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所有优点都要学的

 hnr360 2012-10-28

不是所有优点都要学的
朱华贤
这是一次本地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展示活动。两位名师分别执教了风格迥然不同的课。A老师执教的是《慈母情深》,他的课设计精细,结构严密,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语言流畅得体,课堂秩序井然,给人滴水不漏的感觉;B老师执教的是《火烧云》,他穿着随意,其课设计粗略,语言自由而诙谐,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答问无拘无束,给人茶馆里聊天的感觉。

在随后的议课中,几乎所有的听课教师都肯定了这两节课,纷纷表示要学习这两位老师的优点。当一位教师说到“我只是觉得自己学不好、学不了”时,另一位教师大胆地询问道:“是不是所有的优点都要学的?”语出惊人。

“是不是所有的优点都要学的?”这话立即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的。我一直以为,对别人的优点,都要虚心学习,否则,就不会长进。有些优点,自己学不了怎么办?难道也硬着头皮学。看来,我们得重新认识别人的优点。

这些年,各路名师众多,名师名课像雨后春笋,而且风格迥异,色彩纷呈。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很有可能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面对各路名师,我以为,应保持这样的基本态度——

有些优点只是给人欣赏的

名师如花,优点似香。但花的香味是丰富多彩的,有浓有淡,有玫瑰味、有水仙味、有郁金香味、有广玉兰味,等等,人各有异,对味也各有所好。有的独好水仙味而不爱郁金香味,那么,对郁金香,他只能远观而不能近嗅。适合才可取,不适合的,即使再美再香,也只能欣赏而已。对有些名师的课,也应该是这样,适合于自己的,就学习,就借鉴,不适合的就拿来欣赏吧。学习与欣赏的区别在于:学习是刻意为之,努力从之;欣赏则是品味,只是玩赏,并不改变自己。一位青年教师对我说:最近一段时间,忙死了,问他忙什么。说是听课,他扳着指头数着对我说:这个学期至少在外地听了80节课,到绍兴、杭州、上海、南京、青岛等。为什么能听那么多课?他说他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学校积极鼓励他多向别人学习。不说学校这样鼓励是否妥当,只说听如此众多的课,有必要吗?

要紧的是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

对一个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来说,多向别人学习,当然有必要,但对一个教了五六年或十来年书的教师,该静下来心琢磨琢磨自己: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个性是什么?了解别人是需要的,但更应该了解自己、总结自己,学习自己。正像病人输血,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血型,才能输入合适的血。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再不断地输入适合自己的新鲜血液,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不同于一般“这一个”成熟的大我。有些教师太虚心,总是在向别人学习,忽视和忘记了学习和发展自己优势。这种只会学习别人的人,最后只能成为一个大杂烩,不可能成为一个有鲜明自我标识的名师大家。因此,有了教学的基本套路之后,一个有志于学科教学的教师,最要紧的不是如何向别人学习,而是应该由外而内,要善于反思和自省,以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要务,用不着跑来跑去经常听课了。我的知识优势在哪里?我的教学语言的特长如何?我的临场发挥怎样?等等,都是应该思考和总结的。

学理念与比学技巧更重要

一位青年教师听了名师执教的《大瀑布的葬礼》后,觉得该名师在课堂中有一个环节设计得非常巧妙,学生兴趣盎然,这个设计是:假如你是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你将怎样为大瀑布致悼词?于是,回校后,就把这种方式搬到自己班级上来,一试,效果是还不错。他以为学到了真经,其他课文也用这样问题:教《少年闰土》就问:假如闰土还在,你是鲁迅先生,你会和闰土说些什么?教《老人与海鸥》就问:假如你是昆明市民,你见到了那位海鸥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可是,课堂效果并不理想,他百思不得其解。随后,他只得放弃这种“假如你是……”的问题。我以为,这就是学皮毛而不是学精髓,学皮毛而不学精髓。对别人课堂中的亮点,我们不能依样画葫芦,而是首先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他是怎么一步步实施的?这个设计体现出什么理念?潜在着什么含义?如果不去深究亮点背后深藏着的东西,必定会东施效颦。技巧的学习是相对简单的,但技巧只能用于一时,而意识和理念的更新与提高,可统领一切。学技巧,是不自觉地模仿,而学习精神、更新理念,则会自觉地付之行动。

创新的时代,就是个性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不是所有的优点都要学的,重要的是创建自己的特色,打出自己的教学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