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孝】图文

 【举世独一】 2012-10-15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 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1.孝感动天

图片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原文: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天生就懂得大孝。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2.戏彩娱亲

图片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原文]
  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病三年,帝为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译文]

  汉文帝,姓刘名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早年被封为代王。汉文帝的生母姓薄,人称薄太后,汉文帝对母亲始终竭力奉养,从来没有丝毫怠慢。薄太后得了一场大病,时间长达三年,汉文帝为母亲的病常常衣带不解,觉也不睡,十分操劳。给母亲治病的汤药,都要由他亲口尝过之后,才给母亲吃。汉文帝仁孝的举动传遍了天下。


3.鹿乳奉亲

图片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原文]

  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译文]

  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有一次,曾参到山里面去打柴,家里面有客人来了。曾参的母亲不知怎么办才好,盼望着曾参回来却不见踪影,情急之中咬起了自己的手指。在山中打柴的曾参忽然感觉到一阵心痛,背起柴禾便急急忙忙往家赶。回到家里,跪在母亲面前,询问家里有什么事情,他的母亲回答说:“家里来了一位有急事找你的客人,我没有办法,只好咬手指头,让远在山中的你有所感悟。”

4.百里负米

图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原文]
  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革引。父察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改悔。

  [译文]

  闵损,字子骞,孔子的学生。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为他娶了一位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冬天来临,后母给他自己生的两个儿子穿的是棉絮做的棉衣,给闵损穿的却是塞满芦花不能御寒的衣服。父亲外出时,让闵损为他驾车,可是闵损由于寒冷,坐在驾车的位置上却连车绳都抓不牢,掉在了地上。他的父亲询问清楚闵损寒冷的原因后,非常气愤,想要休掉闵损的后母。闵损却对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不过我一个儿子受冻寒,母亲如果去了,那么三个儿子都会衣衫单薄。”后母听到闵损的话语后,幡然悔悟,从而改变了自己的错误做法。

5.啮指痛心

图片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原文]

  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家贫,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礻因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译文]

  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早年家里很穷,一家人曾经把野菜当作主食来糊口度日。为了奉养双亲,他还经常赶到百里之外,买了粮米来亲自背着走回来。后来,双亲相继去世,他南游到了楚国,做了大官,平时随从的车骑就有一百辆,还囤积了上万钟的粟米,居室内坐的地方垫着舒服的厚褥子,吃饭的时候可以摆出许多大鼎,里面装满煮好的精美的食物。尽管生活优裕了,子路却经常叹息道:“现在虽然想把野菜当作主食,想为双亲去背米,却再也办不到了。”

6.芦衣顺母

图片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

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原文]

  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中,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译文]

  郯子,品性非常孝顺。他的父母年纪都很大,并且都患有眼病,听说鹿乳可以治眼病,便有了吃鹿乳的念头。郯子十分了解父母的心思,并且按父母的心思努力去做。他披了一张鹿皮,到深山老林里,混入鹿群之中,趁便挤取母鹿的乳汁,拿回来供双亲享用。有一次,猎人看见披着鹿皮的郯子,把他当成真的鹿了,正要开弓射击时,郯子急忙直起身子,走向前去对猎人讲明了身披鹿皮的实情,才得以幸免于难。

7.亲尝汤药

图片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原文]

  老莱子,楚人,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舞于亲侧。又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小儿啼,以娱亲喜。

  [译文]

  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非常孝顺,侍奉父母双亲尽心尽意。虽然他已经将近七十岁,因为父母健在,他从来不说自己老了。为了让父母开心,他曾经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学着婴儿戏耍的举止,在双亲面前舞来舞去。还有一次,他担着水经过堂前,故意跌了一跤,趴在地上,像小孩儿一样呜呜啼哭,以此引来父母欢笑。


8.拾葚异器

图片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原文]

  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货钱而葬,及去偿工,路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疋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译文]

  董永,家道贫穷。父亲不幸去世,董永无钱料理丧事,只得自己借钱安葬了父亲。当他去做工偿还债务时,途中遇见一位女子,自己愿意嫁给董永做妻子。两人一起来到借钱给董永的户主家,户主要求董永的妻子织三百匹细绢,然后才可以回去。董永的妻子一个月便织完了。当两个人离开户主家,来到他们初次相逢的槐树荫下面时,那位女子便辞别了董永,一去不复返。


9.埋儿奉母

图片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卖身葬父

图片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原文]

  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妻汲而奉之。母更嗜鱼脍,夫妇作而进之,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诗取以供母。

  [译文]

  姜诗,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姜诗的妻子庞氏,照顾婆母更是十分谨慎,特别勤快。母亲非常喜欢喝江水,庞氏便亲自去江边挑江水回来给婆母喝。母亲特别喜欢吃切细的鱼肉,姜诗夫妇便把鱼精心制作后让母亲吃,并且每次都要请邻居的母亲来作陪。有一天,在他们住的屋子旁边,忽然喷涌出一股泉水,泉水的味道和江水一样,泉水中每天还蹦出两尾鲤鱼,姜诗夫妇正好可以取来供母亲食用。


11.刻木事亲

图片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原文]

  蔡顺,字君仲,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曰:“何异乎?”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只赠之。

  [译文]

  蔡顺,字君仲,从小失去父亲,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正逢王莽乱世,连年灾荒,食不果腹。为了糊口,蔡顺只得去山里拾桑椹用以充饥。拾桑椹时,他准备了两只不同的篮子来盛桑椹。有一次,蔡顺进山拾桑椹,被一赤眉军见到了,他们惊奇地问他:“为什么用两只不同的篮子来盛桑椹呢?”蔡顺回答说:“把成熟的黑桑椹留着专门给母亲吃,不成熟的红桑椹自己吃。”蔡顺的孝心感动了这群赤眉军,他们送给蔡顺三斗白米、一只牛蹄,让他带回家孝敬母亲。


12.涌泉跃鲤

图片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

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原文]

  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长而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因询得其情,即将妻弃之。

  [译文]

   丁兰,自幼父母双亡,没有能够尽一点孝心。长大成家以后,经常想起父母生育自己的辛苦,便用木头雕刻成父母的偶像,如同活着一样天天供奉。时间一长,丁兰的妻子便对偶像不太恭敬。有一次闹着玩,丁兰的妻子用针去刺偶像的手指,不料木头做的手指竟然被戳出血来。后来,偶像见到丁兰的时候,两只眼睛中都掉了眼泪。丁兰知道出了事,询问妻子后,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他立刻将妻子从家中赶了出去。

13.怀橘遗亲

图片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原文]

  陆绩,字公纪。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三枚。及归拜辞,桔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译文]

  陆绩,字公纪。六岁时,随父亲去九江袁术家中做客,袁术拿出柑桔来招待他们。吃的时候,陆绩把三只柑桔揣到怀里。到走的时候,起身拜辞,三只柑桔从怀中掉落在地。袁术见此情形,以为小孩贪吃,便开玩笑道:“小陆郎来别人家做客,为什么还要往怀里揣几只柑桔呢?”陆绩立刻跪在地上回答说:“我母亲最喜欢吃柑桔,我想带几只回去送给她。”袁术见六岁小儿郎有如此孝心,大大感到惊奇。


14.扇枕温衾

图片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原文]

  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译文]

  江革,字次翁,从小失去父亲,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个人生活。正逢乱世,江革背着母亲四处逃难,历尽艰辛。在逃难途中,多次与强盗相遇,强盗想劫持江革入伙,江革总是泪流满面,哭着告诉他们:还有老母亲需要我来奉养。江革的孝心,使强盗也不忍心再强求他。后来辗转来到下邳,暂且居住下来。由于生活贫穷,只好天天打赤脚,靠去给人帮工来供养母亲。日积月累,母亲所需生活物品,应有尽有,供奉得很周到。

15.行佣供母

图片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16.闻雷泣墓

图片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原文]

  王裒,字伟元,事亲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惧。”隐居教授,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遂三复流涕。后门人至废《蓼莪》之篇。

  [译文]

  王裒,字伟元,对待父母双亲非常孝顺。他母亲在世的时候,非常害怕天上打雷。后来母亲去世以后,埋葬在山林之中,每当狂风暴雨天上打雷的时候,他就立刻奔到母亲的坟墓旁,跪在墓前哭泣着说;“孩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王裒一生隐居,以教书为业。诵读《诗经》,每当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句时,眼泪总是禁不住夺眶而出。他的学生们为了不让老师伤心,以至于读《诗经》时故意不读《蓼莪》这一篇。


17.哭竹生笋

图片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原文]

  吴猛,年八岁,性至孝。家贫,榻无帏帐。每夏夜,任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恐去己而噬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译文]

  吴猛,年方八岁,品性十分孝顺。家中贫穷,买不起蚊帐挂在床上。每当夏天的夜晚,蚊子飞人家中,吴猛任凭蚊子在自己身上叮咬,让蚊子喝饱了自己的血,尽管蚊子多也不驱赶。吴猛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把蚊子从自己身上赶走,那么,它们可能会去咬他的双亲。吴猛对父母的爱心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18.卧冰求鲤

图片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原文]

  王祥,字休徵。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于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生鱼,时值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裂,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

  王祥,字休徵。亲生母亲很早故世,父亲续娶的妻子朱氏,很不宽容,在王祥的父亲面前多次说王祥的坏话,致使王祥失去了父亲的信任与喜爱。正是天寒地冻的时节,继母想吃活鱼。王祥来到河边,脱掉衣服后躺卧在冰上,他想用身体的热量来融化坚冰。忽然,河面上的坚冰自动裂开了,从裂口处还蹦出两条活鲤鱼。王样正好可以拿着活鲤鱼回家孝敬继母。


19.扼虎救父

图片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原文]

  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译文]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割庄稼,才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他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着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20.恣蚊饱血

图片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原文]

  孟宗,字恭武,少丧父。母老疾笃,冬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疾愈。

  [译文]

  孟宗,字恭武,很小的时候便死了父亲,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又得了重病。那年冬天,生病的老母忽然想吃竹笋煮的羹汤。天寒地冻,哪儿有新生的竹笋呢?孟宗一时无计可使,心里焦急,便跑到了竹林中,抱着竹子痛哭流涕。孟宗的孝行感动了天地,一会儿竹林的地面裂开,数茎新笋破土而出。孟宗万分惊喜,割下新笋忙回家为老母做笋羹。老母亲喝了这冬天的笋羹,本来很重的病竟然立刻痊愈了。


21.尝粪忧心

图片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原文]

  庾黔娄为孱陵令。到任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病始二日。医云:“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娄尝之甜,心忧甚。至夕,稽颡北辰,求身代父死。

  [译文]

  庾黔娄被任命为孱陵县令。到任还不到十天,有一天忽然感到心惊肉跳,浑身流汗,想想大概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当即便辞官回了家。这时他的父亲已经病了两天了。为他父亲看病的医生对他说:“要想知道您父亲的病是好是坏,只要尝尝他的粪便的味道便清楚了,如果味道是苦的,就没打什么大问题了。”庾黔娄立刻去取父亲的粪便来尝味,尝下来感到味道既甜又滑,于是更加忧心忡忡。到了晚上,他面向北极星的方向,给老天爷磕头作揖,哀求上苍用他自己的生命来换回父亲的健康。


22.乳姑不怠

图片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

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原文]

  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笃,长少咸集,曰:“无以报新妇恩,愿汝孙妇,亦如新妇之孝敬。”

  [译文]

  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纪很大,牙齿都已经落光了。他的祖母唐夫人对婆婆长孙夫人十分孝顺,每天侍候婆婆起居,替她梳头、洗脸,扶她升堂。因为婆婆没有牙齿无法咀嚼饭菜,唐夫人使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她。这样侍奉了数年,长孙夫人的身体被照顾得十分好。后来有一天,长孙夫人忽然得了病,而且很严重。临终前,她把一家老小召集来,当众说:“我没有机会报答儿媳的大恩了,希望你们这些孙子媳妇都能像我的儿媳一样,好好孝敬自己的婆婆。”


23.涤亲溺器

图片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亲至诚。每夕,亲自为母亲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原文]

  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行次于同州,得之。时母七十余。

  [译文]

  朱寿昌七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刘氏在家里受到嫡母的嫉妒,后来被找了一个借口赶出家门,被迫嫁人。从此以后,母子二人有五十年没能见面。宋神宗熙宁初年,正在广德军任职的朱寿昌,有一天忽然辞去官职,回来跟家人告别,并且发誓说:“不见到亲生母亲,我就不回来了。”然后就去了陕西,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找到同州时,终于发现了离散五十年的亲生母亲刘氏。刘氏这时已经七十多岁了。

24.弃官寻母

图片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原文]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元祐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为亲涤溺器,无一刻不供子职。

  [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哲宗元祐年间,他已经做到太史的职位。他品性非常孝顺,虽然身为高官,地位显赫,但他侍奉母亲仍然是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天晚上,他都要把母亲用过的便桶亲自刷洗一遍,无时无刻不在尽一个儿子的职责。

 

 

【二十四孝图 主要内容

  1、虞舜孝感动天

  《孟子》、《荀子》、《史记·五帝本纪》均载:舜大孝,父顽、母嚣、弟傲,他忍辱行孝,顺适不失子道。”“舜耕历山。·刘向首辑《孝子传》载其孝行,但未言象、鸟助耕事。敦煌变文《舜子变》载,舜至历山,见百余顷空田,心中硬咽。种子犁牛,无处取之。天知至孝,自有群猪(象)与(以)嘴耕地开垅,百鸟衔子抛田,天雨浇溉。比较完整地表现了虞舜孝行的故事情节,并以诗赞曰:孝顺父母感于天,舜子涛(淘)井得银钱。父母抛石压舜子,感得穿井东家连。电峡墓砖雕表现的是后母虐待舜及舜扶犁驱象耕地、群鸟为之助耕一事,与敦煌《舜子变》文所载略有不同。另在河南东汉宁孝子墓刻石、山西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中有虞舜行孝故事情节。宋·林同《孝诗》赞云:孩提知所爱,妻子俱而衰。大孝终身荣,子于舜见之。(《四库全书》别集三,下引《孝诗》同此)。元·郭居敬《二十四孝》列其为孝子之一,并序诗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2、闵子骞单衣奉亲

  闵子骞(前515--?),《史记》有传,名损,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论语·学而》载: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萧广济、师觉授《孝子传》均载其孝行之事。敦煌遗书《孝子传》载:闵子骞,名损,鲁人也。父娶后妻,生二子。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后母嫉子,所生亲子,衣加棉絮,子骞与芦花絮衣,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车,骞不堪甚,骞手冻,数失韁靷,父乃责之,骞终不自理。父密察之,知骞有寒色,父以手扶之,见衣甚薄,毁而观之,始知非絮。后妻二子,纯衣以棉。父乃悲叹,遂遣其妻。子骞雨泪前白父言: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父惭而止,后母改过,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慈母。孝子闻于天下。……”(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下册卷八《孝子传》,下引同此)

  3、老莱子戏采娱亲

  老莱子,周楚国人,事二亲至孝。师觉授首列其为《孝子传》人物之一,传曰: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烂之衣。为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者,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敦煌遗书《孝子传》所载略同,只是更为形象生动。《孝诗》有赞;七十已中寿,人生似此稀。绝怜老莱子,犹反作儿戏

  4、睒子鹿乳奉亲

  睒子,又作剡子、闪子、郯子,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关于他的孝行故事最早见于郭居敬《二十四孝》中。实物雕刻表现较早的则是山西省壶关南村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墓和洛阳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石棺线刻二十四孝图。在敦煌写本中有睒子行孝事迹的记载,但这里的睒子却是印度迦夷国人,他孝养二盲父母的故事,见于多种佛经记载,主要有《佛说睒子经》、《六度集经》卷五《睒道士本生》等。作为佛教艺术题材的睒子本生故事则在新疆克孜尔千佛洞、云冈石窟第9窟、敦煌莫高窟第428窟、麦积山第127窟等北朝或以前的石窟壁画中有较多的表现。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表现孝道思想的睒子为当时的人们所利用,并借之以提倡传统孝道文化。甚至在隋唐之际,佛教徒借重儒学孝悌观,创作《父母恩重经》伪经,借以宣传孝道思想。敦煌遗书《父母恩重经》号14、阙40写本附孝子事迹记载:“……迦夷国王入山游猎,挽弓射鹿,误伤闪(睒)胸,二父母仰天悲哔。由闪至孝,诸天下药涂疮,闪子还活。父母眼开,明睹日月。不慈不孝,天不感应。闪子更生,父母开目。人之孝顺,百行为本。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18引录《父母恩重经》内容与此相同。郭居敬《二十四孝》载: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入鹿群内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俱以情告,乃免。

  5.曾参行孝

  曾参,又称曾子(505~前405),春秋鲁国人,与其父曾点同为孔子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萧广济首将其列入《孝子传》中,但未言具体孝行。虞盘佑《孝子传》曰:乐正者,曾参门人也,来候参。参采薪在野,母啮右指,旋顷走归,见正不语,人跪问母何患。母曰:。参曰:负薪右背痛,薪堕地,何谓无?’母曰:向者客来无所使,故啮指呼汝耳。参乃悲然。《太平御览》卷412“孝上引《论语·孔子家语》记载有曾参为孝母而辞去在齐国做官的机会一事。

  6.鲁义姑姊舍子救侄

  鲁义姑姊,春秋鲁国人,史籍称其为村野之妇人。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五、明·解缙《古今列女传》均载:齐国攻打鲁国,鲁义姑姊为救兄之子而置己子于不顾,齐将问其故,鲁义姑姊以大义陈之,齐军感悟而不再攻打鲁国,君闻之,赐妇人束帛百端,号曰义姑姊。画面所表现的是齐将与鲁义姑姊问答的情节,妇人所抱小儿与身后站立的一小儿应为一人,即兄之子,前立小儿为己子。她不但以义行救了自己一家,而且保全了鲁国的安全,其义大哉。

  7.原谷拖舆谏父

  原谷,实名元觉,又称圆觉、袁觉,清水电峡宋墓题记作元角行孝。杂《孝子传》载:原谷者,不知何许人。祖年老,父母厌患之,意欲弃之。谷年十五,涕泣苦谏,父母不从,乃作舆舁弃之。谷乃随收舆归。父谓之曰:尔焉用此凶具?’谷乃曰:恐后父老,不能更作,得是以取之耳。父感悟愧惧,乃载祖归供养。尅己自责,更成纯孝。谷乃纯孙。此段记载又见于《太平御览》卷519。敦煌遗书《搜神记》引《史记》曰:孙元觉者,陈留人也。年始十五,心爱孝顺。其父不孝,元觉祖父年老,病瘦渐弱,其父憎嫌,遂缚筐举舁弃深山。元觉悲泣谏父。父曰:阿年老,虽有人状,昏耄如此,老而不死,化成狐魅。遂即舁父弃之深山。元觉悲泣大哭,随祖父归去于深山,苦谏其父。父不从。元觉于是仰天大哭,又将舆归来。父谓觉曰:此凶物,更将何用?’觉曰:此是成熟之物,后若送父,更不别造。父得此语,甚大惊愕:汝是吾子,何得弃我?’元觉曰:父之化子,如水之下流,既承父训,岂敢违之。父便得感悟,遂即却将祖父归来,精勤孝养,倍于常日。孔子叹曰:孝子不违其亲,此之为也。

  8.文帝亲尝汤药

  文帝,即汉文帝刘恒,高祖第三子。《汉书·文帝纪》载: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供粢盛。坐罪不及父母,下哀矜之语,仁孝闻天下。郭居敬《二十四孝》列入孝子之一,并序诗曰: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9.淳于缇萦舍己救父

  淳于缇萦,《史记》、《汉书》有传。《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分别引《史记》、《汉书》传为孝女:淳于缇萦者,齐人也。父淳于意为太仓令,生女五人,萦最小。父犯罪当刑,乃骂其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也。缇萦自伤涕泣。随父至长安,诣北阙上书言:父为吏,齐中皆称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妾愿没为官奴,以赎父之刑,使得自新。汉文帝悲怜其意,原其父罪(《太平御览》卷415)。画面表现的正是缇萦随父至长安为父赎罪的情形。林同《孝诗》赞曰:仁矣文皇诏,悲哉孝女书。至今民受赐,非但活淳于。

  10.刘平舍子救侄

  刘平,字公子,东汉楚郡彭城人,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后汉书》、《东观汉纪》均有传,王莽时任郡吏,守葘丘长,后举孝廉,拜济阳郡丞,九江郡全椒长。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忽复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东观汉纪》卷l7载刘平以仁孝著闻。他不但孝顺父母,而且仁义救侄而弃己子。《孝诗》赞曰:弟类那容绝,吾雏听自生。刘平端为母,伯道特沽名。

  11.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与仙女的故事见诸于许多文献记载,刘向《孝子传》称他为前汉董永。三国魏曹植《灵芝篇》赞道: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庸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用何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法苑珠林》卷六二引刘向《孝子传》载有较完整的情节:董永者,少偏孤,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于富公以供丧事。道逢一女,呼与语曰:愿为君妻。遂俱至富公,富公曰:汝为谁?’答曰:永妻,欲助偿债。公曰:汝织三百匹,遣汝。一旬乃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女也,天令我助子偿人债耳。语毕,忽然不见。敦煌遗书记载董永及其孝行故事的有《父母恩重经》、《孝子传》、《古贤集》,并有专门的《董永变文》。《孝子传》除引详细的董永事迹外,还说天子征永,拜为御史大夫。《古贤集》也云:董永卖身葬父母,感得天女助机丝。《董永变文》唱文长达一百三十四句,其中也有董永拜别仙女一事,与墓葬雕绘情节一致。唐末五代时,董永传说极盛,至宋代时又有小说《董永遇仙记》,董永行孝的故事已十分完善。

  12.紫荆复萌(或田真兄弟)

  周景式《孝子传》最早记载荆树连阴的故事: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树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欲聚,况我兄弟而欲殊哉!’遂还,相为雍和也。一曰田真兄弟。《太平御览》卷416959及《艺文类聚》卷89、《初学记》卷17所引与此同。唯《御览》卷421“义中引《续齐谐记》稍详,与墓葬雕刻内容更为接近,并指出田真为西汉人,成帝时官至太中大夫,田真兄弟三人,家巨富,殊不睦。忽共议分财。金银珠物各以斛量,田业生赀,平均如一。唯堂前一株紫荆树花叶美茂,共议欲破为三,人各一分,待明就截之。尔夕树即枯死,状火燃,叶萎枝摧,根茎焦焠。真至,擕门而望之,大惊,谓语弟曰:树木同株,闻雷分析,所以焦悴,是人不如树木也。因悲不自胜,便不复解树。树应声遂更青翠,华色繁美。兄弟相感,更合财产,遂成纯孝之门。画面表现的正是兄弟三人见树枯死而感悟痛哭的情景。敦煌遗书《二十四孝押座文》载有共树共枝争判割,同胞同乳忍分张,当指此事。

  13.姜诗孝母

  姜诗,字士游,东汉广汉雒(今四川广汉县)人。《东观汉纪》卷17载:诗性至孝,母好饮江水,令儿常取水,溺死。夫妇痛,恐母知,诈曰游学。岁岁作衣,投于扛中,俄而涌泉出舍侧,味如江水,旦生鲤一双。《后汉书·姜诗妻传》所载略同,言诗妻亦奉顺尤笃,并记有姜诗遣妻一事。敦煌遗书引《孝女传》所载与此基本相同。林同《孝诗》赞曰:日常供鲤鲙,旦辄汲江流。儿溺言游学,妻还感珍羞。清水电峡墓将死去的姜诗雕刻出来以表示姜诗的孝行,实则其妻亦属孝妇。郭居敬列其为二十四孝之一。

  14.蔡顺拾葚供亲

  蔡顺,字君仲,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县东南)人,以至孝称。《后汉书》有传。《东观汉纪》卷16记:王莽乱,人相食。顺取桑椹,赤黑异器。贼问所以,云:黑与母,赤自食。贼异之,遗盐二斗,受而不食。《孝子传补遗》所载与此基本相同,也与墓葬雕刻完全一致。但是,杂家《孝子传》所记又与前不同:“……母饮酒吐呕颠倒,恐母中毒,尝母吐验之。是为《初学记》所记蔡顺尝毒之事。林同《孝诗》记有其孝行事四件:贼疑拾椹异,母怪弃薪还。雷震辄圜冢,火飞因伏棺。敦煌遗书引《后汉书》亦记有拾椹尝毒火起伏棺雷震圜冢四件孝行。查《后汉书·蔡顺传》记载并无拾椹供亲之事,而记心痛悟母闻雷哭墓二事,与前述曾参心痛悟母及后述的王裒闻雷泣墓颇为相似。

  15.赵孝舍己救弟

  赵孝,又名赵孝宗,山西长子县石哲金墓榜题赵孝宗。《后汉书》有传,沛国蕲(今安徽宿县)人,父善,王莽时为田禾将军,任孝为郎,传曰: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东观汉纪》卷17、《初学记》卷17、《艺文类聚》卷20均有载,并记有赵孝食蔬的故事。墓中表现的均为其舍己救弟的情节。

  16.曹娥哭泣

  曹娥,《后汉书·曹娥传》曰: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诉涛()婆娑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太平御览》卷415“孝女引《会稽典录》与此相同。《孝诗》有赞诗。

  17.茅生杀鸡

  茅生,即茅容,《后汉书》有传,字季伟,东汉陈留人。《艺文类聚》卷20“、《太平御览》卷414“孝下均引《郭林宗别传》记曰: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画面表现的正是茅生杀鸡的情节。《孝诗》赞曰:鸡乃为母设,蔬惟与客同,贤哉茅季伟,误矣郭林宗。

  18.江革行佣供母

  江革,字次翁,汉代齐国临淄人(今山东临淄),《后汉书》、《东观汉纪》均有传。晋陶潜《孝传》有录。传曰:江革,齐人也。汉章帝时,避贼负母而逃,贼贤之,不害,而告其路。竭力庸债,以致甘暖,和颜悦色,以尽欢心。欲亲之安,自挽车以行。乡人归之,号曰江巨孝。位至五官中郎将,天子嘉焉,宠遇甚厚。告归,诏书褒美。就家礼其终身,以显异行。” ]敦煌遗书《孝子传》有载,较略:江草()字次翁,齐国临淄人也。老母年迈,次载母不使牛马,乃自居辕中,挽车令不动摇,恐母不安。后汉人也。所记为其行佣供母的情节,并未证负母逃难事。墓葬所刻则为其负母避贼逃难的情节。郭居敬列其为二十四孝之一。

  19.郭巨埋儿

  郭巨,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汉刘向首辑郭巨入《孝子传》中。宋躬《孝子传》亦有载。敦煌遗书中发现附有孝子事迹的《父母恩重经》写本中有郭巨至孝,天赐黄金之句。另有多件写本单独记其事,较刘向所记稍详,但基本一致,并指出郭巨为东汉人。其中《搜神记》记其孝行曰:昔有郭巨者,字文气,河内人也。家贫,养母至孝。巨有一子,年始两岁,巨语妻曰:今饥贫如此,老母年高,供勤孝养,恐不安存。所有美味,每减与子,今母饥羸,乃由此小儿。儿可再有,母难重见。今共卿杀子,而存母命。妻从夫言,不敢有违。其妻抱子往向后园树下,欲致子命。巨身掘地,欲拟埋之,语其妻曰:子命尽未?’妻不忍即害,必称已死。巨掘地得一尺,乃得黄金一釜,釜上有铭曰:天赐孝子之金。郭巨杀子存母食,遂赐黄金一釜。官不得夺,私不得取。’……” 敦煌《孝子传》S389(乙卷)序诗云:郭巨专行孝养心,时年饥险苦来侵,每被孩儿夺母命,生埋天感赐黄金。又《古贤集》曰:郭巨夫妻生葬儿。郭居敬列其为二十四孝之一。

  20.王祥卧冰

  王祥,字休微,东汉琅琊(今山东诸城县东南)人,官至汉光禄勋,晋武帝拜为太保,赐爵为公。《晋书·王祥传》载:祥性至孝,继母朱氏不慈,犹令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将解衣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有丹奈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晋萧广济首将其列入《孝子传》中,《孝诗》赞其孝行曰:风李应难守,冬鱼未易求。剖冰不辞冻,抱树可胜愁。有的墓将此两件孝行同时刻出。敦煌遗书《孝子传》引《魏书》仅记其守树、未言卧冰求鲤事。郭居敬列其为二十四孝之一。

  21.丁兰刻木事亲

  丁兰,汉代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人。《太平御览》卷414“孝下禄养条引《孙盛逸人传》曰: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形,视之若生,朝夕定省……曹植《灵芝篇》赞曰: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焭。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暴子见陵侮,犯罪以无形。木人为泣血,免泪全其名。敦煌遗书中有丁兰木母,以灵感应之句。敦煌写本《孝子传》记载甚详。另P3680写本记曰:丁兰()木作慈亲,孝养之恩感动神,图舍忽然修斩如,血流洒地真如人。《孝诗》也有赞。郭居敬列其为二十四孝之一。

  22.陆绩怀桔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仕吴为郁林太守,博学善政,见称当时。《后汉书》、《三国志·吴书》均有传。传曰: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其孝顺如此!《初学记》卷17亦引《吴志》记有陆绩怀桔事。其故事画最早见于北魏洛阳宁懋石室。《孝诗》赞曰:陆郎作宾客,怀桔欲何为。遗母当然事,袁公乃称奇。

  23.孟宗哭竹

  孟宗,字恭武,三国吴江夏(今湖北汉阳县之鲁山)人,本名宗,避孙皓字,易名仁。任吴令、盐池司马,累迁光禄卿、司空。《三国志·吴书》引《楚国先贤传》曰: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出,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认为至孝之所致感。白居易《白氏六贴》亦称:孟宗后母好笋,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恸哭,笋为之出。敦煌遗书《孝子传》所载更略。又敦煌遗书《古贤集》有孟宗冬笋供不阙之句。《孝诗》赞曰:万象死灰色,千林号怒声。何人苦哀泣,冻竹强抽萌。郭居敬列其为二十四孝之一。

  24.王裒闻雷泣墓

  王裒,字伟元,三国魏城阳营陵(今山东临淄西北)人。《晋书·王裒传》载其孝行曰: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跪拜,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至墓曰:裒在此。乃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孝子传补遗》、《孝诗》所记与此略同。敦煌写本伯.2621(原卷)亦记王裒孝行,但无泣墓事。S5776(甲卷)、伯.3536(丙卷)记载较详。丙卷序诗曰:王裒慈母怕雷声,每至春间不得宁,乃至百年亡没后,语坟犹怕阿娘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