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小彬:建立健全五大机制 着力提升民生工程

 昵称9348857 2012-09-27
 

实施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推动跨越发展、加快安徽崛起的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六安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行蓄洪区、革命老区于一身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自2007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财政再难不难民生项目,资金再紧不紧民生投入”,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实施工作连续5年获得全省先进,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710万老区人民的广泛拥护。主要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群众受益水平不断提升。实施项目从2007年12项逐步扩大到今年的33项,资金投入从2007年8亿元扩大到今年的60亿元,受益人口由最初的500万人口发展到现在650多万人,受益水平由当初每年每人近200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每人900多元,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实惠。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工程建设、公共服务的重点向“三农”倾斜,向基层和困难群体倾斜,制定完善了各项制度,初步形成了长效机制,有力推动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协调并进。三是人民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生工程的知晓度、满意度持续上升,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生活变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政府的公信力大大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体现了各地各部门坚定执着的为民情怀和扎实过硬的作风本领。

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民生工程与几年前相比,其内涵发生了新的转变,由扶贫济困向保障民生权利转变,由局部救助向长效普惠机制转变,由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满足发展需求转变,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建转变,由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向进一步提升老百姓安全感、舒适感、幸福感转变,因此抓好民生工程的标准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防止出现骄傲自满和厌战浮躁情绪,进一步增强抓好民生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实施民生工程的实质内涵,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在全省继续保持先进位次。当前,要重点在健全“五个机制”上下功夫:

一要健全项目滚动安排机制。民生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民生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内容丰富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在具体实施工作需要有一个中长期计划。要把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好省安排的各项工程项目;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群众呼声最高、反映最大、影响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在省下达目标任务之外,有计划地安排本地区的实施项目,并适时做出动态调整,实现民生工程的滚动发展。既要积极进取,尽最大的努力抓紧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进行分类排队,区分轻重缓急,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二是健全资金稳定筹措机制。民生工程具有明显公益性质,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理应更多地承担起责任。要切实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坚持把更多的财力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各地各级财政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省、市筹资方案规定,把民生工程配套资金在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中优先足额安排,早安排、早落实,并做到及时拨付、兑现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多方位、多渠道调动社会力量筹措资金,着力构建民生工程资金筹措长效机制。要采取以奖代补、贴息、配套、担保等形式,鼓励和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个人资金投入民生工程,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享共建转变。

三要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当前,民生工程的内容不断增加、任务日益繁重。要健全科学高效的内部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民生工程的领导,完善相应的机构,确保工作有人干,责任有人担,政策不走样,形成民生工程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健全规范透明的政策执行机制,严格执行公开制度,尤其对于资金补助类项目,要抓好调查摸底、审核评议、公开公布等重点环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做到资金发放的公平公正。要健全便民利民的工作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方式,简化工作程序,使人民群众能及时方便地享受到惠民政策。

四要健全工程运营管理机制。民生工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既要建好,更要管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要严格落实民生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各项制度,确保把民生工程建设成 “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同时,要把工程建设与后期运行管理相结合,对已建成民生工程,要加强项目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创新项目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持久发挥功效。特别是工程类项目,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城乡卫生服务机构工程等项目,要培育多元的经营性项目责任主体,利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确保经营性项目养护的长效化、制度化;再比如将农家书屋、综合文化站与当地的学校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力求物尽其用。

五要健全工作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严格有效的督查、考核、奖惩和评价机制,促进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要创新督促检查机制,实行领导督促、行业督办、专业督查,定期不定期开展综合督查和专项检查活动;要采取随机抽样、暗访、排查等多种形式,查进度、查质量、查问题、查效果,及时发现情况,及时解决问题;要加强执法监察和审计监督,纠正查处违纪、违规和违法行为,确保各个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要创新考核奖惩机制,不断完善目标考核体系,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健全奖励惩罚机制,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要创新社会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创新民生工程评价方式,更加注重社会评价,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判,引导群众参与、支持、监督民生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