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猴子的智力比人类还是要差得远

 传统文化网站 2012-10-20

【原文】宋有狙1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3,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译文】宋国有个饲养猴子的人,很喜欢猴子。养了一群猴子,能理解猴子的想法,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还减少家里人的生活费用,以满足猴子的需要。不久家里贫困起来,他打算限制猴子的食物,又怕猴子不听自己的话,便先欺骗它们说:“喂你们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吗?”众猴子都跳起来发了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喂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吗?”猴子们听了,都趴在地上十分高兴。动物之间以智慧与否互相笼络欺骗,都像这个样子。圣人用智慧来笼络欺骗那些愚笨的人,也就像养猴人用智慧笼络欺骗那些猴子一样。名义与实际都没有亏损,却能使它们时而高兴,时而发怒啊!

【说明】本节亦见于《庄子·齐物论》第五节,庄子举狙公赋芧的故事说明众狙只知“因是”而不知“以明”,所以失其和而流为刻板教条。列子则是利用这个故事说明,猴子的智力比人类还是要差得远。

——————————————————

【注释】1.狙:(jū拘)传说中的一种猕猴。《庄子·齐物论》:“众狙皆怒。”《庄子·应帝王》:“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嫠之狗来藉。”

2.芧:(xù序)橡树,栎的一种。《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庄子·徐无鬼》:“先生居山林,食芧栗。”

3.笼:(lǒng)笼络,欺骗。《列子·黄帝》:“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释文》云:“‘能鄙相笼’,一本作‘智鄙相笼’。”杨伯峻云:“疑作‘智’者是,下文‘以智笼群愚、众狙’正秉此而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