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的话题,人们私下里议论不少。有朋友说,旅游埃不着穷人,去旅游一次就得然全家人二年不敢吃肉;有朋友说,旅游是给富人开发的,因为他们吃饱了撑的;有朋友说,收入低的不用去A级旅游景区,选择刚开发的地方;有朋友说,越是全国假日,越不用去旅游,出去人挤人,人看人,简直就是活受罪。就是看美女也不中看了,把美女都累得失去了美感,还不如在家看电视里的美女。然而,那些富裕一些的朋友说,挣钱不会花是傻瓜,人挤人,也要出去旅游,换一下自己的心情。 不一而足的说法,让笔者真的成了傻瓜。不知道,该听他们谁说。大千世界,人的心情竟也像万事万物,千姿百态,五花八门。我思来想去,终于明白了:最终还是各自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表达,决定了人的面对自己现实的决定权和话语权。 据武汉晚报报道,高速黄金周不收费了,咱赶紧自驾游吧,结果发现还是游不起,为啥?景点门票太贵。武汉市民车朝晖中秋国庆长假到湖北神农架自驾游,高速公路免费省了300多元,但两个人景区门票就花了442元。10月7日,旅行归来的他感叹:“门票太贵了!”车先生的这种感受很多人都有,有游客统计,门票开销占了出游成本的一半。这说明,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区不会算经济账,旅游门票的价格应当适中,不应当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了低门票的诱惑力,人们才会有好心情,有了好心情人们才舍得旅游购物,给亲朋好友买些纪念品。旅游除了要去报人们又一个好心情这个主旨之外,还要让游客在吃饭和购物方面不觉得上当受骗了。只要有了这样的前提,旅游者兜里的钱才肯舒心的花出去。这是心理学和美学原理,恐怕那些主管旅游的官员未必对旅游有过认真的研究,未必对旅游者的心理作用做过细致的观察与回访调查。即便回访调查过,也未必会在人们的心理因素方面做果果的分析研究。 据报道, 到今年9月6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内136家5A级景区中,免费或部分免费的有9家,票价不低于百元的94家,有26家达到或超过了200元。 玩遍这些5A级景区要多少钱?记者逐家统计发现,按旺季(或黄金周)票价计算,一个人要花19085元(其中部分景区票价里包含了必付的观光车费等)。另有“园中园”收门票1064元,索道、观光车、游览船票等交通费合计2387元,两项相加有3451元。总开销最终高达22536元。 湖北省旅游学会会长、湖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勇认为,国内5A级景区中一半以上是自然风景名胜,这些公共资源应有更多公益性。但现在景区多数自负盈亏,追逐经济利益成为第一目标,由此衍生的高票价让游客大喊玩不起。马勇表示,要让自然名胜景区甩掉赚钱职能,建立类似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他透露,目前国家已计划在云南试点建立国家公园,建设、维护费用都由国家支出,游客届时才能真正摆脱门票负担。然而,让游客感到伤心的是,出去旅游并没有得到滋养性情的益处,反倒因为景区门门票价格过高,旅游吃饭和购物被商家漫天要价而气愤。即便建立了国家公园,如果不在旅游服务产业的质量上做文章,恐怕也不会消除人们对旅游的诟病表示质疑。 其实,在如何把旅游业做成旅游产业,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和主管部门应当做些什么,应当如何做才能把旅游做成大产业?仅凭景区门票对游客来个“一刀斩”,恐怕久而久之会把好好的旅游业给破坏了。旅游业也属于商业行为没错,应该逐利。但是逐利要讲究方法,要有尺度,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能把游客吓得再也不敢来旅游。倘若如此逐利,那只能是以锤头的买卖,等于断了“钱途”和前途。或者说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实,旅游业是必须指望人气指数的。如果一个景区没有了人流,没有了回头客,而让人们口口相传的“上当受骗”成了旅游景区的活广告时,这个景区的寿命就可想而知了。即便因为特别有特色,到哪里的游客不缺有钱人,那些富裕遮者也不是肯吃亏的傻子,他们也会有不少抱怨的。所以,旅游更是一门人学的心理学艺术。只有把认得普遍心理研究透彻了,才能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景区管理好,建设好,并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方丰收。有了双丰收,才能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把旅游业做大做强。 笔者始终认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能否形成循环经济圈,是衡量其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尺,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而且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业是否能健康稳步向前发展,又是能否实现循环经济圈的关键所在。可以说,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业已经成为绿色环保的新型经济体,在不断地促进着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健康增长。在这个意义上说,哪个地方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做得精细和极致,就能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和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 尽管全国各地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资源尚未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大力开发,原有的旅游景点有待进一步深挖开发潜力和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交通拥堵问题非常突出。如果不能面对这些事实,不能及时调整我们的旅游战略规划,我们就会在全世界的旅游竞争中受到外来因素的严重影响和冲击,并失去良好的旅游发展机遇。 旅游经济的制高点,是要在旅游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两个方面做文章。那么,抢抓发展机遇就是刻不容缓的,时不我待的。谁坐失良机,谁就会在竞争吃遍苦头,谁就会遭遇滑铁卢和多米诺骨的无情打击。这不是危言耸听,希望知名景区的老板和主管旅游的官员们能够认真反思,制定新的旅游发展战略。否则,你真的不知道,也不懂得旅游经济的制高点是什么,以及在哪里。 人挤人的旅游,是不健康的表现。如果熟视无睹,是没有发展眼光的短视行为。 郭喜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