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节平衡阴阳祛邪侵

 逸心茶舍 2012-10-08

寒露节平衡阴阳祛邪侵

文/董易林吉祥物

度过了八天的悠长假期,在阳历10月8日,我们将迎来寒露节气。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五个节气。《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

每年阳历十月八日或九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交寒露节。古代分寒露为三候: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礼记.月令》有“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随着寒露节的到来,气候也由凉转寒,阳气渐退,阴气渐生,天阳之气正在被阴寒所取代。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节前后尤其要注重足部的保暖,前些日子还在穿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临出门前或是每天睡前,最好用热水泡个脚。这样既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寒露”节气要重点提防凉燥,衣食住行都需注意,以防因季节转换而被疾病困扰。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燥”是秋季的主气,当由夏至秋的过程中,气候尚暖,外邪侵犯人体自然是温、燥合邪,因此温燥伤人多由热邪和燥邪侵及肺部,治疗应以清热润燥为主。当进入深秋寒露以后,气温下降,外邪入侵多由寒邪、燥邪共同犯肺所致,会出现发热恶寒、皮肤干燥、口鼻干燥、干咳无痰等症状,此时除了注意润燥之外,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养生的食品,还应多吃一些偏温性的食物,以预防和治疗凉燥犯肺。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还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但要提醒的是,柿子不可空腹吃,而且一次不宜多食,因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空腹情况下它们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小的胃柿石最初如杏子核,但会愈积愈大。如果胃柿石无法自然被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

寒露时节亦是大闸蟹的盛产期,大闸蟹属寒凉之品,胃寒之人应少食,食用时应当注意,最好配合生姜加醋来吃,另可佐以黄酒,一来可以驱寒温胃,二来还可去除蟹毒。但要注意,螃蟹和柿子不可一块儿吃。

\

另外如:山药、胡萝卜、冬瓜、藕、木耳、银耳、莲藕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也是这个时节的养生佳品。山药既是中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研究证明,山药中的B族维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数倍,矿物质中钾含量极其丰富。此外,山药对于糖尿病有辅助疗效,除了易产生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外,甘露聚糖还有改善糖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功用。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鸭、鱼、肉等食品。

精神调养在这个节气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西北风大作,万物渐趋衰败,触景生情,在人心中会引发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大家需顺应节气,分时调养,以保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