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红义743405甘肃静宁县曹务乡中心卫生院
摘 要 目的:探讨三伏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门诊100例患者治疗观察。结果:三伏天灸总有效率78%。结论:三伏天支气管哮喘值得推广发展。
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反应增高的疾病,临床特征为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西药治疗的不少不良反应让许多患者停止治疗,而三伏天灸治疗有效率70%~80%,2006~2011年通过三伏天灸调治患者体质,取得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天灸 三伏
资料与方法
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服用氨茶碱和(或)博利康尼;治疗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以上年龄均40~70岁。
治疗方法:以白芥子,细辛,元胡,吴茱萸,生半夏,生附子,甘遂各等份研细末,以姜汁调为药饼,用伤湿膏5cm2大小贴穴位,取穴位:脾腧、肺腧、胃腧、膻中、志室、风门、天突、定喘、中脘、肾腧、膏肓腧、心腧、背部取双穴,每次取4个穴位,每次贴0.5~1小时,10天贴1次,共3次。禁忌证: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孕妇,对本药过敏者。治疗正常反应:局部皮肤红晕,轻度水肿,水泡,热痛。治疗其间忌食生冷,辛辣发物,若局部红肿,可用皮炎平外用,若有水泡或糜烂,用湿润烧伤膏。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症状;防止哮喘加重,尽可能使肺功能维持在近正常;保持正常活动能力;避免哮喘西药的不良反应;防止不可逆气流受限;降低死亡率。控制标准,最少慢性症状,包括夜间症状;哮喘发作次数减至最少;最少(或最好不)按需使用激动剂;没有活动限制PEF昼夜变异率<20%;PEF正常或接近正常;最少或没有药物不良反应。
结 果
对照组显效30%,有效20%,无效50%,总有效率50%;治疗组显效45%,有效33%,无效22%;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讨 论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天人相应,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结合时间医学,选在三伏天灸治疗哮喘,认为夏至阴动于下,推阳于上故大热,每伏为庚日,庚为金,肺属金,庚与肺相配,《内经》认为五赃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选药与穴位多在肺、脾、肾,即外治之理为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白芥子,半夏入肺胃经,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细辛,生姜祛风散寒发表,开窍,元胡活血散瘀,理气,甘遂泻水积,破积聚,吴茱萸,附子温肺宜阳。穴位以膀胱经及任脉穴位为主,因为背为胸中之府,诸阳气受与胸中而转行于背。肺腧可宣肺止咳性,行气平喘,乃治咳喘要穴、中脘、脾腧、胃腧、健脾化湿,理气化痰,补气降逆,肾腧,志室壮肾益精,纳气平喘,利水渗湿,风门,膏肓,祛风解表,心腧,定喘,天突,膻中宽胸理气,宁心安神,止咳平喘,化痰。借生药,猛药,香药,穴位远近和前后配合,直达病所,诸药与穴位共达补益,散寒,逐痰,平喘,温阳理气,驱散内伏之邪。三伏天灸改善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紊乱的T淋巴细胞群,免疫球蛋白及白细胞介素水平等,提高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分泌功能。三伏天灸具有简,便,廉,安全,无不良反应的特点,广大患者接受率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氏医通.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