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无水之寂寞归属 2012-10-09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发表于:2012年08月31日  11:18 0

 

道“坎”——雕工

   中国玉器的雕琢不外乎阴雕、阳雕、浮雕、圆雕、镂雕。顾名思义,阴刻就是凹线条;浮雕是浮在器表的;圆雕是立体的;镂雕就是将器物挖空等等。这些技法早在红山文化的玉器中已运用得十分成熟。但是同样是这些技法,在各个朝代,又各有自己的个性。如新石器时期的玉器钻孔,由于工具的限制,薄玉器上的小孔都是一头大一头小,呈喇叭状,被称为“喇叭孔”。大的玉璧,多为两面对钻,往往对的不准,中间会出现“台痕”。而商代玉器喜欢采用“压地隐起雕法”,是将外层与内层之间的“地子”琢低,使内层有突出感,而实际并未高出器物表面。还有种“减地雕法”,是把地子均匀的磨低,留出阳纹线,是商代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另外,商周时期还流行一种“勾撤法”,又称“一面坡”,是将纹饰琢成大斜坡状,不仅富有立体感,而且还使纹饰增添了美与力的韵味。“出廓雕法”则盛行于战国和汉代,多在玉璧上出现。“游丝毛雕”是战国和汉代的特有雕法。而“汉八刀”和高浮雕则是汉代大量采用的一种雕琢技法。唐代喜欢用短细阴线装饰人物、花卉。宋代玉器则受木雕的影响喜欢用深层立体雕,花瓣与花叶都深深地凹进去,有很强的立体感。元代则对宋代雕工有所发展,只是更加粗犷,连钻痕都留在器物上,且大多抛光不足。明代大多器物雕琢十分粗枝大叶,被称之为“粗大明”。而清代乾隆年间的玉器,从构思、雕琢到抛光任何一处都一丝不苟,地子平滑,直线笔直,曲线圆润,达到了玉器雕琢的顶峰,被称为“乾隆工”。

对以上各个时期玉器雕工的特点,只要能认真掌握,烂熟于心.往往一上手,就可以基本断定是什么时候的雕工,再结合材料、器形、纹饰综合鉴定一般就不会出现鉴定上的错误。

1、崧泽文化·玉璧    深浅不一的弧线切割痕,似用绳子之类的软性器物蘸解玉砂切割而成。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战国早期·玉龙形佩    切割痕平直,似用硬物切割而成。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3、喇叭孔齐家文化·玉璧   喇叭孔,为早期玉器钻孔的特征。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4、喇叭孔  西周·玉鱼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5、管钻痕  商·玉饰  

管钻痕,可见双面钻孔对接不准及钻头前进时留下的痕迹。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6、线锯锯痕  汉·刀□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7、钻孔与镂空技术的差异  良诸文化·玉牌饰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8、平面打洼  红山文化·勾云形器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平面打洼,在器表面琢磨出与形制相应的浅凹槽,为红山文化玉器特有的加工方法。

9、压地隐起  商·嵌饰  

压地隐起,将外层与内层之间的“地子”琢低,使内层有突出感,而实际并未高出器物表面。这种雕法始于商而盛行于西周。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10、减地雕法  商·玉□   减地雕法,把“地子”均匀地磨低,留出阳线纹,是商代最常用的雕琢手法之一。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11、勾撤雕法  西周·凤鸟佩   

勾撤雕法,又称“一面坡”,特征是将纹饰琢成大斜坡状。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12、减地雕法  春秋 ·玉环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13、精细阴线雕  春秋· 玉饰(残件) 

精细阴线雕,用两条阴线并排雕琢留出细阳线,线条宛转,毫无滞迹,是典型的春秋雕法。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14、出廓雕法  战国·玉璧  

出廓雕法盛行于战国和汉代,多在玉璧上出现,后世不常用。宋代以后有仿古玉用此法。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15、高浮雕汉·剑□ 

高浮雕,是汉代大量采用的一种雕琢技法,这种技法多用在剑饰上。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16、汉八刀  东汉·握猪  

汉八刀,是典型的汉代雕工,汉八刀雕琢的器物多为蝉、猪,是陪葬用的玉器。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17、游丝毛雕  汉·□形佩    

游丝毛雕,是流行于战国晚期到汉代的著名雕法,弯曲有度,若断若续,在它的两端或转角处往往有细毛剌逸出。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18、短细阴线雕  唐·玉梳背  

短细阴线雕,用细阴线来表现人物、动物或花卉的细部,是唐代特有的技法之一。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19、唐·玉梳背拓片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0、深层立体雕  宋·莲花茨菇佩  

深层立体雕,花瓣及花叶都凹入很多,有很强的立体感。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1、留皮雕  金·秋山饰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2、减地平□雕   金元·秋山饰(局部)

减地平□雕,钻头似在沟槽内能移动,极类现在的铣床加工方法。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3、粗大明  明·玉带板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4、多层镂空雕  明·玉带板   

多层镂空雕,在片状玉饰中能分作两层或多层,分别雕琢,互相映衬,达到美化的效果。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5、乾隆工  清·板指    

乾隆工,从构思、雕琢到抛光,任何细部都一丝不苟,地子平滑,直线笔直,曲线圆润,达到了玉雕工艺的顶峰。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6、清·板指拓片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7、乾隆工  清·玉管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8、清·玉管拓片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29、清·玉饰   同样为清代玉雕,此件却粗劣不堪。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即使是同一时代,工艺、技术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差距。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30、象鼻穿  红山文化·玉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31、横穿孔  汉·琥珀瑞兽   

横穿孔,这种穿孔方法。到宋代尚在使用,后代少见。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32、天地穿长方孔  宋·玉鹿    

天地穿长方孔,这种钻孔方法常见于唐宋时期的玉器。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33、线槽中逸出的毛刺  商·形佩(局部)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34、雕琢时逸出的毛刺  汉·玉璧(局部)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35、雕琢时逸出的毛刺  汉·玉舞人(局部)   

  雕琢时逸出的毛刺,可以看出舞人身上的阴刻线,不是用砣具砣出的,从中能了解到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或者是古人有其他考虑。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36、单面打孔出现的崩裂   汉·玉舞人(局部)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四)——雕工
  

                                  原载《荣宝斋》2008年 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