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古通今 | 书法专题班课程纪实——卿三彬导师《书谱》专题篇

 义之8x37tumcdk 2017-10-11




2017年9月30日——2017年10月4日,由三合堂美术馆主办的第二期会古通今——书法专题班在广东东莞正式开幕。我们邀请了著名书法家卿三彬先生亲自来三合堂美术馆授课。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多个省份、各年龄阶段的多位学员参与。



学员合影



课程剪影


导师:卿三彬 

课程内容:《书谱》



1977年生于四川成都,当代书坛实力派青年书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浙江省“新峰计划”定向培养人才,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

作品被《书法》、《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全国专业刊物专题报道。先后出版作品集《卿三彬书法作品集》、《当代书坛名家----卿三彬卷》等。


个人荣誉


2014首届“中国书法院奖”--------中国书法院奖

2008林 散 之 奖●书 法 双 年 展—— 林散之奖

浙江省第六届全浙书法篆刻展大展 ———— 金奖

浙江省第八届全浙书法篆刻展大展 ———— 金奖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 ——— 一等奖

第三 届 中 国 书 法 兰 亭 奖 ————二等奖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大展 ——— ——二等奖



学习片段剪辑欣赏


导师点评自备习作




导师授课







导师示范与点评






学员感悟


孙泳辉


       第二次参加卿老师的课了。因有之前一次课的经历,对于卿师课程的“烧脑”程度,虽有心理准备,也有所期待,但这次还是让我大受冲击,受益匪浅。

       一、方法论——高效的学习。传统的习书途径,大多强调要勤学苦练、穷尽年华,由于有若干名家事迹典故佐证,好像跟着墨池染黑、废笔成冢、蕉叶耗罄,就功到自然成。实际呢,多少人虽有冥冥之志,也曾惛惛以事,却未得赫赫之功。这其中,固有资源原因,更有方法原因。卿师强调既要勤学,更要乐学、高效地学,聪明人要沉下心做有效的“笨功夫”。为此,他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临摹作品,在丝丝入扣的摹帖作品旁边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技法要点和自己的感想,通过这种细致深入的“解剖”式摹帖,是快速深入古人、悟其精妙笔法的高效办法。期间,我按卿师的方法,认认真真摹了两行后,之前没有留意到的很多笔法和字法细节,竟不断发现,并能记下,在后续创作中也有运用的冲动。卿师通感能力极佳,善用比喻,在感受古人法帖气息和临帖过程中,按照不同段落,赋予不同感受标签,或以故事情节串接,要求我们在临帖的过程中把其感受表达出来,启发我们用心感受古人。后来,看到卿师长长三卷创作手卷,移步换景,不同而和,精彩纷呈,益知卿师所言不虚,由因生果,堪称入古用古之典范。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正如此吗?

      

 二、启悟——心有灵犀一点通。学书犹如佛家修行,既要渐修,也需顿悟。这次课程,卿师或讲述演示,或场景阐述,或精妙比喻,把一些技法难题深入浅出地说透了,让人有顿悟之感。试举二例: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云:作书须提得笔起。很多书家把此句奉为佳臬,我去年通过学习,也认识到提得笔起方能使线通透、松活、绵长,但为什么要提笔,这和提按有什么区别,却不甚了了。卿师比喻,行笔如提裤淌水过河,水深则高提,水浅则低提,而笔本身之重力,使手不提笔即笔自按于纸,故提得笔起乃为用笔关键,而非机械之提按可比。又如,说到行笔放松,卿师以坐禅为例,说想象把自己腰椎当作衣架,全身其他部位为衣物,可悟全身放松之感。卿师之比喻极具场面感,云在青天水在瓶,使人茅塞顿开,舒坦之极。

      

 三、走出舒适区——事难事者必有所得。卿老师近十多年的习书历程,就是这方面的极佳励志范本。为什么很多人都说临帖容易创作难?很多人临帖像模像样而创作极不成样?就是不假思索的临帖太舒适了,使人陶醉其中、自恋不已,而趋易避难的人性自然更愿意呆在临帖这个“婴儿床”里而不愿出来。有一句话说得好,提升自己就是一个不断反人性的过程。所以,卿师的临帖,就不断变换花样、制造难题:从精致入微的摹帖、标注感想,到对临-校准-默写-反复校准-部首衍生扩充解决字法,再到对经典范本不同段落加上感觉标签并迁想妙得式表现性临帖,都是打破惯性思维,使得临摹变得不太轻松。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创作(卿师一年十多卷数千字长款,还有风格变换要求,让人叹为观止),检验临帖效果,如此反复,使临创同步提升。由于临摹真正做到位了,创作自然就轻松。在此次课程最后一天,卿师布置每人以书谱风格创作一幅超一千字的长卷,由于有前三天“反人性”的临摹训练,各位同学创作出的作品都有让人惊叹的进步,更顿生事难事者必有所得之叹。

       

总之,这次课程受益匪浅,卿师传授的,不仅学书的方法,也有各种精妙技法,更有一种乐观向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践行、传扬。

 

 

课堂创作作品




毕云扬


认识三彬老师有好几年了,对我最有触动的是三彬老师对传统的最大限度的入古、勤奋、专注及细致入微的功课让我由衷的敬佩,我的学习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摹帖:三彬老师跟自己定了很大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的学习计划,值得我反思的是觉得写书法的人没有想撂倒几个古人不叫写书法。从这次展现的摹帖示范精准入微、每个摹帖的单字旁做笔记让我品到了什么到科学的摹帖、什么叫专业水准,自己做的远远不够,是下一步学习的关键。


二、临帖像复印机的思考:之前网上看到说谁谁谁临的像复印机一样,我认为这是个陷阱,临的像固然很有必要,是入帖的第一步,仅仅是学习者具备的一种技能而已,有些人安于临的像而不去过脑,导致临创脱节。米芾临帖也是带着自己的理解去临帖的,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临的一模一样,这些可以多看看米芾的临帖与原贴对照。临的像之后该如何走,很多人就遇到了瓶颈,而三彬老师的40种奇思妙想的临帖让我茅塞顿开,以前就会几种……这下也有了长期学习的规划。


三、不要舒服的去临帖:三彬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临摹就是创作、创作就是临摹。之前对这有不解,这次豁然开朗。我们之前就是安于舒服的临帖,不愿意挑战各种难度,如临书谱可以临成很多种味道,可以像怀素、像董其昌、像二王……,要对书法史有认识和大概的掌握,知道每家每帖是什么味道和气息,这样临帖时会意在笔先、下笔有由。


四、气息与章法:三彬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先是通篇去感受书谱的给你是个什么大感觉,通篇像看一部深刻的电影或者是谈一场刻苦铭心恋爱一样,里面记录着各种点点滴滴值得品味。对理解书谱的气息、味道有很大的帮助,也是读帖的重要性,很多人会忽视的问题,关于章法问题三彬老师要求三种不同味道去临书谱、一是关注细节用精妙的笔法去临、二是疏朗的感觉去临、三是茂密的感觉去临,虽然还可以有很多种感觉去深入临书谱……通过这个训练对我的启发特别大,可以感受到书谱究竟是什么样的章法!


五、关于背帖:背帖就是读帖,死记硬背固然也对,但是效率低,三彬老师课上给了我们半个小时读帖,要求过脑把它们记住,能记多少算多少,可以指临。如果说用毛笔每个字练习很多遍能记住是笨办法的背临,那么读帖的方式去背字就是提高效率的背帖,可以与用毛笔练习多遍后后记住相互相成,这样的功夫需要积累!要有长期训练与规划,我想坚持几年,脑海的字库就有几万了……创作时就会从脑子里蹦出来!陈忠康老师的要求是40万字的字库……


六、写了1000字的创作长卷后的感悟:三彬老师去年一年就创作了11幅长卷,每幅好几千字,而且每幅风格气息都不雷同,接下来是60幅长卷的规划。听到这个数字会让多少人晕菜!!三彬老师做到了。这次面授最后一天布置了一个1000字的创作任务,要求用书谱的调子、纯小草来创作这幅长卷。有些冷僻字可以查字典,这样的大篇幅创作训练后,对以后写小作品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啦……所以说学了就用,用了就是检验,就是活学活用……

        2017年中秋后一日毕云扬于虎门高铁站


课堂创作作品




徐瑞华


通过四天的三彬老师《书谱》课学习,让我真正明白了草书的学习方法,纠正了自己的陋习,并举一反三,对经典书法的学习吸收有了一些感悟。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如何读帖和如何创作,今天先写如何读帖吧。


首先,读帖很重要。以前我读帖都是走马观花浏览一遍,感觉自己好像就读懂了,就着手去临,这次通过摹帖练习,才发现书谱很多精妙的用笔和结字自己以前是根本没有留意到,感觉以前根本就没有进入它。我在四天课上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受”。


看帖有四个目的:一是要看懂《书谱》中每个字的精妙笔法。要通过摹帖是反复体会、理解、感受它的独特的笔法。通过一天的摹帖训练,我搞懂了孙过庭的笔法和二王的笔法是相通的,有些字甚至是直接从二王手札里来。从这个角度看古人也是这样学习书法的。通过摹帖和分解训练,掌握笔法的细节。如正切、反切、折笔、揉、顶、推、转、顿、提、滚、圆圆的、S形、空中取势等等。把一个字最精细的用笔技术全部分解重现,做到一模一样。二是要看懂每个字的字法。要去背、去记,卿老师举了一个例子,陈忠康老师要求他们要记四十万个字的写法。关于字法,我最深刻的感受有两点,一个是卿老师用游戏的方式在记字法,如在摹帖和临帖的时候,写“而”字,各种空间位置的调整就会变换出很多的写法,像玩游戏一样。立刻写下来,马上用到创作上去,通过创作强化理解和记忆。第二是强调字空间的时候要留意白的地方,而不是黑的地方,卿老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古代书法大师都是建筑大师,营造空间的高手。由此,我联想到,古人书论不叫“结字”,叫“布白”或许是这个意思吧。三是要看懂章法。通过卿老师形象的讲解和比喻,我真正看懂了书谱里面丰富的章法。以前感觉书谱的章法很平淡啊,没有什么冲击力。但真正好的章法不是那种视觉冲击力的,而是很舒服的、很丰富的,很精妙的,要细细品味的,会给你内心的感动和震撼的,原来没感动到你是因为你没留意、感受它。


对于书谱每一段章法的讲解,卿老师用了很形象的比喻,如收敛含蓄、精美绝伦、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温文尔雅、畅意放达、小家碧玉、乱石铺街等等。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加深对每一段章法的理解,这样创作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调用。四是看懂气息。卿老师用另外一种比喻让我们理解了作品的气息。看书谱如同看一部爱情片,虽然没有惊心动魄、识破惊天的情节,但有缠绵悱恻、波澜起伏的感情故事,让你感受到千年以前的书法还是鲜活的,有故事的,能震撼到你的。卿老师强调临帖不是最重要的,要看懂里面的气息,孙过庭虽然死了一千年,但作品是活的,作品传达出来的东西,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的,对于书谱的作品气息,卿老师感受的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其他人可能感受不一样,但有一点要明确,你要去感受它,你感觉到了它它就会给你东西,你感觉不到它,它就什么都给不了你。


另外,三彬老师在讲解笔法的时候,有三点印象特别深刻,对我自己的触动也很大。一是要认真。三彬老师展示了自己的摹帖和笔记,做得特别认真细致,一本字帖写了满满的感悟,老师学书谱是全身心投入的,在家里书房张贴书谱,每个角落都放有书谱,出门也随身带一本,无时不刻去感受它。这种严谨细致科学系统的治学态度和方式是我要认真学习的。二是有感情。三彬老师拿出珍藏十几年的陈忠康老师的杂临课徒稿,当卿老师讲解每一张课徒稿当时陈老师是怎么写的,怎么讲的,动作是怎么做的,当时是什么情况,描绘的清清楚楚,我真的被陈老师和卿老师之间浓浓的师生情感动了。而且,对于古代经典的、优秀的作品,卿师一再强调要看到对方好的对方、看到优点,引申到做人做事,多一些宽容大度,你会获得更多。只有你接受,才会深入的了解、体会、感受其妙处,“妙处难与君说”,这样喜欢它,它一定会反哺你。三彬老师把字帖当做是有感情、有生命的、鲜活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去跟古人唔对。三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卿老师在点评学员作品的时候,首先肯定好的地方,不足之处也会一针见血的指出,给出明确的建议,但很少听到严厉的批评。卿老师还一直强调健康、家庭比写字重要,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创作作品




杜加元


通过这短短的三天学习,卿老师给我们讲了他是如何写书法的,并好无保留地把他自己学书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收获很大,我学书法整整七年了,从这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书法学习培训班。也没有专门老师给我指点。在这七年当中,我就是临帖,几乎没有创作过作品。

    

 这次给我最大的收获有四点:

 一,掌握了如何轻松拿笔,将笔如何拎起来在纸上写,原来就是没理解和悟出来。去年参加时每次上课老师都说握笔要轻松,写字要慢,我知道但做不出来。这次从第三天下午快下课时,卿老师还是说如何轻松握笔,当他把笔拿起来,将笔尖顶在纸上托了一下,这时候我突然顿悟了,原来这样握笔方式才是轻松。之后我试了一下果然就找到感觉了。真是七年握笔七秒就解决。           


 二,解决了临帖的方法和技法问题。顶、转、切(顺、反、侧)、折等,以前只知道,就是动作做不出来,更没人这样示范。我也是临了七年的帖,这三天真正才算掌握了临帖的方法,受益匪浅。


 三,知道如何大胆地去创作。以前习惯临帖,没去创作,以为把帖写好了,就会功到自然成,这次学习也改变不了我以前的观点。就是要创作,这样字的储存量就会大,不创作就没字可记,而且始终出不来,只要经常创作并且创作多了,确实自然就记住了。今天卿老师特意要求我们创作,收获很大,确实熟练了很多。


 四,就是临帖时要注意上下字的结构及空间的衔接。这就明白了临帖时不会跑偏,以前没有注意这方面,临帖时上下字的空间布局就会走样会散。这对于创作也是有极大的帮助,知道下笔左右应该在那个位置。如何做到承上启下。


 以上四点正是我困惑多年的烦恼之事,有时都不想写了,因为临帖已经到了极致,没有什么力量再激起我写字的愿望。从这次听了卿老师的课,我对临帖和创作有了新的认识,会是我学书法的一次质的飞跃。在此非常感谢卿老师。


 从这次感悟后,我将重新调整自己学书法的习惯:多创作,用这次的技法临些其他的书体(轻松握笔)。希望卿老师以后还能多多指点。

课堂创作作品




田斌


已经是第二期听卿和刘老师上课,一次比一次深刻。从笔法到章法,再到心法,老师们多是站在一个中间的角度为我们解读古人,这样同学们就不致于学偏,或是学到老师的一些习气。这次上课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自己的用笔粗糙等一系列不足,以后当用老师讲的方法继续把细节做好。还有就是对书论梳理也是我的一大缺陷,有些时候古人的一句话就能让人少走很多弯路。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课堂创作作品




李新


这是我第二年参加了,第一年没有太大的领悟,原因有三,一是自己没有足够的积累,二是心不静,三是理念上有些冲突。经过一年的积淀和调整,我挣扎着走到了第二年。本次我的最大感觉是轻松通畅,卿老师刘老师的讲解让我大悟笔法,现在能轻松自在的写字了,而且法度备全。太开心了!非常感谢二位老师,未来我将加倍努力!

课堂创作作品




莫明奇


四天的《书谱》专题学习,我的感悟如下:

一、我觉得三彬老师就是书法界的c罗,他会像c罗一样,千里逆袭,最后登到顶峰。


二、最近家事繁忙,开学的一天半,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加上没有接触过草书,表现得手忙脚乱。我马上调整心态,让心静下来,慢慢进入状态。


三、改变思维,我的细节得到老师的肯定,整体做得不够,老师在一天中提了三次,我必须马上做出改变,不能够沉浸在自己的小技术里面,这是捡芝麻掉西瓜的。


四、向同学学习,老师常表扬李新、泳辉、云扬,我认真思考,老师为什么表扬他们?他们的长处,这正是我的短处,从他身上得到很多启发。


五、中午休息,我以前学习中午都不休息,下午学习质量很差,学习书法需要专注力和性情,所以我中午略作休息,下午和晚上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六、细细品读老师的临摹、创作作品,分析老师是怎么临摹,怎么拿来创作的,这一点对我后面的临摹和创作都很有帮助。

以上是我四天学习的感悟。

 

课堂创作作品




艾新星


书,心画也。何谓心画,听卿老师传授书法,今有所得,心画即心之抒扬,心之冥悟,心之气象。往昔临池安逸,创作诡异,深感未得法,未用法。回湘之后,将所学慢消化,细整理。感谢我们的卿老师、刘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感谢五湖四海的书友们的互助。祝大家双节愉悦,身心双畅。


 

课堂创作作品




蔡毅华


我走过很多地方学书法,但一直没有解决很多技法上的疑惑,尤其行草的转折方法,以及用笔的细节这在很多地方都是含糊其辞,避而言他的。这次三彬老师在堂上对笔法予以细致的示范,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另外卿老师临帖的认真严谨展示大量的课徒稿和各种风格的长卷创作及摹帖长卷给在场的每位同学是一波接一波的震撼!实实在在的持续的下笨功夫,学习书法要有规划,不断作各种方式的临帖,要大胆创作,这些观念为我们漫无目的的没有规划的书法学习敲响了警钟并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卿师授课不仅生动幽默,而且深入浅出,结合生活,不仅给大家书法上的启示也给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提供了很多启发和思考。感谢这个国庆期间与卿老师、刘老师以及一班热爱书法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的邂逅,这将是我书写道途上的一个新的开始。祝大家中秋快乐,万事遂心,书艺猛进,感谢三合堂给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平台。

 

课堂创作作品




徐海燕


卿老师生动的传道解惑的上课,令我流连忘返的四天书法学习,衷心感谢,您辛苦了。这几天,使我重新认识学习书法:

1、必须科学地有效学习临帖(例如要与原帖对话,感悟)

2、同时肯下笨功夫(例如脑子里是否每个字的字形存量很丰富)

3、敢于创作,在探索中得到解惑4多读书,多看真迹,提高自我修为。

 

课堂创作作品




张学礼


已经是第三次学习卿老师的书谱课,深感卿老师的用心以及他那层出不穷的办法。这一次终于能得到卿老师的在最后一天创作中对于自己的作品肯定,对我还是很大的鼓励,这是第一次创作这么多字的作品,并且是按指定的《书谱》风格去写。感谢卿老师教书的用心,继续努力,争取能拿更好的成绩回报卿老师的付出!

课堂创作作品




郑云宏


四天的学习,记住老师说得四个字,松活放慢;记住老师的摹帖之法,准备每天在公司打印几张二玄社法帖回家写;记住老师作品的精彩,这是第一件见到老师能够如此倾囊相授。记住老师的临帖与创作之法,多看少临,多创作;记住老师学习古人各家的态度,努力学习其好的一方,如此则诸家皆可学也。

 

严延旺


930日到104日这短短五天的时间,卿老师和刘老师的精彩授课,颠覆了我对临创关系的认识,也让我重新认识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感恩老师,愿安康和顺!

 

覃克寒


学书当细品伯乐千里马之典。千里马无潜质,伯乐不器之;伯乐器而千里马不图强,则与仲永同哀。故吾辈随师习书,当依而不赖,勤习善悟,以自觉自励自省而不负师也。——听卿师传道有感。

 

黄一禾


卿老师辛苦了!我来迟了一天多,很多东西也没听到,我刚刚步入书法这个行列没有太深的感悟,书谱学前也没怎么接触过,不过听到老师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时让我感受到书法这一路走起来很漫长,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书法不只是停留在技艺层面,觉得更是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所以更要努力,提升自我,感谢卿老师!



课堂创作作品




学员学习风采






















三合堂美术馆


三合堂美术馆位于东莞艺展中心A馆4楼南区,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三合堂美术馆于2013年6月开馆,是一所以中式、典雅装修为主体的大型美术馆。美术馆融合收藏、展览、研究、教育、交流等功能,并以策划展览、书画培训等形式开展书画艺术交流活动。为艺术家、广大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合作、展示的平台。







您也可以扫描上方的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