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助】己酸菌的筛选与培养条件及方法

 雨霧山庄 2012-10-27
己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白酒窖池中比较多,而且是浓香型白酒产香的主要菌种,有做过这方面研究的朋友吗?我是新手上路,大家多指教~Smile
0票

票数

yououoy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2007-11-24 13:53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分离培养己酸菌所使用的培养基
1.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乙酸钠 0.5%.
硫酸铵 0.05%,
硫酸镁 0.02%,
磷酸氢二钾0.04%,
酵母膏 0.1%,
乙醇 2%(杀菌后,接种前加入),
碳酸钙 1%(稍后加),
水 100%。
发酵培养基:
有如下几种:
①同种子培养基。此法质量较好,不易污染,但成本较高。
②液态法白酒
发酵糟水40—50%,
醋酸钠0.3%,
碳酸钙0.5%.
pH(用石灰乳中和)6.5—7.0,
酒精2%(稍后加)。
③固态法白酒酒糟20%,用水浸泡后。用石灰乳调至pH值6.5—7.0,煮沸,加2%酒精。
④固态法白酒发酵淋浆水,用石灰乳调pH值至6.5—7.0加水4倍,煮沸,冷后加酒精2%。

2.培养步骤:
0
0票

票数

yououoy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2007-11-24 13:56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注意事项:
①为保证厌气条件,各代培养基必须装满容器,高液面培养,并用乙醇封口。瓶口可采用塑料布包封。

②只要不发生污染,生产中不必每代都从砂土管接种,可从中间扩大分割,如用卡氏罐、三角瓶,进行分割循环,即将大部分清液移至下代后,在瓶底残留物中,注入新培养基,继续培养使用。

③己酸菌培养易发生氨细菌污染,使发酵液发黑、恶臭,己酸产量大幅度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各代培养必须严格操作,保证必要的卫生和无菌条件。同时应适当加大接种量,比如可加大接种量至10—20%。

④生长良好的已酸菌,可在培养液中见到较好的分层,并有己酸特有的清新气味。产生细小的气泡(H2),表面不形成浮膜。

参考资料:http://www./fread.php?id=5660
希望有帮助!
0票

票数

jianzhiyang2008
2007-11-26 20:40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谢谢楼上的指导,在以后的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还可以得到你的指点,真的非常感谢!
0票

票数

cats
2007-11-26 21:57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己酸菌[18]
1968年贝强普氏(Bachamp`s)首先发现土壤细菌产己酸。1936年巴克氏(Barker)分离出产己酸的克鲁瓦氏梭状芽孢杆菌。1948年日本北原氏分离的棱菌,具有独特的性能,命名为巴氏棱菌。巴克氏(1942)所使用的培养基分1号培养基和2号培养基两种:
巴氏1号培养基:乙醇1%(V/V),K2HPO40.5%,MgSO4?7H2O 0.01%,(NH4)2SO40.03%,FeSO47H2O 0.002%,酵母自溶液0.5%(V/V),CaCO3约10%,加压灭菌后,加入2%(V/V)的5%NaCO3溶液和1%(V/V)的1%Na2S?9H2O溶液,使培养基PH值达到7.0—7.4。
巴氏2号培养基:除含酵母自溶液20%(v/V),乙醇0.5%(V/V)以外,其它无机盐同1号培养基。
而北原氏用的培养基为巴克氏最初用于分离奥氏甲烷细菌的培养基,配方为;乙醇2%(V/V),K2HPO4 0.04%,NH4Cl 0.075%,MgCl20.01%,CaCO3 2%,使用时每100毫升加含5%Na2CO3 和1%Na2S?H2O的溶液各3毫升,使培养基pH值达到7.0。
巴氏1948年所用的培养基又稍有改变;乙醇0.1—0.2g,脂肪酸钠0.1—1.5g,KH2PO4—Na2HPO4缓冲液(1MpH7.0)2.5毫升,(NH4)2SO450mg,MgSO4?7H2O20mg,CaSO4?2H2OlMg,FeSO4?7H2O 0.5mg,MnSO4?4H2O 0.25mg,NaM0O4?2H2O 0.25mg,酵母浸汁75mg,Na2S?9H2O20mg,Na2CO310mg,蒸馏水100m1,调pH值至7.0—7.4。
与此同时,用于12公升试验者,乙醇0.65%,乙酸钠0.5%,其余同上。以上培养基的pH值为7.0—7.4。而老窖泥中己酸菌生长的环境为偏酸性,能否适于窖泥己酸菌的分离培养,有待试验证明c
现将目前从白酒发酵老窖泥中,分离培养己酸菌所使用的培养基,及其扩大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1.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乙酸钠 0.5%.
硫酸铵 0.05%,
硫酸镁 0.02%,
磷酸氢二钾0.04%,
酵母膏 0.1%,
乙醇 2%(杀菌后,接种前加入),
碳酸钙 1%(稍后加),
水 100%。
发酵培养基:
有如下几种:
①同种子培养基。此法质量较好,不易污染,但成本较高。
②液态法白酒
发酵糟水40—50%,
醋酸钠0.3%,
碳酸钙0.5%.
pH(用石灰乳中和)6.5—7.0,
酒精2%(稍后加)。
③固态法白酒酒糟20%,用水浸泡后。用石灰乳调至pH值6.5—7.0,煮沸,加2%酒精。
④固态法白酒发酵淋浆水,用石灰乳调pH值至6.5—7.0加水4倍,煮沸,冷后加酒精2%。
2.培养步骤:


①为保证厌气条件,各代培养基必须装满容器,高液面培养,并用乙醇封口。瓶口可采用塑料布包封。
②只要不发生污染,生产中不必每代都从砂土管接种,可从中间扩大分割,如用卡氏罐、三角瓶,进行分割循环,即将大部分清液移至下代后,在瓶底残留物中,注入新培养基,继续培养使用。
③己酸菌培养易发生氨细菌污染,使发酵液发黑、恶臭,己酸产量大幅度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各代培养必须严格操作,保证必要的卫生和无菌条件。同时应适当加大接种量,比如可加大接种量至10—20%。
④生长良好的已酸菌,可在培养液中见到较好的分层,并有己酸特有的清新气味。产生细小的气泡(H2),表面不形成浮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