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指熊市众生态:博弈还是“博傻”

 Will先生 2012-10-16

期指熊市众生态:博弈还是“博傻”

2012年10月08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熊锋

自6月16日以来的一轮大跌中,期指迭创历史新低,但总持仓却屡创新高。天量持仓的背后,究竟谁在做空,而谁又在巨亏之下逆市做多?

行情固然在下跌,但空头是否真赚得盆满钵满?被市场称作空头司令的中证期货席位率领空头攻守自如,市场人士不禁为之好奇:这背后到底盘踞着哪些做空资金?

更让人们匪夷所思的是,期指连跌、多头巨亏之下,多方阵营却始终未见缩小,这些人前仆后继执著做多到底为何?等待他们的,会是翻船还是翻盘?

熊市里的空头故事

毋庸置疑,在这轮期指的大跌中,确实有人赚了不少。

80后女孩何宜(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初见她,一袭黑色长裙,漂亮且颇有气质。后来得知,学声乐的她目前就读于上海某艺术类院校。

何宜在期指市场上已有两年的投资经历,起起伏伏之后,目前有近1000万元的资金。身为浙江人的她,家中有不少人做股票、期货投资,耳濡目染之下,她在玩过股票之后也做起了期指。在期货市场上,文艺气息浓厚的她似乎变了一个人:胆子很大、敢搏,一旦错误又敢于“壮士断臂”止损。自今年6月一轮下跌以来,她的收益基本稳定保持在月均30-40万之间。

在9月7日那天,期指上涨了逾百点,一直做空的何宜犹豫了,但她仍然坚信期指仅是对发改委连续批准基建项目的过度反应,目前国内偏弱的经济基本面难以支撑期指不断走高。“我认为可能会冲高回落”,何宜说。不过下午的继续飙涨让她始料未及。看着屏幕上的浮亏不断放大,何宜至今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亏了快70万,我当时非常紧张”。但她还是痛下决心,“砍掉”。

不过,何宜并未改变对期指空头走势的看法,此后的几个交易日不断加仓空单,随着期指盘整一周之后,开始新一轮的下挫,国庆前一周直接跌破2300、2200点两个整数关口。而何宜不断的加码空单,最终不仅将损失的70万悉数挣回,并且还多挣了近40万。

大户老杨(化名)的赚钱故事亦颇有代表性。在A股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杨已经积累下数亿身家。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后,他并没有马上参与。后来通过开户券商的IB业务,老杨拿了两个亿冲进了期指市场。他手上操作着10多个期指账户,操作时多是几个账户联合起来以整数200、500手加仓,个人最高持仓曾达到50%的仓位、保证金超过一亿,其作风着实剽悍。近两个月来,他一路做空,在这一轮下跌中大赚了一笔。

有人赚钱就有人倒下——同是股票投资者转战期指的张杨(化名),因为固守股市的死扛、不愿止损的交易习惯,面对期指的不断下行却死扛不肯认赔离场,认为期指会继续上行。市场的残酷最终让他付出了代价,这位兄弟现在已彻底告别了期指市场。

空头大本营探秘

如果说不少人做空赚钱只是赚眼球,那么对期指投资者来说,素有“空军司令”、“空头带头大哥”之称的中证期货席位资金攻守自如,对期指大势的准确把握令市场惊讶。是什么力量隐藏在中证席位背后做空?期指本轮大跌是否又真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不是空军司令”,中证期货副总经理景川说,中证席位空单多,背后确实是以机构为主。机构运用期指这个工具避险,就像券商资管、基金等机构在做空头套保。还有不少私募基金在做套利的操作,反而是单纯投机的个人投资占比非常小。

景川说,空头持仓高企主要说明机构对股市并不看好,出于对现货资产的保值需要,做一些空头持仓。除套保外,有些私募基金做期现套利,这些对股票更专业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在沪深300指数中选股,配置与指数不同的比例,从而持有现货抛空期指,“他们关注的主要是价差变化,而不是涨跌。即使股市上涨,如果套利策略依然盈利,他们依然会在期指抛空。”景川介绍,套利资金的年化收益照目前来看大多可以达到15%。

那单边投机的空头们,收益到底怎样呢?

“单纯在股指上做投机的投资者,即使看对了下跌方向,其实也挣不到什么钱。”景川说。尤其是从商品期货转过来的投资者,即使看对了趋势,但是期指日内的波动经常打穿其止损位,而专业的股指期货交易者要求严格遵守交易纪律,在打穿止损位时坚决止损。“来回的开平仓之间,利润也就损失殆尽了。”

还有部分直接从股市过来的投资者,并没有经过商品期货的洗礼。而期指有杠杆,并且震荡幅度较股市更大,他们不容易拿住仓位,浮亏过大往往让他们难以忍受。

对于期指市场的高频交易者,景川说,他们的资金量并不大,2000万资金算规模较大的,一般的年化收益率在10%-20%。对于这些人,“他们很专业,我们更多的是提供硬件上的保证,使交易能顺利进行”。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中证期货席位的空单变化,尤其是净空单变化,景川说,“你看到收盘以后的变化,就知道他们当天做了什么,但是明天他们会做什么,依然是个未知数。”

多方博弈非“博傻”

按照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期指多空持仓是对等的。很多市场人士都关心,在整个股票市场一片低迷之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做多者在陪空头“对赌”?难道他们真是在博傻吗?

“很多做多的人都亏了。”东证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杨卫东说,没有资金实力的早已被清洗出去了,但永远都有新的入场者。原来那些还在场内的多头很多人都在扛着,其中不少人的资金量大,能扛得住浮亏,即使移仓换月时有一定成本,但这对于他们来说不算是问题。杨卫东指出,一旦出现一波明显的反弹,做多资金的收益可能惊人。

除了部分能扛浮亏的做多资金,还有哪些资金在布局多单呢?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吴泱指出,期指多单的大增,其实还有一部分是在做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套利。“比如说,有些人可能在做A股和外盘的套利,觉得A股跌得太多,而类似港股涨幅相对偏大等,所以选择买国内期指、抛港股的操作。”

其余的期货品种亦在考虑之列。某交易者就告诉记者,“有人近期就买期指多单,而抛空近期涨势惊人的豆粕。”

而自从融资融券业务开闸以来,融券业务的大增亦为期指多头增添了新生力量。国泰君安期货金融工程师胡江来说,一些券商的融券仓位实际上是拿有现货空头,为了防止股票上涨可能带来的损失,所以就在二级市场采取买入多单套期保值策略。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就某券商8月份月末融券余额1.88亿元来看,对融券标的的对冲操作,简单以50%的套保比来衡定期指上的持仓规模,需要期指的数量约150手。

期货市场一直不缺少对手盘。杨卫东说,“虽然现在看趋势向下,但总有抄底资金进来,尤其是每到关键支撑位,比如到所谓的上证综指钻石底、2100点关口以及2000点关口时。”

此外,短线的投机多头亦是多头持仓高涨的另一因素。从中金所公布的持仓数据来看,在诸如整数关口比较微妙的拉锯战时,不乏短线资金入场抄底。如9月26日上证综指盘中跌破2000点,而期指主力合约跌破2200点关口,多头排名靠后的席位不少逆势增仓,这些多是投机性较强的资金所为。之后,期指在9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的连续大涨让多头上演“逆袭”,不少短线多头亦大有斩获。

 
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

期指功能发挥良好 减轻A股抛售压力

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两年多以来运行平稳,在为不同投资者提供管理风险工具的同时,也减轻了大型机构投资者在下跌时抛售A股现货的压力。他认为,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力发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证券报:股指期货上市已经两年多了,您认为市场运行情况怎么样?

徐凌:两年多来,股指期货市场运行比较平稳、规范,投资者参与理性、成熟,市场秩序良好,实现了当时监管层预期的“平稳上市、安全运行”目标,同时也为以后国债期货、股指期权等更多金融衍生品的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股指期货的上市为不同种类的投资者提供了避险工具,同时也为一些大型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总体而言,股指期货的上市提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风险危害,为实体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证券报:期指的推出对A股市场带来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徐凌: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A股市场的抛压程度、投资理念和交易模式等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缓解了大型机构投资者在下跌市中抛售A股现货的压力。

近年来,证监会针对股指期货出台了各类“操作指引”,严格规定入市机构(基金、券商、银行、信托、QFII、保险)只能通过空头套保来对冲其持股风险。换言之,当这些机构面临股市下跌时有两个选择,要么抛售他们手中的股票现货,要么增加股指期货的空头头寸,以对冲他们手持现货的风险。由于机构投资者多持中长期投资理念,因此股指期货的上市使上述机构投资者在面临股票下跌时避免了只能抛售现货的尴尬局面,减轻了A股市场的抛售程度。

股指期货的出现还让投资者在A股市场的交易模式日趋多元化,投资者得以采取多元化的交易策略,如期现货对冲、Beta值投资策略,程序化以及量化交易等进行操作。

中国证券报:据你了解,各个参与主体如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在这一市场分别有什么表现?

徐凌:综观全球成熟的金融市场,机构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市场投资主体中所占比例应在70%左右。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虽然我们距离这个比例仍有一段距离,不过一些大型机构投资者已经逐步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崭露头角。

目前,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刚刚起步。基金公司是股指期货市场重要的参与力量。在2011年新发行的119只基金专户产品中,有近1/6的产品明确将期指作为投资标的,且大部分实现了正收益。而证券公司通过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也在2011年取得较好收益。

就个人投资者而言,股指期货市场为他们提供一个做空的机会。但据我了解,部分个人投资者尚未能很好地转变传统做多思维,因此成绩并不是十分理想,交易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国证券报:未来保险资金、QFII等机构将参与期指市场,这些机构的入场会给期指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徐凌:对于现货市场来说,股指期货促进了机构持股结构的优化。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信托公司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陆续出台,实现了机构投资者的逐步有序入市。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类型以套期保值交易为主,同时也包括套利和投机交易。

机构投资者的进入能够提升股指期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而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跨期套利、期现套利、统计套利、市场中性策略等成为证券、基金和信托产品共同的创新模式。

中国证券报:目前,国内金融期货市场仅有沪深300股指期货一个品种。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已经进行了7个月,并且沪深300股指期权亦在研发之中,在您看来,未来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将如何发展?

徐凌:《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已经为我们提出了发展方向,要推动期货市场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中国的金融衍生品起步较晚,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货币国际化、资产证券化的趋势必然使得中国的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日益突出,这必然要求培育和发展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具备高效的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机制,因此,研究和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发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认为未来中国的金融期货市场发展方向是品种多样化。具体而言,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市场需求是决定新品种上市时间的重要因素。第二,机构投资者的接受程度,决定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第三,个人投资者对新品种的了解和认同也同样重要。目前,海通期货已在人才、技术、观念、投资工具等各个方面做好了迎接金融期货扩军的准备。

股指期货平稳运行呈现六大特征

自上市到现在两年多来,沪深300股指期货运行平稳规范,功能逐渐发挥,促进了资本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股指期货的运行情况整体上呈现六大特征。

一是股指期货和现货价格吻合。通过比较沪深300现货指数和股指期货各个合约的价格相关性,可以得到当月合约、下月合约、下季合约、隔季合约对沪深300现货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7、0.9977、0.9953、0.9937。可见每个月份的合约对于沪深300指数的相关系数都非常高,股指期货合约较好地拟合了沪深300指数的走势情况。期现两市整体联动性较强,也充分发挥了股指期货这一工具市场的功能。

二是近月合约交易占绝对主导地位。通过对股指期货上市两年多来各合约成交量和成交金额的统计发现,近月合约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额都维持在所有合约成交量和成交金额的98%以上,且市场整体流动性进一步加强。2012年前9个月近月合约和远月合约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已经超过了2011年全年水平,前9个月日均成交量和日均成交金额分别为36.24万手和2704.63亿元。

三是股指期货交易流动性佳且稳定。截至2012年9月14日,股指期货全部合约累计成交金额,以合约价值计算为131.9万亿元,日均成交2235.52亿元(27.01万手),是现货成交金额的3.25倍,单日最高成交金额达5294.19亿元(76.4万手)。以此成交量来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

四是资金容量承载能力强,市场冲击成本相对较低。不同品种交易的最小单位所需资金,可以衡量同等资金金额在不同品种上的配置情况及承载能力。从股指期货的角度来说,交易的最小单位为1手,以平均点位3000点、保证金为12%来计算,股指期货的单手保证金为10.8万,1000万资金开仓只需要92手。从目前股指期货市成交量来看,完全可以快速成交。另一方面,在股票市场中,如果股票均价在20元,1000万资金则需要买入50万股。由此可见,股指期货给大资金进出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市场冲击成本,也有助于更多的机构资金参与交易。

五是股指期货市场参与结构进一步合理。从股指期货上市至今的成交持仓比走势来看,成交持仓比从起初的15倍以上持续下降至目前的平均5倍水平,逐渐趋向合理。整个走势具体表现为在箱形区间内震荡,2010年低点不断下移。2011年开始,成交持仓比维持在10以内,在箱形区间内以5为均值上下震荡,一定程度上表明2011年以来中长线投资者比重稳步增加。

六是交割平稳,未现到期日效应。在交割当日,期现市场运行较为平稳,期货交割对现货市场的冲击有限,市场的波动更多的受当时市场热点因素影响,合约到期时市场成交量未异常放大,没有出现所谓的“交割日效应”。此外,交割前,股指期货围绕理论结算价窄幅波动,最终收盘价与交割结算价收敛度也较好。

沪深300股指期货是当前国内市场最有效的风险控制工具之一,但它只是一个市场创新的开端。在股指期货运行平稳的基础上,我们期待尽快推出股指期权,因为期权是一个风险更低,且适合更多投资人套保的工具。同时,由于期权的交易策略繁多,搭配上期货与现货的组合,能够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并降低风险。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促进中国的资本市场实现重要的改变。(作者现任东证期货高级顾问,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专家,中国期货业协会特聘讲师。台湾第一代期货人,股指期货专家,曾任台湾期货交易所交易委员会委员、结算委员会主席,证券公会期货、金融期货委员会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