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社交网站让你轻松「网」住人脉

 abbs88 2012-09-28

只要透过六个人,任何人之间就可以搭上关系?愈来愈多人透过网络,建起一串串虚拟速成人脉。这些朋友的朋友们,可以互相帮忙找工作、谈生意、买房子……,人们真的可以不用再参

三十三岁的黎斯翠刚被公司从旧金山派到芝加哥时,在芝加哥不认识任何一个人。他的工作是营销,没有人脉根本很难踏出第一步。

但是三个月不到,他就有像在旧金山那么多、背景也雷同的朋友,让他在工作、生活上都如鱼得水。

六个人串起全世界

黎翠斯的秘密武器,就是社交人脉网站Friendster。他在旧金山的一个朋友在芝加哥有一个朋友,这个网站让他迅速认识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近几年,这类社交人脉网站迅速崛起。这些网站相信,世界上的任何人之间,最多只要透过六个人,就可以扯上关系。

所以只要一个人先邀请他认为可信、比较有交情的好朋友加入,然后这些好朋友再去邀请他们的朋友加入,如此不断扩大,其中的任何人需要认识特别的人时,就能在网站上搜寻到。而且因为可以透过朋友引介,彼此不是全然的陌生人,成功率高。


也因为这些网站上的人,都是朋友的朋友,所以这类网站比Yahoo Personals、Match等陌生人交友网站更受青睐。尼尔森公司的调查就发现,Friendster的使用者一个月平均上Friendster网站两小时,但是Yahoo Personals的会员一个月只使用该网站三十五分钟。
许多社交人脉网站,还专攻不同的功能。例如,linkedIn与Ryze都比较强调商业联系,会员可以藉此找客户、找服务,甚至找工作、延揽人才。Friendster兼具交友等各种不同目的;openBC则强调国际化,支持中、英、德、法、西、葡、日、韩等十六种语言。Meetup甚至结合志趣相同的人举办、参加各种活动,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还帮角逐民主党候选人的狄恩募款。

《时代》杂志形容,「这让兴趣相投、住在附近的人们,有了方便又不具威胁性的方法连结在一起。」

社交网站魅力之大,不可小觑。Friendster的会员已约两千万,LinkedIn每天则有两万名专业人士加入。怪不得eBay、Google等网络大亨的金主,不是投资就是自己成立这类网站。

因为这些网站的功能,超越许多传统的人脉网络,让人们不用马不停蹄地参加酒会、换名片,就能迅速地找到对的人。

不可讳言地,这是拓展商机的好工具。自己开公司的罗杰斯,就在短短四个月间,透过商业人脉网站Ecademy,找到十六个商业机会,每个都价值在七万五千英镑以上。他打算好好酬谢那些引介他谈到生意的朋友与他们的朋友们,这样大家就会口耳相传,不断地为他带来更多新客户。

朋友的朋友比陌生人可靠
这也逐渐成为企业猎人、上班族谋职的新途径。因为人们在这类网站上披露更多个人细节,企业可以更了解他们,不像传统的就业媒合网站,只有制式、表面、有限的履历表等信息。

另外,因为这些人都是「朋友的朋友」,所以还可以透过朋友们先了解对方,信息更可靠。

Xtel顾问集团的副总裁伟弗在《华尔街日报》读到,愈来愈多企业在LinkedIn寻才后,就透过朋友邀请,加入成为会员。结果,他分别只花了一、两天,就找到合适而且日后表现相当称职的人选。

对许多人而言,这些速成人脉更是生活上的好帮手。因为在这些网站上,会员可以透过朋友们结交新朋友、找公寓、卖车、修水管……,这些事,透过朋友都比找陌生人可靠。

在硅谷工作的连奎斯特就每天都上社交网站,他的前两个住处、车子、买计算机、雇工人装修家里,全是靠这些人脉。

只是,在网络上建立人脉,也有传统实体人脉没有的缺点。

例如,隐私的问题。《华尔街日报》举例,如果你在豪宅区有一栋房子,你未必会想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但你的朋友却可能会在网络上告诉你原本不认识的人。
更敏感的是,在某些网站上,一个人的政治倾向、是不是同性恋等私事也会表露无疑。「你平时会告诉可能雇用你的人这些事吗?你可能透露太多让对方可能不喜欢你的信息了!」经营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的凯瑞斯宾提醒。

此外,一个人平时的生活习性、个性都可能因为在网络上公开,而被轻易找到,用来做法律诉讼、犯罪的资料。

「我不介意让朋友知道某些信息,但如果那是部商用计算机,谁知道谁会看到这些信息?怎么用它们?」纽约史帝文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机教授魏翠尔担心,「上面有太多我们的数据了!」

也有人抱怨因为参加社交网站而饱受骚扰。美国科技新闻网站Cnet上,就有人批评,参加社交网站后,太容易被人找到,而得应付许多邀约、信件;有人甚至屡被根本不认识的人邀请参加一些团体或活动。通讯簿与社交网站Plaxo就因此公告,要使用者不要再寄垃圾邮件给其它会员。

面对种种难题,许多专家建议,在使用社交网站建立人脉时,要注意不少事,才能兼收传统实体人脉的功效。

首先,要注意自己在网络上呈现的方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出门应酬一定要注意衣着整齐,言语得当,在网络上贴照片、写文章留言时,何尝不是如此?
经营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的席佛曼有回在网站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想为他转介工作,没想到这个人在网络上贴的是纹身遍体的上半身裸照,让他马上打消主意。

这就像老板如果看到一个员工在聚会上狂欢饮酒、举止失控,便会怀疑对方出差参加商展时,是不是也会这样,破坏公司形象。「雇主常会用跟工作无关的私生活信息来判断一个人,」美国全国工作权研究所的法务主任葛鲁伯提醒,老板的这些考虑都是合法的,不算职场歧视。

虚拟建构,实体维护

《高速企业》还提醒,面对网络人脉就像面对实体人脉一样,自己要先决定参与到什么程度?跟别人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例如,在LinkedIn上,使用者就可以决定,只想被什么性质的人、事联络。

《网络世界》杂志也指出,使用社交网站前要仔细阅读网站上的规定和政策,确认哪些信息会被怎么使用,自己有多少权利、不被打扰的私人空间。

随着人脉网站愈来愈普及,也有网站开始收费,维持质量,使用者便能择优参加,减少被骚扰的机率。

无论如何,社交网站提供速成人脉,但要维持、管理这些人脉,还是得用心经营。社交网站经济分析研究所的总裁史丹利总结,「人们跟你碰面后,会更信任你,毕竟你没法只靠网络上的文字就能判断一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