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格律诗的平仄

 钟家台 2012-10-07

关于格律诗的平仄

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平声是个中平调,上升是个升调,去声是个降调,入声是个短调。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

明代真空和尚《玉匙歌诀》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升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又见于《康熙字典》)。隋朝(公元601即隋文帝仁寿元年)陆法言《切韵》分206韵部,已佚。

公元1008年即宋大中祥符元年陈彭年编了《广韵》:分平声上下两卷,上去入三声各一卷,仍分206韵部。

南宋平水人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部;后来金人王文郁《新刊韵略》又减为106部,称为平水韵;即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沿用至今。

详情可查《诗韵新编》附录的《佩文诗韵》或王力《诗词格律》附录的《诗韵举要》,它可帮助我们查阅古代四声与用韵。古代四声演变成普通话,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所谓平分阴阳,是古平声字在普通话中变为阴平和阳平;所谓入派三声,是古入声字变为普通话的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详情可参看上面《古代入声字派入普通话四声简表》)。入声字变去声的最多,阳平次之,上声最少。我们写格律诗,最要记住入声变为阴平与阳平的字。

关于普通话的声调:平平一横是一声,向上一提是二声,一个对号是三声,向下一拉是四声;或曰阴平高高一路平,阳平由低往上升,上声先降后扬起,去声降到最底层。分辨普通话四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这有助于我们分辨古代四声、协调平仄。

调平仄:平声和仄声要互相协调,平仄在本句中要互相交替,在对句中要互相对立。律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说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必须分明。律诗八句,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除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外,还要讲求平仄。七律的平仄格式有: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五律的平仄格式,是把七律每句减去头两字;即成。)七绝的平仄格式有: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五绝的平仄格式,是把七绝每句减去头两字;即成。)

格律诗歌诀: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七言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论,第二、四、六字必须依照格式,平仄相间)。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上下句要对(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即仄对平、平对仄),邻句粘即成(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四字忌孤平(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末防三连同(句末连用三个平声或三个仄声)。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句来定。对仗忌合掌(指一联中对仗,出句与对句意义相同),拗救有三种:一拗三平救,三拗一、四平。半拗可不救,四拗对三平。五言前加二,七言也就成。七言一、二字,放心无拗型。

拗救:指在格律诗中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拗,如上句该平用仄,下句则该仄用平称救。平拗仄救,仄拗平救。又分

1)本句自救(孤子相救):如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仄声,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平声字补偿。

2)对句相救:如五言“仄仄平平仄”第四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则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平声字相救。再如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第三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拗,则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相救(也可不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