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人物

 tjhx0526 2012-10-27
江淹 (生卒年不详)

  江淹,南北朝时的著名文人。因独享汉语中两个成语——“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而名垂千古。

  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来当县官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风流魁首,当地人称 为“梦笔生花”。和“梦笔生花”故事相成始末的是江淹到了晚年,才思微退。传说他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 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 。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

黄峭(871—953)

  黄峭,邵武平洒人,以洞察人世演进、散布子孙于海内外而闻名。

  由于生活在“五代十国”乱世之中, 黄峭对人世变迁感触极深。 周太祖广顺元年(951),黄峭适逢80诞辰,他对子媳们说:“你们兄弟21人,本想全留侍身边奉老,但以我戎马半生经 验。眼见战火所过尽成废墟,一到事定恢复农桑,又成乐土。现拟在三房子媳中,各留长子 侍母送老,余子18人各给马1匹、家谱1套、资财1份,信马所到,随止择留。”经黄峭及亲 族敦劝,诸儿只得登程。

黄峭于82岁时辞世,葬于邵武和平上井村边。历经世代沧桑,他的各系子孙,遍布台湾、港 澳、南洋各地。至今,他的外地子孙每当清明,还有人托亲友到上井村黄峭祠墓祭拓碑片, 以示寻根问祖之意。

练隽 (873—952)

  练隽,浦城练湖(今仙阳练村)人,世称练氏夫人,因挺身慨然救助陷于兵火之中的芝城(今 建瓯别称)人民,而被尊为“芝城之母”。唐末,练隽夫君章仔钧投于闽王王审知旗下,领兵5000卫戍浦城,章仔钧在被南唐大军围困 时,派遣边镐、王建封二校兵往建州(今建瓯)求援,但二校兵因雨误期,按军法当斩。练隽 出面劝阻,章仔钧于是释放边、王两人。此后,边、王投奔南唐军队为将领。

  章仔钧去世后,练隽与子迁居建州。晋天福8年(943),王审知子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 殷(次年改为闽国)。此后,南唐乘机来犯,以王建封为先锋、边镐为接应,来攻建州。建州 城破之后,南唐军队欲屠城,练隽对边、王慨然陈词。边、王二将闻言之后,深为感动,禁 止杀戮,城得保全。

杨亿(974—1020)

  杨亿,字大年,浦城县仙阳杨村人,宋代“西昆体”诗歌主要创始人。

  杨亿在史馆修书时,与同僚时常诗歌往来、酬答唱和, 这批唱和诗后由杨亿编辑成集,名为《西昆酬唱集》。这些诗歌在技巧上的共同点是雕章琢句、摭拾典故、堆垛词藻、讲究声律 ,因而被称为“西昆体”。杨亿诗文中,有些篇章内容单薄,炫耀词章,但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感情健康,富有爱国思 想,其诗歌风格曾影响后代半个多世纪。

柳永(987?—1053?)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故里在崇安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金鹅峰下。他是宋词“婉 约派”的宗师,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柳永少年时期在崇安度过。他读书勤奋,“少有文名”,流传下来的少年时期作品有诗《题中峰寺》、词《巫山一段云》等。早期的创作表现了词人博学多闻、想象奇特、清致飘逸 、热爱家乡山水的特性。至今,故乡群众还称他为“鹅仔峰下一支笔”。

 柳永有《乐章集》传世,收词近200首,其中如:“雨霖玲”、“八声甘州”、“望海潮” 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不朽杰作。

黄裳(1044—1130)

  黄裳,字冕仲,南剑州剑浦县(今南平市延平区)人,是南平的第一位状元。

  黄裳幼有大声,决意夺魁科坛,博学多才,精通礼经。元丰5年(1084),考中状元,为官多 年,最高做到礼部尚书,政绩斐然。他喜读道家玄秘之书,自号紫玄翁。著作颇丰,著有《演山集》60卷《南平县志》收有《水云村记》和《隐鳞阁》、《茶苑》、《藏春峡》、《客照岩》等诗文多篇。

  黄裳书法超群,运笔稳健、苍劲有力,极受宋神宗的赏识,他在各地为官,留下手迹不少,如福州鼓山、长乐等地均有他的摩崖石刻。

游酢(1053—1123)

  游酢,字定夫,号广平,亦号荐山,阳禾平里(今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 、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和闽学宗师。

  他20岁在京城上太学时拜著名理学家程颢为师,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 。宋元丰4年(1082),游酢和杨时同往颖昌,就学于程颢,受益甚多,著有《明道先生语录 》。元祐8年(1093),游酢已居太学博士,仍好学不辍。因此,他得洛学之真传。

杨时 (1053—1135)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今南平市)将乐人,北宋程氏理学学者,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 先生。

  杨时自幼聪明好学,8岁能文章。稍长,潜心研究经史。熙宁9年(1076)中进士。元丰4年(10 82),往河南拜程颢为师。颢辞世后,杨时于元8年(1093)与游酢一起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 程颐为师。适逢程颐闭目养神,两人便侍立门外,等程颐发觉,积雪已经1尺深。这就是被后人广为传播的“程门立雪”的佳话,堪称尊师重教的典范。

罗从彦(1072—1135)

   罗从彦,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南平东坑罗源村(今延平区罗源村)人,北宋著名学者。毕生致力于理学研究。

  宋元符3年(1100),罗从彦到将乐拜见杨时。经杨介绍,赴洛阳拜见程颢,请授《易经》。 政和元年(1111)后,从杨时学习四书五经,尽得其师真传,时称“道南第二人”。学成归来后 ,在南平筑室山中,绝意仕途,潜心著述讲学,收李侗、朱松、婺源等为学生,常聚九峰山峡谷处讲道。先后写成《语孟师说》、《书斋记》、《道尧录》、《合衡录》、《中庸说》 ,以及《诗解》、《春秋解》、《春秋指归》、《议论要语》、《二程龟山语录》等理学著作。他继承发展程颢、程颐“穷理”学说和杨时“致知必先格物”的“理一分殊”说,创立 “静中观理”说,在宋代理学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李侗  (1093—1163)

  李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县崇仁里樟林乡(今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樟岚村)人。南宋著名学者。一生不为官,专心致志追求理学真谛和教学授徒,时称延平先生。

  李侗24岁时,听说同乡人罗从彦随杨时学得程颢、程颐“不传之学”,便慕名而拜罗为师,尽得所传,并继承和发展了两程思想。  李侗是朱熹最直接、影响最大的老师,他将河洛理学传给朱熹,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宋元学案》的作者之一全祖望说:“朱子师有四,是其所推以为得统者称延平 。”可见其思想对朱熹影响之直接。隆兴6年(1163),李侗应福唐(今福清)守任应辰之邀,前往讲学,不幸染病身故,终年71岁,归葬于南平(今延平区)炉下瓦口村,由朱熹卜筑,并撰写墓志铭,墓碑中书“宋始祖太师 越国文靖延平李先生墓”。传世之作有朱熹辑其语录为《李延平先生答问》,还有《萧山读 书传》、《论语讲说》、《读易管见》、《语录》。
 
春秋人物2
游酢(1053—1123)

  游酢,字定夫,号广平,亦号荐山,阳禾平里(今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 、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和闽学宗师。

  他20岁在京城上太学时拜著名理学家程颢为师,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 。宋元丰4年(1082),游酢和杨时同往颖昌,就学于程颢,受益甚多,著有《明道先生语录 》。元祐8年(1093),游酢已居太学博士,仍好学不辍。因此,他得洛学之真传。

杨时 (1053—1135)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今南平市)将乐人,北宋程氏理学学者,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 先生。

  杨时自幼聪明好学,8岁能文章。稍长,潜心研究经史。熙宁9年(1076)中进士。元丰4年(10 82),往河南拜程颢为师。颢辞世后,杨时于元8年(1093)与游酢一起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 程颐为师。适逢程颐闭目养神,两人便侍立门外,等程颐发觉,积雪已经1尺深。这就是被后人广为传播的“程门立雪”的佳话,堪称尊师重教的典范。

罗从彦(1072—1135)

   罗从彦,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南平东坑罗源村(今延平区罗源村)人,北宋著名学者。毕生致力于理学研究。

  宋元符3年(1100),罗从彦到将乐拜见杨时。经杨介绍,赴洛阳拜见程颢,请授《易经》。 政和元年(1111)后,从杨时学习四书五经,尽得其师真传,时称“道南第二人”。学成归来后 ,在南平筑室山中,绝意仕途,潜心著述讲学,收李侗、朱松、婺源等为学生,常聚九峰山峡谷处讲道。先后写成《语孟师说》、《书斋记》、《道尧录》、《合衡录》、《中庸说》 ,以及《诗解》、《春秋解》、《春秋指归》、《议论要语》、《二程龟山语录》等理学著作。他继承发展程颢、程颐“穷理”学说和杨时“致知必先格物”的“理一分殊”说,创立 “静中观理”说,在宋代理学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李侗  (1093—1163)

  李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县崇仁里樟林乡(今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樟岚村)人。南宋著名学者。一生不为官,专心致志追求理学真谛和教学授徒,时称延平先生。

  李侗24岁时,听说同乡人罗从彦随杨时学得程颢、程颐“不传之学”,便慕名而拜罗为师,尽得所传,并继承和发展了两程思想。  李侗是朱熹最直接、影响最大的老师,他将河洛理学传给朱熹,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宋元学案》的作者之一全祖望说:“朱子师有四,是其所推以为得统者称延平 。”可见其思想对朱熹影响之直接。隆兴6年(1163),李侗应福唐(今福清)守任应辰之邀,前往讲学,不幸染病身故,终年71岁,归葬于南平(今延平区)炉下瓦口村,由朱熹卜筑,并撰写墓志铭,墓碑中书“宋始祖太师 越国文靖延平李先生墓”。传世之作有朱熹辑其语录为《李延平先生答问》,还有《萧山读 书传》、《论语讲说》、《读易管见》、《语录》。

刘子羽(1096—1146)

  刘子羽,字彦修,崇安五夫里人,南宋爱国名将。绍兴元年(1131年),刘子羽奉守潭毒山,与吴夹击金兵,使金兵死亡1000多人,并丧失全 部辎重。接着刘子羽又进兵收复了兴元府和详州等地,使宋军在川陕保卫战中取得了胜 利。后秦桧当朝,刘子羽不附和议,得罪了秦桧,于是罢归武夷。在家乡多有题咏。

 刘子羽与朱熹之父朱松,同是理学家杨时的弟子。朱松死前,托孤于刘子羽,刘子羽对朱熹抚教如子侄。1146年,刘子羽去世,葬五夫里蟹坑,朝廷追赠他为少傅,谥“忠定”,朱熹为他精心书写了纪念碑文,即“神道碑”。

李纲 (1083—1140)

  李纲,字伯纪,邵武李家坊人。宋代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南宋高宗赵构即位后,起用李纲 ,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封开国侯,后又进封开国公。这时,李纲总结靖康间政治腐败 、军事失利的教训,提出强兵御侮、发动民众等抗金建国十大主张。可是,李纲的主张遭到 了投降派的反对,投降派张浚伪造了李纲十大罪状。高宗更以李纲“狂诞刚愎,计谋无效” 之罪,罢了李纲的相职。李纲仅做了70天的宰相。

  建炎4年春,建州(今建瓯)爆发范汝为起义,朝廷急遣韩世忠镇压,建州被攻陷,韩世忠认 为建州百姓依附范汝为,因而“欲尽诛”。李纲在福州闻讯,昼夜兼程,赶到建州,在李纲的干预下,韩世忠收回屠城令。李纲救活了建州百姓10数万人,所以宋、明、清三朝,建瓯 人尊李纲为“芝城之父”,立祠塑像以祀奉。

袁枢 (1131—1205)

  袁枢,字机仲,宋建宁府建安县(今建瓯)人,是我国首创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史学家。

   他的历史巨著《通鉴纪事本末》,全书42卷,约200万字,上自战国、下迄五代,总括了1362年的历史。这部史书自成一体,总记239事,按年代顺序辑录,各事自立标题,独立成篇, 起讫了然,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是普及历史知识、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 他 和司马迁、司马光并驾齐名,列为历史著作三大体栽(纪传体、编年体、纪事体)的首创者之 一。

  “枢临民则以直辨闻,立朝则以启沃谏,克尽乃职,为世师表。”这是后代人对袁枢的评价 。

真德秀(1178—1235)

  真德秀,字景元,号西山,世称西山先生,浦城长乐里(今仙阳镇)人。南宋大臣、学者。为 两宋期间“浦城七宰相”中最负盛名者。

  嘉定10年(1217),他出任泉州知州,严禁苛捐杂税,严处贪官污吏,修固海防,百姓得以安 居。绍定年间(1228—1233),他再次任泉州知州,大受百姓欢迎。在两任泉州知州期间,他 对发展泉州海外贸易作出很大贡献。

  真德秀在学术上继承朱熹,自称是朱熹“私淑弟子”,他对恢复朱熹学说起了重大作用。他 本人在学术上也有很高成就,堪称一代大儒。他的著作很多,有《大学衍义》、《读书记》 、《文章正宗》、《西山文集》等,而以《大学衍义》影响最大。 端平2年(1235年)5月间,德秀病逝于宦地,终年58岁。该年8月,运棺归乡里,葬于浦城城 南孝梯里株林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