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乐山老杨 2012-10-11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促进农民增收课题组

 

按照县委的安排,我们组织农办、农业、牧业等部门,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农村8个乡镇和县直的10个涉农部门,采取入户调查,座谈讨论,典型解剖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对我县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也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与潜力

经过调查分析,我县的农民收入自1982年以来,大体经历了稳步增长期、快速增长期、低谷徘徊期和恢复增长期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21992年的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1元增加到792元,年均增加61元,为我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土地承包到户的农村改革政策,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是19931996年的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39元增加到2677元,年均增加579元,为我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农副产品产量的迅速增加和价格的大幅上涨。

第三阶段是19972000年的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79元下降到1993元,为我县农民收入低谷徘徊阶段。农民收入的降低主要是受到连续干旱和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

第四阶段是20012004年的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80元增加到4000元,年均增加506元,为我县农民收入恢复增长阶段。特别是2004年,中央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落实了“一免三补”等惠民政策,加上较好的气候条件,我县的农民收入又进入了新的增长阶段。

从农民收入结构上看,1982年人均收入181元,其中:种植业167元,占92%;畜牧业2元,占1%,二、三产业12元,占7%2003年人均收入3472元,其中种植业1042元,占30%;畜牧业1215元,占35%;二、三产业1215元,占35%。分析上述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1982年至2003年,人均收入增加3291元,年均增加156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增加875元,在人均收入结构中降低了62个百分点;畜牧业收入增加1213元,在人均收入结构中上升了3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收入增加1203元,在人均收入结构中上升了28个百分点。随着农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种植业在人均收入中的比重逐渐降低,增长较快的是畜牧业和二三产业。

从对农民收入的历史阶段和收入结构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依靠国家政策效应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二是农业增产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逐渐减弱;三是畜牧业和二三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在对农民收入问题进行纵向思考的同时,通过着重对目前的农民收入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我们感到,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既有外部条件,也有内部因素。总的看,农民收入的增长受到资源、市场、政策、资金和农民素质等多重约束。具体地说,影响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六低一高”。

一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不适应农业和农村大富快富的需要。据调查,我县186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1%,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5%。在外出的10万名劳动力中,有专业技能的占15%,其他85%是体能工,月工资仅有500600元,去掉生活费用,剩余较少。由于科技文化素质低,缺乏劳动技能,无法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限制了现代农科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同时,农民中普遍存在的老守田园,以地为本,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满足温饱的小农意识,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多元化增收。

二是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低,种植业比重大,不适应市场优质化、精细化和多样化的需要。目前,在全县农村经济结构中,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65:21:14,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在农业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9%。在种植业中,普通玉米面积过大,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左右;优质专用品种少,只有20%左右。名、优、特,无公害、绿色产品更是寥寥无几。据调查,我县只有靠山红石砬小米和合隆荣发速冻粘玉米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哈拉海的“三辣”和农安镇的胡萝卜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大量的普通农产品难以跨过市场这道门槛,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和效益增加。

三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规模小,不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据调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我县农民户均占有耕地1.5公顷,户均两名劳动力,按现在劳动力生产水平,每个劳动力至少可以经营3公顷耕地,户均剩余1.5个劳动力。由于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年均创造价值仅为50006000元,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就是与南方发达省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生产规模小,专业化分工差,市场信息捕捉能力弱,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是农畜产品加工能力低,龙头企业少,不适应农业

提质增效的需要。目前,农畜产品加工业是我县的短项,大量农畜产品仍处于原料生产和出售原料阶段。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基本没有深加工;生猪每年出栏150万头,只能屠宰加工20万头,占出栏的13%;肉鸡每年出栏4500万只,只能屠宰分割200万只,占4.4%;鹅出栏300万只,只能初加工150万只,占50%。从全县看,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能力不足5%,低于发达国家7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加工业户生产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五是农业投入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不适应大规模商品生产的需要。目前,我县农民大部分处于温饱阶段,没有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简单的再生产也是主要依靠贷款进行,根本没有能力筹集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活动。银信部门受自有资金规模的限制,对农户的支持力度也严重不足。2004年信用联社投放贷款7.5亿元,用于畜牧业发展仅2.8亿元,而畜牧业发展实际需要贷款5亿元,缺口很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科推广体系落后,水资源严重缺乏,增加了农业风险和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交通和电力问题,也制约着一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六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服务功能差,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原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被打破,新的农村经济组织还没有完全形成,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加之政府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很难与千变万化的国内、国际大市场密切衔接,生产要素不能有效配置,农民的生产活动,基本处于一种分散、无序、盲目、被动的状态,影响了农民的多渠道就业和增加收入。

七是农产品成本过高,市场风险较大,不适应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需要。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后,我县农民始终没有走出“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的怪圈。以玉米为例,今年“一免三补”政策的落实,农民的政策性收入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提高基本持平,玉米斤粮成本达到0.32元,按目前市场价格每市斤0.4元计算,扣除人工费每公顷纯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而物质投入、机械费用和人工投入却达到5500多元。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很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认真分析农民增收制约因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县农民增收的巨大潜力。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空间。目前,我县的粮经比例是7.42.6,玉米播种面积26.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4%,优质、特色、高效的三辣、马铃薯、出口菜、黄烟、林果、胡萝卜、蔬菜、杂粮等经济作物面积9.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6%。据调查,大多数农户明年计划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根据目前的趋势,如果全县粮经比例调到64,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4.2万公顷,比现在的9.1万公顷增加5.1万公顷。按今年特色经济作物平均公顷纯收入8000元计算,收入是玉米的2倍,要比种植玉米增收4000元左右,5.1万公顷即可增收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可增收210元。同时,在玉米生产上,经过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加大投入,玉米公顷单产水平可以由16000斤提高到18000斤,公顷增产2000斤,按每斤0.4元计算,公顷增收800元,去掉公顷增加成本200元,公顷纯增效益600元。

二是畜牧业的增收潜力巨大。我县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资源上看,我县每年近150万吨的玉米和大量的秸秆未被利用,大面积的草原和“四荒”,给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充足、廉价的饲料来源。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适合于发展畜牧业这一劳动密集型和非技能型产业。从发展空间上看,南方发达省份相继退出养殖业,华正、天歌等龙头企业的建成,给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销售市场。从效益上看,今年畜禽产品创造了历史最高价格,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据调查,很多农户自留或购买种鹅,准备明年发展大鹅养殖,计划数量要超出今年的1倍以上。目前我县畜牧业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按现在的发展势头,在23年内,饲养总量翻一番是有可能的,人均牧业收入可由现在的1600元,增加到3200元。同时随着品种的改良,优质品率的提高,效益会更加明显。

三是农产品加工前景广阔。目前,全县有农畜产品加工业户1588家,以粮食和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户1339家,占总数的84.3%。已经建成和投产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华正、天歌、高榕和东北杂粮公司,大多数是小型加工业户,包括作坊式的小油坊、小酒坊、小豆腐坊等。这些小型加工业户符合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农户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也是农民直接获得加工增值收入的有效途径。但从全县整体情况看,加工业总量少,加工层次低,多是初加工、粗加工,缺少精深加工和名牌产品。整个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5%,有大量的农畜产品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转移就业。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继种植业、畜牧业、劳务业之后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第四大支柱,农民能够从加工增值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是劳务输出大有可为。我县农村劳动年龄内劳动力40万人,按照现有耕地资源数量和目前生产力水平计算,经营35.6万公顷耕地,只需要11.8万劳动力,而剩余的28.2万农村劳动力除一部分从事畜牧业、加工业以外,都需要输出就业。而我县目前纯输出劳动力大约为10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是季节性外出或打短工。而且劳务输出各乡镇也不平衡,好的乡镇输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1/3,差的乡镇,劳动力输出不到15%,劳动力的输出潜力较大。通过组织引导,完全可以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的数量。如果每户平均输出1人,全县就可输出23万人。这样,不但耕种土地的规模扩大了1倍,效益提高了1倍,而且输出的劳动力每年一般可收入6000元。

二、农民增收的总体思路与任务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和我县实际,今后我县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坚持两条原则,形成一个格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谋划发展,落实措施,把增加农民收入做为农村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一条主线,就是以推进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市场需求,调优一、二、三产业及产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突出三个重点,就是突出抓好畜牧业、加工业和劳务业三个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坚持两条原则,就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和数业并举,多元增收的原则,指导各乡镇从本地实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发挥区域特色,多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形成一个格局,就是逐步形成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格局。争取经过23年的努力,建立起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和长效机制。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我县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是:农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2%左右。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比今年增加500元,其中种植业增加150元,畜牧业增加200元,加工业增加50元,劳务业增加100元。到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

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要着眼县域突破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谋划好农村主导产业布局和发展框架,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1、坚持围绕市场和特色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种植业的产出效益,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收入是现阶段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减少资源成本高、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发展具有比较效益和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种植业新格局。

一是适应市场抓调整。粮食生产,要按照市场优质化、专用化的需求和优质优价的趋势,围绕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调整品种结构,主要通过引进优质专用品种,采用新技术,以质量提高效益,以提高单产保证总产,通过总量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拓宽增收途径。重点是围绕畜牧业发展高油、高赖氨酸、饲料玉米;围绕大成公司发展高淀粉玉米;围绕荣发、环宇冷冻食品发展粘玉米、甜玉米和优质杂粮。通过市场价格拉动和良种补贴政策引导,明年优质专用玉米播种面积达到6万公顷。

二是围绕特色抓调整。主要是做大做强八个特色基地。即以烧锅、合隆、靠山为中心的蔬菜基地;以哈拉海、柴岗为中心的“三辣”基地;以伏龙泉、永安为中心的马铃薯基地;以青山、靠山为中心的黄烟基地;以前岗、开安为中心的出口菜基地;以农安镇为中心的胡萝卜基地;以巴吉垒、滨河为中心的杂粮基地;以巴吉垒、万顺为中心的菊花基地,使八个特色基地面积达到5.4万公顷,比今年增加1万公顷,推动特色农业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体,提高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是围绕本地优势抓调整。各乡镇都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方向,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主导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块。

2、坚持一手抓基地、小区和大户,一手抓千家万户的工作思路,促进畜牧业的大发展,努力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畜牧业是上连一产业,下连二产业的中间接续产业,是转化粮食,增加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从我县来看,畜牧业给农民带来的现金收入已经占到了农民现金收入的一半。当前要立足现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既要抓好总量扩张,又要抓好质量提高,使其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在发展重点上,要把生猪、大鹅、肉鸡、肉牛做为畜牧业发展的四个主导产业。明年生猪出栏170万头,大鹅出栏600万只,肉鸡出栏4800万只,牛发展到70万头。特别是华正PIC五元杂交猪,明年要抓住华正改善发展模式,出台扶持政策的机会,扩大饲养规模,父母代种猪要力争达到1万头,商品猪达到20万头。

在区域布局上,要以开安、华家、万顺等10个乡镇为重点形成生猪生产基地;以高家店、新农、哈拉海等10个乡镇为重点形成肉鸡、蛋鸡生产基地;以小城子、巴吉垒、三盛玉等10个乡镇为重点形成鹅业生产基地;以哈拉海、鲍家、靠山等10个乡镇为重点形成肉牛生产基地。

在发展模式上,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手抓小区大户,一手抓千家万户。明年全县牧业小区要达到100个,比今年增加30个;大户达到4.8万户,比今年增加3000户。同时,要充分利用长春市畜牧业发展贴息政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动、资金支持等措施,发展千家万户的畜禽饲养业。在抓好数量扩张的基础上,要通过品种改良提高畜禽肉品的质量,力争在2-3年内畜禽良种率达到95%以上。

3、坚持抓“大”、上“小”、创“名”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加工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是增加农民收入颇具潜力的增长点。从我县的实际出发,要从抓大着眼,从抓小着手,立足创立名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

抓“大”就是举全县之力抓好6个可以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化大项目。一是玉米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通过引进和兴建大型的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饲料、酒精、淀粉、蛋白质、糠醛等产品,通过加工使玉米实现过机转化,玉米秸秆、玉米芯得到加工利用。二是生猪加工项目。要以华正公司为龙头,建设屠宰、冷藏、保鲜和深加工在内的大型企业,搞好猪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开发,使我县生猪通过深加工销往各地。三是大鹅加工项目。在发展壮大天歌鹅业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到农安来开发大鹅产业。四是蔬菜加工项目。建立和引进蔬菜加工企业,对我县的白菜、甘蓝、青椒、萝卜等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打出品牌,进入市场。五是薯类加工项目。要以伏龙泉金泉淀粉厂为龙头,在搞好传统产品加工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淀粉及其衍生物、有机酸氨以及化工原料等产品。六是“三辣”深加工项目。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使“三辣”从现在的简单形态上的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实现产品增值。

上“小”就是要动员各级干部和千家万户兴办家庭、个体加工业。要围绕发展养牛业兴办小酒坊;围绕发展养猪业兴办小粉坊、小豆腐坊、小油坊;围绕杂粮市场兴办小加工厂和小包装厂;围绕龙头企业的边缘产品兴办以初加工和粗加工为主的小加工厂;围绕当地产业优势兴办畜禽蛋加工、木材加工、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和编织业。力争到明年底全县每个村都能发展1个农畜产品加工专业屯。

创“名”就是实施名牌战略。由农业部门负责抓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注册,打造和推介一批具有东北特色的地方名牌。争取在明年把天歌肉鹅、佳禾种兔、万金塔羽绒、伏龙泉马铃薯、哈拉海“三辣”、青山晒烟、农安镇胡萝卜、巴吉垒杂粮等15个系列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逐步实行一个标准生产,一个品牌对外,逐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做到打造一个名牌,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4、坚持一把手抓劳务,全民搞输出的工作思路,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带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减少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的一般规律,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应该把它做为一个大战略、大产业、大增长点来抓,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三分天下的格局。即三分之一的人从事种植业,三分之一的人从事畜牧业,三分之一的人从事非农产业。当前,要围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大中小城市和国外转移,稳定发展普通劳务输出,大力发展技能劳务输出,着力打造劳务品牌,从上到下建立起一把手抓劳务经济的工作责任制,在全社会形成全民搞输出的氛围。各有关部门要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为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措施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仅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更受到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的严重制约,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所以,必须从我县的实际出发,出真招,用实策,有效破解制约因素,为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的环境。

(一)抓政策,促增收,在进一步放活上做好文章。

在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有关惠农政策的同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一是用地、用电、用水、用树政策。在用地上,利用全县土地总体规划修编的时机,规划好畜牧业、加工业用地,从整体规划中保证农民发展各业用地需要;在用电上,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经济等用电安装,要优先安排,微利核算。农业生产用电严格执行每度0.393元的优惠电价,养殖业用电要严格执行每度0.35元的优惠电价;在用水上,农民打抗旱井,要免收水资源费;在用树上,要拿出一定的林木采伐指标,扶持牧业小区和养殖大户的发展,县里免收育林基金,乡镇在价格上给予优惠。

二是税费减免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税务局关于农民销售农产品月销售额不到5000元,日次销售额不到200元的不缴纳增值税的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地税局对农副产品加工业征收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等税种的减免优惠政策;认真执行国家工商局对农村流动性商贩和在市场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农民,全部免收登记费和工商管理费的规定;质监局对农产品加工业要在检验费、计量器具检测费、许可证办理等方面给予优惠;环保部门要对建立牧业小区、办小厂的业户加强指导,对不构成严重化学污染的厂点,免收环境污染费。

三是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首先,要加快和保障土地流转。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其享有的土地经营权,在“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下,可采取委托代耕、租赁、转包和入股的形式,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只要有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并能履行相应的义务,应享受当地农户的一切待遇。其次,要创造宽松的转移就业环境。凡进入我县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只要有进城愿望,公安部门应及时办理户籍关系。教育部门应保证其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安排其子女就近入托入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对待。再次,要加大贷款扶持力度。银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劳务输出和发展养殖业、设施农业及二三产业过程中遇到资金困难的农民,及时发放小额贷款。

四是安全保障方面的政策。公、检、法、司机关对农村偷盗抢夺家禽、牲畜等损害农民利益的案件,要加大侦破力度,予以严历打击,切实为农民增收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其它各相关部门,都要研究制定支持、鼓励农民增收的优惠政策,报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二)抓投入,促增收,在多渠道筹集资金上寻找门路。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少、能力弱,难以满足农民对信贷的需求。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瓶颈,千方百计帮助农民筹集生产资金是当务之急。

一是引导农民把更多的自有资金投入生产。据调查,今年我县农民持币量在10亿元左右。农民是农业生产投资的主体,要采取政府教育引导,典型现身说法,鼓励拆借投资等有效办法,动员农民把死钱变活钱,把更多的资金由生活消费转入生产消费,增加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二是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在贷款规模上,农业银行和信用联社要加强资金筹措,扩大贷款规模,全面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信用联社2005年贷款规模要力争达到9亿元。农行力争明年支农贷款达到3亿元,其中小额农户贷款2亿元,个人生产经营贷款8000万元,其它支农贷款2000万元。在贷款约期上,要打破传统的春贷秋还的方式,根据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发展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贷款约期,即用即贷。如粮食贷款约期延长到次年3月末,避免农民因急于还贷而低价售粮,畜牧业贷款要根据饲养周期确定贷款时限。在贷款结构上,要优先投放于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信用联社要把明年新增加的1.5亿元贷款,全部投到畜牧业上;农业银行要安排5000万贷款投放到农产品加工业上。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财政部门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农业部门要争取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资金;畜牧部门争取贷款贴息资金;水利部门要争取水利建设资金;计划、林业、科技部门要争取项目开发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三)抓市场,促增收,在提高农民组织程度上狠下功夫。

农民增收问题,根本的是市场问题。摆在各级党政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建设培育市场,组织农民开拓市场,使农产品占领市场,保证农民通过市场实现收益最大化。

一是建设专业批发市场。目前,市场办和相关乡镇要重点建设和完善万金塔羽绒市场、开安生猪市场、鲍家黄牛市场、高家店禽蛋市场、柴岗三辣市场、巴吉垒杂粮市场、靠山蔬菜市场,使这些市场逐步建成规模较大、运行规范、功能齐全、辐射面广、影响面大,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有知名度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做到建一处市场、引进一批客商、带动一个产业、转移一批劳动力、富裕一方百姓。

二是抓好经济组织创新。新兴农村经济组织是农民连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乡镇都要重点培育和建设靠山东排木支部加公司、开安生猪专业协会等模式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同时,农业、畜牧、科技、科协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行业划分,把近些年农村自发成长起来的能人和产业带头人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建立起各类民间的新兴经济合作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经纪人队伍的作用。农村经纪人是目前农畜产品营销的主力军,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缓解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收入上起着重要作用。要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各乡镇要发挥现有农村经纪人的带动作用,吸引和鼓励有文化、有经商头脑的农民离开土地从事经纪人活动,壮大经纪人队伍;扶持和指导农村经纪人广开营销渠道,扩大经营规模;加强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经纪人队伍素质,保护他们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发挥农村经纪人在农产品购销、信息传递、示范引导、组织带动、繁荣市场中的作用。

四是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目前,广大农民对农村市场信息需求十分强烈,而县乡的信息服务相当滞后。在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日益凸现的今天,急需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不然处于分散状态下的农民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盲目随意地做出经营决定。建议整合农村经济信息资源,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以农牧局现有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和广电中心的农业科技信息频道为主,建立县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资源的加工、整理、传递、发布,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服务。各乡镇要拿出一名领导专抓信息服务工作,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设两名专职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工作。各村要由村会计兼任村级信息员,以村屯广播、广告栏、公示板、传单等形式传递农村供求信息。同时,在农村经纪人、种养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村组干部中发展农村信息员,解决农村供求信息进村入户难的问题,以此形成上联国际国内市场,下联乡村农户,集信息采集和发布于一体的农村信息网络。

(四)抓基础,促增收,在改善生产条件上强化措施。

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性障碍,应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提升水资源配置水平。着眼长远,建设松农水系,从根本上解决种植业、加工业、发展畜牧业用水问题。从当前急需看,要采取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与集体、农民筹资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投入资金,打抗旱机电井和田间小井。

二是保证农业生产电力供应。农村电力供应,要由生活用电向生产用电转变,特别是把农村电网向特色产业带、产业块、牧业小区、加工业小区延伸,规范电价,优化服务,保证生产电力供应。同时,对未改造的700多个台区低压线路抓紧完成改造任务,并由农电部门对农民反映强烈的台区变压器容量低的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的办法。

三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紧紧抓住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有利契机,加强村屯公路建设,在明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使村村通进一步延伸,实现屯屯通、户户通、路路通,实现修筑一条道路形成一条经济带。

(五)抓领导,促增收,在转变政府职能上研究新办法。

农民增收问题,就整体而言,是要解决“政府怎么办,农民怎么干”的问题。只有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要矛盾,引导干部围绕市场转,引导部门围绕产业转,引导农民围绕效益干,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当前要在五个方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一是在工作职能上,由生产管理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利用今冬明春的农闲时间,上下深入开展“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民增收服务”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使广大干部转过思想弯子,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增加农民收入服务上来;使涉农部门挑起为农民服务的担子,自觉地为农民增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广大农民跳出小生产的圈子,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特别是要总结好各类增收致富的典型,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阵地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要根据发展畜牧业、加工业、劳务业的实际,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分产业、分层次搞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农户当家人都能掌握12门先进适用的农科技术,使每个外出打工人员都能掌握一项实用技能。

二是在领导分工上,由分块抓向分线抓转变。各乡镇要根据市场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本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项目,打破领导按块分工的工作模式,根据干部的专长,分线抓产业的发展,落实干部岗位责任制,做到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专职专责,一抓到底。

三是在年度考核上,由综合考核向专项考核转变。建议每年对农村乡镇和县直涉农部门经济工作和部门业务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各部门、各乡镇要制定和落实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县委、县政府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制定以产业分工为主线,以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考核指标体系和具体的考核奖罚办法。

四是在领导方法上,由普遍指导向抓典型上转变。改变催种催收,只抓生产环节,不抓流通环节的领导方式,改变只靠会议和行政命令推进工作的领导方法,改变坐着小车跑,围着路边转,只挑好的看的工作方式,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推广典型,用典型来引导农民增收,用典型来带动产业发展。每个乡镇都要抓出一批各具特色,效益显著,农民信服,能够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过硬典型,以此引领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

五是在干部导向上,由指导农民致富向带领农民致富上转变。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中开展“创业富民”活动的实施意见》,鼓励各级干部自办、帮办、合办、领办经济实体,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通过干部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自主创业,发挥强大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跃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