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依旧163 2012-10-12

 

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中国人期盼这一奖项太久了,中国太需要这个大奖了。

对于莫言的获奖,我当然是欣喜的,可说实话,我感到很意外。此前,媒体说莫言有可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我的第一反应是“炒作”,因为在我看来,中国籍作家获诺贝尔奖的时间还未到。

我知道莫言,是张艺谋拍了获得1988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之后,这部影片是由莫言的小说改编的。第二次在报上看到莫言的消息,是1988年恢复实行军衔制,莫言是有些名气的军旅作家中,被授衔最低的,只是中尉,最高的徐怀中是少将。再次关注莫言,是其长篇小说《丰乳肥臀》获得了10万元的“大奖”。现在10万元不算是什么,可在1997年,一个文学奖的奖金10万元,绝对高得让人吃惊。而知道莫言一参军,其服役的军营就在距我现在的办公室二三百米远的地方,则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

可能我和一样,更多的人关注莫言,不是因为认真地读了他的作品,而是因为他屡受争议。当初,他的《红高粱》就没少遭到批评,连电影《红高粱》的金熊奖,也有人说是专门靠暴露“家丑”以迎合西方鄙视中国人的心理而得。他的《丰乳肥臀》一问世,即招致“挞伐”,说其取名只为“媚俗”。即使获得了诺贝尔奖,还有人称其得益于长篇小说《蛙》,涉及“西方感兴趣”的中国的计划生育问题。

文学界公认莫言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极深,莫言本人也承认,他喜欢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方法讲故事,也就是说,莫言总是通过魔幻的手法揭示现实。这种“对现实状态和规模的夸大”,必然使莫言的作品显得“血淋淋”,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我欣赏这样一句话:外国人以为莫言书里的残酷只是魔幻,而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那是现实。所以,莫言获奖绝非偶然,它再次说明,文学即人学。作家只有关注现实,提示人性,才能写出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作品。

由于长时期中国人缺席诺贝尔奖,于是,不少国人以为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对中国存有偏见,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国际知名汉学家和翻译家马悦然也说,中国人不获奖“主要是翻译问题”,“有的作品翻译过,但不是译得不对,就是译得不好,使欧洲人误以为那些中国作品没有文学价值”。抛开翻译缺陷不谈,现在看来,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对我们存有偏见,而是我们对诺贝尔奖的评选存有偏见。刚才,我注意到,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莫言获奖“是诺贝尔委员会对中国崛起的肯定,是对中华文明、中国成就的肯定”。张颐武此言无异于对诺贝尔文学奖意义的故意歪曲。

值得思考的是,莫言小学没必要即因贫困辍学了,有人发微博说,只上了五年学的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这让中国教育情何以堪?这话我们最好别只当笑话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