力不易运行,收效迟缓。必下苦功,方可有成。
  

第六式 行第五式毕,略休息,续行第六式。两足收回成双盘之势。两足动作时,上身不可摇动。坐定后,两手从两旁移至脐下,两手相合,交叉十指,翻腕向内,以掌心捧住小腹。初时并不用力,冥心存思,然后运气由丹田注于肾囊,以活动外肾。略停,乃提气上升回原处,意念似欲将两外肾吸人腹中。提气上升的同时,两手心亦渐渐用力,略向上摩起。略停,再运气注于肾囊。如此升降各十二度而功毕(图6)。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图文) - 天行健 - .

 
  要点:肾囊为人身最重要之物,此式功夫专练收敛外肾之法。初练时必难,然练习日久即易活动,反比运气于肩背容易。此功成,敌欲取我下部而制我于死地,亦无从下手。
  

第七式 行第六式毕,略休息,续行第七式。上身及两腿完全不动,两手则从小腹徐徐撤下,移向两腿侧,按于腿上,大拇指在内,指尖向前,不宜过分用力,但求能相贴合。心神既定后,两臂徐徐用力下注,意欲将上身向上升起,惟并非有形动作。同时提气上升,使之充于胸廓,停滞不动,历一呼吸之久。意念再将气按原路降下,停于丹田,而两臂之力亦同时松弛,回复原状。再隔一呼吸时,再提气上升如前,如此升降各十二度为止。此式功夫虽不甚难,但初人手时亦不免有所阻碍,须经苦练,方能升降自如(图7)。
  要点:此式功夫乃充实胸廓之法,运气于内,故较行于筋膜之间为易。惟运行虽易,而停滞一事,极为繁难,若神气未能完固之人,决难达于此境地,此即道家所说的凝神铸气之法。初人手时,未能久停,以后可逐渐加长。
  

第八式 行第七式毕,即就原式休息片刻,调和气力,使之稍弛展,续行第八式。此式上身与两足皆不动,惟将两手提起,使其离开,徐徐向前移去,绕至两脚心上面,左掌心紧按右足心,右掌心紧按左足心。大拇指在内,指尖相对,两肘微曲,臂部不用十分气力,以手心与足心贴合为度。略停顿,两臂稍微用力撑住,同时意念将气从丹田中运出,使之从下抄左,转上绕右向下,回至丹田,在脐四周绕一圆圈。如此运行一周即后休息,一呼一吸后再运行,以九度为止。若为女子,则宜自右而左(图8)。
  要点:此式乃练气充实肚腹之法,兼及于腰肾之前部。行时宜先鼓足气,使之略停滞,然后再运之循行。惟在运行之时,外表不宜显露有形动作,如身体动摇等;内部亦不宜有屏气挣力之象,须纯任自然。初时未必尽如意,久之必可成功。
  

第九式 行第八式毕,仍就双盘坐原势,略休息。上身与腿足完全不动,惟两手徐徐移至侧面。休息约三个呼吸时,续行第九式。右手在前面徐徐向斜上方屈臂举起至左肩上,用手掌搭于肩上,掌心按于肩窝穴上,五指则在肩后,右臂紧贴于胸前。再将左手从前面向斜上方徐徐屈臂举起,左掌心按住右肩窝穴,左臂紧贴于右臂外侧,用力缓缓拿紧,使肩背筋肉紧张至极度。同时运用丹田之气,使之上升,而充实其肩背内部。初时决难气随神到,但宜用意想之法行之,日久自能运行无阻(图9)。
  要点:此式为行气于肩背之法,肩背以筋杂肉薄之故,气力不易运到,要多加练习。而此后部练法对于肩背的练法尤多,即是此故。
  

第十式 行第九式毕,左手徐徐放下,按于板上,右手再落下按于板上。然后将圈盘之腿徐徐放开,向前伸直。略休息,续行第十式。将两脚收回,屈膝而跪,两腿紧紧相靠,脚背贴于床板上,臀部坐于小腿上,尾闾紧靠两腿。上身略向后仰,头正目前视。经此一番动作,心神必散,故须休息片刻,收摄心神。心神一定,则徐徐将两手从侧面抄至前下方,屈臂向上举起,至心窝旁两乳下为度。将两掌轻轻按于肋上,两肘用力略后引,此非有形动作。按完后,意念即将气提升,意想使之充满于两乳,停滞不动。历一呼吸之久,仍从原路使之下降,如此升降各九度而止(图10)。
  要点:胸前部分穴位众多,若不练气使之充实,最易为外力所伤。此式与第六式同等重要。

 
  第十一式 行第十式毕,即就原式休息片刻,两手徐徐下垂于身旁,稍稍舒展身体,续行第十一式。先将两手稍举起,徐徐移向前面,至膝盖之上,右掌心按于右膝盖,左掌心按于左膝盖。大拇指在内,指尖向前,两臂稍用力撑拄,上身向后倚靠,头后仰至极度。心神既定后,将气提之上升,经脐轮、心坎等部而向上起,至喉部而停留不动,使喉部充实。如此历一呼吸时,仍将气下降,停于丹田;再经一呼吸时,再运气上升而充注于喉结。如此升降各九次,上身徐徐坐直,头亦下俯,两手收回两侧,回复原状(图11)。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图文) - 天行健 - .

 
  要点:虽有筋肉护于喉结,但极薄弱,故此部极易受伤。若能运气于喉,而充实内,功夫精纯时,快刀快剑亦不足损其毫发。惟此部功夫,极不易练成。
  

第十二式 行第十一式毕,将上身抬起,两足徐徐舒展直伸于前,略休息,即收起两足盘坐成双盘式。然后,须冥目静心,收摄心神。心神定后,将两手移至前方,上下用力,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掌心相合。然后用力将左掌自左而右用力旋摩七十二度。再翻转两手,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右掌之力,自右而左用力旋摩七十二度。此时掌心热如火发,乃将两掌移贴后腰,先由外转内,旋摩七十二度;再由内而外,亦旋摩七十二度。则此段功夫完毕。仍收回两手,成第一式盘坐之势(图12)。
  要点:此十二式功夫,皆系坐行之法,甚不易行,且久坐伤精,为行功十八伤之一。故此式摩腰以养其精,则气足不伤己身。

 

后十二式易筋经:

 

 前部易筋经十二式,虽注重气力相随,但以力为主,刚多柔少,即以力行气之法。练习成功之后,虽可气力相随,但欲其遍及全身,而无所阻,尚难如愿以偿。

欲达到此种境界,必须续练此后部,但不能人手即练后部,因此部功夫,完全注重运行气力于肌内,以充实全身筋肉,而不在增加实力。所以实力不足之人,即算强练,其效也甚微。先练前部再练后部,于纯柔之中求运行之道,易于人手,且收效神速。
  

后第一式 盘膝而坐,右脚加于左大腿上,左脚从右腿外扳起,以左脚背加于右大腿上,两足心皆向上,此为双盘坐法。初时不易做到,可散盘。坐时身宜正直,不能有所依傍。两手紧握成拳,四指屈于内,大拇指护其外。两拳放于膝上,不可稍微用力。双目微闭,闭口,舌抵上腭。冥心屏息,全身放松。惟将精气神三者,用意想之法注于丹田,凝思存神,日久自见功效(图1)。
  要点:此式在未行功前,心中杂念一时不易消灭,故先用此法,然后行功,自无妨碍。
  

后第二式 行第一式约一炊时,再行第二式。盘坐如前,两足不放开,身体不动,惟两手握拳之指徐徐放开舒直。然后两臂缓缓从两旁举起,掌心向上,举至与肩平,屈臂内引,由头上抄至身后,同时翻腕使掌心向前,大拇指在下,至玉枕穴后时,两手渐渐接合,十指交叉抱头,两手掌根按于耳门穴之上。抱时不宜用有形之力,头略后仰,胸稍前突。惟在两手动作之际,全身各部不可稍有震动,意守丹田;抱头后,略停顿,即提气上升,意想一口气由丹田而起,经过脐轮,上达心包,而过喉结,直至顶门。停留片刻,再使其由顶门向后转下,经玉枕穴由颈椎而下,过尾闾抄至海底,再转上而回丹田。初行时,不过是意想,气力必不遵此途径而运行自在。惟练习日久,自有成效。行功时,须一切纯任自然,不可稍有勉强,亦不可贪功(图2)。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图文) - 天行健 - .

 
  要点:此式乃使气力转运循环之法。顶门百会为首部要区,而脐下丹田为内腑宝库,故气升贮于百会,气降归于丹田,一升一降,即周天循环之道,一起一伏,为阴阳造化之机。乃先天之静穆,而至后天之生机。练时,循环三度而停止。乃将双手放开,握拳收至两膝上,回复原状。
  

后第三式 行第二式毕,将圈盘之腿徐徐放开,略休息,使腿部筋骨得以舒展,气血不至壅阻。但休息时,心神犹须宁静,切不可起丝毫杂念。一炊时后,再将两足徐徐前伸,至腿部平直为度。两腿紧并,足心向前,足尖向上。再将上身徐徐下俯,两手从两旁抄向前方。抄至足部时,交叉十指,收住两足。两足用力前挺,两手向后拉引,方为得力,腰背两部因此紧张。成此姿势后,将贮留在丹田之气运于肩腰脐部。初时仅是意想,日久功深,气力可随之俱到。行一炊时,然后徐徐放开,回复原状(图3)。
  要点:此式乃充实软裆各部之法,其主要之处在乎腰闾。因此部在人身各部之中为最软弱,气力最不易贯注,故行时必须俯身至极度,始能使腰部筋肉紧张,气力较易达到。勤加练习,自有妙用。惟身体起落时,务当徐缓,切不可左右摆动,以乱其神、散其气,是为最要。
  

后第四式 行第三式毕,略休息,续行第四式。先将两脚徐徐双盘起,上身切忌前后左右摇动。坐定后,宁神一志,注气于丹田,排除杂念。稍休息,两手徐徐翻腕,掌心向外。两臂从左右两侧缓缓上举,至顶门上相合,交叉十指,再向前翻腕,使掌心向上,两掌用力上托。托时运气使丹田向上提起,气转至两臂,达于指掌。也用以意役神、以神役气之法,并无有形动作,惟意念专注。行此式亦以一炊时为度,然后徐徐松手,两臂仍从两旁落下,运气下降,回复原状(图4)。
  要点:此式乃行气于臂指之法,比前三式难。因臂部肌肉坚实,气不易行。如欲练至意到气到、气到力随之境,非短时间可能。所以须盘坐而行,固实其下盘。手于顶门,可使全身上提正直得势,气易上达,不至中途多有阻碍。两手动作之时,务须徐缓而固其神气,不可粗率。
  

后第五式 行第四式毕,将所盘两足徐徐放开,向前伸直。两足相并,足心向前,足尖向上,与第三式起手相同,略休息,即行第五式。两手由两侧下面徐徐移向后面,两手背贴紧于尾闾两旁,不可松浮。两肩用力向前逼击、向上耸,务必使肩背筋肉紧张异常,然后用意想之法,运气使肩背充实。初时行之不易,久后自然纯熟。行此式以一炊时为度。然后徐徐收回双手,回复原状(图5)。
  要点:肩背等部,骨多筋杂,皮肉极薄而坚实异常,故气力不易运行,收效迟缓。必下苦功,方可有成。
  

后第六式 行第五式毕,略休息,续行第六式。两足收回成双盘之势。两足动作时,上身不可摇动。坐定后,两手从两旁移至脐下,两手相合,交叉十指,翻腕向内,以掌心捧住小腹。初时并不用力,冥心存思,然后运气由丹田注于肾囊,以活动外肾。略停,乃提气上升回原处,意念似欲将两外肾吸人腹中。提气上升的同时,两手心亦渐渐用力,略向上摩起。略停,再运气注于肾囊。如此升降各十二度而功毕(图6)。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图文) - 天行健 - .

 
  要点:肾囊为人身最重要之物,此式功夫专练收敛外肾之法。初练时必难,然练习日久即易活动,反比运气于肩背容易。此功成,敌欲取我下部而制我于死地,亦无从下手。
  

后第七式 行第六式毕,略休息,续行第七式。上身及两腿完全不动,两手则从小腹徐徐撤下,移向两腿侧,按于腿上,大拇指在内,指尖向前,不宜过分用力,但求能相贴合。心神既定后,两臂徐徐用力下注,意欲将上身向上升起,惟并非有形动作。同时提气上升,使之充于胸廓,停滞不动,历一呼吸之久。意念再将气按原路降下,停于丹田,而两臂之力亦同时松弛,回复原状。再隔一呼吸时,再提气上升如前,如此升降各十二度为止。此式功夫虽不甚难,但初人手时亦不免有所阻碍,须经苦练,方能升降自如(图7)。
  要点:此式功夫乃充实胸廓之法,运气于内,故较行于筋膜之间为易。惟运行虽易,而停滞一事,极为繁难,若神气未能完固之人,决难达于此境地,此即道家所说的凝神铸气之法。初人手时,未能久停,以后可逐渐加长。
  

后第八式 行第七式毕,即就原式休息片刻,调和气力,使之稍弛展,续行第八式。此式上身与两足皆不动,惟将两手提起,使其离开,徐徐向前移去,绕至两脚心上面,左掌心紧按右足心,右掌心紧按左足心。大拇指在内,指尖相对,两肘微曲,臂部不用十分气力,以手心与足心贴合为度。略停顿,两臂稍微用力撑住,同时意念将气从丹田中运出,使之从下抄左,转上绕右向下,回至丹田,在脐四周绕一圆圈。如此运行一周即后休息,一呼一吸后再运行,以九度为止。若为女子,则宜自右而左(图8)。
  要点:此式乃练气充实肚腹之法,兼及于腰肾之前部。行时宜先鼓足气,使之略停滞,然后再运之循
行。惟在运行之时,外表不宜显露有形动作,如身体动摇等;内部亦不宜有屏气挣力之象,须纯任自然。初时未必尽如意,久之必可成功。
  

后第九式 行第八式毕,仍就双盘坐原势,略休息。上身与腿足完全不动,惟两手徐徐移至侧面。休息约三个呼吸时,续行第九式。右手在前面徐徐向斜上方屈臂举起至左肩上,用手掌搭于肩上,掌心按于肩窝穴上,五指则在肩后,右臂紧贴于胸前。再将左手从前面向斜上方徐徐屈臂举起,左掌心按住右肩窝穴,左臂紧贴于右臂外侧,用力缓缓拿紧,使肩背筋肉紧张至极度。同时运用丹田之气,使之上升,而充实其肩背内部。初时决难气随神到,但宜用意想之法行之,日久自能运行无阻(图9)。
  要点:此式为行气于肩背之法,肩背以筋杂肉薄之故,气力不易运到,要多加练习。而此后部练法对于肩背的练法尤多,即是此故。
  

后第十式 行第九式毕,左手徐徐放下,按于板上,右手再落下按于板上。然后将圈盘之腿徐徐放开,向前伸直。略休息,续行第十式。将两脚收回,屈膝而跪,两腿紧紧相靠,脚背贴于床板上,臀部坐于小腿上,尾闾紧靠两腿。上身略向后仰,头正目前视。经此一番动作,心神必散,故须休息片刻,收摄心神。心神一定,则徐徐将两手从侧面抄至前下方,屈臂向上举起,至心窝旁两乳下为度。将两掌轻轻按于肋上,两肘用力略后引,此非有形动作。按完后,意念即将气提升,意想使之充满于两乳,停滞不动。历一呼吸之久,仍从原路使之下降,如此升降各九度而止(图10)。
  要点:胸前部分穴位众多,若不练气使之充实,最易为外力所伤。此式与第六式同等重要。
  

后第十一式 行第十式毕,即就原式休息片刻,两手徐徐下垂于身旁,稍稍舒展身体,续行第十一式。先将两手稍举起,徐徐移向前面,至膝盖之上,右掌心按于右膝盖,左掌心按于左膝盖。大拇指在内,指尖向前,两臂稍用力撑拄,上身向后倚靠,头后仰至极度。心神既定后,将气提之上升,经脐轮、心坎等部而向上起,至喉部而停留不动,使喉部充实。如此历一呼吸时,仍将气下降,停于丹田;再经一呼吸时,再运气上升而充注于喉结。如此升降各九次,上身徐徐坐直,头亦下俯,两手收回两侧,回复原状(图11)。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图文) - 天行健 - .

 
  要点:虽有筋肉护于喉结,但极薄弱,故此部极易受伤。若能运气于喉,而充实内,功夫精纯时,快刀快剑亦不足损其毫发。惟此部功夫,极不易练成。
  

后第十二式 行第十一式毕,将上身抬起,两足徐徐舒展直伸于前,略休息,即收起两足盘坐成双盘式。然后,须冥目静心,收摄心神。心神定后,将两手移至前方,上下用力,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掌心相合。然后用力将左掌自左而右用力旋摩七十二度。再翻转两手,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右掌之力,自右而左用力旋摩七十二度。此时掌心热如火发,乃将两掌移贴后腰,先由外转内,旋摩七十二度;再由内而外,亦旋摩七十二度。则此段功夫完毕。仍收回两手,成第一式盘坐之势(图12)。
  要点:此十二式功夫,皆系坐行之法,甚不易行,且久坐伤精,为行功十八伤之一。故此式摩腰以养其精,则气足不伤己身。

雨景动画素材 - 芳芷香惠 - 芳芷香蕙欢迎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