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佩斯:享受喜剧的苦与乐

 就不告诉你158 2014-09-06
陈佩斯困苦过,但他始终明白,喜剧表演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只要活着,他离不开喜剧
陈佩斯困苦过,但他始终明白,喜剧表演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只要活着,他离不开喜剧

  去年,刘蓓第一次参演陈佩斯执导的话剧《阳台》。尽管曾在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里将喜剧角色演得入木三分,但面对密集的台词、近在咫尺的观众,还是很紧张。

  “从排练到上台时间很紧,表演起来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们一点都不觉得好笑。”刘蓓记得当时站在后台手脚冰冷的状态,结果一上台,演了没多久,观众笑倒一片,“我不知道台下为什么会笑得那么厉害,以为我哪儿出错了,被观众嘲笑,完全没有经验。”

  连续演了六场后,刘蓓才知道,话剧中的每一句台词、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能恰如其分地在某一个节点上引发哄堂大笑。每一场、每个观众爆发的笑点完全一致,令刘蓓不得不叹服陈佩斯在喜剧创作上的老到功力。

  9月5日至6日,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明星版话剧《阳台》将亮相上海文化广场,并于9月30日至10月6日登台国家大剧院。

  今年60岁的陈佩斯,离开春晚舞台已16年,离开大银幕已17年。近几年,网络票选“最希望谁出现在春晚舞台”的名单中,陈佩斯总是排名靠前,但他始终没有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从另一层意义上说,陈佩斯从未离开。《阳台》这部凝聚了他十年心血的话剧始终在全国不断上演,并衍生出不同的方言版本。他的北京大道文化公司尽管规模有限,也已经成立20多年。这些年,陈佩斯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大道文化先后制作推出《托儿》、《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阿斗》、《老宅》等话剧,每一部作品里都浸透着陈佩斯研究喜剧的过程与结果。

  别因容易惜繁华

  当刘蓓读到“惯把无常玩成败,别因容易惜繁华”这首落花诗时,第一反应就想到了陈佩斯。

  在人们印象中,陈佩斯离开春晚舞台后,就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甚至很有悲情的意味。1999年因“观念冲突”退出春晚,之后因一场著作权官司与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对簿公堂,再之后,陈佩斯彻底从公众视野消失。

  外界叹息陈佩斯放弃名利场,断了前程。陈佩斯却觉得自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安静而自在。他的大道文化公司拍过六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可惜一家小民营公司,无法在大资本市场上运筹帷幄。陈佩斯的倔强和不妥协,又让影视剧的这条路走得跌跌撞撞。

  这些年人们听闻的关于陈佩斯的消息,都颇有传奇色彩。有说他承包万亩荒山,“扎进深山种石榴”,也有说他经济窘迫到交不起儿子的学费。事实上,陈佩斯最困难的只是早年投资电影的期间,几部电影回报惨淡,导致资金链时常断裂。

  陈佩斯困苦过,但他始终明白,喜剧表演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只要活着,他离不开喜剧。

  “这么多年,陈佩斯一直在坚守自己的人格,喜剧是他的追求和梦想。”刘蓓最敬佩的是,以陈佩斯的名声和资历,他完全可以轻松地在这个时代获得他应有的名利,但陈佩斯没有这样选择。

  在综艺节目风起云涌的这几年,无论是当红的、老一辈的甚至是过气的明星,都以转型做评委来开拓新市场。但在这股热潮中,始终不见陈佩斯。

  说起这些邀约,陈佩斯承认收到过不止一家电视台的邀请,出场费之高,让他“晃神了好几天”,犹豫之后,仍然是拒绝,“做节目不是单纯学术上的交流,那是节目。我怕演不好导师。这跟在舞台上表现是不同的,我离开热火朝天的娱乐氛围已经很久了,既说不了该说的话,也做不了该做的事,肯定被人嘲笑。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是做这么大岁数应该做的事。”

  他推掉那些轻松赚取名利的机会,辛辛苦苦张罗起一帮人,亲自导演、亲自上台,一遍遍磨合剧本,一点点教新人演话剧,如此忙活几个月,基本也就挣二十来万元。

  只有跟陈佩斯合作过的人,才知道他为何沉迷舞台。北京卫视主持人王旭东在《阳台》中饰演贪财又贪色的中年处长,才演几场,就默默见到陈佩斯的纯粹。

  “每天晚上,观众入场的时候,陈佩斯就站在大门口看着,也不跟别人说话。他说他最享受这个过程,大家熙熙攘攘、有说有笑地来看戏,剧场里从一个两个人到逐渐坐满,他感觉自己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能把笑声带给观众。他从没把自己当作喜剧大师或者明星,他是怀着感激和敬意的心来演出的。”王旭东说,“他完全可以成为有权势的人。他没有时间随波逐流,所以有时间来做经典的东西。”

  喜剧是最古老的传承

  每当有人问,为什么不再拍电影、电视剧,不上综艺节目乃至春晚,陈佩斯只有一个看似搪塞的解释,“没时间。”

  60岁的陈佩斯很有紧迫感,他见识到了话剧的魅力,同时深觉时间仓促,“我刚见到冰山的一角,刚刚进门儿,还想再往前走个500年。”

  “戏剧这个东西,需要你亲力亲为去演。它可以观照到现实生活,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于一身,尤其是喜剧里,台词的音乐性、节奏感和韵律感特别强。它没有外化的音乐,但尺寸全在戏剧里,有绝对的节奏控制。这种魅力,说实在的,太享受了。”陈佩斯最在意的,是话剧舞台上每一分钟与台下的互动,这种瞬间性的戏剧互动令他着迷,观众为什么会发笑也是他常年在思考的,“比如你台词节奏稍微错一点儿,观众席里就没声儿了,你就害怕。拿捏喜剧的尺寸是很难的,真的是很高技术的东西,这种享受超越了一般的舞剧和音乐。”

  陈佩斯对喜剧的钻研,常令刘蓓感触,“十年前的我,对喜剧的感受不一样,那时候的喜剧很轻松,一个剧本没有那么多自省的压力。现在这个年龄再跟陈佩斯合作,领悟他喜剧里的教诲会更加清晰。”

  “他的台词节奏非常快,每个角色内心叠加的复杂性、空间的转换,都是他一点点算出来的。讲一句话的气息要多长、节奏要多快,要怎么做观众才能笑,陈佩斯都有非常精妙的计算。”刘蓓觉得,陈佩斯的喜剧绝不是靠笑料堆砌的,而是具备数学式的精确结构。而这种陈佩斯式的“结构喜剧”,也是他一生演喜剧的经验总结。

  “喜剧是最古老的传承。”陈佩斯说,这十年在话剧领域的坚守,只希望能让喜剧往前走一步。他的“喜剧优青年2014培养计划”,就是专门针对喜剧人才的挖掘和培养而设立,为了寻找新的喜剧天才。

  陈佩斯从未松懈,一直在发掘新题材、写剧本,“但是每到一个新的题材面前,从零开始,就觉得自己是特无知的人,要超越自己太难了。喜剧这种事儿,急不得。今年一整个夏天,我什么都没做,经常找不着门儿呢,很痛苦。”

  一把花白胡子的陈佩斯说起“痛苦”二字,脸上却是甘之如饴的笑容。

  作者:吴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