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患矛盾:怎么看与怎么办

 尘埃光年 2012-10-20

  医生,不要太吝惜你的话语

  我的身体一向比较好,所以鲜有与医院、医生打交道的机会,自然也没有当下人们感叹的看病贵、看病难的体会,更谈不上对医院、医生有任何偏见。而有一次陪一位朋友体检,却让我有了一些感触。

  在学校一次常规体检中,朋友被告知胆囊有问题,后到医院进一步复查,检查结果显示异常。“没什么事,平时多喝水就行了。”朋友紧张得要命,医生却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随后便准备接待下一位患者。朋友急切地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检查异常意味着什么?原因是什么?以后会不会有事?一连串问题抛出来,医生却一个也不愿回答,只是不耐烦地大声说:“告诉你没事就是没事,这么罗嗦干什么。”朋友气得顿时也嚷起来,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想到,医患之间沟通不够,也许是医患矛盾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方面,医生应该负大部分责任。对于患者来说,身体出了问题,紧张是难免的,加之医学知识缺乏,肯定迫切想从医生处得到答案。对此,医生应给予充分的理解,通过耐心解释,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如果医生能多一个微笑,多几句耐心的解答,相信肯定会换来患者真心的感激。如此一来,医患关系又怎么会紧张呢?

  遇到一位好医生

  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林小峰

  去年我带侄子到北京一家大医院眼科就诊。为了挂上专家号,天没亮就赶到医院,但没想到挂号大厅已挤满了人。

  紧盯显示屏.3029……随着数字的变化,我的心一点点下沉,终于,号没了。还没来得及多想,几名保安就大喊道:“眼科的号已挂满,不用再排了。”

  按照当天医院的出诊安排,上午每个专家出30个号,下午专家不上班。像我们一样,许多看病的人都是从外地赶来的,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有的甚至站了一宿也没挂上号,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几名外地患者家属和保安商量,保安说只能去找医生加号.大家一听,便一窝蜂地都往眼科诊室赶,楼道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诊室的门一开,大家就围了过去。了解情况后,专家让我们到门外依次排好队加号,并轻声对大家说:“安静,都加!”

  据我所知,当天这位医生加了几十个号。轮到侄子时,我抱歉地说:“对不起,因为我们加号,您辛苦了!”她淡淡地一笑,说没关系,加号是常态,所有医生都加号。“你们大老远跑来,不加号,心里过意不去。”一直没时间喝水的她嘶哑着嗓子说。

  以前总听人说医生只会收红包,不会好好看病,这次的经历,让我对医生这个群体有了新的了解,也明白了这个说法太偏颇。看来,医患双方确实需要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

  一名医生曲换位思考

  北大第一医院吴元

  作为医生,笔者对患者看病的不容易深有体会。

  首先是挂号难为了能挂上号,尤其是挂上专家的号,彻夜排队成了许多人的选择。挂上号的高兴,而多数人却没有这么幸运。得不到这一纸号凭,人们就只能在第二天、第三天重新来过,或不得已从“号贩子”手上高价购买。没挂过号的人理解不了其中的辛酸,我天天在医院,对这一切再熟悉不过了。

  但挂上号还只是第一步,一些复杂的疾病往往需要做不少检查才能确诊,尤其是如果做那些需要预约的或需要等待结果的检查,外地患者就只能就近找旅馆住宿。除了高昂的医药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我经常想,患者本来就身染疾病,还要克服这么多困难才能得到诊疗,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医生的治疗效果有莫大的期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尽管那种期待有时很不切实际。作为一名医生,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期待,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服务,我还能做什么呢?

  治本之策是推进区疗体制改革

  北京大学医学部王月丹

  医患纠纷双方往往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无奈,究其根本,还是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步伐很快.成果得到公认,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比如“以药养医”问题。应该看到,小病大看、重复检查、开大处方等现象,虽然与个别医生的道德低下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以药补医”的体制造成的——医生的技术服务费低,一些人就会热衷于多开药来提高收入。这既使得公立医院背离了公益性,也带来了许多医患纠纷。此外,像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院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也都有待破解。

  从一些地方推进改革、破解难题的成效看,确实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效地减少了医患纠纷。如安徽试点取消“以药补医”,医疗费用比以前下降了30%-40%;北京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以患者满意度等作为考核指标,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获得患者好评。

  所以,我认为医患纠纷的治本之策就是改革。应当加快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体制理顺了,医患关系肯定也会和谐多了。

  用调解化解医患纠纷

  一一名法官的视角

  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陈茂

  笔者在办案实践中体会到,医患纠纷处理难度很大。而前一阵子医患之间出现的一系列恶性事件,再次表明有效化解医患矛盾、防止矛盾转化升级的重要性。

  如何有效化解医患纠纷?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搭建调解平台,加强诉讼与非诉调解组织的衔接,通过调解有效化解。

  然而,据统计,诉至法院的医患纠纷,调解率仅30%左右。医患纠纷调解难,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不信任心理。一些医疗机构自身管理不规范、不公开,患者对相关信息不了解。而一旦发生纠纷,往往由当地医学会组织鉴定,参与鉴定的一般又都是本地医生。信息的不透明和鉴定机制的缺陷,使得患者对鉴定结论常常持不信任心理,

  对此,笔者认为医院要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病历管理,将用药、治疗方案等相关信息及时向患者或其亲属反馈,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双方互信;医疗鉴定机制应进行改革,保证其公正性。此外,建议推广一些地方的做法,成立第三方调解机构,调解员由法律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医疗工作者等组成,这些调解员都对外公布,由医患双方当场自由挑选专家,达成共识后才开始调解。

  在医患矛盾发生时,调解机构要及时介入,做好沟通、调解工作。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医患纠纷,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也要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加强与调解机构的沟通联系,必要时也可以委托其协助调解。

  当然,对于诉到法院、调解失败的医患纠纷,法院应该依法公正审理。

=================End=================

声音:

  1、没有技术,医学是脆弱的;没有爱心,医学是苍白的。——四川南充周汉兵

  2、以前哪几不舒服,一般只到小诊所搞点药或干脆扛过去了事。现在百姓健康意识提高了,都要到医院检查,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设施与民众需求还有距离,这是核心问题——佚名

  3、医学在进步,但仍有很大局限性;医生不是神仙,不能包治百病。公众对医疗技术不能期望值过高,认为治不好就是医疗事故,这实在太偏颇。——四川成都石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