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陋室铭》欣赏

 爱雅阁 2012-10-14



图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

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

(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 )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品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

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

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

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

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

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刘禹锡所作散文简练深刻,自成一家。《陋室铭》

是他的一篇传世杰作。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

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本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

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

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行",

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

不慕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

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

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

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

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

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

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

(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

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

“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

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

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

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