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记忆新视点(原创)

 安之然 2012-10-08
 文字的东西,尤其是我们熟悉的汉语言文字,很多时候,单个句子本身就有较紧密的连结,有些韵文句子的内部连结尤其紧密,至于文言文虽难,但也有固定的句式模式可循。而现代汉语一般的句子无非就是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倒装句、各种复句(条件、因果、假设等等......),这些模式在中学语文教材上都有较全面的总结。所以熟悉了这些句子模式,知道关键词,对整个句子就能复述个八九不离十啦!如果你感觉许多句子的内部连结不紧密,一个或数个提示词在很多时候仍不能让你想起整个句子来,那么请你向左脑的逻辑思维求助吧!
    一些初涉记忆术的朋友有一个完美的企图——掌握一种把句子、文章的每个字词都图象化,再连结的方法,这又导致了另一种繁琐,其实是伪记忆术,是形而上学的极端机械做法,不是全脑!因为是”踢开左脑搞右脑革命“,完全脱离了连结的简洁本质!
    记忆术(图象记忆)要钢使在刀刃上!因为容易脱节或者说是掉链子(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恰恰是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这个时候如果出现关键之处的小图象连结,问题就解决啦!
    举例说明,如何记忆这个名句(诗圣杜甫的吧):“辱不惊,庭前开花落;留无意,碧空卷云舒”,这是对偶,其中四个部分都不难记住,尤其是“庭前花开花落、碧空云卷云”本身就是两幅优美的图象——而且是生动的活动画面!“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其实又是一种心态,情绪的东西适合右脑——也能轻松记忆!容易“掉链子”的地方恰恰是“宠辱不惊”与“看庭前花开花落”之间,以及“去留无意”与“望碧空云卷云舒”之间。只须在这两者之间小施记忆术之牛刀就迎刃而解啦——虫(宠)看花、蛆(去)望云。呵呵……
    再举例,要记忆这段话:”王拘而演《周易》;尼厄而作《春秋》;原放逐,乃赋《离骚》;丘失明,厥有《国语》;子膑脚,兵法修列;韦迁蜀,世传《吕览》;非囚秦,《说难》、《孤愤》;长宫刑,千古《史记》。”
     难了点是吧,稍有一点点中学文史知识,记住上述八人的“事迹”都易如反掌,同样容易脱钩之处也是八句之间,因为“八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尽管有点韵文的味道,仍不免一回头就“掉链子”或“挂八漏一”。那就同样创造一个有趣的简化连结吧:文仲屈左,孙不喊子。这就不用细细解释了吧,还是罗嗦一句:大家看过陈道明演的越王勾践了吧,哈哈,那勾践手下可有一大将军文仲
    其实,大家好好看看blackboyering在本栏目置顶区的一个帖《记忆术之核心原理和重要操作程序》,对于记忆文章会有更深的领悟!
    有两种记忆术应该同时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记忆无逻辑关系、无规律的知识最适合编荒诞离奇故事来解决——无论具体用连锁法还是挂钩法,这是学习记忆术必修的课程,姑且称之为词汇记忆术吧。例如原本松散的无联系的一堆字词(包括外语单词),用记忆术建立起联系,而且要追求最不合常理(产生奇象)的联系,唯其如此才能对这种联系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加强记忆。这是学术界中最保守的派别也不会反对的。
    但记忆文章就不能照搬这种初级记忆术啦!照搬的结果必然是产生人为的冲突:即新的奇象连结与原来文章的逻辑联系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也正是学术界争议的原因所在。记忆术实际上是一种建立联系的技术,一般文章大都有合理的结构、符合逻辑、上下前后贯通的密切联系,如果抛开文章本身的联系去重新构建一种想象中的离奇联系,无疑于舍本求末。这时就要琢磨如何按文章的脉络编故事、造奇象啦,姑且称之为文章记忆术吧!比如重点功夫用于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进行有效之连结!!!

   当然,无论是词汇记忆术,还是文章记忆术,具体技巧的探索都是没有止境的,只是这种探索也会遇到很多岔路,愿同道者勤于思考,避免南辕北辙。
   
更复杂点的法律例子

    我国《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这是我国刑法关于普遍管辖权的规定。根据这—规定,凡是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无论犯罪人是中国公民或者外国人,犯罪的行为或结果发生在什么地方,是否侵害了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我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凡是不引渡给有关国家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第一步:整理与转化(抽象转形象)
1、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国旗(五星红旗)、剑、普通的官的拳头
2、我国<刑法)第9条规定——9倒过来就是的剑的形状
3、适用本法(范围):用剑画个圈子
①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圈子内:国旗做跳跃(国际条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圈子内:国旗下有一担衣物
③根据这—规定,凡是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无论犯罪人是中国公民或者外国人,犯罪的行为或结果发生在什么地方,是否侵害了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我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凡是不引渡给有关国家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圈子内:犯罪人、犯罪地、侵害对象(罪犯把罪证放在那担衣物里)
圈子外:引渡者
第二步:连结(编故事)
国旗上插着利剑,一名普通的官挥着拳头,并用剑画了个圈子。圈子内国旗在跳跃,还放着一担衣物,罪犯把罪证藏在那里面。有个引渡者在圈子外旁观。
注意:故事虽也荒诞,但里面的关键形象,比如“国旗”、“剑”、“罪犯”、“引渡者”等还不至于同内容的原意太脱节。我觉得这是文章记忆术应该与词汇记忆术区别的关键点之一!
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啊。

谁来将这几句诗的记忆过程写下来?

自由女神像底座的十四行诗《新巨人》的最后五行:
......
都给了我吧,疲倦的人,穷苦的人,
渴望自由呼吸的芸芸众生,
喧闹海边的可怜虫。
都送到这里来,无家可归,风吹雨打的人们,
在金门之旁,我高举明灯!

    Sarah......不怕贻笑大方, 编个小故事答老师的题目,一来表示支持,二来抛砖引玉...... (注:Sarah是中国记忆力训练网首期免费邮件辅导班的优秀学员)
记忆方法,英语单词记忆,如何提高记忆力,记忆培训,速读,思维导图,脑潜能0B3q9t-{(}'g)s

.jiyili.net4b)n)q%K)g*a4e&d
    自由女神(自由女神像底座)穿上新(新巨人)衣服,伸出巨手(给),捞起海中疲(疲倦)于泅(穷苦)水但又渴望生还(渴望 ......众生)的人,轻轻放在海边(喧闹海边),(这些人)骑上松(送)树下睡觉的乌龟(无...归),冒着风雨(风吹雨打),住进自由女神的金灯(金门...明灯).
    (我点评)Sarah先用了组界联想将要记忆的诗句固定在自由女神像上面,接着是很简洁地用自由女神的故事本身将五行诗句的关键词串起来,故事内容并不是与诗句本身的内容大相径庭的怪诞故事,而是充分利用了诗句本身的脉络,这是对“文章记忆术”的有益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