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园六纪-03-深院幽庭

 红尘烟云 2012-10-14

视频:苏园六纪-03-深院幽庭


 

   《苏园六记》的编导、摄像以富有艺术蕴涵的画面,酣畅淋漓地表达这一文化思考。它创造了许多有“机趣”的镜头、运动的镜头、有意境的画面时空。解说词是“墙外长街,虽然是车水马龙,但在粉墙之中、黛瓦之下,却是鱼戏莲叶的悠闲,满地蕉荫的恬静。”画面由俯拍车流熙攘的大街突然越过高墙直划过屋檐、灌木,落定于园林的一框漏窗,表现了丰富的时空叙述含义。还有那夜泊的枫桥、惜别的横塘,那范成大笔下的菜花、石湖畔的蝴蝶,吴宫花草、吴门烟水,苏州博物馆的状元扇,以至于那“单条半假董其昌”的竹枝词,似乎都被优雅地信手拈来,参与了本片对文化与园的关系的探究与跨越时空的叙述。沿着一泓“沧浪”碧水,《苏园六记》不仅追溯了苏园隐逸文化,而且它的叙述镜头循着“通幽曲径”,拂拭着山水花木庭院所蕴涵的文化的精魂。这是《苏园六记》的精彩之处。它不是铺叙苏州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果它这样做,电视片仅是关于苏州园林的文化普及读物;它探究了园林精致景观后面的文化信息,同时提炼了苏园文化的精神,那种流溢于山水错落花木扶苏间的文化精魂,向我们耐人寻味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那些历尽宦海浮沉、已深感身心疲惫的官场文人,想着要寻找精神家园,去领受“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人生的文章最终写到了抒发灵性与真情实感的当口,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心。”每当我看片到这儿,心灵总是为之一颤。在苏园隐逸文化中包孕着丰盈的人性,苏园是心灵诗意栖居的地方,是人性润养的家园。电视片从古老的物质建构中发现了心灵的跃动、人性的吁吸。那是古人的,抑或是今人的?而那拙政园中文徵明手植紫藤历经四百年绽放的繁花,卢老先生的碗莲,紫兰小筑与周瘦鹃的风雨沧桑,也都在电视片中细细诉说着苏园与文人的心灵遇合、血肉厮守。  在苏州的古典园林中,有以山为主的山景园,如环秀山庄;有以水为主的水景园,如网师园;也有山水参半的山水园,如拙政园。不管是进入那一种园林,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园林艺术的一些规律。它营造山水的手段是以小见大,而游览路线的特点便是曲径通幽。在园林创作里,曲径通幽,几乎是一种典型特征。清代学者俞樾甚至就将自己的园林命名为曲园,而自号俞曲园。曲园,不仅指在这一方狭小的园林里,池水、山径、游廊等无一不曲,而且还蕴含着深深的园林美学思想。


    通幽的曲径,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景观。它不仅增加了园林的景深,丰富了园林的层次,而且还让人在多变的景色中,产生新的趣味。若说园林的特点是曲径通幽,那么,那幽隐的核心便是一个藏字。没有藏字则无所谓幽深。
明清时代的园林主人,大多曾经显赫过、富贵过,自然也失落过。他们归隐之时,也的确作过农夫梦、渔夫梦,但绝不是真的要去种豆南山、寒山独钓,而是要追求另一种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两个生活层面集中在园林里,便是优裕、优雅、优闲的园居生活。曲径通幽之游,其实也正是居的一部分。当年的园林主人,那种富贵风雅的生活,经过历史岁月,早已是“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但是它也毕竟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印记。厅堂楼馆里的陈设,便是其中的一种。这些陈设,曾经是园林主人们最实际的生活用具,因此,也能够最直接地映照出那种园居生活的侧影。 在古老的姑苏漫步,人们又是也会产生这样的联想。那就是,如果将构成小巷的民居,比作一首首朴素的民谣,那么,那些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便是一首首高雅的诗词。因为对照所有描写深院幽庭的古代名篇,你都会在苏州园林里找到古人描写的景物。想必当年造园的时候,园林的主人和造园家们,就像炼句一样,精心营造了这样精美的厅堂斋馆,楼榭亭台,而使之成为一首首诗词精品。宋代词人秦观写过这样一首《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这是宋词的意境,也是园林的意境。在宁静、素雅、优闲精致的深院幽庭里,人们最容易拣拾到一片片宋词的落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