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华表柱】
藏书华表,用青石雕凿而成。高6.2米。5米以下为八角形,5米以上为圆形。浮雕瑞云。华表立于池边。池因掘土而成,可见该处原有大墓。华表因墓而建,为明代遗物。
摘自【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卷二】
初六日 十七日 阴雨
赴雅宜山,求韩襄毅公雍墓。
志载:襄毅墓在雅宜山奇禾岭,“奇禾岭”三字,无人知之,乡人云:“雅宜西有韩姓坟,过砚瓦山东有韩家山。”
余闻之喜,从至雅宜西麓顺成庵。南有大冢右方距数丈有韩味经墓,同治三年立碣。余祥审大墓年代,非明代制作,久亦不过乾隆时所葬。
余意襄毅 当时功望崇隆,其墓必有翁仲,石兽诸物,不应简略如是。


自今年8月我无意在常熟境内发现唯一根华表柱孤品后,从朋友那得知信息苏州藏书镇也有这么一根。
一直想找时间去看看,因为地形不是很熟,所以耽搁着,这次有机会在去寻访时,失望极了,华表柱顶端的云顶被盗了,第三次普查刚发现的文物,没几个月就被破坏了。





【发现一块残碑】-- 疑为墓主人的墓碑
韩雍(1422年-1478年),字永熙,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朝进士、官员。 【 生平】 正统七年进士,历官御史、广东副使。景泰三年(1452年),经大学士陈循推荐,任右佥都御史,代杨宁巡抚江西。重建滕王阁,“堂高逾二十尺,而楼又逾其半,宏深富丽”。又弹劾宁王不法之事,得罪王府。天顺初年,撤销天下巡抚,改为山西副使。宁王因前事怀恨在心,趁机弹劾,被下狱夺官。后起用为大理寺少卿,不久复任右佥都御史,佐寇深理院事。天顺四年,巡抚宣府、大同。天顺七年,入觐议事,留用为兵部右侍郎[1]。 宪宗即位,受学士钱溥连累,贬为浙江左参政。成化元年正月,因广西大藤峡(广西桂平市西北约8公里的黔江下游)瑶、壮各族动乱,兵部尚书王竑力荐韩雍为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与赵辅等率军十六万前往镇压,多所杀伐。五月,义军杀泷水主簿陈衍。十一月,官军长驱至大藤峡口,义军近七千人被杀,擒杀义军首领侯大苟,改地名为断藤峡,韩雍任两广总督,驻梧州。最终因下属及同僚攻讦致仕。两广人念其功绩,立祠祭祀。家居五年后卒,年五十七。正德年间,追谥襄毅[2]。 著有《襄毅文集》。
滕王阁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 都御史韩雍 重修。


【常熟顶山村翼龙庵门前的华表柱,仅剩一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