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老师谈学书法

 爱雅阁 2012-10-22
和老师谈学书法


 
汉隶六碑赏析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和老师谈学书法
  


          ————2009年7月18日

       说偶然也偶然,说必然那就是必然。我是个很相信“缘分”的人。前天,我在博客上认识了一位书法资深的老师。其实,我们在去年的博客上,就曾有过交往。但只是如风吹过一般,记忆里只有他的名字而已。他有句话,我是记得非常清楚的。他说“书法是写人生,只有体验书法背后的艰辛,才能领悟书法的真谛。”当我看到他说:“以文为友,以书会友!切嗟书艺,共创辉煌”的时候,心头一动,就设法与老师取得了联系。

       我们在聊到如何学习书法的时候。老师语重心长的说:学书法总有一个过程,要经过长期磨合与积累。关键是对传统书法要深入理解创作中要有理念。我的回答是:只有日积月累,再加上多思勤练多悟,方才有得。理念,很重要。我正在努力学习和探索。希望能得到指点。老师接着给了我三条中肯的教诲:一是学书法不能以求“功利”为先,而要以求“功力”为先;二是静心境意为佳;三是步步为营,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多么实在又一针见血啊!现在的社会,喧闹而浮躁。“功名利禄”搞花了人们的眼睛和心灵。无“功力”的书法,不是书法!只有扎实的“功力”为基础,加上平和的“心态”和理念支撑的“心境”,才会有好的创作问世。

       随之,我们谈到了网络学习的问题。老师说:他在网上的博友有500多,前来咨询学书法的人很多,无任何收入,且耗时费工。都是多数人满意而归,之后就无影无踪了!我谈了我的观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喜欢学书法的年轻人进行一些指点,对传承和发展传统书法事业是功德无量的事!老师阐明了他的观点:网络上以相互切磋为上,互相尊重为礼!他会珍惜友情,互融纽带的。我非常认真的讲: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我们相识是缘,相知才应该是更有缘! 最后,望老师保重并祝老师夏安!

       结束了和老师的谈话。我深深感到:网络固然是学习书法的人们沟通和联系的好媒体和纽带。但这其中也蕴含着多少人的酸甜苦辣。我为今日能有与老师的这一番谈话,而感到欣慰。他如今已过花甲之年,且不会打字。完全靠手写板来回复网友的问答。真是打心眼里由衷的佩服和为之感动!我为能真正结识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骄傲!

和老师谈学书法(之二)  



        ————2009年7月19日

       在日志上发表了《和老师谈学书法》之后,有位叫姜连义的博友,看后赋诗一首,曰:“难得今世遇前贤,悉心指教感难言。功名利禄抛脑后,高山流水见一斑。”恰如其分的说出了我的心声。之余,我又来到老师的博客,不看不知道,一看,原来与我谈学书法的是上海知名的陈华荣先生。老师曾师从上海著名书家任政、赵冷月,曾得周志高、吴建贤两位名家亲授,习书数载,百经挫折,颇有收获。被誉为“书苑奇才”之称。曾在上海与外省举行个展。任政先生挥毫题书“书苑奇才”。我把老师所有的博文又通读了一遍。其中也有我曾几次读过的。在他的博文中,尤其是:重视笔法、技法和“习”与“养”的观点,令人折服。你看,他是这样说的:习字是勤练意念为主,要有恒心和毅力,要耐得住寂寞和诱惑。要把握好笔法、笔心、结构章法为核心组成部分。养,是一种思考,是心理和书艺的交织,是自我和古人交流的需要。积学艺境,静坐悟道,求索中去悟书法真谛。

       正当我沉浸在阅读和理解之中时,老师恰好来联系。真是求之不得啊!我在向老师汇报了,去年秋季,因教学缘故,到老师的博客上学习取经的事。老师很高兴的赞道:教书法是好事!随之,给我教学讲了几条意见。一是:理论不要太多,要实实在在;老年朋友学书法,有其特定的环境和心态。理论过多,则更易茫然无趣。定要实在。二是:技法为上是前题;老年朋友大都有一定基础了,经验和阅历都很广泛。一定要重教在“技法”。书法其实就是一门技艺。学好它的根本就在于学会掌握“技法”。三是:讲课要幽默,让老年朋友在幽默中去悟其理,其理中去悟书法真谛。

        听了老师的话,真是感到:一日三语,的确中肯。定要去好生理解和感悟并运用到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去!从和老师的简短交流中。我看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厚爱;也体味出老师从砚边磨砺出来的精言妙语之内涵所在。话不在多,说明问题就行!这是老师的口头语。我辈当尽心尽力去体会和实践。的爱好者,我的建议是,各自先临习一至两年,把笔法与腕力练好后,就暂告一段落。然后,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帖子(书体),再去进一步临习! 陈老师则语重心长的告诫:也可以,但不可太熟,像青菜一样烧太熟了就要套住了。

       我求教陈老师,在临习颜或欧体楷书时,怎样才能不被“套住”?“套住”了用什么办法怎样才能“脱套”呢?陈老师说:理性很方便,真实的还靠自我实践来悟其理!干就是学习,这是真理。从老师的言语中,我看到了一个极认真又负责的好老师!理性的东西,好解决。多读几本书论就可明白很多的。“书法”,本身就是一门“技艺”。倘若不在“干”中领悟?不在“干”中琢磨;不在“干”中前进?那怎么可能学好书法!学习书法,本身就是一个“苦差事”!既然你选择了它,就应该一往直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去“干”!去“实践”!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去赢得应该得到而又能得到“心血结晶”!

和老师谈学习书法(之四)  



        ————2009年7月25日

        就要临近午夜了,刚准备下线。突然看到陈老师在打招呼,赶忙链接。陈老师问我,我是否学过《书谱》,我回答:曾经临习过。我因喜欢米芾的用笔变化这一点,目前读和临米芾的多一些。再早临习过很长时间的《圣教序》,加之现在和老年大学的朋友们共同学习《兰亭序》,对此有了些肤浅的皮毛认识。老师说:米芾八面出锋是刷笔也!故用笔和二王有区别。二王是侧锋起笔,露锋为主。二王用笔一面走,米芾是八面走。米芾用笔舔墨甚少,笔歪在什么地方可随欲自如,结构较奇特。但要有眼光来欣赏!

       我说米芾八面出锋、变化至极的书作,尤其是尺牍,的确很吸引人。但是,能把二王的“中和”之美再加重些会更好!去年秋季有位老先生曾给我说:学习书法,首先要找准适合自己的路子,其次要多临多读多悟,要先生后熟,再由熟变生。我现在正在逐步努力实践之。我曾琢磨过如何去融合?但收效甚微。是否不得法?陈老师回复说:关健要用熟要变生的辩证法,要掌握各自法度和特点。对书法,即要有哲学冢的理念,又要有杂技家的技术。以楷先立!我给陈老师简单讲了一下:对哲学、尤其是中国的哲学,我特别喜欢。道理明了,就是和实践结合起来总时差半拍!我想是没“悟”到家的缘故!楷书的临习,我在二十年前下过一番功夫。现在日课几乎没有楷书。偶尔有隶书。陈老师郑重指出:我的主张楷书以三分之一,行书为三分之二交叉练习甚佳;前后都顾的上,否则要前练后忘。我还是力推诸遂良“大字阴符经”或“倪宽赞”也可!此字严谨有变化,用笔节奏很强。对此,我谈了自己的浅识:诸的碑帖我读过《房梁公》、《倪宽赞》和《枯树赋》。《房梁公》较瘦硬且是碑刻,不易看出笔锋。《倪宽赞》是墨迹,甚觉不错!比《房》碑要劲道柔美! 但有人说:《倪》帖落笔多尖锋,乃白璧微瑕!此话对否?说这个话的人,也是上海的一位名家。我记不清是哪一位了!陈老师说:特错!《倪宽赞》的笔法,尖、园、方都有。其用笔,爽朗,痛快沉着!所以理解书法要品其理,不能人云亦云!

       我又求教于老师,多年了一直在琢磨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书体路子。您一定看了我的习作,可否指点一下,以谁为“底”,又以谁为“面”好些?怎样形成个人书风?陈老师答道:此无统一标准,关健自我为主。各人审美不一样。王和诸,诸以王而行。诸以王和虞出来。学书法不要样样都欢喜,不能吃在碗里想到锅里,到时一事无成,要有自我眼光来对待学书的定位。朝三暮四会浪费精力一场空。学书贵在静心、恒心。不要迷信名家。不要受外人干扰。以写我心,逐步消化。自己信任自己,请教好的老师来教悔。以我写心,贵在学与问,这才叫学问。我们一直聊的过了凌晨,完全没有疲惫的感觉。考虑到陈老师已年过花甲,提出暂告一段落。最后,陈老师把他博文里的一段话传给了我,书法是一门很有哲理和辩证的艺术,它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展示自我的审美情趣和激发个人的情感。情感和激发的背后是以痛苦和徘徊及理解,学识和积累,都离不开习和养的书艺探索过程。习字是勤练意念为主,要有好的老师为指导是习书的关健。如忽视这一点,是要走回头路的,内行叫第一口奶,极为重要。习书要有恒心和毅力,要耐得住寂寞和诱惑,苦思经营不断进取。习书更为重要的,不是天天练而无方向,而是要把握好笔法、笔心、结构和章法为核心的组成部份,切勿朝秦暮楚,样样都想,样样都学,到时一事无成。求功力是当务,求功名是失误,这是习书的努力方向。养字是习书过程中的辩证和审美意识的变化,养字是一种思考,是一种心理和书艺的交织,是自我和古人交流的需要,是高手和自我鞭策的触动。养字是修炼养性于博览群书为主题,是积学艺境,静坐悟道,求索中去悟书法的真谛,这才是书法习和养的辩证关系。

和老师谈学习书法(五)  

        ————2009年8月4日

       陈老师偶尔给我发来一幅他在作画的照片。我也就问到学书法和学国画的关系问题。陈老师说,他有时也作一下。他认为:有画意就有艺术的大空间。书法线条是国画的生命线。书画同源!我提出这一点要向老师学习。老师回答:不敢,我是以书法为主。画画以写意为乐!有一定功底的书家,能学点画是好事!我给老师讲,我的小学美术老师在我九岁时曾给说过:学画三年可拿出手;学书法至少得十年!陈老师说:学画容易学精难,画六个月就可卖钱!写十年书法难挂墙。我问老师,同时进行好吗?老师说,书法尚无成熟者,再学国画会互打不成艺。两头不讨好!有设计和想像能力的人都会画画的,关建是人物画较难点!学书更难,难上难。我谈了自己的看法:书法线条是国画的生命线,这句话范曾老师也说过,国画小时候曾跟美术老师学过一点。从内心讲很愿意再学习一下画画。但目前精力与时间有限,不敢贪多。能充分利用有效时间把字先写好为首要。至于学画画退休后时间多了再学吧!

       和陈老师不由的又聊到了书法的生与熟问题,陈老师说:学书法要有退有进,在生与熟中求变。使之在书法创作中发挥作用。书法的意向是多面的。任何一门艺术的成功与否,是决定于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积累的多少。理解书法,欣赏书法是一门学问,也是美学、哲学观的具体体现。但书法学的核心,还是以线条之美和个人情感为主流,这是永远不变的。生与熟,是从理解书法到创作自我的一个过程!熟的理念是什么?是对某书体的不停的重复,向某古人不停的讨饭吃,无古人手杖就难以走出的怪圈,这就是“熟”。我说到: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写出来的东西,不管是笔法还是笔意,总是一味模仿别人的。无己意!出己意难!老师的说:是的!我们学书法,不能成为一台复印机,搞那种没有个性的张扬。据说有个80岁老人写了一辈子“二王”,他还是在讲二王还没练好?这是一种理念的偏差。熟要熟在什么地方?熟到何种程度?这是关健。我认为:熟要熟在对古人诸体技法的理解和掌握上,要做加法。深要有源,源要有本。就有说在创作方向上,要刻意理解各体的书法内质。只有深刻理解各体的技法特色,才会有创作的高度。我向老师提出:老师说的诸体,是否是“正、草、隶、篆”都要学啊?是否是要多学几家,然后予以融合?老师回答说:对!融合的前题就是要融入各体技法。一直在不停写一种书体,是肯定要被套牢的。诸体包括二王行书、颜体行书、米芾行书等等。以上几位各自笔法不同,为书法史上的代表人物。我们学习书法,要想学好,必须由生到熟,这是必然的。我对老师说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学习书法,一是修身养性;继承传统;二是入古又出古,尽显个人风格!这是否就是由生到熟?陈老师说:学书法就是先向古人讨饭吃,到后来一定要自己开伙。一句话“讨百家米,煮一锅饭”才是正理。才是正道!临帖时要斤斤计较,创作要得意忘形。我对陈老师说:陈老师。你说的“讨百家米”,理念上很对!可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且悟性又有差别!怎样去把握这个“百家米”的“度”呢?陈老师说:学书法要有“度”,更要有辩证关系,不能把好事变误事。“ 度”要由自己来把握,各人天份有不同。度,把握起来也就各有不同!我觉得:天分很重要!不容忽视!百人百性,各有所长!

       我对老师讲了一下,有人说:一幅书法作品中,风格体势太杂不好。对否?老师指出:错!大书家王铎很杂,但融入了颜和王。吸收各家之长,自己要有审美眼光,要提倡拿来主义,会搬砖头,不是简单之事,看你怎么拿?全部拿就错了。自古到今书法大家都是拿来主义。毛主席学怀素,董其昌学二王,都是拿来主义吗!我对老师说:这就要又回到我前次向陈老师提出的字“以何为底,以谁为面”的题目上来了。老师的融入为自我吸收,可否这样理解,借鉴和融入,从审美角度,以自己的知识与修养沉积为基础,到古人那里去寻找“美”,认识“美”和吸收“美”。再化为自己的“美”!陈老师说:借鉴, 这是一种学习的方向和手段, 这是一种解意,也就是吸收各家之长。借鉴与个性融合。只有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才会学有成效。再说到经历和时间,对于求艺事、求进者来说,由于各人对书艺的酷爱,肯定会有精力来想尽一切办法学习的。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跟陈老师聊到这里,不由的使我想起了清代郑板桥学画竹的事。画史上说,老郑学名家画竹,学一家,十分丢三分,只留七分。再学一家,十分又丢三分留七分。然后,把那些留下的都柔和起来,再就在那余下的三分里凭自己的想像去创作!任笔墨去挥洒!最终形成了中国画界独特享有美誉的“板桥竹”!这不正如同是陈老师讲的学书法要“讨百家米,煮一锅饭”的理念一般无二吗?

和老师谈学书法(六)  


            ————2009年9月13日

       在2009年8月13日,陈老师就热情的给我发来了他的《浅析[熟与生]在书法创作中的辩证关系》。至今日刚好一个月了。由于琐事缠身,未能及时学习和领悟,惭愧之至。老师的全文如下:“任何一门艺术的成功与否是决定于个人文化修养和艺术积累。理解书法,欣赏书法是一门学问,也是美学,书法学,哲学观的个人行为。谈到对书法[熟与生]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分析自我熟的度在何方?本人认为,应该以古人各派的笔法与自我理解上下功夫。以度为取,以取而逃。而不是以某古人一派为依托,像复印机,一辈子不停的临慕和重复自己,自套枷锁,自找痛苦于难以自拔。例如,一位八十多岁的书法爱好者写了几十年的二王,他还说二王书法到今还没写好。前者他的精神是可嘉,后者是对书法理念上的偏差。更误人之处的;还有一位少儿不停的重复老师给他四个字样稿,得全国少儿书法二等奖,但写其它字就无法应手了。当然这是书法老师的商业道德行为,拔苗成长,误导书法,蒙骗家长以誉为荣之心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他的生和熟,把握好尺度,是学习书法的关健,有位学生问我?写一个[大]字一样好,还是不一样好?我个人认为,临帖要斤斤计较还是一样好!因为这是以功为熟之,但创作要以个性为张扬,向古人讨饭吃,自我要开伙餐。谈到生,这是一项理智的选择,讨百家米,煮一锅饭。以艺术的积累和创作思维。在书法瀚海里不断地摸索来充实自我,才能悟道,线条在浓淡中散步。意趣于朦胧中生发。把握好熟和生,尺和度的辨证关系,才能有益于发挥自我创作的大空间。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应要有;科学家的毅力,诗人的情感,杂技家的本领,哲学家的头脑,是我们书法爱好者于以共勉之。”

        昨晚,向陈老师求教了几个问题:一是关于“用笔绞转”的问题。我问: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陈老师。在笔法上,有一种叫“绞转”。我最早是看到孙晓云的文章。后来看到邱振中的文章,也有此法。您如何看?陈老师回答道:绞转是8字,调中锋之意。语言难以表达,是笔法转向中锋一种手法。我又问道:在行笔时,要用手指来转动笔管呢?陈老师回答:不是手指转动,是以腕提和按转之。一般是以腕来发力,书法之力来源于腕力。手指捺竖可驾腕而行。忽视这一点字不见沉着。写一横手腕动,手臂勿动。我又问道:在“沉着痛快”的用笔上,除了运腕,在速度和节奏上有没有规律可循?陈老师说: 此方面有规律,横快,竖慢,横拆钓慢,捺慢。我又说:运腕,在写小字与写大字(20公分)以上,是否一致?陈老师说:基本一致,但提按要弄清楚。说道提按,我对陈老师说:有些人说:晋人笔法,没有提按,对否?陈老师回答:晋人笔法讲究是提按,但以侧锋出笔。但晋字以左边锋为行。我说:我也是从晋人的帖子上体会到,他们用笔是有提按的。老师说的“左边行”,是否就是“内擫笔法”?陈老师斩钉截铁的回答:是!陈老师最后嘱咐我:多实践才悟其道。道在何方?贵在琢磨和理解。
 

和老师谈学习书法(七)  



         ————2009年10月5日

       国庆、中秋大假的第四天夜里,陈老师给我传来他最近对前些时候发表博文的修改稿。其对博文之认真的程度真令我辈汗颜。原文如下: 现在的书法圈热闹非凡,但只求功利,不求功力还在不断的漫延。能在书法领域里净心探索者甚少。书法是国粹,是祖先经过几千年艰辛和积累所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我认为写字和书法是两个慨念;前者汉字每人都会写,这是实用于文化交流,但书法是艺术,是用笔技巧,线质柔刚,墨色变化,章法和谐为统一的视觉美感为欣赏点。谈到用笔是书法中不可忽视的第一步,笔听你的话就是笔法,笔不听你的话叫违法,书法就是讲法为度,也就是用笔的套路,审视捡验自已的笔法技巧;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你舔一笔能写几个字?一字多舔墨是漆匠,多字少舔墨是行家。

        2,每字书写之后是否笔毫尖像鱼钩?如是鱼钩类笔锋是缺少用笔的走向技巧,更没达到无往不收之垂直法, 

        3,是否笔锋铺开而万毫齐发?如锋不铺开,墨汁滞结笔肚不顺为弊病。

        4,提和按是否有节奏感?以手腕上下起伏,为能起增强笔锋的弹跳性和转锋的应用性。

         5,是否理解中锋,侧锋,藏锋,顺锋?

         6,   是否掌握理解二王、颜真唧、米芾等各体技法的变化?

         7,是否正确掌握结构的疏与密,大与小,粗与细?

         8,是否理解书法线条厚重,飘逸,灵动之美感?

以上是即兴心得短文,仅供参考,不对见谅。

       读罢老师润饰过得博文,不但被其认真态度所折服,而且为他对笔法的娴熟运用后总结之敏锐心悦诚服。随之,征得老师的同意,我将10月1日转载老师的博文中相关内容予以更正。随后告知了陈老师。同时,告诉他现在有很多书友都很关注他。陈老师对此表示感谢!老师说,他现在准备很好的整理一下几十年学书笔记。我当即就说,好!那是你几十年的心血结晶!期待早日看到,我辈将认真仔细拜读!定当好好认真领会!从中吸取有益之处。陈老师又说,反思是总结,是痛苦俳徊,只有经过痛苦才会有反思。是去伪存真!人生是回味,过程最美,不需要结果。我对老师的话很赞同,回复道:其实人这一辈子,活着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给人以快乐,但也会有痛苦。而人只有从快乐和痛苦中觉醒和省悟,并善于总结才会变得更聪明! 陈老师说,聪明是在困境中走来的,理智是在浪淘中见金的。无须故作惊人意,活的随缘艺在心。人实质上是低调为好,作品高调才是真。各人之境界不同,各人之观念不同,只要自己低头拉车即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对老师的心境和心态大加称道:好心态!好境界!活在随缘艺在心!不惊人,但要惊己!低调,是人(君子)的本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如此!世态如此!陈老师最后说:心态和境界是书法道上所磨练之心也。书法也就是写人生。静心境艺就是这个道理。并鼓励我要沉下心来,静思多悟,多临少创!写好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