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正亲子二十法(最新亲子教育经典读本)

 方与圆623 2012-09-29

周正亲子二十法

(最新亲子教育经典读本)

周正亲子二十法(最新亲子教育经典读本)
 
编辑推荐语

     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旅途上,每一位家长都有一本“血泪史”。孩子是我们一世的期盼,然而并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因为只有正确的道路才能引领我们到理想的结果上来,道路决定一切! 周正就是这样一位引路人。他是位心理学家,他走到哪里都会给人们一种冲击。因为他振聋发聩的教子理念,因为他毫不留情地击中我们教子的软肋。

内容提要

     本书把教育孩子的“招数”制作成标准化操作规程,让你了解孩子自出生开始,所有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和孩子的发展规律,以读懂孩子的心理为根本,手把手传授技巧,介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理念。 你会大吃一惊,原来教育孩子这么有意思,这么好玩儿。

作者简介

     周正:华人著名心理学家,毕业于中山大学。因其观点鲜明、尖锐、务实,而被媒体誉为新锐资深实证心理学家。其独特的亲子教育理念和技巧广受家长欢迎。 《青年心理》、《读者》、《大学生》等杂志的专栏作家。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人物新周刊》,凤凰卫视网站《周正心理时间》,湖南卫视《播报多看点·周正亲子智慧》特约心理专家。 周虹:周氏幼教董事长,从事早期教育十余年。郑州城市广播《周正时间》特邀专家。

目录
前言  标准化操作规程
第一法  保障一个孩子不断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误区1:健康的体魄
    生怪病的孩子们
  误区2:智力突出的好
    “第一名”女孩休学了
  正确的方法:具有特殊的意志力
    关于生病
    关于榜样
    关于旅游
    双目失明阿姨的超能力
第二法   一个人常失败、事事难成的原因是什么?您在培养孩子时注意避免了吗?
  误区1:缺少机遇
  误区2:笨
  真正的原因:行为草率
    怯场与救场
    成为校园小明星
第三法  孩子的恒心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误区1:认为孩子还小,力所不及
  误区2:烦躁,制止
  正确的方法:积极响应,支持他完成
    4岁安琪儿会照相
    5岁安琪儿认识1500字
      教育时间表
      口语写作教育时间表
第四法  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您选择何种方法?
  误区1:武力干预
  误区2:讲道理
  正确的方法:奖励
    我要吃糖
    淡化和强化
    忘记脏话
    不哭
    家务活和冰淇淋
    游泳和冰淇淋
    小橘子来找我了
第五法  孩子为何不爱学习?
  三种常见错误情形
    0~6岁,决定你的孩子将来爱不爱学习
    0~3岁,婴幼儿是地球上最爱学习的人——储备学习能力
    0~16岁的学习内容
      1岁,自己站起来
      2岁,干涉与支持
      3岁,独立生活
      4岁,学“问”
      5岁,朋友
      6岁,兴趣广泛
      8岁,家务活
      12岁,感激之心
      16岁,我自信我快乐
    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
第六法  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个性最佳?
  误区1:认真、严谨
    真真与孔雀
  误区2: 随和、谦让
  正确的方法:幽默
    每天一个幽默故事
    有其母必有其女
第七法  女儿今天初潮,家人如何反应才好?
  错误反应:1.见不得人;2.倒霉
    真真——不爱穿裙子的女孩
  正确的反应:高兴
    4岁,不痛
    做女孩真好
第八法  孩子学习好,身体好,就是人缘不好,怎么办?
  误区1:没关系
  误区2:洁身自好
  正确的方法:赞美人
    拥有赞美人的右脑
    家长的言语
    改变孩子的世界——安琪儿的名单
    夏天不热——喜欢上不喜欢的人
    带着交朋友的任务出去玩,带着赞美之心去交朋友
第九法  孩子要零花钱,给不给?怎么给?
  误区1:不能给,节俭才是美德
  误区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父母决定合理的开支就给,认为不合理的就不给
    “搞定家长一整套俱乐部”
  正确的方法:定时发放,孩子自主,而且一定要和家务活结合在一起
    5角钱透出浓浓的爱
    好姥姥
    逛商场的暗语
    小小理财师
    安琪儿的家务活
      3岁
      4岁
      5岁
      6岁
      8岁
      12岁
第十法  冤枉了孩子怎么办?
  误区1:改正但不道歉
    妈妈不道歉
  误区2:都是孩子的错
    暴力家庭
  正确的方法:道歉
    如何给孩子道歉
    和好如初
    妈妈错了
第十一法  您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误区1:出色的专家
  误区2:知名人士
  正确的做法:彰显天性
    用爱培养出180个成功人士的老师
    优势墙
      2—3岁
      4—7岁
第十二法  如何中止孩子的过度行为?
  误区1:武断制止
  误区2:扩大恐吓
    家庭文化的传承——家庭暴力
  正确的方法:事先提醒,适当放宽
    共同遵守的协议书
      家务活的协议书
      看动画片的协议书
第十三法  保障孩子生活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误区1:有钱、有房
  误区2:有名、有地位
  正确的方法:感激之心
    从“谢谢”开始
      2岁,感谢每天有充足的食物
      4岁,爸爸妈妈辛苦了
      6岁,今天你感谢什么?
      7岁,感谢老师
      12岁,感谢社区
      16岁,感谢生命
      18岁,感谢大学
    盲行
第十四法  家长因何导致孩子过于胆怯,过于敏感?
  原因1:限制过多、恐吓过多
    真真的世界只有“不”
  原因2:歇斯底里、疑神疑鬼
  原因3:反应过激
    安琪儿的世界充满爱
    爱是准备,不是累赘
第十五法  为什么孩子有事不跟大人说?
  原因1:没有交流习惯
    父亲必看的章节
    交流起跑线
      胎儿期的交流
      0-1岁的交流
      辅助按摩的重要性
      1-2岁的交流
      2-3岁的交流
      优势交流法
    妈妈与孩子的交流——从胎儿期开始
    出生,这个世界伸出充满爱的双手欢迎他(她)
    母乳喂养与犯罪、疾病
    交流的奇迹
      3个月叫“妈妈”
      4个月拉、坐、站、起
      6个月向妈妈发出求救信号
      7个月不尿床了
      9个月第一次安慰妈妈
      1-1.5岁妈妈的忏悔
  原因2:心不在焉
  原因3:反应过激
第十六法  如何让孩子有事跟大人说?
  建议1:建立常规对话机制
    2岁,每晚睡前谈心
    4岁,每周六例行家庭会议
    18岁,两地家庭会议
  建议2:重视孩子
    安琪儿的婚纱照
  建议3:适当反应
    亲亲你的宝贝
    陪陪你的孩子
第十七法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癌症等常见心身疾病的家长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医药只能解决8%的疾病
  全世界没有治疗高血压的药只有降压药
  鸭子滚蛋与高血压
  应激事件
  安琪儿家的小动物
    薇丽的故事
    薇丽的趣事——丢失
    薇丽的趣事——友情
    小乌龟
第十八法  患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神经官能症的父母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建议1:崇尚自然大境界
  建议2:崇尚社会大境界
  建议3:崇尚幽默人格
第十九法  百分之百不沉湎于网络的绳子
  三种家庭的孩子沉湎于网络
  孩子百分之百不沉湎网络的绳子
    要让孩子3岁就喜欢电脑
    买电脑前的计谋——合约
    买电脑后的投入——监督
  安琪儿的电脑协议书
    协议书
  孩子已沉湎网络怎么办——治疗网瘾咨询现场
  解除网瘾夏令营中孩子的转变
    关于学习
    关于交友
    感激之心
    对父母的建议
  孩子不沉湎于网络的家庭必备条件
第二十法  Sting神奇记忆术
结语  论家庭教育的根治
后记  通往成功家庭教育的地图
前言

     标准化操作规程 你会玩车、会玩电脑,但是玩不住孩子。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都一样,他是经过上天检验的“合格产品”,甚至是“精品”。如果他记忆力不集中、粗心、考试成绩不佳、沉迷于网络、网恋、不自信、人缘不好…… 那么,是孩子“坏”在路上了。其实,这不是孩子“坏”了,而是驾驶员有问题,你没有看懂孩子的说明书,没有学习好教育孩子的技术就上路了。 本书把教育孩子的“招数”制作成标准化操作规程,你拿来就可以用。让你了解孩子自出生开始,所有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和孩子的发展规律,以读懂孩子的心理为根本,手把手传授技巧,介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理念。 你会大吃一惊,原来教育孩子这么有意思,这么好玩儿。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周正教授的咨询室曾经来过许多生怪病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病得很奇特。他只要一踏进校门,肚子就痛。这并非装的。周教授和他的家长一起跟他到校门口,一走进校门,他就肚子痛得站不起来。撩开他的衣服。你真的可以看到他肚子上的肉在抽动,在扭曲。周教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的眼睛蒙上,让他到处走。结果,这样就不痛了。然后,又悄悄地把他领回校门口,拉着他走进校门,他也没有肚子痛。 可一把他的眼罩取下来,孩子一看在校园里,肚子便马上又开始痛了。 有一个女孩子更是奇特。她走进校园没有事,可走进教室,一旦坐在椅子上就会闹肚子。坐十次拉十次,而且拉得特别厉害。但是坐在其他地方的椅子上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唯有坐在学校的椅子上才会闹肚子。 一个女孩,从小练钢琴。练到第二年时,突然开始坐到钢琴前面就会浑身发抖,不能控制。父母想,那就不练吧。但是后来孩子又出现发抖并伴随着怪叫的现象,每几秒发作一次,声音特别大,搞得教室里的同学们都无法集中精力。女孩唯有退学了。一直到16岁,这个孩子就是这样生活的。 一个8岁的小男孩,从5岁多开始,每个月都要住一次医院。只要风一吹,他肯定就会有病。吃药、打针、住院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几乎全部内容。 家长们都被孩子们的病吓坏了,带着孩子到北京、上海、广州四处求医,一路上精心呵护、关怀倍致。孩子们开心极了,不用学习、不用考试、到处去玩、好吃好喝,爸爸妈妈再也不吵架了,整天用疼爱的眼神看着自己。 原来生病这么有用啊!孩子们的病不仅没有看好,而且聪明的孩子们使病情越来越严重。家长们愁得要死,孩子们却乐在其中!不知走过多少医院,看过多少医生,花了多少钱,就是看不好!最后,到了周教授这里,事情才真相大白。 肚子痛的男孩,是因为在学校和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不想上学,可是家长却不管不问。于是他就想了这个办法——肚子痛。果然,妈妈中招了,让他请假回家休息。但是先说痛不行,时间长了,妈妈就不相信他了。 于是,他就努力用意念使肚子上的肉扭曲。他的身体真的遵循了主人的意愿,他成功了。经过周教授的辅导,孩子不再肚子痛了,但是白白耽误了两年的时间。 闹肚子的女孩,就是厌学,父母又天天吵架,让她感到生活毫无希望。有一次她拉肚子拉得很厉害,爸爸妈妈就对她特别好,也不吵架了。于是她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方法——拉肚子。一到学校就拉肚子。她的目的也达到了。 弹钢琴的女孩在初学钢琴时,妈妈要求就十分严格。孩子练琴时,妈妈就拿着一根教鞭在后面站着,弹不好就打。孩子内心的恐惧感越来越大,于是就开始发抖。这一发抖可好了,妈妈以为孩子病了,就不让孩子练琴了,而且还对孩子特别好,不骂也不打了。孩子自然就想了这么一个高招——看见琴就发抖。父母没有办法,就让孩子放弃了练琴,带着孩子去看病。看病回来孩子不想上学了,于是又加上一个——出怪声。可怜的家长一直被蒙在鼓里。由于孩子长期让自己发抖、出怪声,这些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想解除都难了。 一直住院的男孩很聪明,为了延长自己的生病时间,他每次都把药放在舌头下面。妈妈看见他把药咽下去了,其实,根本就没咽。于是病情得不到控制,就发展到输液,孩子免疫力越来越差,发展到一般的针剂都控制不住,最后只好住院。周教授告诉家长,坚持让孩子带病上学。半年后,孩子的身体奇迹般地恢复了。 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一生病,人的意志力就会薄弱,孩子更是如此。家长们对孩子身体的过分关注,会导致孩子们的病态人格。 身体健康固然好,但完美的身体条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很罕见的。几乎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在某时某刻有某种身体问题。过分强调身体因素,可能永远等不到成功的那一天。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用自己身体的某种缺陷作为自己不成功的借口,以此逃避现实。 因此,突出的智力和健康的体魄都不能保证孩子不断成功。 误区2:智力突出的好 妈妈:孩子,要考前三名。只有学习好、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才可能有出息。要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孩子们说过这句话。但是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否决定孩子的未来呢? 当然不能。 21世纪的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次儿童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和日本两国儿童既展露出了相同之处,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 共同点:学习成绩优秀、智商很高。 不同点:中国儿童一路叫苦不迭,纪律松懈,行李包扔给大人背,有一点头疼脑热就要求退出。家长呢,也一样。日本儿童则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志,不怕苦、不喊累,行李从头背到尾,拒绝帮助。家长也是一直鼓励孩子坚持行军,即使生病,也不接走,要求孩子一定挺下来。最后中国儿童一败涂地。 得出的结论:谁的心理素质稳定,谁的意志坚定,谁能够从头到尾保持高昂的斗志,谁才能向如潮的观众挥舞起胜利的手臂。 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如果一味强调智力、学习成绩,有时甚至会使孩子走入歧途。 P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