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组人干扰素α1b足三里封闭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56例疗效观察

 河南咳喘网 2012-10-29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行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0例小儿秋冬季腹泻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按秋冬季腹泻常规治疗(抗病毒、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疗程3~7 d,观察两组疗效和水样便以及全身症状的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37.50%,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分别为14.82%、7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行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操作简单,能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 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 足三里; 外治法; 穴位疗法; 儿童

  秋冬季腹泻是小儿在秋冬季节常见的肠道疾病且容易造成流行。小儿秋冬季腹泻大部分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呈蛋花样,严重者可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度失衡,甚至死亡。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主要是补液等对症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为寻找适合于基层医院应用的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本院采用在抗病毒、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常规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行足三里穴封闭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11/201111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秋冬季腹泻患儿共110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年龄5~12个月36例,~24个月20例;病程3~7 d,平均(3.4±1.6)d。对照组54例,年龄5~12个月35例,~24个月19例;病程3~7 d,平均(3.3±1.7)d。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秋冬季腹泻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秋冬季腹泻诊断标准;(2)家长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炎、中度以上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酸中毒等合并症的患儿;(2)不能坚持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的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助消化等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取足三里穴,用2 mL注射器抽取重组人用干扰素α1b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按0.5~1 μg/kg,注射一侧足三里穴,进针后无回血,采用强刺激,快速注入,每日1次,两侧足三里穴交替使用,疗程3~7 d。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粪便形状、大便次数、水样便持续时间及全身症状的持续时间。

  1.7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3年北京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判定疗效。(1)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形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72 h内粪便形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72 h内粪便形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2]。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u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表2结果说明,观察组水样便持续时间及全身症状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表3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中国每年秋冬季均有婴幼儿腹泻的发病高峰(秋季腹泻),病原学证实病例的40%~60%以上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属,感染限于小肠,患儿小肠绒毛变短,萎缩,上皮细胞大量破坏,肠蠕动加快,分泌增加,小肠黏膜双糖酶降低及钠运转功能减弱,引起渗透性腹泻,肠道内环境变化,正常菌群比例失调。该病自然病程一般在7~10 d,临床表现有发热、呕吐、腹泻、水样便,每日5~10次至10多次,致患儿水电失衡而危及健康与生命[3]。

  重组人用干扰素α1b,具有广谱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有效地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4]。足三里穴位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汇聚精气灌注于胃肠,为保健要穴,具有强壮作用。《四总穴歌》曾说:“肚腹三里留”。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本身,针刺此穴有强壮、增强免疫力作用,同时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刺胃病及健康人此穴发现胃弛缓时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及胃肠平滑肌痉挛。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5]。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干扰素行足三里穴位封闭,对小儿秋冬季腹泻有明显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6%以上,此方法既能有效的利用干扰素起到了抗轮状病毒的作用,又可以通过对足三里穴的穴位刺激来双向调节胃肠功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减缓肠蠕动,减轻腹痛、腹泻等症状。标本兼治,能起到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的作用,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易于操作,不需要特殊的医疗器械及医疗技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