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件好事,最起码圆了中国人的诺贝尔梦想。就象当年有人圆了中国人的奥运会金牌梦想一样。 我想,所有的中国人因为这个而高兴不是什么过分的事。 但是,关于这个的新闻看多了,却让人觉得,有许多的不正常。 首先是昨天,看到新闻说,莫言的书在许多书店里,包括实体的和网络的,都脱销了。是中国人突然都变的爱看书了吗?显然不是的。 还有更离谱的,今天甚至在一个网站看到莫言关于钓鱼岛的谈话意见。一夜之间,莫言又变成关于主权领土问题的专家了吗?真是莫名其妙。 别误会,本人对于莫言没有任何意见和不满,虽然没什么了解,但他的书我还是看过一些的,是在他还没怎么出名的时候,而且还是买的盗版的,因为那个便宜。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那些可能在书店的某个角落里躺了很久,落满灰尘的,书店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书,突然就热卖了,还供不应求?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的确不是一件好事。 莫言获得或者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都还是那个莫言,他的那些书也还是那些书。不会因为他获得那个奖了就有什么改变。可是,在许多人的眼里,心里却变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很色情的,很乡土的,很粗俗的,很符合莫言风格的,也很贴合中国人性格的故事:那年,我们系统有一大批人从工人身份转为干部身份,据说,某人,当天晚上,跟老婆那个的时候,激动地说,以前是个工人在弄你,今天,是个干部在弄你! 用在这里真贴切! 一个人,在身处平凡位置的时候,没什么人注意他,也不在乎他是不是有本事有能力。可是突然时来运转,当了官,在别人的眼里,马上就有了高大的形象,慢慢的,他自己也以为自己很高大了,自然的会开始摆架子,讲排场,打官腔,然后那些当初捧他,夸他的人,又开始骂他,恨不得让他死。 我没去过外国,不知道外国是不是有这样的事。可在咱中国,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过程,这样的结果。这样的夸,这样的骂。一遍一遍的周而复始 百姓这样也就罢了,那些所谓的学者也这样,官府也这样。 学建筑的可以大声发表对冶金领域的高谈阔论。搞铸造的可以大声批评指导农业生产......当官的就更厉害了,到哪个领域都可以去指手画脚,发表重要指示......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其实,这些就和心智不成熟的小姑娘追星是一样的性质。只不过,许多成年人都自己以为自己心智成熟了, 而已!而已而已。 小日本地震的时候抢盐的,张悟本出名的时候生吃茄子和一天喝二十斤绿豆汤的,夸某领导长得帅的,加上平时不看书现在抢购的...就是这样一群人... 而已而已,而已。 [本帖最后由 少侠一炷香 于 2012-10-16 11:1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