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市筑牢廉能风险防控机制
今年以来,江西省南康市纪委监察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创新,通过构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强化防控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廉能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近年来,云梦县抓住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机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县投资过千万的项目有158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有65个,过10亿元的7个。为使全县党员干部在项目引进、征地拆迁过程中正确行使权力,该县以“岗位风险防控试点”为契机,把廉政风险防控与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在引进项目的决策、落户、建设等各个环节,发挥廉政风险防控作用。
严把“三关”,防控决策环节的廉政风险。严把评估论证关。把所有招商引进项目都纳入“三重一大”事项;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引进项目投资方向、投资时机、投资规模、投资区位等风险进行论证评估;未经评估或咨询的项目一律延迟决策,经评估属于“三高一低”的项目直接淘汰,不再进入决策程序;确保引进项目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严把科学决策关。坚持集体决策、民主决策、透明决策;明确规定引进项目通过论证后,必须召开县领导班子会议,由集体研究决定,并邀请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按照议事程序实行项目决策流程化管理,防控引进项目不贴近实际、不公开透明、个人或少数人独断专行等廉政风险。严把用地规划关。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根据引进项目的大小申报用地规模;先批后用,做到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科学规划用地,防范未批先用、项目小用地多的“囤地”“圈地”等廉政风险;综合考量项目落户方位,科学规划项目用地位置,为产业集群发展预留空间,防控因规划不合理而重复建设的廉政风险;确定项目用地规模、位置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项目用地情况向土地所属村、组、农户公开公示,取得被征地村民支持。 阳光操作,防控征地拆迁环节的廉政风险。严格执行国家现行土地价格,通过驻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把各项政策落实到户,耐心做好群众工作;选派干部组成项目专班,项目不落户,专班不撤回;成立以村纪检小组成员、村公益事业促进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管理小组,直接参与征地拆迁工作,负责征用土地的测量、记录、计算、公布全过程;被征用土地补偿资金一律通过财政拨付至引进项目所在村专用账户,按照民主管理小组公布的补偿金额,采用“一卡通”直接发放给农户,确保过程公开透明。 加强管理,防控招投标环节的廉政风险。严格按照“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办法,规定所有政府投资或出资的项目一律进行招投标,不够条件进入招投标中心的,要按照农村“三资”管理的要求,纳入小项目招投标管理,坚决遏制不招标不议标对外发包现象;县委主要领导不得插手建设工程和房地产开发领域,各单位“一把手”不决定工程建设事项,村主职干部不得承揽本村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流程规范项目建设,严肃查处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违规现象。近年来,全县所有政府投资项目都纳入了县招投标中心管理,126个村级建设小项目纳入乡镇集中招投标和乡镇纪委备案监管;严肃处理了一起围标串标,破坏招投标管理的违纪违规案件,行政处分2人。(湖北省云梦县纪委监察局 查世明 安国忠) 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进公开、承诺、问责、考核“四位一体”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一是公开个人岗位行权承诺。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本着明晰权力清单、理清岗位职责原则,自下而上组织全委开展个人岗位职责梳理,对全委每个处室和直属各单位的工作职能及每名干部的岗位职责重新进行了确认、界定,建立基础工作资料库,要求各级行权责任人对照委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流程人人做出行权承诺,由委规范权力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审核后,在委门户网站上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加强行权短板隐患自查。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紧紧盯住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行权重点环节,通过向各区县(市)、市直各部门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处长座谈会,认真分析容易引发行政问责的苗头和隐患,全委共查摆出项目建设监管、审批服务、日常公文流转、工作纪律、思想认识等五个方面存在的短板12个,易引发行政问责的隐患苗头10余个,及时进行了整改。2012年,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还主动邀请市审计局对本委负责的2010至2011年市财力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过筛”式的联合核查。通过开展联合核查,查摆出计划管理、项目前期管理及资金使用管理等三大类问题,并逐一查清相关原因,区分类别,采取责任分解、限期整改、收回投资、通报批评等有效方式,进行了全面整改,收到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委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三是积极开展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对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等涉及领导干部行权的制度机制及时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结合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和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考核,认真组织协调发改委主要领导和直属各单位正职公开进行述廉述职,不断强化 “一把手”的权利运行监督。 四是建立完善内部权力运行保障机制。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对照规范权力运行制度要求,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全面启用委内自动化办公系统,开展内部制度机制专项清理整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修改规范全委的会议、新闻报道、信息考评、公文督办、财务管理、经费审批流程、固定资产管理、政务公开等制度机制,着力建立高效完备的工作协调沟通、报告通报、督办检查等内部运行保障制度,有效提升了全委内部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了规范权力运行工作常态化。比如,该委专门研发了《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率先在全市实施固定资产项目网上审批。依托此网上审批平台,健全行权过程留存痕迹制度,从项目受理、要件查询、征求意见到领导核准、办结出文全部流程,都建立了完备的网上行权轨迹档案。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共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行政许可事项276个,办结率100%,办结时间比规定时限的5个工作日平均缩短2-3天,群众满意率100%。 全面清理和规范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类职权,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健全完善廉政风险动态防控机制,将防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山东省纪委、监察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意见》。 根据该《意见》,山东省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一是依法规范职权,编制职权目录。全面清理和规范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类职权,对依法确定的职权进行分项梳理,编制“职权目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查找廉政风险,评定风险等级。通过自己查找、群众评议、专家建议、案例分析和组织审定等方式,重点查找权力行使、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风险。根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评定廉政风险。三是制定防控措施,规范权力运行。重在建立健全权力分解和制衡机制,加强权力的科学配置,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四是实施预警处置,加强动态监管。建立健全预警程序,加快预警系统研发,以年度为周期或依托重大投资、重大工程、重大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及时调整、完善廉政风险点内容、等级和防控措施,强化对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五是强化科技防控,建设电子平台。建立完善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和在线电子监察系统,把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与建设电子监察系统、绩效管理系统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科技防控网络。六是完善制度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纠错整改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力、出现问题的进行责任追究。(记者 李亮科)今年来,陕西省高陵县纪委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逐步实现了 “科学管控风险、权力阳光运行、监督时刻在线”的管控、运行、监督“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防控高陵模式。截至6月底,全县共查找廉政风险1500余条,其中单位风险320条,科室风险512条,岗位风险668条,制定防控措施500余条。 (一)定位到人到岗,科学查找廉政风险。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突出重点领域、部门和岗位,区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人员,深入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五类风险,并按照风险发生概率或危害程度,界定风险等级,加强分类管理,逐一登记汇总,建立管理台账。 (二)健全防范措施,科学应对廉政风险。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明确防控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范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人大、政协、媒体、司法等监督网络;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离任交接等制度;采取设立举报箱、投诉电话、开通信访举报平台等形式,畅通群众监督投诉渠道。 (三)用好“三个制度”,防控农村基层廉政风险。一是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制定出台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议事规则》等七项制度,强化村监会对村级财务票据核销、村级工程项目建设、村务公开等村级重大事项的监督职能。截至目前,全县各村村监会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159条,质询意见191条,实施监督工作事项383项。二是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制。在坚持民主自愿和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下,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其所有的资金收支及资产、资源处置事项全部委托乡镇“三资”监管服务中心代为管理。三是建立了“农村纪检监察信息员”队伍,纪检监察信息员负责收集农村的廉情、信情、社情,通过《民情报告单》直报县、乡纪委。目前通过该制度共收集上报信息1216条。(陕西省高陵县纪委 孟超) 透视廉政风险防控
编者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