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暖老人心 安乐享晚年

 红花绿叶园 2012-10-10
 

  今日恰逢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其实作为子女的我们可知道:老年人最需要什么?他们最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问题?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的主任医师李素水称,老年人退休后心理问题多发,心理科门诊中约有20%的患者都是退休后的老年人,而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就是焦虑和抑郁,如果发现老人有这类症状要动员他们及时就诊。

  本期专家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主任医师 李素水

  □本报记者 梁蕾

  

  找到人生方向

  克服焦虑

  张老伯今年63岁,年轻时一直在生意场上打拼,家业不菲,眼看着年纪大了,今年就把工作交给儿子打理,可交手后偏偏王伯放心不下,总是插手公司的管理,惹得儿子很不高兴。不仅如此,王伯在家里总是坐立不安,对孙子的教育也经常干涉,以至于儿子后来干脆搬出去住了。王伯还是整天焦躁不安,对老伴也横加指责,后来还出现经常性失眠,人也越来越消瘦。

  分析:李素水称,张老伯这样的表现是刚退休的常见症状,主要是因为从繁忙的工作中转到无所适从的退休状态出现心理落差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可能患了焦虑情绪问题。

  对策:李素水医师建议,老年人首先要把心态调整好,真正从以前的工作状态脱离出来,“老一辈的人往往有很强的集体和家庭家族观念,自我意识不太强,一旦退休之后感觉没有了方向”。他建议,老年人要走向自我,对于仍把重心放在工作中的退休老人则要学会“挖掘另外的自我”,从以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找到新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比如,以前没有时间做或没有发掘的爱好,如果实在喜欢工作,精力还不错,也可选择适当的职位来发挥余热。

  

  出现失眠抑郁倾向

  及时就诊

  李女士的老伴去世得早,子女也都在外地上班,退休后李女士一个人住,腿脚好时,她还天天上下楼与小区的一些老人们唠家常。近来李女士的腿脚越来越不好,就不怎么下楼了,开始变得郁郁寡欢、不想吃东西,晚上也睡不着,到后来李女士几乎不吃不喝了,消瘦得特别厉害,人也变得痴痴呆呆的,子女这把她送到消化科就诊。

  分析:经过诊断,李女士除了营养不良外,还可能患有抑郁症,可能是抑郁症中最严重的木僵状态,患者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抑制状态。

  对策:李素水说,一些老年人常常不能独处,对一个人呆着感到恐惧,会不断打电话给子女,很容易就变得伤感、对家务也不理不睬,严重时就会不说话,甚至不吃东西,子女对这些症状要格外留意。不过,李素水也指出,老年抑郁症与老年痴呆症有些相似之处,抑郁症患者除了健忘、失眠、情绪低落外,有些老人还合并有躯体症状,如常感到呼吸困难、心慌心悸、反复胃肠道不适、头痛、周身疼痛等查不到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症状。一旦发现老人有失眠或抑郁倾向,要及时就诊。

  

  重视因躯体问题

  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苏女士今年50岁了,是一所大学的数学老师,今年夏天她发现自己经常出现头晕症状,经医生诊断是贫血。由于她对医学并不了解,就上网学习关于贫血的知识,这一上网可把她吓坏了,网上关于贫血的信息非常多,有贫血导致癌症的,也有因贫血而死亡的。“贫血的后果这么严重!”苏女士由此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整天郁郁寡欢,茶饭不香,并出现了失眠症状。

  分析:李素水说,由于躯体问题而导致心理问题,这在老年人中也是经常遇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肯定不如从前,并且会一天天走下坡路,如果一旦身患重大疾病心理难以承受,往往会出现心理问题。本来身患普通的贫血,由于苏女士对贫血的一知半解而产生无谓的恐慌,也属于不能正确对待疾病而带来心理问题。

  对策:对任何人来说,身患重大疾病对身心都是重大创伤。老年人首先要对病患有正确的认识,要明白老人的身体状况肯定不比从前,这是自然规律。既然患病了就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如果病情减轻了心情自然也会更好了。像苏女士这样对疾病一知半解而产生恐慌更不足取,相信医生、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战胜病魔。同时,亲友们也要对患者多加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也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