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 再思考

 流云飞水 2012-10-19

一、珠三角模式的起源

改革开放的需要: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世界开放的潮流,迫使中国需要打开国门,学习别国的技术、管理,引进境内外资金。

港澳回归的要求:港澳回归,必须学会管理,增强国力,树立新的国际形象,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紧邻港澳,窗口作用明显:港澳是国际性城市,有许多经验值得学习,技术、管理、人才也相对成熟,借助这一地理优势,可以节约很多成本,减少各种阻碍。

珠三角开放的传统:广州是长期开放的口岸,珠三角也有长期开放的传统,与国外联系紧密,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比较快。

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广东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引领改革之风气,康梁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是近代中国改革典范。

侨胞众多:广东华侨最多,和海外联系广泛,接收新思想、新观念快,而且许多华侨在海外办实业,有利于吸引他们回乡办厂

二、珠三角模式的特点

外资、合作、三来一补企业多: 改革开放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广东兴建了深圳、珠海、汕头等特区,吸引了大批港澳资金、技术和企业进驻珠三角。之后,台湾、日本、韩国企业进驻,掀起了经济发展的新高潮,形成了世界级加工厂。

以乡镇为依托的外向型经济模式:由于华侨和海外资金、订单的涌入,形成了以香港为龙头,以乡镇为依托的专业镇。外向型经济初见成效。

工业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以来料、来件、来样加工的出口加工产品为主,通过香港直接出口。同时,各种加工贸易逐步兴起。

依托港澳及国外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的优势:由于投资优惠政策明显,迅速吸引了港澳台、东南亚、日韩等国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珠三角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三、珠三角模式的缺陷

外资比重高,受制于外资企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外向依赖度高: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模式,但是外资比重比较高,国际市场的变化对该区域影响大,容易导致过度依赖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业务,进而影响区域发展。

加工出口产品多,自主品牌少:主要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受制于外来业务和外来资金,而且加工费用越来越少,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

加工企业规模小,难以获得更大发展:加工企业大多依赖外单,技术含量低,资金投入少,规模小,加工利润日益微薄,无自主品牌,管理落后等,都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科技、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科技、教育滞后,大学、科研机构少,对珠三角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技术、人才、管理缺乏,严重依赖外国和内陆省市,难以吸引大企业和跨国公司进驻。

四、珠三角模式的创新

产业转移:把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不高的企业,尽快整顿、清理、转移,以吸引更多大公司进驻,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观念创新:人才、管理、投资与发展观念还要进一步创新,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机制创新:加快市场经济步伐,突出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制度创新:继续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创新地方管理和发展的新制度。

科技、教育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技研究,尽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要更新教育观念,做好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大学教育的结合,培养更多本土优秀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