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剧的忧伤》的火爆难以复制

 小辣椒的春天 2012-10-21

韩浩月

 

    戏剧演出宣传中常出现“一票难求”的说法,作为“一票难求”的姐妹词,“座无虚席”、“掌声雷动”也是衬托一部戏剧作品“火爆”的标配。但懂行的人都知道,坐在剧院里的人有多少是拿着赠票进来的,又有多少人是被拉进来填满座位以避免场面尴尬的。

 

    但现在,话剧《喜剧的忧伤》把一部真正受欢迎的作品所能享受到的追捧都体验了个遍:开售两小时一万几千张票全部售罄;随后,280元的票炒卖到600元,而680元则最高卖出了离谱的2000元,网店在售黄牛票时频频使用“不可挑位置挑场次”这样的牛气用语;网友感叹“《喜剧的忧伤》简直比春运票还抢手”,有网友想蹭企业包场,甚至有女网友喊出了“有钱不如有个在包场企业上班的男朋友”的口号…… www.heyunzjz.com 

 

  不厌其烦地重复媒体报道《喜剧的忧伤》时所描绘的场景,是因为这部剧的火爆实在太解气了。都知道现场观看话剧能带来愉悦体验,都抱怨话剧票比电影票贵,殊不知话剧尤其是民营话剧生存之艰难。据媒体报道,北京上百家小型剧场绝大多数都是亏损的;上海的小剧场40%处在空闲状态,大多数剧场上座率维持在2成至3成;很多年轻话剧演员月收入仅为2000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喜剧的忧伤》所带来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它的“一票难求”表明:观众对好话剧有着庞大需求,对消费好话剧有充足热情;在城市娱乐产品中,话剧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果在创作、表演、运营等方面做到协调一致,剧场和从业者完全可以凭借话剧来赚钱。

 

  不妨分析一下《喜剧的忧伤》的成功原因。

 

  有人认为,明星效应一把托起了《喜剧的忧伤》,陈道明的加盟,为这部剧既带来了媒体关注,也对观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这些年一线明星们忙着拍电影、电视剧赚钱,能回转过身反哺话剧的真不多。有“戏霸”之称的陈道明其实也是“戏痴”,他不仅用自己的名气来帮助《喜剧的忧伤》,更是用自己的演技货真价实地参与了创作,这部戏的成功,的确离不开这位腕儿的功劳。

 

  但明星不是一部话剧的全部,其他有明星参演的话剧,虽也出了名赚了票房,但整体上而言,只能说“演出效果比较理想”,而像《喜剧的忧伤》这样对戏剧繁荣有贡献的作品依旧屈指可数。去掉明星光环,可以看到《喜剧的忧伤》真正的素质所在——它改编自日本著名剧作家三谷幸喜的《笑的大学》,有良好的原著基础,它所讲述的“一个剧团编剧和剧本审查官之间发生的故事”,有对现实的影射和批判。可以说,当题材优势遭遇靠谱明星,两者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这才成就了一部门票被抢购的佳作。

 

  《喜剧的忧伤》对其他剧场和创作者有启发,但它却有着不可复制的一面,比如,不是每个话剧都能请来陈道明这样的明星加盟,不是每个题材有一定敏感性的作品都能顺顺当当地上演。多数剧场仍要面对演员阵容缺乏号召力、剧本创作难以令观众动心两大难题。目前仍处在观众积累期和创作困惑期的话剧市场,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疼痛,方能拥有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

 

  怎样才能涌现出更多像《喜剧的忧伤》这样既好看又有票房的作品,不是没有路子可走,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剧本”上下功夫,放弃靠闹剧、恶搞剧博取短期票房的功利心,创作出优秀剧本,并且用优秀剧本来吸引资金的投入,说服大牌明星的加盟,用高度商业化的手段打造出拥有高艺术品质的成熟剧目。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肯定困难重重,但有成功的例子在前,话剧人集体努力,不是没有机会。

 

  真正的喜剧必然蕴藏着悲剧,《喜剧的忧伤》从剧名到内容都在诠释这个观点。无论喜剧还是悲剧,呈现方式都可以是多层次的、丰富的、两相融合的。所以,目前暂时不必为困难的外部环境而焦虑,先解决了内部问题再说。要大声问的是,有那么多观众手握人民币准备走进剧场,而剧场,你们准备好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