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東坡居儋故事

 ezpc123 2012-09-27
       (一)情寄儋耳山
  
  儋耳山,一名松林山。山上怪石嶙峋,松林蓊郁。它是古時驛道必經

之地。
  蘇東坡風塵僕僕地離開瓊州府,趕往儋州。他走近儋耳山,看見許多

黝黑的石頭丟在路邊,觸動了他敏感的神經。他想到自己坎坷的仕途,沉

浸在悲憤、痛苦之中。
  蘇東坡一生不得志。他反對過王安石變法,對司馬光全盤否定王安石

變法也不滿。他的政治主張得不到朝廷的重視,他的政敵殘酷地迫害他。

他一再遭貶謫。在惠州,他想不到自己寫的《縱筆》詩“白頭蕭散滿霜風

,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被宰相章惇發

覺,笑著說:“蘇子瞻還快活呀?”一怒之下,把他再貶至更荒涼的儋州

  禍不單行。蘇東坡被貶儋州,而弟弟蘇轍則被貶雷州。倆人在藤州相

遇,同行至雷州。當時蘇東坡痔瘡發作,弟弟殷勤地照顧哥哥,並勸哥哥

戒酒。蘇東坡為此寫下《和陶止酒》詩,表達對弟弟的感激之情。
  蘇東坡南來儋州,子孫從惠州送至徐聞。東坡此時的心情非常沉痛。

他在《昌化軍謝表》中寫道:“臣孤老無托,瘴癘交攻,子孫痛哭於江邊

,已為死別;魑魅逢迎於海外,寧許生還?”他與幼子蘇過帶著悲痛的心

情萬里投荒到儋州,開始更艱苦的貶謫生活。
  此刻,蘇東坡長途跋涉,路過儋耳山,目睹道旁石,觸景生情,想到

自己懷才不遇,終遭廢棄,不就像這丟在荒山野嶺的道旁石麼?他仰望儋

耳山,悲憤地吟詠:
  突兀隘空虛,他山總不如。
  君看道旁石,盡是補天余。

  王水照的《蘇軾散文選注》一文說,當時蘇軾貶居於儋州,從其信中

具體地反映艱苦的生活條件,以及他聽從自然、毫不芥蒂的曠然態度。例

如:《書上元夜遊》有這樣的記述:“己卯上元,於在儋州。有老書生數

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西城,入僧

舍,歷小巷,民夷雜揉,屠沽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在

酣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

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從蘇軾在書上記述

,有幾個老書生來探訪,並邀蘇軾出去夜遊,並游到三鼓更才回來;回來

後,家人已酣然入睡,因此,所謂“孰為得失”,是指這次元夜之游,步

西城,入僧舍,歷小巷......,樂哉之處謂之“得”;而夜色已入三更十

分,這難道不是一種“失”?其實,所謂的“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

去......”是借韓愈的比喻,把上元夜的得失,推及為人生的得失同樣也

是沒有確定的標準,流露出蘇軾對人生的深刻空漠之感及追求解脫的心理

  
  確實,“禍不單行。蘇東坡被貶儋州,而弟弟蘇轍則

被貶雷州。”多少人生載度行,當年蘇軾被貶謫到窮山惡水的儋州,當被

貶至雷州的蘇轍六十二歲生日時,蘇軾居然還安慰子由,並傳寫《沉香山

子賦》贈之:“古者以蕓為香,以蘭為芬,以郁鬯為裸,以脂蕭為焚,以

椒為涂,以蕙為熏;杜蘅帶屈,菖蒲薦文,麝多忌而本膻,蘇合若薌而食

葷。嗟吾知之幾何,為六人之所分。方根塵之起滅,常顛倒其天君。每求

似於彷彿,或鼻勞而妄聞。獨沉水為近正,可以配席卜而並雲。矧儋崖之

異產,實超然而不群。既金而玉潤,亦鶴而龍筋。惟膏液而內足,故把握

而兼斤。顧占城之枯朽,宜爨釜而燎蚊。宛彼小山,嶼然可欣。如秦華之

倚天,象小孤之插雲。往壽子之生朝,以寫我之老懃。子方面壁以終日,

豈亦歸田而自耘。幸置此於几席,養幽芳於帨帕。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

之氤氳。蓋非獨以飲東坡之壽,所以食黎人之芹也。”——其實,蘇軾是

借沉香勉勵深陷逆境的蘇轍,使他以沉香山子為鑒,保持晚節,作一個立

場堅定且精神超然的士君子。俄而,又一改嚴肅的筆調,以詼諧的口吻和

蘇轍開起玩笑,要讓沉香山子淡而不衰的芬芳永遠。
  
  因此,蘇軾提醒蘇轍,別忘了還有一個身在儋州的兄長喲!這種超然

的人生態度,真是讓人感概啊!被貶謫到如此蠻荒落後的地方,一般人也

許早就痛不欲生了,而蘇軾卻能在多揣的仕途上,練就一身怡然豁達的人

生觀,使他雖然官職屢謫,卻能安然自處。這種曠達自適的胸懷,實可讓

一生乖舛困蹇的蘇軾,在逆境中掙出一條精神上的出路。這裡見門冀華的

“風流倜儻蘇東坡”。

  (二)游城東學舍
  
  蘇東坡初到儋州,沒有什麼事乾,靜極生愁。這天一早,他想,不如

到學捨去看看,也許能為儋州的教育出點力。
  蘇東坡步行到城東,已氣喘吁吁。他稍微休息後,急忙攬起衣服走進

學舍。兩間教室掩映在綠樹叢中,看不到學生的身影,周圍靜悄悄。蘇東

坡非常詫異,心中生出許多疑問。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先生正在聚精會神地在案前讀書。忽然發現有人走

進學舍,便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來人,出於禮節,連忙作揖表示歡迎。
  東坡見狀,趕緊自我介紹:“鄙人為貶官蘇軾。”
  老先生驚異地說:“失禮。”看了看蘇東坡,然後又說:“請蘇先生

指教。”
  “弟子們到哪裡去了?”蘇東坡關切地問。
  老先生沉思片刻,傷心地說:“學舍已停課,弟子因此四散沒有歸來

。”
  蘇東坡發現先生們爐灶冷冰冰,忙問:“先生沒吃過飯?”
  “我已多日沒米下鍋。”老先生實話實說。
  蘇東坡聽先生的話語,心如刀絞。
  老先生看著東坡的表情,低下頭說:“慚愧!慚愧!”
  倆人無語。
  老先生接著說:“不過,我相信,學舍會辦好起來。”
  蘇東坡點點頭。他用目光掃視學舍,只見一些陳舊的桌凳,墻壁上的

石灰也大部分脫落;老先生面黃肌瘦,但精神還算矍鑠。蘇東坡非常感激

老先生忍著饑餓與他坐談。不是深入學舍看看,蘇東坡還不知道儋州的辦

學很不景氣。他想,雖然自己不能像三國的虞仲翔那樣,但是他願意在逆

境中為南荒的教化作出貢獻。蘇東坡對老先生說了些鼓勵的話後,帶著沉

重的心情告辭。
  第二天,蘇東坡邀黎子雲、王霄、符林在住處商量如何改變儋州學舍

的現狀。
  黎子雲說:“發動百姓捐糧解決先生的後顧之憂。”
  王霄說:“大家分頭去把弟子找回來。”
  符林說:“廣泛宣傳辦學的好處,引起百姓重視讀書。”
  蘇東坡聽了大家的發言很高興。他對儋州的教育充滿了信心。
  在大家的努力下,果然不出東坡的預料,儋州的教育很快出現新氣象

  跫然已可喜,況聞弦誦音。
  兒聲自圓美,誰家兩青衿?

  (三)倡導漢黎團結
  
  夜,漆黑一團。驛站官舍燈火微明,萬籟俱寂,蘇東坡與幼子過對著

燈火冥想……
  忽然,柴門“吱”地響起,進來黎子雲,王霄和符林等朋友。蘇東坡

異常高興,忙喚蘇過沏茶。黎子雲等朋友常常到東坡住處請益問奇,一來

增長知識,二來消除東坡的寂寞。
  蘇過沏好茶,擺在簡陋的木桌上,頓時,茅屋飄起一縷清香。大家談

文學,敘見聞。
  黎子雲憤怒地說:“今天一早,黎族大爺家的牛被官吏牽走了。黎族

大爺家人丁薄,交不起稅,懇求緩交,但是官吏就是不肯。”
  “這官吏真可惡!牽走百姓的耕牛,這農活還能做下去麼?”符林說

  “這漢族官吏太凶狠了!”蘇東坡怒火燃燒,接著說,“過去孔子曾

說,'苛政猛於虎’,我看大宋江山無處不有猛虎呀!”
  王霄接過話說:“前天,我在集市上,又看到驚心動魄的一幕。一位

黎族兄弟挑著一擔沉香擺在集市上賣。一位官吏走過來,強詞奪理搶走了

沉香。黎族兄弟呼天喊地,圍觀的漢族百姓厲聲譴責官吏。”
  “貪夫污吏,鷹鷙狼食。”蘇東坡被這一樁樁漢族官吏盤剝掠奪黎族

人民的事件震怒。東坡未到儋州前曾向皇帝上疏,揭露苛政,他也寫過《

山村五絕》、《吳中田婦嘆》等詩反映百姓的疾苦。今夜,他聽到的是漢

族官吏對南荒少數民族的欺壓。少數民族也是大宋的臣民,應當平等相待

  蘇東坡送走諸友,一夜難眠,輾轉反側。他再次點燃油燈,蘇過以為

發生了什麼事,連忙起床問:“阿爹,有什麼事呀?”
  “黎族人民受欺凌,我心裡難受啊。”蘇東坡沉痛地說,“我要寫首

詩,把我心中的不快吐出來。”
  “天明再寫吧。”蘇過央求道。
  “不!”蘇東坡斬釘截鐵地說。
  桄榔庵的夜靜悄悄。蘇東坡奮筆疾書,把他關於民族平等的主張寫進

了詩中:
  咨爾漢族,均是一民。
  鄙夷不訓,夫豈其真。
  怨忿劫質,尋戈相因。
  欺謾莫訴,曲自我人。
 
  (四)籌建載酒堂
  
  這些天,儋州的教育狀況一直縈繞在蘇東坡心頭,悶悶不樂,坐臥不

安。
  軍使張中看出蘇東坡心事,特來邀他去訪黎子雲,聊天遣愁。
  黎子雲家在城東,環境清幽瀟灑,林木水竹蓊郁,居臨大池,游魚在

水中穿梭。蘇東坡看到這般美景,心中憂愁已減少一半。
  大家臨池而坐,品茶談詩,氣氛熱烈。
  蘇東坡提起不久前游城東學舍之所見所聞。大家就辦學堂之事展開熱

烈的討論。
  王霄說:“我們辦一個學堂作為以文會友之所。”
  符林說:“請蘇先生主講中原文化,教化儋州。”
  張中馬上表態:“我同意!”
  黎子雲接著說:“我家地廣,環境優雅,學堂就辦在這裡,如何?”
  大家立即表示贊同,並決定辦學堂的經費以集資的方法解決。
  大家說出了東坡的心裡話,東坡當即高興地同意這樣做,並解衣帶頭

醵錢。
  討論學堂名時,蘇東坡說:“《漢書•楊雄傳》有'載酒問字’

之典故,我看就叫'載酒堂’吧。”
  黎子雲連忙說:“這個堂名典雅,有出處,很好!”
  大家連聲附和贊同。
  籌建載酒堂之事,很快傳遍儋州城。百姓聞訊,有的捐錢,有的送木

,有的獻茅……建屋所用的材料很快就齊備。
  元符元年(1098年),載酒堂在黎子雲舊居落成。這是南荒的一件文

化盛事。從此,蘇東坡在此設帳教徒。他自編講義,把《書傳》、《論語

說》、《易傳》等三部著作為教材講授,“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

變化其人心”,使儋州盛開文明之花。東坡北歸後的第九年,儋州人符確

成為海南第一個進士。
  

  (五)棲身桄榔庵
  
  蘇東坡來到儋州,幸好得軍使張中的照顧,派兵士修理倫江(即北門

江)驛的官舍給東坡父子居住。蘇東坡在官舍裡開始了貶謫生活。
  蘇東坡的政敵並不因他被貶蠻荒之地而罷休。湖南路提舉常平官董必

視察廣南西路(當時廣南西路轄區為廣西和廣東的雷州)。當他走到雷州

(當時昌化軍、雷州都屬廣南西路管轄),聽說東坡仍住官舍,就大發雷

霆。為了討好宰相章惇,他要親自過海嚴加查辦。幸得副手彭子明再三勸

說,他才派手下官員惡狠狠地把東坡父子趕出官舍。
  蘇東坡無地可居,偃思於桄榔林中,過著凄慘的生活。當地人黎子雲

兄弟、王霄等聞訊趕去,對朝廷這樣的迫害東坡十分氣憤。大家商量,決

定為東坡父子蓋房棲身。
  蘇東坡謫居儋州,盡賣酒器以供衣食。他把剩餘的錢買地後,身上已

無分文。儋州人十分同情東坡的遭遇。在黎子雲的帶領下,十幾個學生(

其中有潮州來的王介石)齊動手,伐竹,割茅,搭架,鋪草,兩三天工夫

,茅屋便蓋成。蘇東坡看著新蓋的茅屋非常高興,摘葉書銘:桄榔庵。
  蘇東坡興奮不已,奮筆疾書《桄榔庵銘並敘》和《新居》詩,抒發心

中的情懷。
  朝陽入北林,竹樹散疏影。
  短籬尋丈間,寄我無窮境。
  舊居無一席,逐客猶遭屏。
  結茅得茲地,翳翳村巷永。
  數朝風雨涼,畦菊發新穎。
  俯仰可卒歲,何必謀二頃。
  南荒夜晚,酷暑還未消,蘇東坡想起近日變化難以入眠。他想起儋州

的黎民百姓的關照,應該好好把中原文化傳授給他們。他想起無端受害的

軍使張中,心裡有難以補救的傷痛。而對那個為虎作倀的董必,他輕蔑一

笑。他提筆寫一篇《寓言》《廣利王召》,用“鱉”與“必”的諧音,諷

刺董必。“到處被鱉相公撕壞”,把勢利小人董必臭罵一通,也喻示自己

的仕途道路徹底破滅。
  東坡雖然有了新居,但條件仍不佳。夏秋之交,屋裡潮濕,物品皆腐

壞,到處爬滿白螞蟻,也有蝮蛇鬼怪在此進進出出,玩耍嬉戲。儘管如此

,東坡終於有了自己的“家”棲身。

    (六)吉 貝 布
  
  清晨,薄霧似輕紗籠罩著儋州城,迷迷濛濛。一陣陣風吹過,木棉樹

上的枯葉隨風飄蕩,撒落在城中的大街小巷上。
  此刻,蘇東坡讀罷《陶淵明集》,掩卷沉思,心中升起一縷悵惘的情

感:自己被貶到儋耳已經一段時間了。由於海南連歲不收,這裡,米貴如

珠;這些天來海路被阻,船舶不至,大陸的米無法運來,家中已沒米下鍋

了。今天是集市,倒不如趁早到街上去買點薯芋充饑度日。於是,他吩咐

蘇過在家抄寫《唐書》,自己便匆匆趕集去。
  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蘇東坡頭戴方巾,身穿藍色直裰,在街

上蹣跚前行。對面,一位挑柴的中年男子走過來,看見蘇東坡,忽然停住

腳步,用十分好奇的目光注視著蘇東坡。蘇東坡想,或許自己的舉止、裝

束引起土人的注意?正思忖著,那位中年男子拐到一邊,放下了柴擔,只

見他頭上纏著猩紅的頭巾,腰帶綁得緊緊的,皮膚黝黑,身體消瘦,但精

神抖擻。這位黎山幽子早就聽說儋州來了位翰林大學士。當他聽著眾人議

論,望著蘇東坡的背影,心裡像一潭清水被一個石子擲入,泛起無數的漣

漪……
  儋州漢黎雜居,長期來,黎族人民遭受欺壓。蘇東坡踏上這塊南荒土

地,聽到這些情況,便寫下《和陶勸農六首》,勸說漢黎和睦相處,平等

對待。黎人長期受歧視,被辱罵,有誰把黎族同胞當作人看待呢?這位黎

山幽子想到這裡,撥開人群,朝蘇東坡飛奔過去。
  蘇東坡走著,冷不防被人拉了一下,轉頭一瞧,原來是方才遇見的那

位中年男子。
  “蘇先生,你真好!”黎山幽子聲音顫抖,有一肚子的話要說,但此

刻卻說不出來。
  蘇東坡還聽不懂他說什麼,一塊色彩鮮艷的吉貝布已塞到他手裡。蘇

東坡被這突如其來的行動弄懵了,不知是怎麼回事,慌忙把布塞回黎山幽

子手裡。
  “冬天快到了,你留著過冬吧。”黎山幽子擔心蘇東坡誤會,又補充

說,“這是我妻子織的。”說完拉著蘇東坡的手,頻頻點頭,示意蘇東坡

收下。
  正當倆人推來推去,蘇東坡顯得有點尷尬的時候,黎子雲拎著一袋米

氣喘吁吁地趕來。
  黎山幽子搶著說:“大叔,你勸蘇先生收下這點心意吧。”他臉上露

出焦急不安的神色。
  蘇東坡通過黎子雲的翻譯,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三人不約而同噗噗地

笑出聲來。
  蘇東坡剛接過吉貝布,黎子雲又遞過手中的米袋。
  “我真不知如何報答儋州人啊!”蘇東坡百感交集,眼裡噙著淚花。

  (七)東 坡 井
  
  儋州州城有一口東坡井。
  東坡居儋期間,深感百井皆鹹,而百姓多飲溝渠濁水,常生病。一天

,黎子雲、王霄、符林來訪東坡。大家坐定,東坡以北門江水沏茶。
  這沏茶之水是東坡夜裡從北門江取來的。“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

江入夜瓶”,月夜到江邊汲江煎茶,自有東坡的樂趣,但要走三四里路程

去取水也是件很麻煩的事。
  黎子雲聯想到東坡的《汲江煎茶》詩便說:“先生住在這裡汲水多不

方便。”
  東坡說:“苦於百井皆鹹呀!”
  王霄欲語,東坡接著說:“我正打算在天慶觀內挖一口水井呢。”
  王霄接著說:“這正合我們心意,我們來幫忙。”
  符林說:“好呀,我們一齊動手!”
  第二天,東坡率領諸生動手挖井,挖泥聲、搬泥聲、砌石聲,打破了

天慶觀的沉寂。花了幾天工夫,水井挖成,清冽的泉水涓涓涌出。
  水井竣工那天,黎子雲、王霄、符林等當地文人聚會祝賀,即興賦詩

。天慶觀從來沒有這樣歡樂。因東坡在此初鑿得一石,狀如龜,便把水井

叫“龜泉”。
  此井挖成,每天都有村姑到這裡挑水,天慶觀從此熱鬧起來。百姓高

興地飲上清潔的井水,疾病也減少了。
  此井給東坡帶來的是另一番情趣:清晨,紅日東升,東坡到井邊取水

,煮飯、釀酒、泡茶;半夜,明月當空,沒有人跟東坡同行,他在井邊靜

立,吸清爽的空氣,聽叢林的鳥鳴,吞下口中津液,仿佛神仙般的快樂…

  百姓感激東坡挖此井,後來便把“龜泉”改名為“東坡井”。

  (八)探 靈 簽
  
  蘇東坡初到儋州,無所事事,閑則生愁。父子倆每天面壁而坐,像兩

個苦行僧。
  一天,東坡父子游天慶觀,謁北極真聖。東坡謫居儋州,憂患不已。

他一生壯志未酬,晚年卻遭一貶再貶,而今來到更荒涼的儋州。這裡食無

肉,病無藥,居無室,冬無炭,夏無寒泉。他給朋友的信中慨嘆:“某垂

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昨與長子邁訣,已處理後事。今到海南,首當作

棺,次便作墓,及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於海處。”現在,他已感到處處

艱難,事實已印證自己的擔憂,將來會不會有更可怕的事情發生呢?蘇東

坡茫然了。
  他跪在北極真聖像前,雙手握著簽筒,輕輕搖擺,口中念念有詞,探

靈簽以測餘生之禍福吉凶。
  簽語曰:道以信為合,法以智為先。二者不相離,壽命已得延。
  東坡讀罷簽語,老淚縱橫。
  “好籤!”蘇過搶過簽語,興奮得叫起來。
  自從貶謫儋州,東坡思想更加複雜起來。他有時非常快樂,高吟“他

年誰作輿地誌,海南萬里真吾鄉”;有時則哀嘆“我本早衰人,不謂老更

劬”。政治上的挫折,生活上的折磨,使東坡無法擺脫精神和物質上的重

壓,只好依賴於佛老思想,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
  東坡曾對過子說:“我決不為海外人。近日頗覺有還中州氣象。”這

天,深夜,東坡在桄榔庵洗硯,焚香,書寫平生所作的八賦,一字不漏。

他以顫抖的聲音讀著默寫的賦文,高興地說:“吾歸無疑矣!”
  東坡在天慶觀又抽得上簽,他自信:好人終會得好報。
  東坡回到桄榔庵,忙喚過子沏茶。過子發覺老爹今日不同尋常,好籤

使他變成另一個人似的,非常喜悅。

  (九)廣 告 詩
  
  儋州州城不算大,大約幾百戶人家,但是市井繁華,賣肉的,賣酒的

,賣菜的,熱鬧非凡。蘇東坡走在小巷上,想買點薯芋度日,卻不知誰在

背後慌慌張張地叫喊:
  “蘇先生!蘇先生!”
  蘇東坡轉過身子,只見一位老婦人滿臉堆笑,迎了過來。
  “蘇先生,給我寫首詩吧。”老婦人懇求著。
  “寫詩?”蘇東坡面對這位陌生的老婦人,一時猜不透她的用意,最

後笑迷迷地說,“寫什麼詩呀?”
  “三句不離本行唄!”老婦人直截了當地說。
  原來,這位老婦人是賣■子的。她聽說郡裡來了個鼎鼎有名的大詩人

,卻一直沒有機會拜見。剛才經人指點,知道街上走的這位先生就是大詩

人蘇東坡,便喜出望外地在店鋪裡準備好紙墨,興衝衝地奔了過來。
  “■,是要我寫詩為你作廣告宣傳啊!”蘇東坡說著,哈哈地笑了起

來,卻忘了自己肚子還空著呢。
  蘇東坡被這位南荒老婦人的機智打動。他沉思片刻,揮筆寫道: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寫完,蘇東坡吟誦兩遍,然後交給了老婦人,並說:“歪詩一首,請

勿見笑。”
  老婦人彬彬有禮地接過詩篇。她雖然不全懂得詩意,但卻心滿意足,

誇讚不已,隨後遞過一把■子,要蘇東坡品嘗。蘇東坡饑腸轆轆,吃起■

子來津津有味。
  蘇東坡為老婦人寫詩的事不脛而走,許多人慕名而來買■子。
  老婦人的生意一下子紅火起來。

  (十)救死扶傷
  
  宋時,儋州缺醫少藥,黎民百姓長期受到疾病的嚴重威脅。更有甚者

,當地黎族同胞,患病不服藥,以巫為醫。
  蘇東坡謫居儋州了解此情,非常痛心、難過。
  蘇東坡懂醫學,特別是在醫藥、氣功和養生方面造詣頗深,有《蘇沈

良方》傳世。
  蘇東坡一生遵循儒家“仁政愛民”的宗旨,關心百姓疾苦。在他的勸

導下,當地百姓漸漸重視以藥治病,他也喜歡把自己珍藏的秘方傳授百姓

。桄榔庵簡直成了他在儋州開設的診所。他以親身的經歷傳授治病藥方。
  他在《海漆錄》中說:“吾久苦小便白膠,近又大腑滑,百藥不差。

取倒粘子嫩葉酒蒸之,焙燥為末,以酢糊丸,日吞數丸,二腑皆平復。”

“倒粘子”為海南丘陵地帶常生植物,隨便可采到。這是一副治療腸胃病

的“奇藥”。許多人服用此藥,疾病很快痊愈。
  一天,東坡正在桄榔庵為民看病,黎先覺匆匆趕來,上氣不接下氣地

說:
  “蘇先生,不好了,我家一位親戚被打傷,已昏迷。”
  東坡心如火焚,立即與黎先覺趕去。傷者躺在床上,不能言,不能吃

,只有鼻中喘出一絲氣。眾人焦急,等待東坡救治。
  東坡觀察傷者傷情後,滿有把握地說:“不必擔心,我有祖傳一秘方

,服用便可痊愈。”
  家人非常高興,慶幸遇上貴人。
  東坡先用接骨丹治療,傷者便可開口說話;接著用南岳活血丹治療,

傷者拉出少量黑血,就能吃飯,但還不能轉動;最後用地黃並葉搗爛,給

傷者服用,取出血塊升余,傷者便能行走。
  東坡治愈黎先覺親戚的事不脛而走,儋州的黎民百姓誇獎蘇東坡真是

好人。
  東坡救了一條人命,為百姓做了一件實事,對自己也是一種慰藉。在

儋州,大至病危,小至齒痛,他也不厭其煩地醫治。在朝廷無法施展才華

,為百姓辦點實事,東坡也心安理得了。

  (十一)東坡笠屐
  
  蘇東坡謫居儋州,與黎民百姓親密無間。他入鄉隨俗,經常到黎民百

姓家作客,或采風,或聊天,或論詩。
  一天,蘇東坡頂著晌午火辣辣的太陽去訪黎子雲,請教農事。黎子雲

告訴他,海南的沾稻,三五年便輪作。東坡把儋州人關於農作物輪作的經

驗寫成《馬眼糯說》。
  天色已晚,東坡告辭黎子雲。然而,天公不作美,竟淅淅瀝瀝地下起

雨來。黎子雲擔心鄉間道路,坎坷不平,泥濘難走,勸他過夜,東坡不肯

,執意要走。
  黎子雲便借竹笠和木屐給他。
  東坡走在回家路上,趁著幾分酒意,吟誦起詩來:
  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
  東坡頭戴竹笠,腳穿木屐,冒雨蹣跚行走。東坡一副農人打扮引來村

人的好奇。
  “蘇先生,您真像我們儋州人。”一群婦女嘻嘻哈哈地說。
  “我本來就是儋州人嘛!”東坡看看自己的模樣,風趣地說。
  東坡的逗趣引來一片笑聲。
  兒童們口吹蔥葉,跟著東坡走。大家不時吱吱喳喳地爭辯,說東坡像

自己的爺爺。
  東坡聽了,心裡樂開花。
  這時,路邊的村犬看著熱鬧的人群,也“汪汪”叫起來。
  東坡見狀,非常快樂,自言自語:“笑也怪,吠也怪,東坡有何怪呢

?!”
  此刻,東坡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生活的窘迫,跟婦女和兒童同

樂。他在逆境中瀟灑出塵的精神風貌,讓人們覺察不出他是一個被貶之臣

  後人據此,畫作《東坡笠屐圖》。從此,東坡的“笠屐”傳播四方。
  
  (十二)偶遇春夢婆
  
  一天晌午,清風吹拂,晴空萬里。蘇東坡訪黎子雲歸來,看到田野農

民正忙著春耕,犁田,插秧,忙得不可開交。
  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的歌聲。蘇東坡抬頭張望,卻見一位老婦人

提著飯籃走過來。蘇東坡聽黎子雲說過,城內有一位老婦人能歌善言,很

想能見到她,聽聽她甜美的歌喉和領教善意的指點。蘇東坡心想,迎面而

來的老婦人準是黎子雲說的那位了。
  蘇東坡略整衣冠,彬彬有禮地試探老婦人的口才:“阿婆,你道這世

事如何?”
  老婦人也聽說過儋州來了位翰林學士,只是未曾謀面。據說這翰林學

士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可惜一肚子不合時宜。她隨口答道:“世事只如

夢耳。”
  蘇東坡不解,再問:“這是什麼意思?”
  老婦人心直口快,說:“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耳。”
  蘇東坡很快反映過來,聯想到自己一生遭遇,連連點頭:“阿婆說得

對啊!”
  在田野裡勞作的農民目睹這場精彩的對話,哈哈大笑。
  蘇東坡靈感一動,連忙說:“那我就叫你春夢婆囉。”
  春夢婆當然也很高興,正要起身向田間送飯去,蘇東坡忙說:“且慢

,我還沒聽到你的歌聲呢。”
  “你是大學士,你先來一首。”春夢婆固執地說。
  蘇東坡想當面領教春夢婆的歌才,看著春夢婆的打扮,便即興逗趣:

“雲鬢蓬鬆兩腕粗,手攜飯榼去尋夫。”
  春夢婆不加思索,隨口答道:“事非只為多開口,記得朝廷貶你無?

!”
  春夢婆一語擊中蘇東坡的要害,他想,自己的一生遭遇何曾不是這樣

呢。他曾是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還當過皇帝的老師。他在改變北宋

王朝積貪積弱的問題上與新黨王安石和舊黨司馬光政見不一,因此屢遭政

敵攻擊和排斥,“烏台詩案”幾乎喪命。他晚年竟被貶至南荒。他非常欽

佩這位南荒婦女的口才,連忙賠禮道歉。
  
  (十三)傳授制墨法
  
  蘇東坡不但是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書畫家。
  中國的文人向來看重“文房四寶”。要有一件好的書畫作品,除了有

好的紙、筆、硯外,還要有好的墨。
  蘇東坡謫居儋州,平時寫字、作文、繪畫都需要大量的墨,而當時海

南的生產和文化較落後,再加上東坡生活拮據,常有缺墨之憂。蘇東坡是

制墨專家。他在儋州燒松作墨,名聲大噪。他在《記海南作墨》一文中寫

道:
  己卯臘月二十三日,墨灶火發,幾焚屋,救滅,遂罷作墨,得佳墨大

小五百丸,入漆者幾百丸,是以了一世著書用,仍以遺人。
  浙江金華墨商潘衡由於生意不好,千里迢迢來儋州向東坡求教制墨法

  儋耳山一帶松林茂盛,制墨資源充足。潘衡初來儋州,曾一度自采松

制墨,但墨的質量較差。他很苦惱,找不出原因。
  一天,潘衡在桄榔庵請教東坡。倆人都是制墨愛好者,“有朋自遠方

來”,東坡格外高興。東坡聽了潘衡制墨的介紹,心裡已猜著失敗的原因

  東坡說:“你先帶我去看看,再說如何制出好墨。”
  潘衡看到東坡辦事這麼認真,十分佩服。
  東坡看了潘衡的制墨工場,心中已有底,說:“你的煙囪矮,灶肚窄

,燒得的松煙,雖然多,但製成的墨自然不夠黑。你把煙囪砌高,灶肚改

寬,煙會減少,采煙加膠調和,製成的墨便會精美,不亞於李廷珪、張遇

的墨。”
  潘衡心悅誠服,頻頻感謝東坡。
  潘衡回到浙江遵照東坡的方法制墨,果然得出精墨。他的產品很快得

到人們認可。
  潘衡擔心產品出名了,會有人會冒用他的品牌,便在墨上印上:“海

南松煤,東坡法墨。”這一招很顯靈,潘衡的制墨遠近聞名,產品遠銷各

地,生意越做越紅火。
  
  (十四)躬耕自食
  
  一天,張中到桄榔庵看望東坡,只見父子倆面壁而坐,默默無言。張

中走進屋裡,父子倆還未發現。
  “蘇先生!”張中驚奇地呼喚。
  蘇東坡驚醒過來,連忙說:“張大人,請坐。”
  張中覺得有點希奇,便問:“蘇先生,這是怎麼啦?”
  蘇東坡如實相靠:“這些天來,備受絕糧之憂,只好靜坐,無奈啊。

  張中關切地說:“我們想點辦法吧。”
  蘇東坡接著說:“請張大人借一塊地給我父子倆,就會有生活的依靠

。”
  “好!”張中答應,接著又猶豫起來,“先生年事已高,還行麼?”
  蘇東坡被貶黃州時曾在一塊荒坡上躬耕,“種稻清明前,樂事我能數

。”他因此自豪地自號“東坡居士”。儘管東坡是讀書人,但他喜愛體力

勞動,黃州、惠州等地都留下他勞動的記錄。
  東坡借得土地,便加緊構想他的生產計劃。
  清晨,東坡父子在荒坡上揮鋤整地。日上中天,他們汗流浹背,蘇過

看到老父不停地揮鋤,心中十分難過:“老爹,該歇一歇了。”
  “我們再鋤一會,整理好這塊地就回去。”蘇東坡固執地說。
  黎子雲等諸友知道東坡墾荒種地的事後,也趕來幫忙,還傳授耕作知

識。
  在東坡父子的辛勤勞作下,荒坡變成了綠洲。春天,菜地一片碧綠;

秋天,稻田一片金黃,東坡目睹汗水換來的豐碩成果,喜上眉梢。這位在

文壇上馳名的大文豪,種菜還能年年自給呢。
  蘇東坡是個快樂人。他從勞動中找到了歡樂,回想起過去在官場上的

爭鬥,覺得真是荒唐如夢。白天,他到地裡勞作;夜晚,油燈下揮毫,那

是一種多愜意的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種豆南山下,自食其力

。蘇東坡一生仰慕陶淵明,希望有生之年和完陶淵明的詩。此刻,他又和

起陶淵明的詩:
  ……
  早韭欲爭春,晚崧先破寒。
  人間無正味,美好出艱難。
  早知農圃樂,豈有非意乾。
  ……
    
  (十五)學龜息法解饑
  
  元符二年,儋州米貴,蘇東坡有絕糧之憂。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

玉糝羹充饑,東坡作詩大加讚美。饑餓一天天威脅東坡父子,無奈學起龜

息法。
  清晨,紅日東升,東坡走出桄榔庵,在綠樹叢中伸長脖子向東方張望

,吸初升的陽光咽之。
  蘇過不解,疑惑地問:“此法可解饑乎?”
  東坡說:“這是道教的一種修煉方法。嵇康《養生論》中說'呼吸吐

納,服氣養生’,就是這個道理。”
  蘇過無語。
  東坡又說:“晉武帝時,洛陽一帶有洞穴,深不可測。有人跌落洞中

,出不來,非常饑餓。他看見無數龜蛇,每天早晨引吭東望,吸初日光咽

之。那個人也模仿著做,不但不覺得饑餓,反而身強力壯。”
  蘇東坡一生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他貶謫惠州時曾游羅浮山,觀賞稚川

丹灶。稚川,是東晉道教理論家,煉丹家葛洪的字。東坡被貶儋州為生活

所困,在無奈中又行道家的龜息法以解心中的憂愁。他認為:“辟谷之法

,類皆百數,此為上,妙法止於此。能復服玉泉,使鉛汞具體,去仙不遠

矣。”
  他看蘇過仍將信將疑,又說:“此法甚易知,甚易行,然天下莫能知

,知者莫能行。”
  東坡的話語打動了幼子,蘇過以信服的眼光看著老父,面向東方,伸

長脖子,深深地吞下一口唾液,精神為之一振。
  東坡點點頭,表示讚許。
  
  (十六)講授作文法
  
  蘇東坡是個全能文士,年輕時已名滿天下。崇尚蘇文已是當時社會的

風尚。民諺云:“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東坡到哪裡,學

子就追隨到哪裡。
  元符五年(1100年)三月,江陰葛延之不遠萬里來儋州拜東坡為師。

這時,東坡在載酒堂辦學已有兩年多時光,各地學子慕名紛至沓來。
  一天,葛延之向東坡請教作文法。東坡用打比方的方法,深入淺出地

講授作文的要領:
  “儋州雖數百家聚,州人之所領,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

一物以攝之,然後為己用。所謂一物者,錢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

散在經、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攝之,然後為己用。所謂一物

者,意是也。不得錢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此作文之要也。”
  葛延之聽罷茅塞頓開,喜形於色,連聲說:“謝謝先生!謝謝先生!

  葛延之跟隨東坡學習一月,作文大有長進。為了感謝東坡的諄諄教誨

,臨別以親手製作的龜冠贈送東坡。
  東坡看到學生的進步非常高興,短短時間建立起來的師生感情,一旦

分別,總是依依不捨。他收到葛延之贈送的龜冠,愛不釋手。他得不到朝

廷的重用,但他受到千百學子的尊敬。他感慨萬千,揮毫寫道:
  南海神龜三千歲,兆協朋從生慶喜。
  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鑽七十二。
  誰能用爾作小冠,岣嶁耳孫創其制。
  君今此去寧復來?欲慰相思時整視。

  (十七)呼籲保護耕牛
  
  深夜,桄榔庵萬籟俱寂。蘇東坡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他想起在城北見

到黎族同胞宰殺耕牛的驚心動魄的一幕……
  這天,黎族同胞在村中搭起祭壇。黎人敲鑼打鼓,一個法師揮舞著手

中的鐵劍,不知口中念著些什麼。一頭耕牛被眾人圍住,驚慌發抖。
  東坡走近打聽,原來一個黎人身患重病,臥床不起,盡說夢語。巫醫

說是魔鬼作輕,要殺牛祭鬼。白刀進,紅刀出,一頭耕牛倒在血泊中。
  儋州生產力本來就比較落後,所用的耕牛多來自大陸。耕牛遠渡重洋

,遇上逆風不順利,饑餓乾渴,互相擠壓而死亡的牛難以計數。這些活牛

運上海南,用來耕田的和用來宰殺的各占一半。黎人習俗生病不吃藥,只

殺牛來向鬼神祈禱。
  “失去耕牛,生產如何發展呢?”蘇東坡想不通,繼而又想,“這種

陋習必須改變!”
  天明,蘇東坡趕緊去找黎子雲。他把昨天見到的情況告訴黎子雲。
  “晚上,那個病人已死。”黎子雲痛心地說。
  “用巫醫來治病,用宰殺牛祈禱當藥,這是一種悲哀啊。”東坡抑不

住心中的沉痛。
  “這些人也太相信巫醫了。有的人病了,吃藥,巫醫就說,鬼神發怒

,疾病不可再醫了。”符林忍耐不住插話道。
  “現在,人和牛都死了,還相信巫醫麼?!”東坡有點生氣了。
  蘇東坡從黎子雲家回來,腦子裡還不時思考著這個問題。他想,儋州

生產沉水香,大陸人要想得到沉水香必須用牛與黎人交換。黎人得到牛,

卻用來祭鬼神,哪裡得到什麼“福”呢?自己是有罪之臣,沒有辦法救他

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抄寫柳子厚《牛賦》送給瓊州僧人道贇,用它來開導

鄉中那些明白事理的人,希望這種陋俗能夠有所衰減。
  蘇東坡喚過子磨好墨,揮筆寫下《書柳子厚<牛賦>後》。
  東坡看著寫好的文章,心情平靜了些,兩眼露出期待目光……
  
  (十八)三送張中
  
  軍使張中被罷官的消息在儋州城引起一片嘩然。
  蘇東坡聽到這個消息,心中十分難過。他真的不敢想信這是一個真實

的消息。他想起與張中相處的日子。
  蘇東坡萬里投荒,雖名為瓊州別駕,實同罪人。他的一些所謂“世交

”、“好友”,一聽他遭此變故,便紛紛離開。東坡慨嘆:“窮困日甚,

親友疏絕。”然而,他想不到貶謫儋州,人地生疏,卻碰上一位不計利害

得失,專以義氣為重的軍使張中。
  張中是開封人,進士出身,曾在明州象山縣(今浙江象山)當過縣尉

。他心懷大志,卻得不到施展才華,最後“下放”到荒涼的儋州當個小小

的軍使。“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對東坡格外的關心照顧。
  蘇東坡父子來到儋州,張中不顧朝廷的險惡用心,派兵把驛站的房子

修葺一新,安置東坡父子住進去。他與東坡父子來往密切,飲酒,出遊,

下棋,對床夜語,親密無間。
  張中對東坡的關照,被朝廷發覺。董必視察廣南西路時,遣派手下官

員把東坡父子驅逐出官舍。朝廷因此追究張中的責任,作出“坐黜罷官”

的決定。
  蘇東坡一夜難眠,他想起章惇等政敵對自己的迫害已不擇手段;他想

起張中對自己的關照,真是無微不至;他想起自己連累張中被罷官,十分

難過。他挑燈執筆,深情地寫下《和陶與殷晉安別》:
  孤生知永棄,末路嗟長勤。
  久安儋耳陋,日與雕題親。
  海國此奇士,官居我東鄰。
  卯酒無虛日,夜棋有達晨。
  小甕多自釀,一瓢時見分。
  仍將對床夢,伴我五更春。
  暫聚水上萍,忽散風中雲。
  恐無再見日,笑談來生因。
  空吟清詩送,不救歸裝貧。
  東坡放下手中筆,東方已露出紅霞。他反覆吟詠“空吟清詩送,不求

歸裝貧”。對自己的恩人,卻無法報答,東坡慚愧自己無能為力。他吩咐

蘇過盡快把詩送給張中大人。
  張中接到詩稿,來看望東坡。倆人沉浸在痛苦的回憶中。
  “對不起張大人啊!”東坡慚愧地說。
  “我對先生一向敬仰。我安置先生住宿,只是盡到一個地方官的責任

,有何之罪呢?!”
  “這明明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啊!”蘇過憤怒地說。
  此刻,東坡的心情十分複雜。他想起自己的身世,深感這次與張中的

離別,相見已不可能,當即又寫成《和陶王撫軍座送客》送張中:
  胸中有佳處,瘴海不能腓。
  三年無所愧,十口今同歸。
  汝去莫相憐,我生本無依。
  相從大塊中,幾合幾分違。
  莫作往來相,而生愛見悲。
  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輝。
  懸知冬夜長,不恨晨光遲。
  夢中與汝別,作詩記忘遺。
  自從聽到張中被罷官,東坡心情一直不好。他有時去安慰張中,其實

,他自己更需要人安慰。張中臨走前又到桄榔庵與東坡話別。張中談吐中

不時流露出內心的憤懣:
  “這世道太不公平!好人愛屈,壞人當道!”
  東坡心中燃起怒火,然而,此時此刻,他不能火上加油,激怒張中。

他欽佩張中的人品和才華,惋惜張中一生不得志。其實東坡的一生又何曾

不是這樣呢?他倆交談,夜坐達曉。東坡把滿腔的情感融進三送張中的《

和陶答底參軍》詩中:
  留燈坐達曉,要與影晤言。
  下帷對古人,何暇復窺園。
  使君本學武,少誦十三篇。
  頗能口擊賊,戈戟亦森然。
  才智誰不如,功名嘆無緣。
  獨來向我說,憤懣當奚宣。
  一見勝百聞,往鏖皋蘭山。
  白衣挾三矢,趁此徵遼年。
  
  (十九)醉笑一歡同
  
  一間簡陋的茅屋,盪漾著歡樂的笑聲。
  此刻,蘇東坡與黎子雲、黎子明、符林、姜唐佐等諸友舉碗暢飲。
  蘇東坡謫居儋州,受到黎民百姓的同情和關照。黎族同胞圍獵獲得野

鹿,就按黎族的習俗,分送一份鹿肉給東坡父子品嘗;天氣寒冷,黎族兄

弟給他贈送吉貝布,縫衣防寒;村民海邊鑿得蠔肉也送來鮮蠔讓東坡父子

分享;十二月祭灶神時,鄰居也忘不了給東坡父子送去雞和酒……雖是謫

居窮鄉僻壤,但蘇東坡處處感到溫暖。他可以“蒲團盤兩膝,竹幾閣雙肘

”安適入夢,不再擔憂“道人輕打五更鐘”。
  茅屋裡,飄散著黎家山蘭酒的淳香。蘇東坡興奮地稱讚:“好酒!好

酒!”
  黎子雲向蘇東坡介紹:“這是按黎法特別釀製的酒,清沌,甘甜。”
  諸友勸蘇東坡飲酒。蘇東坡頻頻舉碗答謝。
  席間,大家熱烈地談作詩,論時政,敘友情,茅屋從來沒有像今日這

樣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蘇東坡本來酒量不大,盛情難卻,多飲了一杯,臉頰立馬浮起兩朵紅

雲。他難忘儋人的盛情,一再囑咐辦好儋州的教育,培養人才。東坡趁著

酒興,寫下《用過韻,冬至與諸生飲酒》,展現他灑脫豪放的精神風貌,

使人感受到他與儋州少數民族親密無間的熾熱情感。諸友端上紙、筆、墨

,請求東坡書寫此詩。東坡揮毫狂書:
  小酒生黎法,乾糟瓦盎中。
  芳辛知有毒,滴瀝取無窮。 
  凍醴寒初泫,春醅暖更 。
  華夷兩尊合,醉笑一歡同。
  裡閈峨山北,田園震澤東。
  歸期那敢說,安訊不曾通。
  鶴鬢驚全白,犀圍尚半紅。
  愁顏解符老,壽耳鬥吳翁。
  得谷鵝初飽,亡貓鼠益豐。
  黃姜收土芋,蒼耳斫霜叢。
  兒瘦緣儲藥,奴肥為種菘。
  頻頻非竊食,數數尚乘風。
  河伯方誇若,靈媧自舞馮。
  歸途陷泥淖,炬火燎茅蓬。
  膝上王文度,家傳張長公。
  和詩仍醉墨,戲海亂群鴻。
  東坡停下手中筆,喘了一口氣,連忙說:“獻醜了。”
  諸友觀賞東坡的詩篇和書法,拍手叫好。
  
  (二十)滄海何曾斷地脈
  
  蘇東坡在儋州講學的消息遠播海內外。許多學子慕名而來拜東坡為師

。在諸多學子中,姜唐佐無疑是東坡最得意的門生。
  元符二年(1099年)九月,瓊山人士姜唐佐仰慕東坡的才華和品格,

跋山涉水到儋州求學。蘇東坡慧眼識英才,對姜唐佐厚愛有加,悉心教誨

。東坡對姜唐佐教授作文之法,從立意、選材、謀篇、布局,無一不說。

他在唐佐的課冊題上劉夢得《楚望賦》名句:“雲興天際,欻若車蓋。凝

目 未瞬,彌漫霮 ,驚雷出火,喬木麋碎。殷地 空,萬夫皆廢。霤綆

四墜,日中見昧。移晷而收,野無完塊。”東坡教誨唐佐寫文章應如電擊

雷震,雨雹交加,闃然泯滅。山川草木,開發萌芽。
  姜唐佐勤奮好學,從東坡那裡學到許多東西,學業突飛猛進。東坡稱

贊唐佐的文章“詞義兼美,窮陋增光”。
  東坡與唐佐師生的情感深厚。東坡窮居儋州,孤獨,患病,心情並不

好。唐佐自從拜東坡為師,經常到桄榔庵與東坡閒聊,驅散東坡心頭的寂

寞。那時,東坡生活窮困,盡賣酒器以換米錢。唐佐非常關照東坡,常常

送些酒、面、名茶等供應東坡,解先生燃眉之急。東坡居儋時,身邊只有

《陶淵明集》和柳子厚詩文數冊,書籍特別缺乏。唐佐把《煙蘿子》、《

吳老》四冊、《會要》兩冊送東坡閱讀。
  蘇東坡好客愛生,不時也以禮回敬。東坡邀唐佐到桄榔庵,以天慶觀

乳泉沏茶招待唐佐,儘管當時至難得肉,東坡也熱情請唐佐吃飯。元符三

年(1100年)東坡北歸,東坡還以端溪硯贈唐佐。
  元符三年三月,姜唐佐需回老家應試,惜別東坡。東坡看到自己親手

栽培的弟子已成材,十分高興,臨別書柳子厚《飲酒》、《讀書》二詩以

見別意,再三囑咐“萬萬自重”,“益廣學問,以卒遠業。”
  東坡離開海南那天,唐佐去送行。瓊州海峽碧波萬里,師生倆走在海

岸邊,心潮激盪。唐佐想起先生的諄諄教誨,深知先生這一走既難相見,

眼中涌出淚水。 東坡也難言心中的痛苦與欣慰,唐佐的成才,使他看到海

南教育的希望,他激動地拿出毛筆在唐佐的扇上題句:“滄海何曾斷地脈

,白袍端合破天荒。”寫完補充說:“待子及第,當續後句。”
  唐佐沒有辜負東坡的期望,羊城鄉試中舉,成為海南第一個舉人。後

來,唐佐赴京應試,興衝衝到汝南拜訪東坡弟弟蘇轍,才知道東坡已謝世

。唐佐出示東坡的詩句,倆人悲傷地痛哭一場 。東坡離世,無法實現諾言

,蘇轍看到海南人才輩出,動情地為東坡續完此詩:
  生長茅間有異芳,風流稷下古諸姜。
  適從瓊莞魚龍窟,秀出羊城翰墨場。
  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
  錦衣不日人爭看,始信東坡眼力長。
  
  (二十一)子野來訪
  
  蘇東坡一生廣交朋友,上至皇太后,下至野老歌妓。他在佛門更是有

一批好友,相處論禪,從佛老思想中找到精神支柱。
  東坡所到之處,都與僧人結交朋友,杭州有惠勤、佛印等;黃州有繼

連、楊世昌、參寥等;惠州有吳子野、何宗一等;儋州有揚道士、王肱等

。他與僧人往來密切,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子野神秘地出現在東坡的晚年生活中。子野,姓吳,名復古,號麻田

山人,潮陽人。東坡在《遠遊庵銘》評價子野“徒見其出入人間,若有求

者,而不見其所求。不喜不憂,不剛不柔,不惰不修。”吳子野雲遊四方

,洞察世事,對東坡尤為細心呵護。東坡雖貶南荒,子野卻時時留心東坡

的安危。
  紹聖五年(1098年)春天,子野從廣西取道雷州渡海來儋州訪東坡,

帶來食品和書籍,並報告朝廷將派董必南下察訪,可能要起訴逐臣的消息

  東坡非常感激子野的關心,說:“我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謝謝您。

不過,對我來講,什麼都不怕了。我怕的是連累張中大人。”
  子野在驛站官舍夜宿。東坡想起與子野在惠州游羅浮之事,作《去歲

,與子野游逍遙堂。日欲沒,因並西山叩羅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於

西堂,今歲索居儋耳,子野復來相見,作詩贈之》詩。
  元符三年(1100年)夏天,驕陽似火,熱風席捲。子野再次從廣州來

儋州。
  子野走近桄榔庵便興奮地叫道:“先生,有好消息啦!”
  東坡聽到子野的聲音,慌忙開門,說:“歡迎!什麼好消息呀?”
  子野進屋,未坐定,說:“先生已獲赦,近日將內遷廉州。”
  東坡聽罷,喜出望外,心潮澎湃。
  過子想起先前父親的占卜,說過“決不為海外人”的話,說:“父親

的話真靈呀!”
  子野拿出詩稿遞東坡:“這是蘇轍的贈詩。”
  夜晚,東坡以真一酒為子野洗塵,子野不飲不食,只飲此酒。東坡想

起晚年萬里投荒,得到子野的關照,萬語千言,難以表達內心的感激。他

作《真一酒歌並引》和《次韻子由贈吳子野先生二絕句》贈子野。
  
   其 一
  馬道車輪滿四方,若為閉著小茅堂。
  仙心欲捉左元放,痴絕還同顧長康。
  
   其 二
  江令蒼苔圍故宅,謝家語燕集華堂。
  先生笑說江南事,只有青山繞建康。
  為了悉心照顧東坡,確保東坡安全,子野跟隨東坡一起渡海北歸。

  (二十二)渡 海
  
  蘇東坡北歸的消息很快傳遍儋州州城。
  這幾天,東坡父子緊急收拾行裝,等待許玨的船到海南,相風色渡海

。許玨是福建泉州商人。許玨的兒子康民久居儋州,曾自泉州“命匠航海

而來,鳩工鑿石”,建築儋州城北大江橋。許玨曾多次給東坡送來酒子和

書籍。東坡不很信任其他蛋船,這段時間,許玨的船到別的地方去還沒有

回來,只好耐心等待。
  儋州黎民百姓聞訊,不斷到桄榔庵看望東坡父子,感謝東坡在逆境中

教化儋州。三年來,東坡與儋州的黎民百姓結下深厚的友情,一旦離開,

雙方都依依不捨。此刻,小小的桄榔庵難以裝下儋州黎民百姓對東坡崇敬

之情。
  這種動人的情景,在離別那天達到了高潮。黎子雲兄弟、王霄、符林

、唐佐、符確等諸生來了;王肱、楊道士等僧人來了;春夢婆、賣■子的

老婦人等婦女來了;黎山幽子等野老村夫也來了。有幾十個百姓來送行,

有的挑著酒饌,有的端著饃饃,有的扛著書籍,直送東坡到船邊。大家流

著眼淚握著東坡的手說:“這次內翰相別後,不知何時再相見?”
  “謝謝諸位!”東坡激動地說。
  子野目睹此情此景,感動不已,又不忍心勸大家回去。
  東坡百感交集。儋州人的熱情好客溫暖了他早衰的心,使他有勇氣戰

勝千難萬苦,度過三年的流放歲月。他在儋州只不過盡了一個正直官員的

微薄之力,卻得到黎民百姓百倍感恩。他青年時代離開眉山故里,後來就

很少回去,晚年的儋州歲月給他留下難忘的印象。他從內心深處認定儋州

就是自己的家鄉了。離別動人的情景打動了東坡,他禁不住傾吐自己對儋

州人民的真摯感情:
  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
  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
  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
  六月二十日夜,東坡父子和子野等人從澄邁老城海邊登上許玨的商船

。一彎明月,大海茫茫。東坡站在船倉上,任海風吹拂,觀賞夜景。
  “阿爹,進船倉吧,提防著涼感冒。”蘇過走出船倉,拉著東坡的衣

袖說。
  東坡遠望蒼茫的夜景不肯離去。此刻,在淡淡的月色中,幾艘捕魚的

漁船亮著燈火,隨著波浪晃蕩。商船揚帆乘風破浪向北駛去。東坡想,很

快就結束貶謫生活。這一生政敵欲置我於死地,“誰怕,一蓑風雨任平生

”。東坡再也抑不住心頭的激動,放聲吟唱: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二十三)井水當酒賣
  
  東坡書院東園有一口欽帥泉,當地群眾叫它“酒井”。
  關於這口“酒井”,有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相傳,儋州城內有位老婦人,孤苦無依,生活窮苦。她聽說蘇東坡關

心民瘼,為百姓造福,雖然已離開儋州,但到他畫像前祭祀,求他保佑,

恐怕也會顯靈。
  老婦人在東坡畫像前點燃了香燭,低聲祈禱,忽然心中有一種慰藉。

夜裡,老婦人聽到蘇東坡對她說:“載酒堂邊有口井,可把井水當酒賣。

”老婦人驚喜地醒來,卻看不到蘇東坡。由於興奮,老婦人再也睡不著。
  天濛濛亮,老婦人慌慌張張地挑著水桶向水井奔去。走近井邊,一股

醇香的酒味撲鼻而來。老婦人興奮得說不出話,兩手囉唆,把不穩水桶繩

索。老婦人挑了一擔又一擔井水當酒賣,很快就過上了好日子。
  老婦人富裕起來消息很快傳遍州城附近。人們向她投來羡慕的眼光。

老婦人並不滿足,又養了一批豬,夢想成為暴發戶。但是飼料不足,她常

常抱怨。她對鄰居說:“井水當酒賣,好是好,就是沒有糟喂豬。”
  老婦人帶著一肚子的情緒又去挑井水。她對著水井不斷地嘟噥,抱怨

。突然一位白頭蕭散的老翁出現在她身旁,意味深長地說:“天高不為高

,人心還更高,井水當酒賣,還怨豬無糟。”老婦人正要想說什麼,老翁

頓時消失。老婦人心中升起一絲疑雲,這位老翁莫非是蘇東坡顯靈?
  第二天,老婦人去挑井水,打上來的井水已無酒味。
  老婦人十分後悔。(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