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三(1896-1964),名登甲,号亚三,郓城县陈坡村人,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幼聪颖好学,在曹州第六中学读书时,很受校长王鸿一的赞许。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受教于梁漱溟教授。1924年北大毕业后,受王鸿一邀请,随梁漱溟来山东菏泽创办了“重华书院”。后迁到郓城黄安易名为“重安书院”,陈亚三任院长。 1930年在山东邹平县随梁漱溟办乡村建设研究院,任训练部主任兼军事部主任。1935年调任菏泽乡村建设实验县县长。他大力实施政、教、富、卫合一的乡村建设,力图改良中国社会。1936-1937年,任山东省第二乡村建设师范学校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山东沦陷,陈亚三到四川创办了国学专科。 1950年去北京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其子女自1937年均先后参加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亚三晚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工作,除热心乡村建设外,对儒、释、道三家思想亦有较深的研究,尤其对儒家哲学研究造诣较深。对《易经》的研究有独到之处。晚年刻苦钻研中医学。1964年2月病逝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