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四号线是我经常去广州大学城上课的必乘的路线。但是,没有想到在这条线的地铁上竟然会出现为排队与座位问题发生战斗的事情。更具有戏剧性的是,这次是年近七旬的老者把年仅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压倒在座位上,而且还咬掉了小伙子的半块耳朵,如此神武有力的老者,我以为小伙子不让座是对的。因为让座不仅仅是因为年龄,更主要的是因年龄问题导致的身体虚弱,这个老者有如此神武的体力与功夫,坐个地铁也就是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的时间而已,即使没有座位,只是站着,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更何况当时地铁车厢里有的是座位,但是老者为显示自己老的特权,硬要小伙子把正坐着的位置让给他,确实有点无理取闹的味道。
在广州生活这么久了,我从来没有因为公交地铁的座位的问题与人发生过争执纠纷。不是我运气好,而是我坐地铁基本上是站着,即使有座位,我也不急于去坐,除非特别累,而且空座位又很富足。我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给人让座,我怕给人让座,在我看来让座就是一种施舍,是强者对弱者的施舍。为了避免这种以强者姿态出现的施舍,因此,与其让座,不如事先就不坐。还因为,我这个人坐车时喜欢分神思考问题,怕有一天因为一分神,一个老人或者孕妇突然站到我身边,而我又没有及时反应过来,结果被老人打一个响亮的耳光不要紧,还要被弄了一个大学教授不给老人或者孕妇让座的特大新闻出来,那就有点冤枉了。
我对让座这事确实不看好。在中国,让座是学雷锋最常见的方式,然而,一些老人仗着自己老人的优惠特权,把别人给他让座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动作稍慢了一点,还要骂骂咧咧,爆粗口,骂得很难听,而且别人给他让座,他也从来不说声谢谢,就那样心安理得地坐下。其实换一种文化视角来看,在欧美日这些国家,根本就不提倡让座。而是在车厢里设一个老人、病人、残疾、孕妇、儿童车厢座位,那些位置平时即使空着,也不会有别的人去占着。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更是一件得小心翼翼的事情,因为,你一让座,就证明在你眼中,对方是一个年老无用的人了。这对许多不服老的老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有些人被让座后信心大大地打折扣,整天都会不舒服,他们会想——难道我真的老了吗?真的到了需要被人让座的状态吗?因此,不要说让座,就是专门设给老人的座位,也常常是空的。因为,许多老人也不会到这里寻找座位,原因很简单,他们害怕自己被人认为老了,即使七老八十,也不服老。甚至到了九十岁,还在畅想未来,设想自己老了的时候将怎样怎样。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在传统的孝文化中长大的,老者为尊,因此,如果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坏事作得多了,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只要到老了的时候,就自然能够获得他人尊重。因此,在中国四五十岁就号称“老某”,再过六七十岁就号称“某老”,而且越老越好。老人一上车,就理直气壮起来,不要说要让座,就是年轻人让座动作慢了一点,也会被煽耳光,打得你眼冒金花。现在的老人其实有不少在“文革”时打砸抢,所做的坏事其实并不会少的。如果是这种老人就很可恶。
其实,人一退休,就不应该出来与年轻人争夺公共资源,年轻人要挣钱养家糊口,要创业,工作很累,而你一退休就有退休金、养老金,整天闲着,就坐地铁去十几公里外的市场买一根葱或者几只萝卜什么的,大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我看日本的老人就经常在街上逛,遛遛狗什么的,其实也很不错,而坐地铁的多是年轻人,是上班族,他们的时间很宝贵。社会要靠年轻人而不是靠老年人来支撑。
莫笑他人老,自己终归老,确实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但是,如果老了,就按照老的方式去活。82岁了,就不要再与28岁的人去争抢情人,即使抢赢了,也搞不动的,这是自然规则,谁也无法违背。人老了,就应该按照老了的方式去活。如果自己有的是空闲,就不要在上班高峰的时候与年轻人挤公交车与地铁,错开一下时间,其实一样可以出门。广州地铁3号线,也是我经常去华南师大演讲要坐的线路,这条地铁线,我几乎很少坐过座位,因为非常挤,有时要等候四五趟列车,才能够勉强挤上去,特别是上班高峰的时候,但是,每每这个时候,还发现有许多老人与赶时间上班的年轻人在争着上车。而且上车之后,谁如果不让座,那就不得了。老人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做一个自尊的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别总是对年轻人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只有自己是正确的。如果自己是正确的,现在的老年一代为什么会产生“文革”?每一老人都必须反省一下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特别是“文革”时,自己都干了一些什么。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到,有一次在德国的地铁上,一群年轻人在说笑,一位老人上前劝阻,年轻人对老人说:“你们这一代人把希特勒选举上台,把整个德国拖入战争,全世界上亿人丧命,你们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们?”老人听后羞愧难当,当即闭口。其实中国的老人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你们当初是怎样狂热,又怎样愚蠢地把这个中国折腾成那个样子的?
我尊重老人,但是并不是因为他老了就值得尊重,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人需要得到尊重。我尊重的是人,而不是老人。因此,残疾人需要获得尊重,孩子的生命也需要尊重,正常的健康人同样需要获得尊重。人与人的互相尊重的关系,要逐渐剥离附着在每个人身上的种种符号,特别是以这些符号获得的种种特权。人要获得他人的尊敬,则还需要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些老人,一生作恶多端,为老不尊,老了堪称老奸巨滑,这样的老人,真可谓是“老而不死谓之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