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视爬树课的技能期待

 尘埃光年 2012-10-22
不久前,厦门大学将开设爬树课的消息立即引发热切关注,据称该课程将教会学生如何安全地爬上树,并在树上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意在锻炼学生体能,增强身体灵活性,提升自救意识。
    质疑者称其可能沦为高尔夫球课一样的小众课程,褒扬者赞其为课程创新。尽管议论莫衷一是,但公众对于国人生存技能的忧虑、对于爬树课能增强生存技能的期待,无疑值得珍视。
    我们不少人都从应试教育的“独木桥”上一路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在“唯分数论”的指引之下,体能教育弱化,特殊环境下的生存技能教育更是空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恶劣天气甚至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对人类的生存技能形成极大挑战。历经汶川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灾难洗礼的中国人,在变得更加坚忍顽强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自身生存技能的种种反思。特殊环境下逃生知识和技能的缺失,无疑成为国人心中的一大隐痛。
    反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安全教育尤其是特殊环境下的求生知识与技能,几乎贯穿着孩子从出生到懂事到成年的整个过程。政府通过社区举行安全培训讲座、免费发放实用手册、举行各种应急演练,学校对学生设置翔实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训练,电视台等媒体长期进行形象生动的宣传引导,大大增强了公民的安全意识,提升了人们的自救技能。
    近些年来,从国外引进的“非洲生存”“荒野生存”等系列电视节目收视率一路走高,固然与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对更加多样生活方式的猎奇有关,但国人对特殊环境下生存技能的欠缺以及对求生本能的更加看重,无疑是更深层的原因。
    生存技能、自救常识的获得,远不是看看“荒野生存”之类的电视节目就足够的。借鉴国外经验,对比利弊得失,政府、社区、学校等都应找准努力方向,提升工作针对性、有效性。
    增强职能部门对公共场所安全救助的快速反应能力,是现代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社区等基层组织发挥接近群众的优势,统筹各类资源,加大公共场所安全救助的教育培训投入,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培训,同样不可缺少。
    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需要开设爬树课,但任何层次的学校都应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救能力和生存技能列入重要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